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章 皇帝特许,先斩后奏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秘书监魏征新加门下省谏议大夫,一早却骑着匹毛驴来到翼国公府。

    “魏参政今日怎么有空光临寒舍?”

    秦琅迎上前。

    魏征站在门口,打量着翼国公府的门前狮子,“你这样的寒舍,长安城可没有几家了。”

    主客入府,来到厅堂。

    “魏公可是因防灾之事来的?”秦琅开门见山的问,在他想来,魏征此来,应当与他向李世民建议的提前安排些百姓出关避灾有关才对。

    谁知道魏征却摇了摇头。

    “我是来传陛下口谕的。”

    这下让秦琅愣住了,皇帝让魏征来传口谕?

    “镇抚使秦琅听口谕!”

    秦琅赶紧起身。

    “朕接百骑密奏,近日来,长乐王李幼良屡屡有对皇上不敬之语,并频频与手下密谋,暗里网罗无赖亡命,着镇抚使秦琅立即接手调查,钦此。”

    秦琅回过神来,没想到魏征居然是传这样一道旨意的。

    “为何会是魏公前来?”

    “这件事情很严重,如今长安可不能有宗室之乱,你赶紧查吧。”

    李世民和魏征等宰辅其实都已经料定了李幼良谋反事实,不过要拿下这样一位宗室郡王,尤其是刚经历了削宗室爵位之事后,若没有点铁证,那么就可能会引发其它室宗或功臣们的不满猜忌。

    李世民需要快刀斩乱麻,更需要铁证如山。

    “长乐王为何谋反?”

    魏征直言道,“其实李幼良早就有反状了,并非现在,也非因为此次削爵之因。”按魏征所说,李幼良做为太上皇六叔李祎的儿子,从小就是个性情暴躁的纨绔子。李祎在大唐建立后,被追封为郇王。

    李祎六子,伯叔仲季德幼排序,幼良是老六,与兄长们俱封为郡王,后因其兄长叔良在武德四年时抵御突厥中箭而死,皇帝对李幼良兄弟几个比较恩赏。

    可李幼良骄奢淫逸,性情依然暴躁不改,皇帝封他左武卫将军,可他多行不法。有人偷盗他的马匹,他派人追查,查到后并不报官,而是直接派人将盗马贼杀死,并杀人全家。

    此事引得李渊大为不满,曾经在殿上当众责斥,并让礼部尚书李纲召集大臣,当众将其杖责警戒。

    就因为此事,李幼良便暗怀怨恨,从此开始密谋造反。

    后来皇帝授他为凉州都督,李幼良出镇边关,更是暗里招募了许多无赖亡命为左右,在凉州横行不法,并暗里勾结突厥。

    百姓都怨声载道。

    只是还没有等他起兵造反,李世民在长安发动兵变夺了太子之位,并很快派秦琼取代他做了凉州都督调他回京。

    当时李幼良还没做好准备,最后还是依旨返京。

    可在京这段时间他并不老实。

    尤其是前些天朝廷削宗室爵后,李幼良虽然在未贬削六王之中,可李祎这一支,他兄弟六王,只存他一个,原本他兄弟六个的子侄年长者也皆封王或国公等,这次也都削爵。

    李幼良更是心怀怨恨了。

    他屡屡在府中与手下密谋,或酒后扬言要造反,这些秘密之话被百骑暗中侦得。

    这种侦讯之事,本来应当是镇抚使的职责,现在却让百骑那边先查到,这无疑已经是镇抚司的失职了。

    李世民对这种谋反之事,绝不能容忍,尤其是现在灾患来临之际,搞不好,会很麻烦。

    秦琅接下口谕,也不敢耽误,赶紧去了镇抚司。

    “李幼良那边,有没有人盯着?”

    秦琅直接召来魏昶,他是负责监察这块的,按理京师百官,诸卫将校,都应当有他手下的暗桩密探盯着的。

    这些人一举一动,但凡有点轻举妄动都不该逃出手掌心。

    魏昶见秦琅面色不好,回道,“最近三郎你不常来司里,有些事情属下没能及时汇报。司里最近侦知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有异动,此前他奉勤王令率兵前来长安,可后来朝廷诏令各地都督刺史等统兵返回,李孝常却假借理由不还,且暗里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以及中郎将元弘善等私下密谋,互说符命,欲发动兵变,以迎太上皇复辟临朝!”

    “还有这事?”秦琅不由一惊。

    “因为之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因此属下近日调集各方人手,全面在侦查此案,已经有些进展,初步掌握到一些证据,但还未侦知详细的谋反者名单,以及他们的详细阴谋。”

    本来说长乐王李幼良要反,谁知道这义安王李孝常也要谋反。

    一个是勾结突厥,想要兵变自己当皇帝,一个则是勾结禁军大将,想要发动夺门兵变,迎太上皇复辟。

    李孝常也是宗室,但他其实跟李艺身份一样,原本并非宗室,当初他以隋朝六大仓之一的永丰仓献唐军,也算是给了李家父子起兵之初极大的支持。

    李孝常论起来其实也是排到幼良一辈。

    这个案子牵扯不小,长孙安业那是长孙皇后的异母兄长,没有点确切证据,魏昶也不敢随便上报。

    “三郎,长乐王难道也牵连进来了?”魏昶问。

    “李幼良在谋反,但跟你这案子无关。”

    魏昶惊讶,“这些王爷怎么都想着谋反?”

    “你继续盯着李孝常他们,把已经查到的一些证据交给我,我让林三带他的人去盯幼良吧。”

    等拿到了李孝常谋反的一些证据后,秦琅给林三做了任务布置后,便匆匆赶往东宫。

    显德殿。

    李世民看完秦琅的报告,久久无言。

    “好大的胆子!”

    “陛下,镇抚司最近都在全力盯这个案子,人手有些不足,导致没有足够的精力盯长乐王,未能及时发现他图谋不轨,臣请罪。”

    “你们做的很好。”李世民道。

    相比于李幼良的谋反案,无疑李孝常这伙人的谋反,才让李世民更加暗暗心惊,他们这是准备拥太上皇复辟呢,谁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太上皇参与其中。

    李幼良谋反,成功的可能太低,只是作死。但李孝常谋反,可就不好说了。

    “泾州李艺,有没有牵连到这两个案子里?”李世民始终记得李艺。

    “暂还未发现有牵连这两案。”

    “李孝常原本并非我李唐宗室。”李世民缓缓说道,按他所说,李孝常之父名李圆通,他本来只是关中贫民,北周时,在杨坚家中做役,长的高大威武,曾多次护卫杨坚脱险有功,因此成为杨坚心腹。

    后来杨坚称帝,李圆通进封新安伯,后来担任过内史侍郎、黄门侍郎、尚书左丞、刑部尚书等职,参与灭陈之战,因功升任大将军,进封万安县侯,再后来进封万安郡公。杨广继位后,他又担任兵部尚书,此后留守京师,因得罪了宇文述,而被免官,后忧惧而死。

    “其实还有一桩秘闻,李圆通原本是大将军杨忠手下家将李景之子,李景与杨忠家中的昆仑奴黑女私通,生下李圆通,但李景却不肯认他。”

    因此,李圆通的真正身份便是杨家的家生奴,故此才会极得杨家信任赏识。

    李圆通在隋朝时地位挺高,以杨家家奴的这种身份很得两代皇帝赏识,而李渊当时虽是国戚,但深受猜忌,地位并不牢固,在李圆通的有意亲近之下,李渊便为李圆通运作,给他也弄进了陇西李氏,两人还结为了兄弟。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后来李圆通的儿子孝常,便喊李渊叔父。

    当李渊起兵造反时,担任华阴县令的李孝常便献出永丰仓归附,李渊便授这个便宜侄子上柱国、利州都督,义安郡王。

    李孝常在利州都督上做了九年,他对李渊还是很感激的,不管怎么说,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宗室。

    玄武门之变后,李孝常便开始谋划,准备救出李渊,助他复辟了。

    从这方面来讲,其实李孝常还是个挺不错的人,六月初四以来,满朝四下,都迫于李世民的势力,没有谁敢为李渊不平。

    一个李瑗,其实也不过是不肯交权进京才造反而已。

    唯有李孝常,其实他只要不反,地位根本不受影响,上次削诸王,他这个假宗室便没受影响,比燕王李艺地位稳固多了。

    但李孝常依然在四下谋划奔走。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啊。

    可惜这样的忠臣,却不是忠于自己,李世民便无法容忍了。

    李世民把那密折抛在了地上。

    “有这些就足够了,不需要再等了,朕命你立即带人将这名单上的所有人统统拿下,关入诏狱审问。”

    皇帝的脸色变的铁青。

    这是在挑战皇帝的极限。

    “还有李幼良,也无须再查了,先抓再审。”

    “去吧!”

    “臣领旨!”

    走出东宫,秦琅长舒口气,怒极的李世民还真是十分可怕。

    赶到镇抚司,秦琅叫来魏昶等人。

    “奉皇帝旨意,立即捉拿谋逆反贼李幼良、李孝常等人。”

    “证据还不充足,现在动手会不会打草惊蛇?”

    秦琅直言,“皇帝特许,先抓后审,敢有反抗,先斩后奏!”

    “动手!”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1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17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