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庙号圣祖、万世不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圣祖?”

    秦琅提议,凑满七室。

    追封承乾的七世祖李重耳为兴皇帝,追封宣简公李熙为宣皇帝,追封李天锡为光皇帝。

    追封景皇帝李虎为唐太祖。

    然后是元皇帝李昞。

    这样一来,李家太庙的七庙就是

    兴皇帝李重耳,

    宣皇帝李熙,

    光皇帝李天锡、

    太祖景皇帝李虎,

    元皇帝李昞。

    高祖李渊。

    圣祖李世民。

    凑满七庙,等将来承乾也挂了进去后,就把兴皇帝李耳请出来送到夹室供奉,然后承乾下一任皇帝也挂了把李熙也请出来。

    进一个出一个,但不管传多少代,太祖李虎、高祖李渊、圣祖李世民都不用出来,可世代受子孙祭祀供享。

    这个方案让承乾比较满意,圣祖听着也比世祖要好。

    而天子七庙,确实比之前的六庙更彰显皇家的尊贵。

    李重耳是西凉皇帝李暠的孙子,之前是没进太庙也没被追封皇帝的,现在把他也请进太庙,凑个七世之尊。

    圣祖文武圣皇帝,承乾很满意。

    秦琅办事,就是懂的变通,换成其它人,只怕这么点事情,得争议良久。

    “就有劳太师与诸位相公们办好此事。”

    不管是文武圣皇帝的谥号,还是圣祖的庙号,这都是跟之前政事堂议定的不一样,改动还不小,肯定还是会有人认为不妥的,承乾不愿意亲自去处理这些,而是交给秦琅替他摆平。

    “陛下多注意保重龙体,节哀!”

    承乾则道,“有劳太师了。”

    出宫时,秦琅回头望了一眼宫殿。

    此时的洛阳宫中,很冷清,满宫缟素,大行皇帝的后宫嫔妃中,没有子嗣的已经全部遣送出宫,都送去长安大慈恩寺出家。

    有子嗣的,也都安排出宫与子女居住,将来诸皇子成年出京就藩,她们会跟随前往。

    夜色下,宫中死一般的寂静。

    秦琅在内侍的引领下出了乾阳门,依然由秦珣引着护卫送回了中书内省,天已很晚,但依然有宰相在轮值当守。

    今晚当值的是中书令许敬宗,秦琅过去跟他聊了会天,顺便提起刚才见皇帝的事。

    关于皇帝对政事堂拟好的谥号庙号有意见,许敬宗倒不觉得有什么。

    “太师请安心去歇息吧。”

    许敬宗这人虽然权力欲望比较强,为人也比较圆滑,但如今两人的关系还是比较稳固的,在政治上是联盟。

    因在宫中省内,所以也仅是在自己的宰相公房里睡觉,好在宰相们的公房较大,是一个大套间,里面设施倒是十分齐全,此时秋季倒也不冷。

    躺在榻上,秦琅开始归拢下如今的局面。

    总体来说,李世民虽然突然驾崩于泰山行宫,但好在早有安排,交接过渡十分平稳顺利,没出什么意外,一切都井然有序。

    京师虽然处于戒严状态,但也只是预防万一。

    有十年的监国经验,让承乾的声望还是不错的,此时他继位,倒也没引发什么问题。

    而征东战争还很顺利,起码目前都是捷报频传,基本上不用怎么担忧那边。

    不过也并不全是顺利。

    比如剑南松外蛮最近就闹腾起来了,说来这些松外蛮的叛乱也是跟征东有关,李世民之前下令要水陆并进,说征东之战,西南诸地不出兵不出钱粮,所以给他们分派任务让他们伐木造船。

    剑南道也分到不少伐木、造船任务。

    剑南道的西面山区,以及更西的西昌道分派到的任务不轻,他们主要任务是伐树,可川西之地交通不便,高山雪岭,就是河流也险急,许多西蛮本是半游牧部族,伐木造船真是为难他们。

    就算只要求伐木,可伐木也是很专业的事情,更别提要把那些大树巨木从那些深山老林里面运出来。

    上面任务派的急,松外蛮既没本事又没技术,根本完不成任务。

    也不知道地方官员们是如何处置的,总之最后搞的那些蛮子们居然反了,大约在李世民还没去世的时候,这些人就开始反了,至此时,驻守于剑南,接任苏定方担任松州都督府长史、宁远军使的梁建方奏报,说松外蛮已经反了七十二部。

    而驻守于黔中的东宁都督府长史张士贵也奏报,说蛮乱已经蔓延到了黔中地区。

    茂州都督、西宁都督、通海都督、洱海都督,都上报了蛮乱的消息,似乎一夜之间,因为东征伐木造船的任务,把所有的西南蛮夷们都逼反了。

    秦琅刚开始看到这些奏报时都很意外,自从贞观中平西南以来,朝廷对西南的局势控制的还是很平稳的,怎么突然间就乱成这副样子了?

    要知道,如今的西南诸道,可都是初步完成了改土归流,基本上没有什么羁糜自治的土皇帝了,虽说在山区控制力还较弱,但毕竟朝廷在那边开驿路、设军镇,屯兵移民,不说全境控制,但通过几大交通动脉线,还是把整个西南地区分割控制起来的。

    怎么说反就反了?

    而随着西南蛮乱还有卿州大疫的消息上报,卿州在黔中地区,约在后世贵州长顺一带。

    地方上报,这次卿州大疫是骨蒸病,秦琅特意找来御医询问,得知骨蒸病其实就是肺结核病,也称为肺痨,对这个时代来说,这种病传染非常厉害。

    御医都说,此病得之必死,递相连染,诸医无能疗者。

    秦琅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立马与宰相们紧急商议,紧急驿站传令,让张士贵调兵马先把卿州严密封锁起来,不许与外交通。

    同时组织医护、药材前往卿州防疫救人。

    首要保证不传播开来,其次要尽快隔离控制消杀。

    不过这波疫情似乎并不只是孤例,因为紧接着又有多地开始上报疫情。

    湖南道的郴州、潭州,剑南道的普州,山南道的巴州、夏州,淮南道的庐州、濠州,河南道的谷州、虢州、徐州、戴州,河东道的泽州,也都开始有疫情上报。

    虽然疫情还没有卿州那么严重,但既然都直报中书,依然说明已经不是一般情况。

    自贞观初因为痘疮流行,朝廷在秦琅的主持下,建立了疫情防控机制,各地都有专门的防疫所,虽说过去多年,如今没有当初痘疮大流行时那么严密,但也还发挥着作用。

    这也是各地能这么快上报疫情的原因。

    目前诸州疫情上报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千人,但其实相对来说,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如此多州爆发疫情,结果就死了千人,依然可以说是控制的非常不错了。

    若是在贞观以前,这么大的疫情,可能早就失控,死亡就可能是以万甚至更多计算。

    而现在共有十三州上报疫情,卿州甚至都失控了,千余死亡就显得很难得。这都得益于早年的疫情防控机制,以及贞观以来大开医学教育的后果。

    现在不仅京师有太医署专门负责医学生的培养,各地府州县,也都设立了官立医学院,这些医学院招收医学生,培养各科医生,而医学院附属的医院,则是官方的医院单位,拥有诸多医生护工,并且在药材等方面也有优势。

    而地方上的驻军,也都有军医、医疗营等,甚至在乡里,朝廷也鼓励发展乡村大夫,统一培训进修,甚至统一调度配给药材等,这些都在为保障民生等发挥了很大作用。

    连民间的接生稳婆,朝廷都进等专门的培训进修,对一些偏远地区,为百姓培养当地的接生婆。

    仅这个接生婆项目,就为大唐的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大减低许多,甚至避免了许多产妇的死亡。

    而在贞观以前,官方的医生其实是非常少的,一个上州,拥有四万以上户口,几十万人口,才有一个医药博士、助教一人,学生十五个,下州更只有医药博士一人,学生十个。

    在县一级,过去根本就没有官方的医生。

    只有地方上的药房、医馆,且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大唐贞观以来,对于医生的培养力度前所未有,从两京到地方府州县,都设有医学院、医院,各地的都督府、军镇、折冲府,也都配有军医和医学生,药房更是全国铺满。

    甚至还有专门针对穷困百姓的惠人大药房等。

    朝廷二十余年的努力,前后投入的人力财力也是非常大的,不说其它的,过去让人闻之色变的痘疮,如今却不用担忧,因为朝廷在各地都设立的防疫所,为百姓接种防痘疫苗。

    武德时,太医署的老师和学生,总编制才三百四十一人,而现在,仅洛阳太医署中的医师就不止三百多了,开设了各个医学科目,全国各地招募学生,多数还是公费学生,部份自费学生,虽说规模还没有洛阳国子监超万人那么厉害,但也超过了五千人。

    甚至若加上其附属的几家医院,以及其护理科的学生,也突破了万人。

    过去的太医署还管药库,而如今药库这块早就分离出来,其药材的种植、采购、加工、储备、运输、配给等早就非常成熟,其产业规模之大,那是以前的百倍千倍。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12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12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