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封神
秦琅站在一间天王庙里,看着那泥塑的天王像,只觉得哭笑不得。这也不知道该说百姓纯朴呢,还是瞎起哄。
刚捣毁不久的蝗神庙虫王殿,如今转眼改头换面,又成了天王庙了。
还青龙托塔降魔天王、神武披发荡魔天王,怎么的名头还挺长挺唬人。
“我怎么看着像是佛寺里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像?”秦琅看着这雕像上怒目圆睁的样,感觉十分抽像。
但是偏偏吧,又确实有几分他们爷俩的形像。
一边的林三便告诉秦琅,“修这塑像的匠人原本便是给寺里塑佛像的,自从他受雇给此处村子修了这天王像后,如今听说可是非常吃香,岐州到处都找他塑天王像呢,他的那些徒弟们如今都跟着到处当师傅。”
为秦琼父子塑像修庙,是发自百姓自愿。一开始,有百姓在家为秦琼父子立长生牌,后来当这个村子的百姓凑钱粮请了这位村里的匠人,在这处捣毁的蝗神庙里树起了天王像后,于是乎,岐州迅速刮起了一股子修天王庙的风。
过去那些为寺庙里塑像雕像的匠人们,重新又受到了重用。
不久那些被捣毁的蝗神庙虫王殿如今改做了天王庙,甚至各地还新建起了许多天王庙。
有钱的地方就修大庙,没钱就修小庙,有钱的石雕木雕没钱就泥胎土塑,总之当蝗灾受到控制,百姓们暂时不用担心饥饿时,大家的精力都开始投入到这里来了。
大家把先前捕蝗的那股子激情干劲,一股脑的全投入到修天王庙里来,男女老少们齐上阵,捕蝗之余,砍树挑土凿石好不热闹。
他们仿照佛家的四大天王,给秦琼秦琅爷俩安上了天王之名,一个成了骑青龙托金塔的降魔天王,一个成了踏玄武持黑剑的荡魔天王。
甚至外形上都跟寺里的天王很像。
“捕蝗救灾,这是陛下的仁慈大恩,是朝廷诸公的决策调度,我父子不过是奉旨听令下来督办,这功劳也是陛下和朝廷诸公们的啊。大家要感恩拜谢,也是谢陛下和诸相公们,这给我们修庙塑像,实在是有些不妥。”
秦琅没啥可高兴的,虽说这是百姓自发行为,代表的是百姓对他们的认可,是对他们的感谢,但如今是帝制时代,有功那得是皇帝是宰相们的,有过才是自己的。
你现在堂而皇之的接受百姓为你立长生牌、修庙塑像,算怎么回事?居功自得?
“让百姓都拆了吧。”
林三等都道,“干嘛拆了,这庙佛的多好,比起原来供什么蝗虫可好的多啊。大家都说,以后有这大小秦天王在,必能保一方风调雨顺呢!”
“这不合适!”
秦琅还是摇头。
蝗灾还没结束,就开始歌功颂德,实是不妥。更不要说,本来身为朝廷官员,便有领导百姓抗蝗救灾之责,这是责任,做好了是本份,做不好是失职。凭什么本份之事,却非要让别人给你感恩?
秦琅让人拆掉天王庙,毁掉天王像。
结果附近村民们闻听,全都赶了过来。
大家围着秦琅,护住天王像,请求不要毁掉天王庙天王像。
大家都称说秦相公秦学士一来,蝗灾终于要过去,大家也不用饿肚子,大家真心感激。可两位终究会离开,大家只希望两位离开之后,留下这天王庙和天王像继续保佑岐州百姓,保佑岐州风调雨顺。
任秦琅如何说不妥,可百姓就是不肯让开。
甚至有年迈老人上来哭求说,拆不得拆不得·······
搞到最后,秦琅也没法强拆,他总不能从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们身上踩过去,总不能不顾那些要拼命守卫这天王庙天王像的纯朴百姓。
秦琅无奈返回州衙,向秦琼述说情况。
“我们父子向陛下上表请罪吧。”
可这边爷俩的请罪表刚发出,那边岐州百姓居然就已经自发的搞出了万人请愿书,他们向皇帝请愿陈情,说要保留天王庙天王像·······
甚至因为这个事情一起,各地修天王庙的热情更大了,而且这股风迅速的向周边蔓延开来,陇州、泾州、豳州、武功等地也都在争相修天王庙塑天王像。
百姓家中,更是家家立有秦家父子的长生牌。
按百姓们的说法,秦琼父子此次活百姓十万家,这个恩德无量。
郑元璹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憋在心里,憋的难受。
他才是岐州的地方长官,之前也为百姓做了许多事情,修建道路,建设州县官学,劝农课桑,可却还不如来岐州不过半个月的秦琼父子。
他写了数道奏表,可每次写完又撕,撕完又写,终究还是没有向朝廷寄发。
就在这股子浪潮之下。
长安有使者到。
通事舍人宣读圣旨,秦琼秦琅父子督办治蝗有功,重赏,郑元璹救灾不力,不尊朝廷被免官夺爵除籍为民,追还历次赏赐,收回职田永业田等,延安郡公窦恽接任岐州刺史之职。
郑元璹面色苍白的接下旨意,他没有想到处置如此严厉。
窦恽做为外戚,又是开国宰相之子,新来乍到对秦琅父子表现的十分客气。
“陛下对岐州捕蝗救灾的表现十分满意,也听到了岐州百姓们的呼声,关于百姓们自发为秦相公和秦学士立长生牌、建生祠,修天王庙塑像一事,陛下说这是你们的绩政民望,宰相们也称赞二位的功绩。”
反正朝廷上下,对于这件越闹越大的事情,已经做出了评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就跟有的官员在地方上施仁政得民望,最后离任时百姓送万民伞一样,这是件值得记载夸耀的好事。
“各地百姓修建的天王庙不得损毁,直接列入朝廷祀典,名列正祀,以后由地方官府拔钱维护,以供百姓们祈祷风调雨顺,驱蝗灭灾之用。”
按皇帝的意思,这天王庙跟蝗神庙啊不一样,不算是什么淫祠邪神,这是好事好庙,要保留。
以后跟孔子庙啊伍子胥庙啊罗士信猛将庙等一样,成为官方承认的正祀。
秦琼秦琅父子活着就进庙,虽不是太庙文庙武庙,可这也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毕竟历朝确实有许多百姓给那些仁政有为的地方官修生祠的,但多是一县一州,如秦琅父子现在这样在席卷关陇诸州的生祠可是极罕见的。
皇帝正式下诏承认了民间百姓们对秦琅父子的天王尊称。
“这个不好吧?”
“三郎,这可是民心民意啊。”窦恽对这位秦三郎十分客气的道。虽然他来到岐州,感受到如今民间的这股子热情,有些羡慕妒忌,可也知道这事情既然皇帝都有了定论,也就没有必要再做争论了。
其实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被百姓请进庙的也不少,但多数是一些历史上的人物,有的被请入河伯庙啊,水神庙啊山神庙啊等等,也有如罗士信被请入猛将庙的。
什么这个神那个天王的称号,着实不少。
比如罗士神死后被百姓修建猛将庙,请入庙中塑像,也被尊为天曹司上天王。故此现在这股子高涨的民间热情,李世民知道后虽然意外,但思虑许久,最终还是没有来泼冷水。
顺势承认了这天王庙做为官方认定的庙,并用做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蝗防灾之用,秦琅爷俩的这两天王名号,朝廷也一样认可,反正是惠而不费的虚名。
秦琅意外历史上的门神秦琼,如今并没有成为门神,反倒成了管风调雨顺的天王了,自己结果也当天王了。
大小秦天王,现在他在岐州百姓心中,那就跟在八零后年少时心中的四大天王一样地位崇高了,已经成了岐州甚至大半个关中百姓心中的偶像,随着这股子风潮,说不得还能成为风靡大唐的天王巨星呢。
跟这天王名头一比,李世民给的那一万亩田地,倒反而并没有让秦琅怎么激动了。
窦恽挺虚心的向秦琼秦琅父子请救了不少捕蝗救灾的心得,至于郑元璹,他连当天的接风宴都没资格参与,在接到旨意后,便被长安来的百骑司人直接催着动手。
简单的收拾了下行李,当天就开始起程返回荥阳。
他运气还算好,因为及时配合救灾,只是除籍为民,起码没被长流岭南,否则流官一天起码过十驿,这种每天起码二百里路的赶路法,有时能够让许多体弱点的流官,没到流放地就半路死了。
“窦使君,岐州就交给你了,我也便不多耽误,这就奉旨前往泾州了。”
秦琅让人把州衙的公文做了一番整理,然后交接给窦恽。看着那无数的赤字账簿,窦恽也不由的头大。
现在岐州看起来挺好,可背后是这一箱箱的赤字账簿,州衙已经开出了无数白条给百姓,仓库里除了那数十万石的蝗虫,已经没其它的东西了。
“秦三郎可还有什么要交待窦某的?”窦恽问。
“我相信窦使君肯定会治理好岐州的,其它的我没什么可说的,唯有一句,大灾之后当有大疫,请窦使君多注意一下灾后防疫之事。”
“会有疫情吗?”窦恽立即认真起来,秦琅虽年轻,可他知道这位不简单,他的很多预言都成了事实。
“灾后容易生疫情,这是以往的经验,我不敢说今年会有疫情,但得早做预防,有备无患,不是吗?”
“三郎说的有理,我这就着手准备。”
当天,给窦恽的接风宴,也是秦琅秦琅的送行宴。
酒宴过后,秦琼要继续往陇州、秦州等陇右河西之地巡视,而秦琅则与父亲分道扬鏣,北上泾州,奉旨前去会一会李艺。
刚捣毁不久的蝗神庙虫王殿,如今转眼改头换面,又成了天王庙了。
还青龙托塔降魔天王、神武披发荡魔天王,怎么的名头还挺长挺唬人。
“我怎么看着像是佛寺里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像?”秦琅看着这雕像上怒目圆睁的样,感觉十分抽像。
但是偏偏吧,又确实有几分他们爷俩的形像。
一边的林三便告诉秦琅,“修这塑像的匠人原本便是给寺里塑佛像的,自从他受雇给此处村子修了这天王像后,如今听说可是非常吃香,岐州到处都找他塑天王像呢,他的那些徒弟们如今都跟着到处当师傅。”
为秦琼父子塑像修庙,是发自百姓自愿。一开始,有百姓在家为秦琼父子立长生牌,后来当这个村子的百姓凑钱粮请了这位村里的匠人,在这处捣毁的蝗神庙里树起了天王像后,于是乎,岐州迅速刮起了一股子修天王庙的风。
过去那些为寺庙里塑像雕像的匠人们,重新又受到了重用。
不久那些被捣毁的蝗神庙虫王殿如今改做了天王庙,甚至各地还新建起了许多天王庙。
有钱的地方就修大庙,没钱就修小庙,有钱的石雕木雕没钱就泥胎土塑,总之当蝗灾受到控制,百姓们暂时不用担心饥饿时,大家的精力都开始投入到这里来了。
大家把先前捕蝗的那股子激情干劲,一股脑的全投入到修天王庙里来,男女老少们齐上阵,捕蝗之余,砍树挑土凿石好不热闹。
他们仿照佛家的四大天王,给秦琼秦琅爷俩安上了天王之名,一个成了骑青龙托金塔的降魔天王,一个成了踏玄武持黑剑的荡魔天王。
甚至外形上都跟寺里的天王很像。
“捕蝗救灾,这是陛下的仁慈大恩,是朝廷诸公的决策调度,我父子不过是奉旨听令下来督办,这功劳也是陛下和朝廷诸公们的啊。大家要感恩拜谢,也是谢陛下和诸相公们,这给我们修庙塑像,实在是有些不妥。”
秦琅没啥可高兴的,虽说这是百姓自发行为,代表的是百姓对他们的认可,是对他们的感谢,但如今是帝制时代,有功那得是皇帝是宰相们的,有过才是自己的。
你现在堂而皇之的接受百姓为你立长生牌、修庙塑像,算怎么回事?居功自得?
“让百姓都拆了吧。”
林三等都道,“干嘛拆了,这庙佛的多好,比起原来供什么蝗虫可好的多啊。大家都说,以后有这大小秦天王在,必能保一方风调雨顺呢!”
“这不合适!”
秦琅还是摇头。
蝗灾还没结束,就开始歌功颂德,实是不妥。更不要说,本来身为朝廷官员,便有领导百姓抗蝗救灾之责,这是责任,做好了是本份,做不好是失职。凭什么本份之事,却非要让别人给你感恩?
秦琅让人拆掉天王庙,毁掉天王像。
结果附近村民们闻听,全都赶了过来。
大家围着秦琅,护住天王像,请求不要毁掉天王庙天王像。
大家都称说秦相公秦学士一来,蝗灾终于要过去,大家也不用饿肚子,大家真心感激。可两位终究会离开,大家只希望两位离开之后,留下这天王庙和天王像继续保佑岐州百姓,保佑岐州风调雨顺。
任秦琅如何说不妥,可百姓就是不肯让开。
甚至有年迈老人上来哭求说,拆不得拆不得·······
搞到最后,秦琅也没法强拆,他总不能从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们身上踩过去,总不能不顾那些要拼命守卫这天王庙天王像的纯朴百姓。
秦琅无奈返回州衙,向秦琼述说情况。
“我们父子向陛下上表请罪吧。”
可这边爷俩的请罪表刚发出,那边岐州百姓居然就已经自发的搞出了万人请愿书,他们向皇帝请愿陈情,说要保留天王庙天王像·······
甚至因为这个事情一起,各地修天王庙的热情更大了,而且这股风迅速的向周边蔓延开来,陇州、泾州、豳州、武功等地也都在争相修天王庙塑天王像。
百姓家中,更是家家立有秦家父子的长生牌。
按百姓们的说法,秦琼父子此次活百姓十万家,这个恩德无量。
郑元璹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憋在心里,憋的难受。
他才是岐州的地方长官,之前也为百姓做了许多事情,修建道路,建设州县官学,劝农课桑,可却还不如来岐州不过半个月的秦琼父子。
他写了数道奏表,可每次写完又撕,撕完又写,终究还是没有向朝廷寄发。
就在这股子浪潮之下。
长安有使者到。
通事舍人宣读圣旨,秦琼秦琅父子督办治蝗有功,重赏,郑元璹救灾不力,不尊朝廷被免官夺爵除籍为民,追还历次赏赐,收回职田永业田等,延安郡公窦恽接任岐州刺史之职。
郑元璹面色苍白的接下旨意,他没有想到处置如此严厉。
窦恽做为外戚,又是开国宰相之子,新来乍到对秦琅父子表现的十分客气。
“陛下对岐州捕蝗救灾的表现十分满意,也听到了岐州百姓们的呼声,关于百姓们自发为秦相公和秦学士立长生牌、建生祠,修天王庙塑像一事,陛下说这是你们的绩政民望,宰相们也称赞二位的功绩。”
反正朝廷上下,对于这件越闹越大的事情,已经做出了评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就跟有的官员在地方上施仁政得民望,最后离任时百姓送万民伞一样,这是件值得记载夸耀的好事。
“各地百姓修建的天王庙不得损毁,直接列入朝廷祀典,名列正祀,以后由地方官府拔钱维护,以供百姓们祈祷风调雨顺,驱蝗灭灾之用。”
按皇帝的意思,这天王庙跟蝗神庙啊不一样,不算是什么淫祠邪神,这是好事好庙,要保留。
以后跟孔子庙啊伍子胥庙啊罗士信猛将庙等一样,成为官方承认的正祀。
秦琼秦琅父子活着就进庙,虽不是太庙文庙武庙,可这也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毕竟历朝确实有许多百姓给那些仁政有为的地方官修生祠的,但多是一县一州,如秦琅父子现在这样在席卷关陇诸州的生祠可是极罕见的。
皇帝正式下诏承认了民间百姓们对秦琅父子的天王尊称。
“这个不好吧?”
“三郎,这可是民心民意啊。”窦恽对这位秦三郎十分客气的道。虽然他来到岐州,感受到如今民间的这股子热情,有些羡慕妒忌,可也知道这事情既然皇帝都有了定论,也就没有必要再做争论了。
其实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被百姓请进庙的也不少,但多数是一些历史上的人物,有的被请入河伯庙啊,水神庙啊山神庙啊等等,也有如罗士信被请入猛将庙的。
什么这个神那个天王的称号,着实不少。
比如罗士神死后被百姓修建猛将庙,请入庙中塑像,也被尊为天曹司上天王。故此现在这股子高涨的民间热情,李世民知道后虽然意外,但思虑许久,最终还是没有来泼冷水。
顺势承认了这天王庙做为官方认定的庙,并用做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蝗防灾之用,秦琅爷俩的这两天王名号,朝廷也一样认可,反正是惠而不费的虚名。
秦琅意外历史上的门神秦琼,如今并没有成为门神,反倒成了管风调雨顺的天王了,自己结果也当天王了。
大小秦天王,现在他在岐州百姓心中,那就跟在八零后年少时心中的四大天王一样地位崇高了,已经成了岐州甚至大半个关中百姓心中的偶像,随着这股子风潮,说不得还能成为风靡大唐的天王巨星呢。
跟这天王名头一比,李世民给的那一万亩田地,倒反而并没有让秦琅怎么激动了。
窦恽挺虚心的向秦琼秦琅父子请救了不少捕蝗救灾的心得,至于郑元璹,他连当天的接风宴都没资格参与,在接到旨意后,便被长安来的百骑司人直接催着动手。
简单的收拾了下行李,当天就开始起程返回荥阳。
他运气还算好,因为及时配合救灾,只是除籍为民,起码没被长流岭南,否则流官一天起码过十驿,这种每天起码二百里路的赶路法,有时能够让许多体弱点的流官,没到流放地就半路死了。
“窦使君,岐州就交给你了,我也便不多耽误,这就奉旨前往泾州了。”
秦琅让人把州衙的公文做了一番整理,然后交接给窦恽。看着那无数的赤字账簿,窦恽也不由的头大。
现在岐州看起来挺好,可背后是这一箱箱的赤字账簿,州衙已经开出了无数白条给百姓,仓库里除了那数十万石的蝗虫,已经没其它的东西了。
“秦三郎可还有什么要交待窦某的?”窦恽问。
“我相信窦使君肯定会治理好岐州的,其它的我没什么可说的,唯有一句,大灾之后当有大疫,请窦使君多注意一下灾后防疫之事。”
“会有疫情吗?”窦恽立即认真起来,秦琅虽年轻,可他知道这位不简单,他的很多预言都成了事实。
“灾后容易生疫情,这是以往的经验,我不敢说今年会有疫情,但得早做预防,有备无患,不是吗?”
“三郎说的有理,我这就着手准备。”
当天,给窦恽的接风宴,也是秦琅秦琅的送行宴。
酒宴过后,秦琼要继续往陇州、秦州等陇右河西之地巡视,而秦琅则与父亲分道扬鏣,北上泾州,奉旨前去会一会李艺。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2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2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