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校长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秦琅倒没说谎话,他是真要离开洛阳了,比原计划的还要提早了许多。虽然今天在朝堂上皇帝没有接受秦琅的辞相,但对秦琅来说,他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不是皇帝接不接受的事情了。
而且他早已经看透,虽然皇帝表现出离不开他的态度,但内心里其实也还是有一丝兴奋的吧。皇帝现在是需要秦琅,但以后这种需要会越来越低,甚至渐渐被掌权的渴望所取代,慢慢的就会变成迫切希望秦琅离开,变成对他的厌恶了。
“三郎何必急着离开呢?就算王德俭这些浑蛋发疯,可三郎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
“其实我留与走,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说的是实话。
秦琅又不想谋朝篡位,他只是想既保证大唐的稳定,又保护吕宋和秦家的现有利益罢了,那么如今的局面,确实已经符合他了。
就算秦琅现在走了,但朝堂上有来济兄弟有裴行俭有贾润甫、崔敦礼等一干自己人当政,秦家的利益便有了保证。
许敬宗很意外,以前秦琅也经常说不会久留洛阳,但他觉得那不过是一句谎言而已,除非不得已,谁愿意离开?
“三郎行事,真是让人佩服。”好半天,许敬宗也只不过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呵呵。”秦琅笑笑,“许公,等到吕宋后,我想请你来帮我一起建立吕宋旧金山大学,如何?我亲自当校长,你来当副校长,再拉上李义府来当教导主任?”
许敬宗哈哈一笑,“只要三郎不嫌弃我年老,我倒是愿意的。旧金山大学,会是所怎么样的学校?”
“不是如今地方上的那种一般书院,也不会是白鹿技校这样的工读学校,与洛阳学城的这些学校大差不差,但也会有细微的不同吧。”秦琅说道。
吕宋的教育还是很舍得投入本钱的,每年都要拔下大笔教育专属经费,推广普及六年小学义务教育,有教无类,连那些归附的岛蕃子弟也纳入教育范围,甚至特别拔款搞寄宿制,食宿全包,学费全免。
为的就是能够加速吕宋的发展,同时通过教育,汉化吕宋土著年轻一代。
经过二十多年的教育,如今吕宋的小学义务教育还算推广的不错,钱源源不断的砸下去,县乡里村一级级的普及,基本上如今已经实现了每个乡里都有了小学校。
对岛蕃的汉化教育,也显出效果,如今吕宋那些一二十岁的年轻土著,身上甚至好多都已经看不出什么蛮子味道了。
他们从五六岁开始入学,接受寄宿制教学。
分配到学校附近的汉人家庭中寄宿生活,与汉人吃住一起,按惯例还得认寄宿家族的男女主人为义父义母,称他们的孩子为义兄弟姐妹,一起生活。
吕宋会给每个收寄宿学生的家庭一笔补贴,定期派人检查等。
土著孩子要在寄宿家庭生活六年,六年小学读完后,其中学业优秀的会升学到县里去读中学,学业差的,则会被吕宋官方优秀挑选一批相对聪明一些的做为学徒,送到工坊里先做两年学徒,再送到专门的技校委培两到三年,再回去工作。
至于剩下的蛮子小学毕业生,则会有其它的民间商铺工坊等招一些去做学徒伙计等,剩下的一般只有极少部份,这些人最后回到家中。
能升入中学的,吕宋官方会提供助学贷款,所有学费、生活费用等都由这支贷款支出,等到他们中学毕业后,工作后偿还贷款。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如果能考上高中的,自然还会有更多的贷款甚至是助学金,将来高中毕业就算考不上大学,工作方面肯定也不用担心的。
就算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如果接受分配,也是不用担心将来助学贷款还不上的,甚至如果加入吕宋海外的殖民地工作,比如担任护卫,或是在船上做护卫等,成为吕宋预备役,助学贷款甚至还能减免甚至是免除的。
一个土著的孩子,五六岁进入乡里小学校接受汉文化教育,寄宿在汉人家庭中,一年也就能回家一两次而已,那么待他读完小学时已经十一二岁了,这时的土著少年,身上已经没多少土著的味道。
接下来不管是去读中学,还是去做学徒,他们会进一步被汉化,等他们成年时,这时跟他们的部落,跟他们的父母家族,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虽然许多蛮子们声称吕宋王在偷他们的孩子,但对于秦琅来说,这是一项吕宋国策,不可更改。
因为吕宋汉移民只有百多万,蛮夷土著和异族奴隶却有近五百万之巨,对吕宋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在汉移民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这种殖民教育来汉化蛮夷下一代。
起码,这些汉代后的蛮夷们,除了长相上还有些明显不同,其它方面已经很接受汉人,说话和思考方式,甚至价值观也都一样了。
一边是不断的招收土人孩子进学,甚至严格规定了适龄的男孩必须接受六年小学义务教育,强制寄宿学习,所有孩子们上学后,都会取汉名字,放弃原来的蛮夷名字等,衣冠发式,也会完全按照汉式的。
甚至他们会成为寄宿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
另一边,则是鼓励汉移民纳土著女子为妾。
不管是送男孩子去读书,还是把女儿给汉人做妾,吕宋都有政策支持,比如孩子送去读书,能够适当的得到一笔补贴,虽不多,但也是有的,可如果不送,就会有一笔很重的罚款。
女孩子嫁给汉人为妾,同样有补贴。
这就好比如果信奉儒家,学习汉话有好处是一样的,如果土人还信仰他们自己的信仰,不管你是信神佛也好,还是信教也罢,都得缴纳一笔十一税,如果你信朝廷尊奉的儒家,就不用缴这额外的十一税。
在正常的税赋外,这笔额外的十一税,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小数字。所以不管过去信什么,在这笔税赋压力下,吕宋土著们都积极的改信。
虚无飘渺的信仰,总不及实实在在的什一税来的直接的。
就如大食东征西讨,迅速扩张后,在新征服之地推广他们的新月教一样,同样也是用这招,你信其它的随你意,但得缴十一税,你如果改信新月教,可以不用缴。
据说到现在为止,大食人其实都不是很积极的推广他们的新月教,因为他们视这个为一种特权,如果所有新被征服者都改信了,他们就少了很大一笔税收,甚至地位上也就一致了,没有了优越感。
就如同四大哈里发时代早期,新月教众都是只能迁到阿拉伯半岛上生活,并不能定居在其它地方一样,新月教众属于一个顶级的上流圈子。
“吕宋大学,我已经很期待了。”许敬宗能猜测出秦琅要在吕宋搞大学的意图,毕竟地方上多是建书院,大学这个名字可不一般的,大学、太学、国子监,本质上都属于王朝的最高学府。
地方上的学校,是没有这个资格称大学啊太学啊国子监的。
可秦琅要建的不是旧金山书院而是吕宋旧金山大学,这都有逾越味道的大学,肯定图谋很远。
吕宋建立三十年,属于大唐的海外领,所以一直以来也是在大唐的教育系统之内的,比如吕宋设立州县后,也有了官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有社学。
甚至大唐的科举制度,吕宋也是一个学区。
吕宋的学子通过县试成为生员、秀才,甚至吕宋本身还是一个特设的学区,考举人都不用去中原大陆,直接在旧金山考。
吕宋有专门的举人名额。
通过吕宋乡试获得举人名额后,然后所有举人再参加一次科试,也就是会试资格考试后,从历届举人中选出规定名额的考生后,就可以赴洛阳参加三年一次的进士考试了。
这个制度,对吕宋的文化教育上来说,确实是有好处的,但也不全是好处,他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吕宋毕竟是海外,朝廷通过科举考试,正源源不断的从吕宋抽走那些优秀的年轻士子们。
这些吕宋的优秀年轻士子通过科举,在洛阳考中进士后,便会进入朝廷的官场,通过吏部铨选,候选授官,分赴中原各地任职。
而吕宋偏偏因为是秦琅的外世封领地,朝廷并不派官任吏,吕宋官吏都是由秦家自己征辟授封,这就导致,那些从吕宋考出去的进士,很少有再回来的。
甚至那些吕宋的举人们,往往也跑到洛阳去读书游学,或者考不上进士,也跑到中原去做幕僚或者是做吏员了。
这种现象,是秦琅很不满意的。
吕宋自己辛苦培养出一点优质人才,全被吸走了,这吕宋将来怎么发展?
吕宋自己每年还得跑到洛阳、广州、交州等地,花大价钱去招聘人才,往往条件给的高,钱花的多,招回来的还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些。
所以秦琅打算自己建高等学府,甚至按吕宋的需求,打造新型的高等院校,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而不是让吕宋沦为大唐国子监的预科班,或是科举的举人池。
以后吕宋旧金山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直接就输送分配到吕宋各级官府等。秦琅打算走一条跟朝廷不同的教育路线,通过各级学校,为吕宋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而不是去学习朝廷科举考试需要的那些什么儒家九经之类的学问。
这样一来,以后朝廷想通过科举从吕宋吸人,都吸不走,因为学的根本不是一套东西。
许敬宗一眼看穿,却又很爽快的答应了去做副校长。
秦琅倒没说谎话,他是真要离开洛阳了,比原计划的还要提早了许多。虽然今天在朝堂上皇帝没有接受秦琅的辞相,但对秦琅来说,他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不是皇帝接不接受的事情了。
而且他早已经看透,虽然皇帝表现出离不开他的态度,但内心里其实也还是有一丝兴奋的吧。皇帝现在是需要秦琅,但以后这种需要会越来越低,甚至渐渐被掌权的渴望所取代,慢慢的就会变成迫切希望秦琅离开,变成对他的厌恶了。
“三郎何必急着离开呢?就算王德俭这些浑蛋发疯,可三郎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
“其实我留与走,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说的是实话。
秦琅又不想谋朝篡位,他只是想既保证大唐的稳定,又保护吕宋和秦家的现有利益罢了,那么如今的局面,确实已经符合他了。
就算秦琅现在走了,但朝堂上有来济兄弟有裴行俭有贾润甫、崔敦礼等一干自己人当政,秦家的利益便有了保证。
许敬宗很意外,以前秦琅也经常说不会久留洛阳,但他觉得那不过是一句谎言而已,除非不得已,谁愿意离开?
“三郎行事,真是让人佩服。”好半天,许敬宗也只不过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呵呵。”秦琅笑笑,“许公,等到吕宋后,我想请你来帮我一起建立吕宋旧金山大学,如何?我亲自当校长,你来当副校长,再拉上李义府来当教导主任?”
许敬宗哈哈一笑,“只要三郎不嫌弃我年老,我倒是愿意的。旧金山大学,会是所怎么样的学校?”
“不是如今地方上的那种一般书院,也不会是白鹿技校这样的工读学校,与洛阳学城的这些学校大差不差,但也会有细微的不同吧。”秦琅说道。
吕宋的教育还是很舍得投入本钱的,每年都要拔下大笔教育专属经费,推广普及六年小学义务教育,有教无类,连那些归附的岛蕃子弟也纳入教育范围,甚至特别拔款搞寄宿制,食宿全包,学费全免。
为的就是能够加速吕宋的发展,同时通过教育,汉化吕宋土著年轻一代。
经过二十多年的教育,如今吕宋的小学义务教育还算推广的不错,钱源源不断的砸下去,县乡里村一级级的普及,基本上如今已经实现了每个乡里都有了小学校。
对岛蕃的汉化教育,也显出效果,如今吕宋那些一二十岁的年轻土著,身上甚至好多都已经看不出什么蛮子味道了。
他们从五六岁开始入学,接受寄宿制教学。
分配到学校附近的汉人家庭中寄宿生活,与汉人吃住一起,按惯例还得认寄宿家族的男女主人为义父义母,称他们的孩子为义兄弟姐妹,一起生活。
吕宋会给每个收寄宿学生的家庭一笔补贴,定期派人检查等。
土著孩子要在寄宿家庭生活六年,六年小学读完后,其中学业优秀的会升学到县里去读中学,学业差的,则会被吕宋官方优秀挑选一批相对聪明一些的做为学徒,送到工坊里先做两年学徒,再送到专门的技校委培两到三年,再回去工作。
至于剩下的蛮子小学毕业生,则会有其它的民间商铺工坊等招一些去做学徒伙计等,剩下的一般只有极少部份,这些人最后回到家中。
能升入中学的,吕宋官方会提供助学贷款,所有学费、生活费用等都由这支贷款支出,等到他们中学毕业后,工作后偿还贷款。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如果能考上高中的,自然还会有更多的贷款甚至是助学金,将来高中毕业就算考不上大学,工作方面肯定也不用担心的。
就算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如果接受分配,也是不用担心将来助学贷款还不上的,甚至如果加入吕宋海外的殖民地工作,比如担任护卫,或是在船上做护卫等,成为吕宋预备役,助学贷款甚至还能减免甚至是免除的。
一个土著的孩子,五六岁进入乡里小学校接受汉文化教育,寄宿在汉人家庭中,一年也就能回家一两次而已,那么待他读完小学时已经十一二岁了,这时的土著少年,身上已经没多少土著的味道。
接下来不管是去读中学,还是去做学徒,他们会进一步被汉化,等他们成年时,这时跟他们的部落,跟他们的父母家族,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虽然许多蛮子们声称吕宋王在偷他们的孩子,但对于秦琅来说,这是一项吕宋国策,不可更改。
因为吕宋汉移民只有百多万,蛮夷土著和异族奴隶却有近五百万之巨,对吕宋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在汉移民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这种殖民教育来汉化蛮夷下一代。
起码,这些汉代后的蛮夷们,除了长相上还有些明显不同,其它方面已经很接受汉人,说话和思考方式,甚至价值观也都一样了。
一边是不断的招收土人孩子进学,甚至严格规定了适龄的男孩必须接受六年小学义务教育,强制寄宿学习,所有孩子们上学后,都会取汉名字,放弃原来的蛮夷名字等,衣冠发式,也会完全按照汉式的。
甚至他们会成为寄宿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
另一边,则是鼓励汉移民纳土著女子为妾。
不管是送男孩子去读书,还是把女儿给汉人做妾,吕宋都有政策支持,比如孩子送去读书,能够适当的得到一笔补贴,虽不多,但也是有的,可如果不送,就会有一笔很重的罚款。
女孩子嫁给汉人为妾,同样有补贴。
这就好比如果信奉儒家,学习汉话有好处是一样的,如果土人还信仰他们自己的信仰,不管你是信神佛也好,还是信教也罢,都得缴纳一笔十一税,如果你信朝廷尊奉的儒家,就不用缴这额外的十一税。
在正常的税赋外,这笔额外的十一税,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小数字。所以不管过去信什么,在这笔税赋压力下,吕宋土著们都积极的改信。
虚无飘渺的信仰,总不及实实在在的什一税来的直接的。
就如大食东征西讨,迅速扩张后,在新征服之地推广他们的新月教一样,同样也是用这招,你信其它的随你意,但得缴十一税,你如果改信新月教,可以不用缴。
据说到现在为止,大食人其实都不是很积极的推广他们的新月教,因为他们视这个为一种特权,如果所有新被征服者都改信了,他们就少了很大一笔税收,甚至地位上也就一致了,没有了优越感。
就如同四大哈里发时代早期,新月教众都是只能迁到阿拉伯半岛上生活,并不能定居在其它地方一样,新月教众属于一个顶级的上流圈子。
“吕宋大学,我已经很期待了。”许敬宗能猜测出秦琅要在吕宋搞大学的意图,毕竟地方上多是建书院,大学这个名字可不一般的,大学、太学、国子监,本质上都属于王朝的最高学府。
地方上的学校,是没有这个资格称大学啊太学啊国子监的。
可秦琅要建的不是旧金山书院而是吕宋旧金山大学,这都有逾越味道的大学,肯定图谋很远。
吕宋建立三十年,属于大唐的海外领,所以一直以来也是在大唐的教育系统之内的,比如吕宋设立州县后,也有了官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有社学。
甚至大唐的科举制度,吕宋也是一个学区。
吕宋的学子通过县试成为生员、秀才,甚至吕宋本身还是一个特设的学区,考举人都不用去中原大陆,直接在旧金山考。
吕宋有专门的举人名额。
通过吕宋乡试获得举人名额后,然后所有举人再参加一次科试,也就是会试资格考试后,从历届举人中选出规定名额的考生后,就可以赴洛阳参加三年一次的进士考试了。
这个制度,对吕宋的文化教育上来说,确实是有好处的,但也不全是好处,他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吕宋毕竟是海外,朝廷通过科举考试,正源源不断的从吕宋抽走那些优秀的年轻士子们。
这些吕宋的优秀年轻士子通过科举,在洛阳考中进士后,便会进入朝廷的官场,通过吏部铨选,候选授官,分赴中原各地任职。
而吕宋偏偏因为是秦琅的外世封领地,朝廷并不派官任吏,吕宋官吏都是由秦家自己征辟授封,这就导致,那些从吕宋考出去的进士,很少有再回来的。
甚至那些吕宋的举人们,往往也跑到洛阳去读书游学,或者考不上进士,也跑到中原去做幕僚或者是做吏员了。
这种现象,是秦琅很不满意的。
吕宋自己辛苦培养出一点优质人才,全被吸走了,这吕宋将来怎么发展?
吕宋自己每年还得跑到洛阳、广州、交州等地,花大价钱去招聘人才,往往条件给的高,钱花的多,招回来的还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些。
所以秦琅打算自己建高等学府,甚至按吕宋的需求,打造新型的高等院校,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而不是让吕宋沦为大唐国子监的预科班,或是科举的举人池。
以后吕宋旧金山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直接就输送分配到吕宋各级官府等。秦琅打算走一条跟朝廷不同的教育路线,通过各级学校,为吕宋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而不是去学习朝廷科举考试需要的那些什么儒家九经之类的学问。
这样一来,以后朝廷想通过科举从吕宋吸人,都吸不走,因为学的根本不是一套东西。
许敬宗一眼看穿,却又很爽快的答应了去做副校长。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13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139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