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重税、走私
这种可怕的赚钱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而倭国大和朝廷因为冶炼加工和铸币技术的不行,自己造不但不会赚钱还会亏本,所以秦家毫不客气的又赚倭国一笔钱,跟他们达成的铸币协议里,每交给倭国一千钱,倭国要交十钱的铸币费。
千分之十看似不多,但三十万贯也有三千贯了,这笔钱可是纯白捡。
“你见到苏我氏了没,有没有谈成在那边开设钱庄的协议?”
秦禄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他们拒绝了,不肯让我们在倭国开设钱庄,也不许我们的票号在那边流通。”
“无妨,慢慢来。”
罗马用金币,波斯用银币,而古代中国一直使用铜钱,各国的货币与本国的制度息息相关,当然也更与资源相关。
“倭国近来把税征的很重,导致走私严重,几乎各地豪族都参与走私,甚至沿海的一些豪强还组织起海贼,一边走私一边也打劫。”秦禄告诉秦琅,倭国对大唐进口来的茶叶,每一百斤价值二十贯的绿茶,却要征收五十贯钱的税。
如此高昂的税,导致倭国商人都不堪重负,纷纷走私偷渡。
大唐的茶叶虽也有专卖制度,茶叶跟盐糖酒等一样,比一般的货物要加征一笔专税,甚至有的还是专收专卖。
茶叶自茶农处采摘加工,茶商收购,如食盐一样,要有盐引方能买茶,引就是纳税凭证。
茶农在官府注册登记,商人贩茶,先向官府纳钱,然后领茶引,茶引相当于提货单和完税证明,每一引相当于多少斤茶叶,与盐引基本相当。
茶叶的税是十之五。
比盐税低,因为盐税是直接在盐价上加十倍,十文的盐,加一百文的税,卖一百一。而大唐的茶税从最初的百分之五,再到百分之十,再到十五,百分之三十三,到如今的十之五,不断上涨的茶税,透露着茶税的重要性。
如今全国茶叶高峰产量五千万斤每年,根据不同的茶,按价加征十之五的税,一年的茶税总共达到千万贯之多,虽然远比几千万贯一年的盐税相差很远,但茶税这玩意以前可是没有的。
可就算十之五的茶税,也比不过倭国一担茶税五十贯之狠,因为一般的外销茶,一旦大约也就是二十贯钱左右,这五十贯的税,相当于是征了百分之二百五,是大唐茶税的五倍。
那些倭国商人当然不愿意了,只能铤而走险的走私。
“倭国本地铜价每斤一百零六,而出口是一百一十二文。”
这个价格不能说便宜,但也不贵,毕竟大唐原来的铜料很贵,唐初所铸开元通宝,号称几百年来的好钱,但也是青铜钱,铜铅锡合金,其中铜含量是百分之六十八,铅锡各十五多点,这钱铸出来其实并不是黄澄澄的,而是有点青中泛白的。
一贯开元通宝总重量是六斤八两,每个重一钱,所以实际用铜量是四斤三两左右,而这个重量,其实刚好是唐之前隋朝的五铢肉好的一贯重量。
唐一贯钱里用的铜,就是隋五铢钱的总重量了,当然得叫超级好钱。
而唐朝武德朝时铸一贯开元通宝,不论工费,仅料钱是七百五十钱,实际上一斤铜料价格是一百六十文左右。
但是,如果拿铜制铜器,一斤起码值六百余,所以之前朝廷为了保证铸钱的铜料,对铜是百般限制。
倭国一斤铜出口价才一百一十二,这比唐国内铜价还便宜了每斤四十八文,甚至实际市场价国内还更高。
不过相比起丝绸啊、瓷器、茶糖等的利润,还是相差很大的,不过因为去倭国的商船返航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商货可带,于是也只能带铜银等。
“近来水师在海上巡逻的厉害。”
大唐对铜十分稀缺,所以倭铜还是很受欢迎的,可因为铜这玩意的稀缺性,尤其是国内朝廷刻意的限制了铜料的市场价格,固定在了一斤一百六上面,偏偏如果铸器却能有数倍之利。
所以现在许多海商从倭国弄来铜后,都不愿意把铜运回国内,因为在大唐铜料属于受限制的商货,朝廷规定,铜料进口,只能卖给朝廷官仓。
价格就是一百六一斤,还得看下成色。
于是现在海商们也开始精起来,他们把铜运到林邑等其它海外地方,生产铸造铜器再卖出去。
“要不咱们也铸些铜器?”秦禄问。“海东诸国以及南洋诸国,对铜器需求还是蛮大的,甚至泰西诸国胡商也都愿意采购,价格不错。铸铜器是铸币利润数倍。”
可秦琅上船一边查看着这些刚从倭国运来的紫铜料,一边却只是摇头。
“大唐缺铜,也缺钱,如今我们弄来了铜料,首当铸钱。况且,朝廷已经准许了我们吕宋铸币厂铸钱,可却没准许我们私铸铜器啊?只有朝廷的铜器坊才可以有权生产一些三斤以下的铜镜等生活有关的铜器物,其它人可没这资格。”
“违反朝廷铜禁制度,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也不一定要在吕宋制铜器,可以到林邑去,那总不违反律法。”
秦琅笑笑,“那你首先能逃过水师船的检查,一旦被查到把铜运去林邑,罪同走私违禁铜料。”
秦禄有些不太甘心,好大的利润呢。
秦琅却并没太在意,赚钱的买卖多的是,铸币的利润能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何况采矿和冶炼这块还有很大利润呢,再一个,秦家把日本铜运回来铸成开元通宝再运回倭国流通,这是倭国急需的,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会有额外的影响力。
“赶紧把这些铜料都卸下船,先送去提炼,分离出银、铜,然后再运去铸币厂铸币,早点赶出来,运回倭国去。”
“我还是挺期望看到倭国上下,都使用我大唐开元通宝的。”秦琅笑着道。
至于倭国对进口茶叶征收重税,秦琅也暂时管不到,倭人爱喝茶,茶叶进口量大,倭国想着法子收税,以填补财政,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秦家虽然是大唐重要的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商人,但倭国茶叶市场只占据很小一个份额,还影响不到什么。
秦家茶最主要的市场是大唐的内销市场,外销的茶叶市场,都是中低档茶叶。
这些茶叶经茶商们从各地茶场收上来后,再汇聚到江西的饶州,靠近长江的这处中游地方是南方有名的茶叶集散中心。
茶叶在此再转手到广交杭扬登诸外贸港的茶商手里,这些茶商将茶叶再贩卖到诸港,卖给那里的茶栈。
茶栈收茶,最后再卖给来唐的胡商,或是要出海的唐商。他们卖茶,一般要收佣金、破箱费、关税、通事费等约为茶价的百分之十五,佣金一般为百分之二,茶叶关税为百分之十。
基本上外销茶的整个流程就是茶农产茶,茶商收毛茶,然后茶庄再收茶制茶,茶号再把茶庄加工好的茶卖给港口的商行商船,中间环节很多,基本上港口的商行不会直接从茶庄采茶,都是通过这些环节,相对来说,其实效率反而更高,质量和售后等也都更有保障。
所以说秦家虽是产茶制茶大户,但实际上各港外销的茶叶,跟秦家本身已经关系不大了。
主要跟茶行有关,各港的茶行,基本上都是专做外销茶叶生意的,他们跟各地的茶庄、茶商等往来,收购茶叶,同时又跟外贸易的海商商行往来,一进一出,相当于是外贸公司,不公需要寻找客户海商,也需要寻找茶叶商人,往往还得提供雄厚的资金垫补等。
茶农一般都是跟茶贩子们打交道,这些人跑各地茶产地,收购茶叶,然后卖给加工茶叶的茶庄。
茶庄的茶叶再卖给茶号,茶号把茶叶再卖给内销的各个茶业店铺,或是外销的茶行等。各司其责,各做好自己这一块,每一个环节其实都不是外人能够轻易干的了的。
里面的套路多,而且各有专长。
比如说茶贩得熟悉茶产地,了解毛茶行情,掌握时节,甚至得有很强的运输能力,收茶过程中可能还得有充足的资金垫补。
茶庄自然是得要有过硬的制茶技术,没有点真正的本事,是吃不了这行饭的。各种各样的茶叶,各种各样的加工方式,这是最专业的。
而茶栈要收茶,要出茶,得建立自己的茶仓,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渠道。
动则几万几十万贯的茶叶款,没点实力如何压的住。
外销茶叶到了最终端自然就是各个外贸商行,他们需要专心的做好销售渠道,如何把茶叶委托给商船运到海外某国,如何寻找到买家客户,还得保证既卖的出去,又收的到钱,还得有利润可图。
他们承担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相比起倭国对进口唐茶征收的每担五十贯的重税,现在秦琅更在意的是吕宋移民处处受限,人口流入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呢?
而倭国大和朝廷因为冶炼加工和铸币技术的不行,自己造不但不会赚钱还会亏本,所以秦家毫不客气的又赚倭国一笔钱,跟他们达成的铸币协议里,每交给倭国一千钱,倭国要交十钱的铸币费。
千分之十看似不多,但三十万贯也有三千贯了,这笔钱可是纯白捡。
“你见到苏我氏了没,有没有谈成在那边开设钱庄的协议?”
秦禄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他们拒绝了,不肯让我们在倭国开设钱庄,也不许我们的票号在那边流通。”
“无妨,慢慢来。”
罗马用金币,波斯用银币,而古代中国一直使用铜钱,各国的货币与本国的制度息息相关,当然也更与资源相关。
“倭国近来把税征的很重,导致走私严重,几乎各地豪族都参与走私,甚至沿海的一些豪强还组织起海贼,一边走私一边也打劫。”秦禄告诉秦琅,倭国对大唐进口来的茶叶,每一百斤价值二十贯的绿茶,却要征收五十贯钱的税。
如此高昂的税,导致倭国商人都不堪重负,纷纷走私偷渡。
大唐的茶叶虽也有专卖制度,茶叶跟盐糖酒等一样,比一般的货物要加征一笔专税,甚至有的还是专收专卖。
茶叶自茶农处采摘加工,茶商收购,如食盐一样,要有盐引方能买茶,引就是纳税凭证。
茶农在官府注册登记,商人贩茶,先向官府纳钱,然后领茶引,茶引相当于提货单和完税证明,每一引相当于多少斤茶叶,与盐引基本相当。
茶叶的税是十之五。
比盐税低,因为盐税是直接在盐价上加十倍,十文的盐,加一百文的税,卖一百一。而大唐的茶税从最初的百分之五,再到百分之十,再到十五,百分之三十三,到如今的十之五,不断上涨的茶税,透露着茶税的重要性。
如今全国茶叶高峰产量五千万斤每年,根据不同的茶,按价加征十之五的税,一年的茶税总共达到千万贯之多,虽然远比几千万贯一年的盐税相差很远,但茶税这玩意以前可是没有的。
可就算十之五的茶税,也比不过倭国一担茶税五十贯之狠,因为一般的外销茶,一旦大约也就是二十贯钱左右,这五十贯的税,相当于是征了百分之二百五,是大唐茶税的五倍。
那些倭国商人当然不愿意了,只能铤而走险的走私。
“倭国本地铜价每斤一百零六,而出口是一百一十二文。”
这个价格不能说便宜,但也不贵,毕竟大唐原来的铜料很贵,唐初所铸开元通宝,号称几百年来的好钱,但也是青铜钱,铜铅锡合金,其中铜含量是百分之六十八,铅锡各十五多点,这钱铸出来其实并不是黄澄澄的,而是有点青中泛白的。
一贯开元通宝总重量是六斤八两,每个重一钱,所以实际用铜量是四斤三两左右,而这个重量,其实刚好是唐之前隋朝的五铢肉好的一贯重量。
唐一贯钱里用的铜,就是隋五铢钱的总重量了,当然得叫超级好钱。
而唐朝武德朝时铸一贯开元通宝,不论工费,仅料钱是七百五十钱,实际上一斤铜料价格是一百六十文左右。
但是,如果拿铜制铜器,一斤起码值六百余,所以之前朝廷为了保证铸钱的铜料,对铜是百般限制。
倭国一斤铜出口价才一百一十二,这比唐国内铜价还便宜了每斤四十八文,甚至实际市场价国内还更高。
不过相比起丝绸啊、瓷器、茶糖等的利润,还是相差很大的,不过因为去倭国的商船返航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商货可带,于是也只能带铜银等。
“近来水师在海上巡逻的厉害。”
大唐对铜十分稀缺,所以倭铜还是很受欢迎的,可因为铜这玩意的稀缺性,尤其是国内朝廷刻意的限制了铜料的市场价格,固定在了一斤一百六上面,偏偏如果铸器却能有数倍之利。
所以现在许多海商从倭国弄来铜后,都不愿意把铜运回国内,因为在大唐铜料属于受限制的商货,朝廷规定,铜料进口,只能卖给朝廷官仓。
价格就是一百六一斤,还得看下成色。
于是现在海商们也开始精起来,他们把铜运到林邑等其它海外地方,生产铸造铜器再卖出去。
“要不咱们也铸些铜器?”秦禄问。“海东诸国以及南洋诸国,对铜器需求还是蛮大的,甚至泰西诸国胡商也都愿意采购,价格不错。铸铜器是铸币利润数倍。”
可秦琅上船一边查看着这些刚从倭国运来的紫铜料,一边却只是摇头。
“大唐缺铜,也缺钱,如今我们弄来了铜料,首当铸钱。况且,朝廷已经准许了我们吕宋铸币厂铸钱,可却没准许我们私铸铜器啊?只有朝廷的铜器坊才可以有权生产一些三斤以下的铜镜等生活有关的铜器物,其它人可没这资格。”
“违反朝廷铜禁制度,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也不一定要在吕宋制铜器,可以到林邑去,那总不违反律法。”
秦琅笑笑,“那你首先能逃过水师船的检查,一旦被查到把铜运去林邑,罪同走私违禁铜料。”
秦禄有些不太甘心,好大的利润呢。
秦琅却并没太在意,赚钱的买卖多的是,铸币的利润能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何况采矿和冶炼这块还有很大利润呢,再一个,秦家把日本铜运回来铸成开元通宝再运回倭国流通,这是倭国急需的,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会有额外的影响力。
“赶紧把这些铜料都卸下船,先送去提炼,分离出银、铜,然后再运去铸币厂铸币,早点赶出来,运回倭国去。”
“我还是挺期望看到倭国上下,都使用我大唐开元通宝的。”秦琅笑着道。
至于倭国对进口茶叶征收重税,秦琅也暂时管不到,倭人爱喝茶,茶叶进口量大,倭国想着法子收税,以填补财政,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秦家虽然是大唐重要的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商人,但倭国茶叶市场只占据很小一个份额,还影响不到什么。
秦家茶最主要的市场是大唐的内销市场,外销的茶叶市场,都是中低档茶叶。
这些茶叶经茶商们从各地茶场收上来后,再汇聚到江西的饶州,靠近长江的这处中游地方是南方有名的茶叶集散中心。
茶叶在此再转手到广交杭扬登诸外贸港的茶商手里,这些茶商将茶叶再贩卖到诸港,卖给那里的茶栈。
茶栈收茶,最后再卖给来唐的胡商,或是要出海的唐商。他们卖茶,一般要收佣金、破箱费、关税、通事费等约为茶价的百分之十五,佣金一般为百分之二,茶叶关税为百分之十。
基本上外销茶的整个流程就是茶农产茶,茶商收毛茶,然后茶庄再收茶制茶,茶号再把茶庄加工好的茶卖给港口的商行商船,中间环节很多,基本上港口的商行不会直接从茶庄采茶,都是通过这些环节,相对来说,其实效率反而更高,质量和售后等也都更有保障。
所以说秦家虽是产茶制茶大户,但实际上各港外销的茶叶,跟秦家本身已经关系不大了。
主要跟茶行有关,各港的茶行,基本上都是专做外销茶叶生意的,他们跟各地的茶庄、茶商等往来,收购茶叶,同时又跟外贸易的海商商行往来,一进一出,相当于是外贸公司,不公需要寻找客户海商,也需要寻找茶叶商人,往往还得提供雄厚的资金垫补等。
茶农一般都是跟茶贩子们打交道,这些人跑各地茶产地,收购茶叶,然后卖给加工茶叶的茶庄。
茶庄的茶叶再卖给茶号,茶号把茶叶再卖给内销的各个茶业店铺,或是外销的茶行等。各司其责,各做好自己这一块,每一个环节其实都不是外人能够轻易干的了的。
里面的套路多,而且各有专长。
比如说茶贩得熟悉茶产地,了解毛茶行情,掌握时节,甚至得有很强的运输能力,收茶过程中可能还得有充足的资金垫补。
茶庄自然是得要有过硬的制茶技术,没有点真正的本事,是吃不了这行饭的。各种各样的茶叶,各种各样的加工方式,这是最专业的。
而茶栈要收茶,要出茶,得建立自己的茶仓,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渠道。
动则几万几十万贯的茶叶款,没点实力如何压的住。
外销茶叶到了最终端自然就是各个外贸商行,他们需要专心的做好销售渠道,如何把茶叶委托给商船运到海外某国,如何寻找到买家客户,还得保证既卖的出去,又收的到钱,还得有利润可图。
他们承担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相比起倭国对进口唐茶征收的每担五十贯的重税,现在秦琅更在意的是吕宋移民处处受限,人口流入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12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123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