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怛罗斯和约
六月。
洛阳,宣政殿。
殿上珠帘之后,秦太后正与帘外的宰执等议事。
中台左匡政裴行俭刚从西域回来,成功的达成了与大食会盟和议的任务。
他展开手中奏章,“臣抵达西域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呼罗珊总督以及吐火罗叶护、昭武诸国王会盟,经过数轮谈判,最后达到盟议。”
“结盟休兵,恢复友好,划定边界。”
裴行俭万里出使,以宰相之尊前往主持和议,效率还是很高的,有大唐三十万西征军撑腰,加上去年的辉煌战绩,骑虎难下的大食人议和的意愿强烈,虽粟特人不甘心,可谁理会他。
和议时以康国为主的粟特各国,也就是来凑热闹的,大食人愿意拉上他们,纯粹就是想用他们做为和议筹码,把他们卖个高价钱。
不过裴行俭可不好糊弄,人家父亲裴仁基是隋朝大将,兄长裴行俨也是隋末万人敌,虽说他年幼时父兄就死了,可裴行俭是打小就认了秦琼做义父,在秦琼府中长大的,跟着秦琅一起读书习武练兵法,虽说现在是文臣宰相,但也随时能够提陌刀砍人。
大食总督想讹他,裴行俭一句话,天气也暖和了,雪山冰川也差不多解冻,各个山口又能通行了,要不我们还是真刀真枪的决战吧,各凭实力说话?
大食总督立马就老实了。
谈判桌上,大唐兵强马壮,不管天时还是地利又或兵威,对是大唐有利,这谈判桌本就是战争的延续。
实力强,才能说话声音大。
最终的结果,便是可萨人列席会盟,全程旁听看热闹不掺与。而粟特人被卖了,大唐与大食划定边界,西线,以科佩特山脉为界,以北归大唐,以南归大食。本来大食想把界线划到乌浒河的,但裴行俭则说那就以里海南岸的厄尔布尔土山脉为界吧。
还说里海低地的那些王公们可都已经向大唐归附,他们本是波斯萨珊王朝的臣子,如今随波斯皇帝一起归附大唐,那也是十分合理的,而且本身大食现在也依然还没有征服占领里海南岸低地嘛。
大食人一听,这可不行,里海南岸虽然很狭窄,但问题是沿着里海南岸一圈,仅隔着一条山脉,通过高地翻越山脉后,可就能够直抵波斯西面核心区了,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的。
裴行俭此时也无意争执里海南岸的归属问题,反正那里现在是一群王公们的地盘,大唐也鞭长莫及。
双方各退让一步。
最后定下西线以科佩特山脉为界,西抵里海东岸。这个边界线,也就是保证了大唐波斯木鹿军镇的安全,大食人撤过山脉,但也等于承认了波斯呼罗珊大部份地区给了大唐。
中线,以突厥山脉为界,东接乌浒河上游怛没城(梅尔捷滋),东段西起恒没城,沿乌浒水为界,直至东面葱岭瓦罕走廊出口。
科佩特山脉与突厥山脉两条山脉,加上乌浒河上游喷赤河为界,成为大唐与大食的新边界线。
乌浒河与药杀水之间的河中地区,也就是粟特诸国,都被大食人卖了,划给了大唐控制。
新边界东线,吐火罗叶护国下还有好几个在乌浒河北岸的小国领州,此次也被划到了大唐实控。
如天马都督府的解苏国、姑墨州都督府的怛没国、还有洛那州的忽论城、王庭州都督府的步师城、高附都督府的骨咄城、至那都督府的俱密城,再加上东面已经被秦珪征服占领的识匿、鸟飞州都督府的护蜜国等,都在新界线东段的北面。
他们仍将归大唐控制,依然是大唐的羁糜州都督府州。
至于乌浒河南的吐火罗其它诸府州,则默许他们脱离大唐羁縻控制自治。
但约定,大唐与大唐双方的军队都不得进驻吐火罗,划为双方的军事缓冲区。
不过吐火罗叶护驻扎的月氏都督府阿缓城距离边界只有不到二百里,若失去河北岸的诸领州,吐火罗叶护国以后的形势可就有些危险了。
吐火罗叶护对于这个划界法,很不满,但大唐和大食都同意的事情,谁还管他们。
这次能默许吐火罗脱离大唐自治,都已经算是不想在他们身上多浪费时间了,但以乌浒河为界这事,却不可能更改的。
大山大河为界,也是以其为险阻,也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当然,为了尽快达成协议,裴行俭最后也是把距离木鹿两千多里的波斯疾陵城给放弃了,这座城毕竟在锡斯坦盆地,隔着已经叛乱的吐火罗,能坚守到现在也不容易,早成了一座孤城。
此时放弃也属无奈,不过既然吐火罗都放了,大食也牢牢控制着呼罗珊一线,那这座疾陵城就很鸡肋,毕竟锡斯坦以及更南面的卑路支山地的部落酋长们,都宁愿在山里过自己的部落生活,放放羊啥的就很满足,不愿意拜大唐做大哥,一座孤城也没必要坚持。
不过大唐在放弃了疾陵城后,大食和吐火罗也同意疾陵城的唐军和依附的波斯人等安全撤返到木鹿镇去。
裴行俭还谈了个交换条件,里海南岸低地高地暂时做为一个缓冲区,大唐同意大食将这块地区划做他们的势力范围,但就跟吐火罗一样,大唐和大食双方,都不得派兵进驻。
至于双方新划界线以北的河中地区的粟特人,他们仍属于大唐的羁縻都督府,如何处置他们,这属于大唐的家务事,大食不得干涉。
吐火罗和可萨代表,也都表态同意不干涉河中粟特人的事务,换取大唐也不插手吐火罗和可萨这两部的事务。
这个协议签下,还是可以的。
起码大唐等于不战而收复了河中地区,把实际控制线往南推进了两千里,至于说吐火罗地区和波斯呼罗珊地区、锡斯坦地区等,反正之前也并没有实际控制,所以也算不了什么。
现在的边界,对大唐还是比较有利的,比如东西两条山脉天险之间的铁门关,非常险要,由唐控制。
在乌浒河上游的多个吐火罗小国,也都划到了唐控一边。
半个吐火罗没了。
这也是裴行俭最后同意不再干涉吐火罗的重要原因,反正一刀砍掉了吐火罗叶护国好大一块肉,起码也算断其一臂了。
等到大唐彻底的剿灭了天山南北的西突厥诸部,然后再腾出手来全力的把河中粟特人收拾好后,到时有时间有精力了,再来收拾北边的吐火罗部份。
到时收拾起来,大食人也没理由干涉,连吐火罗叶护都不能管,否则就是他们先撕破盟约协议,到时大唐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连南边的吐火罗一起灭了,甚至是再次出兵呼罗珊,甚至一股脑的把里海南岸低地占了。
如果他们坐看大唐把北吐火罗收拾了,那也不过是换成大唐主动撕毁协议干南吐火罗而已,大食若干涉,也不过是第二次唐食战争。
秦琅有句话不是说的很好嘛,协议签来本就是用来撕毁的。
裴行俭对这话句是奉为真理的,盟约协议这东西,需要的时候就签,不需要来就撕了当擦腚纸好了,最关键的还是看实力。
有实力你撕,没实力,别人来撕。
协议已经由裴行俭草签,大食呼罗珊总督也签字了,现在就等双方皇帝正式签署生效。
“疾陵城的人马,已经撤回了木鹿镇,大宛军镇的秦枢帅也派兵进驻了铁门关。”
“大食总督和吐火罗叶护,都把军队撤过了铁门关,退到新界线以南。”
“苏帅派兵进驻了怛罗斯城,石国国王、康国国王等昭武诸国国王,都派了王子前来洛阳请罪,并向我大唐西征唐军送牛马骆驼和粮草犒军······”
“三十万西征军,部份正分批撤回关陇朔方等地,另外部份则调往天山金山诸地征剿西突厥叛乱诸部·····”
坐在帘后的秦太后对于万里之外的西域,很陌生,虽说做为秦琅与太平的女儿,她打小受到的教育跟一般的士族名门千金还是有些不同的,从小也学骑马射箭,也读书识字,甚至还跟着在长安、洛阳、吕宋多地生活,见识上远超许多同龄女子,但说到底,仍然还是一个年轻的妇人。
对于战争以及国与国的谈判等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她也能听的出,这次裴行俭出使议和结果应当不错,从外面宰执们的反应就能看的出来。
秦太后感觉松了口气。
三十万大军屯于西域,万里之外征战,她总感觉提心吊胆,生怕出半点意外,如今终于休兵罢战了,也就轻松了。
“裴相公辛苦了。”
秦太后在帘后清声道。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几十万大军云集在外,太后总是心中不安的。接下来,宰相们在外面谈起西域后续的安排,不外乎是趁势把西突厥诸部彻底的扫平,不再给他们反复的机会。
对于西突厥诸部的安置,有几种声音,有以东突厥故例处置的,也有认为当按对辽东高句丽人之法处置等,但不管哪种,都不会客气。
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这可能会让西突厥人反抗较猛烈,西域的围剿战事可能要持续好几年,甚至打个十年也是有可能的,会是一大笔财政开支。
再一个,如果到时成功的剿灭西突厥人,甚至将他们尽皆内迁,或者直接将大部份卖为奴隶,剩下部份打散南迁安置,那么西域尤其是天山以北之地,总不能就这样空着吧。
大唐现在也仅是在碎叶、伊丽河谷屯兵移民,数量也不多,而且其它许多地方,都不适合农耕,只适合放牧,大唐若不能迅速填补这些空地,那么早晚会让其它游牧部族给占据的,到时又是麻烦。
但移民的话,一来现在中原也没多少民可移了,二来天山以北大多数地区,不适合农耕只适合放牧,这都是大问题。
“臣建议,不如将昆仑葱岭以及河中地区都拿出来做为封地,封赏给守边将士,赏赐给功勋臣子,让他们世代镇守经营,既能充实边地蛮荒,也能为国守边,还能节省大量移民开支,减少驻防军费等。”
说话的是刚从西域回来的裴行俭,这次他走过西域不少地方,确实是地广人稀,而且许多地方条件很差。
条件好的伊丽河谷、碎叶河谷和大宛盆地这些地方,由大唐直接驻兵镇守,当然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形成大镇,可其它许多广阔的地区,条件就差的多了。
尤其是葱岭、昆仑这片地区,更是苦寒偏僻,但军事上又很重要,可如果派兵驻守,估计就是个巨大的吞金窟窿,年年得往里面大把扔钱,永远填不满。
甚至光靠驻军,也无法长久解决控制的问题。
总得有人,还得是汉人才行。
但那种条件,谁愿意去移民?
裴行俭觉得,这个时候朝廷不如再开分封之法,把西域那数千里之地,拿出大部份来划分为封地,吸引汉人过去移民。
同时也授封给功臣将士们,让他们也自己招募人手购买奴隶等过去开发经营,为朝廷守边。
自贞观年开启了分封之法以来,几十年来对于朝廷拓边和守疆还是发挥了很积极作用的,尤其是如辽东、朝鲜之地,那里是最先搞移民换种计划的,也是最缺移民的地方。
朝廷搞了二十多年,年年往那边招募移民,年年往那边分封采邑,到现在,在那边出生的新一代,有的都已经成年了,对于稳固辽东朝鲜,确实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同样的分封也还出现在西南夷地,对通海、洱海、银生、永昌、西昌等这些地方,都采用了分封和移民,也起到了不错作用。
秦太后对于分封之制倒不陌生,毕竟秦家就是最早得世封的,而且也是把世封经营的最好的。
不过西域那些地方,条件那么恶劣,远胜辽东、朝鲜、渤海,比通海、永昌、西昌等地也差的多,真有人愿意去吗?
太后不懂就问。
“回天后,臣以为西域虽然条件恶劣,但可以多授封地,增加实惠便是。”
只要方向对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早晚能看到成效的。
洛阳,宣政殿。
殿上珠帘之后,秦太后正与帘外的宰执等议事。
中台左匡政裴行俭刚从西域回来,成功的达成了与大食会盟和议的任务。
他展开手中奏章,“臣抵达西域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呼罗珊总督以及吐火罗叶护、昭武诸国王会盟,经过数轮谈判,最后达到盟议。”
“结盟休兵,恢复友好,划定边界。”
裴行俭万里出使,以宰相之尊前往主持和议,效率还是很高的,有大唐三十万西征军撑腰,加上去年的辉煌战绩,骑虎难下的大食人议和的意愿强烈,虽粟特人不甘心,可谁理会他。
和议时以康国为主的粟特各国,也就是来凑热闹的,大食人愿意拉上他们,纯粹就是想用他们做为和议筹码,把他们卖个高价钱。
不过裴行俭可不好糊弄,人家父亲裴仁基是隋朝大将,兄长裴行俨也是隋末万人敌,虽说他年幼时父兄就死了,可裴行俭是打小就认了秦琼做义父,在秦琼府中长大的,跟着秦琅一起读书习武练兵法,虽说现在是文臣宰相,但也随时能够提陌刀砍人。
大食总督想讹他,裴行俭一句话,天气也暖和了,雪山冰川也差不多解冻,各个山口又能通行了,要不我们还是真刀真枪的决战吧,各凭实力说话?
大食总督立马就老实了。
谈判桌上,大唐兵强马壮,不管天时还是地利又或兵威,对是大唐有利,这谈判桌本就是战争的延续。
实力强,才能说话声音大。
最终的结果,便是可萨人列席会盟,全程旁听看热闹不掺与。而粟特人被卖了,大唐与大食划定边界,西线,以科佩特山脉为界,以北归大唐,以南归大食。本来大食想把界线划到乌浒河的,但裴行俭则说那就以里海南岸的厄尔布尔土山脉为界吧。
还说里海低地的那些王公们可都已经向大唐归附,他们本是波斯萨珊王朝的臣子,如今随波斯皇帝一起归附大唐,那也是十分合理的,而且本身大食现在也依然还没有征服占领里海南岸低地嘛。
大食人一听,这可不行,里海南岸虽然很狭窄,但问题是沿着里海南岸一圈,仅隔着一条山脉,通过高地翻越山脉后,可就能够直抵波斯西面核心区了,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的。
裴行俭此时也无意争执里海南岸的归属问题,反正那里现在是一群王公们的地盘,大唐也鞭长莫及。
双方各退让一步。
最后定下西线以科佩特山脉为界,西抵里海东岸。这个边界线,也就是保证了大唐波斯木鹿军镇的安全,大食人撤过山脉,但也等于承认了波斯呼罗珊大部份地区给了大唐。
中线,以突厥山脉为界,东接乌浒河上游怛没城(梅尔捷滋),东段西起恒没城,沿乌浒水为界,直至东面葱岭瓦罕走廊出口。
科佩特山脉与突厥山脉两条山脉,加上乌浒河上游喷赤河为界,成为大唐与大食的新边界线。
乌浒河与药杀水之间的河中地区,也就是粟特诸国,都被大食人卖了,划给了大唐控制。
新边界东线,吐火罗叶护国下还有好几个在乌浒河北岸的小国领州,此次也被划到了大唐实控。
如天马都督府的解苏国、姑墨州都督府的怛没国、还有洛那州的忽论城、王庭州都督府的步师城、高附都督府的骨咄城、至那都督府的俱密城,再加上东面已经被秦珪征服占领的识匿、鸟飞州都督府的护蜜国等,都在新界线东段的北面。
他们仍将归大唐控制,依然是大唐的羁糜州都督府州。
至于乌浒河南的吐火罗其它诸府州,则默许他们脱离大唐羁縻控制自治。
但约定,大唐与大唐双方的军队都不得进驻吐火罗,划为双方的军事缓冲区。
不过吐火罗叶护驻扎的月氏都督府阿缓城距离边界只有不到二百里,若失去河北岸的诸领州,吐火罗叶护国以后的形势可就有些危险了。
吐火罗叶护对于这个划界法,很不满,但大唐和大食都同意的事情,谁还管他们。
这次能默许吐火罗脱离大唐自治,都已经算是不想在他们身上多浪费时间了,但以乌浒河为界这事,却不可能更改的。
大山大河为界,也是以其为险阻,也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当然,为了尽快达成协议,裴行俭最后也是把距离木鹿两千多里的波斯疾陵城给放弃了,这座城毕竟在锡斯坦盆地,隔着已经叛乱的吐火罗,能坚守到现在也不容易,早成了一座孤城。
此时放弃也属无奈,不过既然吐火罗都放了,大食也牢牢控制着呼罗珊一线,那这座疾陵城就很鸡肋,毕竟锡斯坦以及更南面的卑路支山地的部落酋长们,都宁愿在山里过自己的部落生活,放放羊啥的就很满足,不愿意拜大唐做大哥,一座孤城也没必要坚持。
不过大唐在放弃了疾陵城后,大食和吐火罗也同意疾陵城的唐军和依附的波斯人等安全撤返到木鹿镇去。
裴行俭还谈了个交换条件,里海南岸低地高地暂时做为一个缓冲区,大唐同意大食将这块地区划做他们的势力范围,但就跟吐火罗一样,大唐和大食双方,都不得派兵进驻。
至于双方新划界线以北的河中地区的粟特人,他们仍属于大唐的羁縻都督府,如何处置他们,这属于大唐的家务事,大食不得干涉。
吐火罗和可萨代表,也都表态同意不干涉河中粟特人的事务,换取大唐也不插手吐火罗和可萨这两部的事务。
这个协议签下,还是可以的。
起码大唐等于不战而收复了河中地区,把实际控制线往南推进了两千里,至于说吐火罗地区和波斯呼罗珊地区、锡斯坦地区等,反正之前也并没有实际控制,所以也算不了什么。
现在的边界,对大唐还是比较有利的,比如东西两条山脉天险之间的铁门关,非常险要,由唐控制。
在乌浒河上游的多个吐火罗小国,也都划到了唐控一边。
半个吐火罗没了。
这也是裴行俭最后同意不再干涉吐火罗的重要原因,反正一刀砍掉了吐火罗叶护国好大一块肉,起码也算断其一臂了。
等到大唐彻底的剿灭了天山南北的西突厥诸部,然后再腾出手来全力的把河中粟特人收拾好后,到时有时间有精力了,再来收拾北边的吐火罗部份。
到时收拾起来,大食人也没理由干涉,连吐火罗叶护都不能管,否则就是他们先撕破盟约协议,到时大唐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连南边的吐火罗一起灭了,甚至是再次出兵呼罗珊,甚至一股脑的把里海南岸低地占了。
如果他们坐看大唐把北吐火罗收拾了,那也不过是换成大唐主动撕毁协议干南吐火罗而已,大食若干涉,也不过是第二次唐食战争。
秦琅有句话不是说的很好嘛,协议签来本就是用来撕毁的。
裴行俭对这话句是奉为真理的,盟约协议这东西,需要的时候就签,不需要来就撕了当擦腚纸好了,最关键的还是看实力。
有实力你撕,没实力,别人来撕。
协议已经由裴行俭草签,大食呼罗珊总督也签字了,现在就等双方皇帝正式签署生效。
“疾陵城的人马,已经撤回了木鹿镇,大宛军镇的秦枢帅也派兵进驻了铁门关。”
“大食总督和吐火罗叶护,都把军队撤过了铁门关,退到新界线以南。”
“苏帅派兵进驻了怛罗斯城,石国国王、康国国王等昭武诸国国王,都派了王子前来洛阳请罪,并向我大唐西征唐军送牛马骆驼和粮草犒军······”
“三十万西征军,部份正分批撤回关陇朔方等地,另外部份则调往天山金山诸地征剿西突厥叛乱诸部·····”
坐在帘后的秦太后对于万里之外的西域,很陌生,虽说做为秦琅与太平的女儿,她打小受到的教育跟一般的士族名门千金还是有些不同的,从小也学骑马射箭,也读书识字,甚至还跟着在长安、洛阳、吕宋多地生活,见识上远超许多同龄女子,但说到底,仍然还是一个年轻的妇人。
对于战争以及国与国的谈判等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她也能听的出,这次裴行俭出使议和结果应当不错,从外面宰执们的反应就能看的出来。
秦太后感觉松了口气。
三十万大军屯于西域,万里之外征战,她总感觉提心吊胆,生怕出半点意外,如今终于休兵罢战了,也就轻松了。
“裴相公辛苦了。”
秦太后在帘后清声道。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几十万大军云集在外,太后总是心中不安的。接下来,宰相们在外面谈起西域后续的安排,不外乎是趁势把西突厥诸部彻底的扫平,不再给他们反复的机会。
对于西突厥诸部的安置,有几种声音,有以东突厥故例处置的,也有认为当按对辽东高句丽人之法处置等,但不管哪种,都不会客气。
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这可能会让西突厥人反抗较猛烈,西域的围剿战事可能要持续好几年,甚至打个十年也是有可能的,会是一大笔财政开支。
再一个,如果到时成功的剿灭西突厥人,甚至将他们尽皆内迁,或者直接将大部份卖为奴隶,剩下部份打散南迁安置,那么西域尤其是天山以北之地,总不能就这样空着吧。
大唐现在也仅是在碎叶、伊丽河谷屯兵移民,数量也不多,而且其它许多地方,都不适合农耕,只适合放牧,大唐若不能迅速填补这些空地,那么早晚会让其它游牧部族给占据的,到时又是麻烦。
但移民的话,一来现在中原也没多少民可移了,二来天山以北大多数地区,不适合农耕只适合放牧,这都是大问题。
“臣建议,不如将昆仑葱岭以及河中地区都拿出来做为封地,封赏给守边将士,赏赐给功勋臣子,让他们世代镇守经营,既能充实边地蛮荒,也能为国守边,还能节省大量移民开支,减少驻防军费等。”
说话的是刚从西域回来的裴行俭,这次他走过西域不少地方,确实是地广人稀,而且许多地方条件很差。
条件好的伊丽河谷、碎叶河谷和大宛盆地这些地方,由大唐直接驻兵镇守,当然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形成大镇,可其它许多广阔的地区,条件就差的多了。
尤其是葱岭、昆仑这片地区,更是苦寒偏僻,但军事上又很重要,可如果派兵驻守,估计就是个巨大的吞金窟窿,年年得往里面大把扔钱,永远填不满。
甚至光靠驻军,也无法长久解决控制的问题。
总得有人,还得是汉人才行。
但那种条件,谁愿意去移民?
裴行俭觉得,这个时候朝廷不如再开分封之法,把西域那数千里之地,拿出大部份来划分为封地,吸引汉人过去移民。
同时也授封给功臣将士们,让他们也自己招募人手购买奴隶等过去开发经营,为朝廷守边。
自贞观年开启了分封之法以来,几十年来对于朝廷拓边和守疆还是发挥了很积极作用的,尤其是如辽东、朝鲜之地,那里是最先搞移民换种计划的,也是最缺移民的地方。
朝廷搞了二十多年,年年往那边招募移民,年年往那边分封采邑,到现在,在那边出生的新一代,有的都已经成年了,对于稳固辽东朝鲜,确实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同样的分封也还出现在西南夷地,对通海、洱海、银生、永昌、西昌等这些地方,都采用了分封和移民,也起到了不错作用。
秦太后对于分封之制倒不陌生,毕竟秦家就是最早得世封的,而且也是把世封经营的最好的。
不过西域那些地方,条件那么恶劣,远胜辽东、朝鲜、渤海,比通海、永昌、西昌等地也差的多,真有人愿意去吗?
太后不懂就问。
“回天后,臣以为西域虽然条件恶劣,但可以多授封地,增加实惠便是。”
只要方向对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早晚能看到成效的。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14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142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