第1114章 锋芒毕露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这话一出,却是让一众大臣们惊讶,事先谁都没想到皇帝要亲征。

    房玄龄沉默,魏征却是立马站出来反对。

    侍中马周也出言反对,认为根本用不着皇帝亲征。

    “臣举荐右仆射李相挂帅。”马周道。

    李大亮则谦虚退让,“臣认为李司徒比臣更适合挂帅东征。”他举荐李靖统兵。

    “药师年迈兼有腿疾,朕岂安心劳烦他出山?”皇帝反驳,又说李大亮如今在朝中为相,与房玄龄一起主持尚书省事务,也是抽不出空来。

    “那臣举荐英国公李相公为帅。”

    “李绩要镇守河东,防范漠北薛延陀。”李世民反驳。

    “那柴绍、薛世雄、程咬金、牛进达、苏定方、段志玄、张士贵、李道宗等皆可为帅!”

    皇帝却还是摇头,“朕当然也知道他们都是当世之猛将良帅,但朕当年曾随高祖往辽东押运军械粮饷,亲自看到炀帝无道,征辽苦民,无数百姓为躲避出征与瑶役而打断自己的手脚,也看到一路上,到处都是饥民和那些困毙的民夫。在辽东,更是到处是死伤的中国子弟······”

    “朕当时就曾心中立誓,早晚有一天,要率大军回来,为中国子弟报仇雪恨。如今,自当亲提六军,挥师讨伐。”

    “尔等无须多言,朕意早决。”

    “太子承乾留洛阳监国,左仆射房玄龄与知门下省事魏征留守辅佐,另外朕再召秦琅回来,授检校中书令加太子詹事一同留守辅佐。”

    “中书令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李大亮、侍中马周随朕亲征。”

    “以镇东都督府长史、金州都督牛进达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以及山东募兵一万,集结辽南金州卑沙,乘战舰走海路向平壤进军。”

    “召河西经略使、凉州大都督府长史程咬金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府军六万,以及陇右河朔归附之突厥、党项等胡兵,向辽东进发。”

    水陆两军齐发,这也是当年隋朝时的征辽方略,并不算稀奇,毕竟高句丽盘踞辽东数百年,在辽东一线本就经营有坚固的防线,建立了大量的山城,而近年又搞起了辽东千里长城防线,辽东正面防线还是挺坚固的。

    但是大唐与高句丽隔海相望,其国都平壤又在海边,所以出一军自海上攻打,本就也是符合兵法的,派一支偏师自海上攻打,必然迫使高句丽人等分兵防守,这样就能削弱其辽东防线的兵力。

    更别说,以如今大唐海上力量之强,早远超隋时,从海上进攻,还是有很强的突破机会的。

    而皇帝选的两位大将,牛进达统水师一路,程咬金统陆路主力,牛进达这边不出意料,他毕竟当初为幽州长史时,秦琅偷袭高句丽,夺了卑沙城,牛进达也是冒险发兵增援的,事后因御史弹劾他擅发兵马,皇帝便干脆就调他镇守卑沙,授为金州刺史,后加镇东都督府长史。

    老牛在辽南镇守多年,一直没挪窝,他统水师是最佳人选。

    倒是程咬金统陆路主力,有些意外,他先前镇守河西凉州,级别是当然是没问题的,而且打吐谷浑打党项都是有战功的。

    他现在也是随驾来参加封禅,随时可以前往幽州上任,集结人马。

    资历、能力都还可以,虽说不如李靖、秦琅、柴绍、李绩他们,可毕竟又不是让他为东征主帅,只是一路主将的话,也是绰绰有余的。

    皇帝调度的兵马数量不多,牛进达这边是五万,程咬金是六万,协从的胡蛮兵不算其中。

    相比起杨广发兵一百多万征辽,无疑有些太少,但少有少的好处,一来兵力行动快,二来后勤补给压力小。

    此时已是九月,本来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因为辽东寒冷,很快就要入冬,到时北方海湾结冰,江河封冻,更别说千里雪飘,能做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如李世民早就跟将领们推演过的一样,这个当口发兵,正是可以打高句丽人一个出其不意,此时距离辽东封冻不能作战还是有近三个月时间的。

    秋高马肥,正适合用兵。

    高句丽人会认为即将入冬,大唐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用兵,所以必然会有些大意轻敌。

    所以大唐借着封禅做掩护,暗里调动兵马钱粮,然后一举出兵突袭,正好能打高句丽人一个措手不及。

    除去路上的时间,李世民只有两个月用兵时间。

    而皇帝也只需要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时间当然不可能灭掉一个七百年的国家,皇帝也不会这么狂。他需要的只是趁高句丽人不备,突袭拿下一两座重点大城,如辽东、安市或是平壤等。

    突袭拿下几座要城后,便可据城自守,安然过冬,待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再进行第二轮攻势。

    在这个计划中,皇帝亲征不亲征,其实倒也没太大影响,毕竟水陆齐发,皇帝从齐州出发,先到幽州,再往辽西营州。

    最终可能也只是在营州立营驻跸,不可能亲自率军冲锋陷阵的。

    兵马早已经调集,钱粮也转运到位,再加上皇帝此时也到了齐州,战争令一下达,能保证在十月前,各军跨过国境边界。

    这是预谋已久的一场战争。

    皇帝要亲自下场指挥。

    虽然魏征等坚决反对,但皇帝态度坚决。

    “朕原本打算让秦琅代朕统兵东征,可既然他没法挂帅,那就朕自己来。”

    接下来便转入用兵的讨论之中了。

    “秦琅当初献上疲敌之计,那高句丽人中计,这几年大修辽东长城,甚至疯狂从海上走私铁料打造乌兹宝刀和波斯锁甲,搞的府库空虚,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饥荒。若非如此,高句丽也不会狗急跳墙的联合百济、倭国,出兵侵略新罗、伽倻,甚至对东北靺鞨、室韦等诸部不断压迫了。”

    秦琅之前对高句丽人用间,献上修长城之法,高句丽人对那献上的坚固长城堡垒要塞之法,深为惊叹,于是举国之力修筑,每年都要征召几十万青壮到辽东修建长城。

    由于献上的长城修筑之法太过先进,使的技术落后的高句丽修筑缓慢,且耗费太多民力,对于一个只有几百万人的辽东小国来说,每年几十万青壮长期在辽东修长城,虽说是轮替的,可也严重影响到了高句丽国内的经济了。

    尤其是对他们的农业影响巨大,这几年因为缺少青壮劳力,高句丽人的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土地抛荒,或是因为缺少水力设施的维修等而导致出现旱灾减产等。

    本来任何正常的国家,若出现这种情况,估计都会马上调整,减少修长城的人力,以保证粮食安全。

    可问题是,高句丽人又被唐人暗算了。

    因为大唐这边派出了更多的走私犯,向高句丽走私出售粮食,价格还不是很贵,大量的走私船,将一船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去高句丽。

    所以高句丽这几年虽然粮食生产出了问题,粮食产量越来越低,但他们国内的粮价反而越来越低,不仅没有出现粮荒这种问题,反而有种不缺粮,粮食很贱的错觉。

    再加上这几年,许多商人在高句丽高价收购矿石、漆料等物,使的经营这些利润很高,高句丽的贵族们都争相投钱去开采矿山等。

    开采矿石卖给那些海商,那获得高利,转手再低价买进大量粮食,一进一出,还能赚许多,比以前种地放牧什么的,可是划算太多了。

    高句丽人充分的享受到了什么叫做贸易之利。

    而高句丽朝廷通过税赋等,也是年年财收丰厚,手里有钱,当然就可以从海上走私商人那里买进更多的铁料、牛皮等物,然后打造出更多的武器铠甲。

    反正现在高句丽国中最赚钱的产业就是挖矿,而国家全力发展军工业,倒是农业、牲畜业这些国家基本的产业,反倒是已经越来越荒废。

    许多底层的百姓,因为家中青壮被征去修长城,或是打造军器,导致家中田地荒芜或是歉收,好不容易有点收获,可高句丽的粮价被走私粮价打压大跌,百姓们种出的粮食卖不出钱,许多农民都破产了。

    最后只能沦为贵族们的矿工或是作坊里的工人,甚至是奴隶。

    可高句丽贵族们却没在意,只觉得环境越来越好,钱越来越好赚,家业越攒越多了。

    没有人意识到,他们跳进了一个大陷阱。

    那是秦琅针对高句丽人制订的一个经济战,一重又一重的陷阱,他们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现在高句丽早就无法再粮食自给自足了,甚至国家都没有了什么粮食储备,反正海商会源源不断的从海上运来廉价的粮食补充。

    “传令牛进达,封锁高句丽沿海,禁止所有船只前往高句丽,禁止一切物资进入高句丽!”

    一旦封锁海上,高句丽被海禁后,他们的粮食储量根本撑不到下一季收获,更别说支撑一场全面的国战!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11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11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