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茂公
程处默对于秦琅如此处置,提醒道,“这样做,会不会过了?这些突厥人可是陛下旨意内迁安置的。”
“大唐境内,难不成这些胡人还要比大唐子民高一等?“秦琅冷哼一声,他在朝堂上就是温杨政策的反对者,羁麼是没错,可错在不该过份优待突厥人。虽然房玄龄那种把突厥人打散安置各地,让他们改牧为耕的政策他也反对,但并不意味着他支持温杨二人的过份优待政策。
“温杨早已罢相,而且时移事势,局势不同了,这政策也该废除了。”秦琅不客气的道,当初东突厥初灭,虽然颉利被擒突利归降,可北伐一战没怎么打,突厥人只是群龙无首,整体实力没多大损失。
李世民为了最快的安抚这些突厥人,所以最后选择了温杨二人的羁縻优抚安置政策,一定程度上来,这个政策也确实安抚住了当时混乱躁动的突厥人,边境迅速安稳。
这也为之后大唐控制漠南,甚至是出击党项、吐谷浑,远征西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当初若是过于强硬,只怕北方突厥人没那么快安定下来,边境也一直还乱着,大唐也难抽出手在其它方面施展。
可现在,吐谷浑、党项皆臣服,唐旗还插到了西域。
大唐现在翻脸,突厥人也翻不起浪花来了。
“这么做有点不太地道啊。”吴师盛道。
“何来的不地道,就如这些作乱的突厥人,若是他们安份守已,朝廷自然也能信守诺言,可是他们先违法作乱,自然就怪不得大唐翻脸无情!”
温彦博和杨师道在政事堂为相的时间都不久,他们最大的政治财产就是对突厥人的这个安抚政策,如今秦琅要废除这个政策,实际也就是要否决温杨二人为相时的政绩。
一旦他的计划成功,温杨的政策被罢,那么温杨想要再度拜相几无可能了。
太原。
秦琅在李绩的出城迎接下到来,两人没什么交情,可毕竟秦家当年也是瓦岗大将,秦琅与程处默吴师盛牛见虎等,当初也都是瓦岗寨里的少年,对于当年瓦岗的大人物李绩也不生份。
有着这份香火情,如今见面,倒也客气不少。
李绩望着眼前这年轻人,都难以相信这是当年秦琼的那个庶子。在瓦岗时,秦琼还有好几个儿子,这只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庶出子,谁能料到,当年的小萝卜头,如今都已经如此位高权重。
检校司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秦琅见过世叔!”
面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州刺史李绩,秦琅却是以晚辈见礼。在一众隋末风云人物里,李绩名气很响亮,可人却还十分年轻。
此时的他,才三十来岁。
这位十四岁就开始杀人的曹国公,从乱世中杀人走来,到如今三十多岁,反而十分沉稳内敛了。
身上看不到那种锋芒必露,整个人倒好像是个文官刺史一样。
笑呵呵的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曾经杀人如麻的乱世枭雄。
当年的曹州首富之子,瓦岗寨的三当家,再到后来控制着河南大片地盘的枭雄,再到归唐。
“我在京时,就常听圣人说当年杨广无道,不能选任贤良,只知道修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实在糊涂。而圣人委任曹国公镇守并州,威名震慑突厥,边塞安静。曹国公一人,胜过万里长城也!”
这番马屁让李绩也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这位却也没真把这话放心里去,要真认为他胜过万里长城,那他李靖归唐之时,就被那般礼遇,为何入唐十年,反而这官职实权越来越小?
刚归附时,他手底下握着李密一半的旧部兵马,李渊要封他为王,后来也是当大行台大总管,可如今转眼都贞观六年了,他李靖的本品也才是金紫光禄大夫,这只是正三品,还是今年正旦大朝后刚加的,原本还仅是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正三品阶当然不算低,毕竟宰相职也才三品。
可问题是,当年他瓦岗的那些部下,国公郡公侯伯出了上百个,本阶上三品的也一大堆,更别说秦琼当了太尉,拜过宰相。程咬金牛进达等也都是都督,连李大亮都是大都督府长史,吴广李君羡等更是大将军,连秦琅这样的瓦岗二代,都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了。
若说李绩心里没有半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但又能说什么呢?
正是当年这带头大哥的身份,限制了李绩在大唐的发展,秦琼程咬金牛进达黄君汉郭孝恪等一个又一个的仕途畅通,唯有他道路艰难。
可反过来想,当年跟他一样身份的那些人,杜伏威罗艺高开道刘季真这些,都跟他一样是赐姓封王,结果还活着的也就他一个了。他能活下来,也许不是他有多大的功劳,而是当年拒绝了封王,只接受了国公,这才是保命的关键。
可同样是父子皆国公,李绩父子还得赐国姓,秦琼爷俩就没得赐国姓,只是成为皇帝亲家,但秦琅爷俩就是皇帝心腹,他李绩就一直是被按着使用的。
“听说三郎这一路来,可是遇到了不少作乱的突厥马贼,这都是我治理不力,有失职守啊。”
“我这一路来,是不是多管闲事了?”秦琅笑问。
秦琅是观风俗使,但是观海沿海诸州县,河东并不沿海,所以不在他观省范围内。
“汾晋一带确实有不少突厥人作乱,或啸聚丛林,或占山为盗,不过进入并州之后,可是情况大为不同。这边没遇到突厥人作乱,足见叔父功绩。”
并州为大都督府,亲王遥领,实际是长史李绩代理主持大都督府事务,同时兼任并州刺史之职。
不过虽为大都督府,可并不是管理整个河东。
并州大都督府督并、岚、仪、石四州诸军事,级别虽为大都督府,可对代州都督府,云中都督府都并没有直接的统辖权,仅仅是若发生重要战事时,皇帝才会授权大都督府协调之权,平时是并行关系。
入城后,李绩特设家宴招待秦琅。
席间,李绩让自己的儿子李震李思文李思顺前来拜见。
“这是老大李震,过了十五马上就十六了,还整天吊儿郎当的,三郎这个年纪,都已经靖乱起家大出息了。”李绩指着自己的嫡长子一通贬低,然后希望秦琅带上李震同行。
秦琅深知这个李震其实人长的高大也还是比较有本事的,据说按李绩之意弃武习文,年纪轻轻已经通经熟史,能诗会词了,李绩或许正是知道自己身份尴尬,所以也避免让儿子再走武职之路。
为了能让儿子将来路更顺,他甚至已经与太原王氏联姻,为儿子向太原王氏订了亲。
为了给儿子订这门亲,李绩可是出了血本,不仅给王家大量的陪门财,还对王家各方面照顾不少,最后还把自己的一个寡居的姐姐也改嫁给了太原王氏做续弦,那男人婚后,李绩还走了好大关系,帮忙他出仕做了个琅琊县令。
为了儿子,李绩也是用心良苦了,不但让儿子弃武习文,又是换婚买婚王氏,又放下身段求秦琅带上李感。
“大郎还年少,何不送去国子监?”
“不小了。”李绩说道,李感是入过国子监的,可李绩还是希望秦琅能够征辟自己的儿子入他的巡使幕府。
观风俗使虽只是个使职,可规格极高,幕僚属吏更是来自于朝廷三省六部等要害部门,李感若是能被征辟进去做事,哪怕一年半载后使衙罢散,可这经历也是十分宝贵的,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入仕的良机。
大唐官员入仕的途径有许多,门荫、科举、举荐、征辟等等,科举是近年的新兴入仕途径,但录取的名额还是较少,而且科举录取后还要经过吏部试,并且科举诸科里,现在也就进士科较受重视。
至于门荫入仕,虽然对李感这样的勋戚子弟来说才是正途,可规矩也较严格,比如要么国子监,要门三卫侍官,但不论是文或武,都起码得经历五到八年的一个熬打资历的时间,才能算是正式释褐出仕。
李绩希望儿子能早点出仕,这样趁自己年轻,还能为儿子多铺点路。
秦琅若是征辟李感入幕,也一样属于正途入仕,还有秦琅照顾,更有不错的历练机会,还能免去起码五年的熬资历的预备官员身份等候。
李感虽然也就比秦琅年轻几岁,可此时却一副后辈晚进的恭敬姿态站在一边,比起他那两个庶出的弟弟顺文顺思确实很稳重。
“大郎愿意来我幕府做事吗?我这差事得跑遍沿海岸万里诸州,可是很辛苦的。”
“请卫公给我一个机会。”李感认真的道。
秦琅点了点头,这就是贵族子弟的优越之处了,想当官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李感要当官途径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找他,人家也只是想找个能做事的地方,而不是混日子的地方。
他对李感没什么印象,可知道李感有个儿子还是很厉害的,武则天时起兵反武,改回徐姓,姓敬业,虽然最后兵败了,连累着李绩的棺材板都没按住,被挖坟开棺了。
至于现在站旁边的那个有些东张西望的李顺文,这小子后来出卖了侄子徐敬业,所以武则天给他赐姓武,由李顺文改叫武顺文了。
秦琅直接在宴席上,拿来纸笔,当李绩面给李感写了一封征辟文书,直接征辟李感为他使衙幕府的参军事,从九品下职。
虽是流内最低官职,可却也是实打实的职官,一般的勋戚子弟在三卫当侍官,名义上是七八品,可实际上番上宿卫熬五到八年正式授官出仕时,往往也只是授个从九品下。
这就好比上柱国虽视二品,但若真要授职,却只能授正六品官,而且还得起码番上满五年之后才有资格。
李绩对于给面子的秦琅非常高兴,非要跟秦家结亲家,说次子李思文还没说亲,想要向秦家求娶秦琅的妹妹,以结秦晋之好。
面对李绩如此主动的示好联姻请求,秦琅没直接拒绝,但也没直接答应,却只说这事得先去信剑南问老爷子。
“叔宝跟我多年兄弟,这事他肯定能答应。”李绩哈哈大笑,这事似乎就这么成了。
李绩家本就跟太原王氏联姻,而秦家也跟博陵崔氏联姻,现在秦李两家又联姻,李绩虽然在太原苟着,可明显也并不甘于寂寞的。
“大唐境内,难不成这些胡人还要比大唐子民高一等?“秦琅冷哼一声,他在朝堂上就是温杨政策的反对者,羁麼是没错,可错在不该过份优待突厥人。虽然房玄龄那种把突厥人打散安置各地,让他们改牧为耕的政策他也反对,但并不意味着他支持温杨二人的过份优待政策。
“温杨早已罢相,而且时移事势,局势不同了,这政策也该废除了。”秦琅不客气的道,当初东突厥初灭,虽然颉利被擒突利归降,可北伐一战没怎么打,突厥人只是群龙无首,整体实力没多大损失。
李世民为了最快的安抚这些突厥人,所以最后选择了温杨二人的羁縻优抚安置政策,一定程度上来,这个政策也确实安抚住了当时混乱躁动的突厥人,边境迅速安稳。
这也为之后大唐控制漠南,甚至是出击党项、吐谷浑,远征西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当初若是过于强硬,只怕北方突厥人没那么快安定下来,边境也一直还乱着,大唐也难抽出手在其它方面施展。
可现在,吐谷浑、党项皆臣服,唐旗还插到了西域。
大唐现在翻脸,突厥人也翻不起浪花来了。
“这么做有点不太地道啊。”吴师盛道。
“何来的不地道,就如这些作乱的突厥人,若是他们安份守已,朝廷自然也能信守诺言,可是他们先违法作乱,自然就怪不得大唐翻脸无情!”
温彦博和杨师道在政事堂为相的时间都不久,他们最大的政治财产就是对突厥人的这个安抚政策,如今秦琅要废除这个政策,实际也就是要否决温杨二人为相时的政绩。
一旦他的计划成功,温杨的政策被罢,那么温杨想要再度拜相几无可能了。
太原。
秦琅在李绩的出城迎接下到来,两人没什么交情,可毕竟秦家当年也是瓦岗大将,秦琅与程处默吴师盛牛见虎等,当初也都是瓦岗寨里的少年,对于当年瓦岗的大人物李绩也不生份。
有着这份香火情,如今见面,倒也客气不少。
李绩望着眼前这年轻人,都难以相信这是当年秦琼的那个庶子。在瓦岗时,秦琼还有好几个儿子,这只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庶出子,谁能料到,当年的小萝卜头,如今都已经如此位高权重。
检校司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秦琅见过世叔!”
面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州刺史李绩,秦琅却是以晚辈见礼。在一众隋末风云人物里,李绩名气很响亮,可人却还十分年轻。
此时的他,才三十来岁。
这位十四岁就开始杀人的曹国公,从乱世中杀人走来,到如今三十多岁,反而十分沉稳内敛了。
身上看不到那种锋芒必露,整个人倒好像是个文官刺史一样。
笑呵呵的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曾经杀人如麻的乱世枭雄。
当年的曹州首富之子,瓦岗寨的三当家,再到后来控制着河南大片地盘的枭雄,再到归唐。
“我在京时,就常听圣人说当年杨广无道,不能选任贤良,只知道修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实在糊涂。而圣人委任曹国公镇守并州,威名震慑突厥,边塞安静。曹国公一人,胜过万里长城也!”
这番马屁让李绩也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这位却也没真把这话放心里去,要真认为他胜过万里长城,那他李靖归唐之时,就被那般礼遇,为何入唐十年,反而这官职实权越来越小?
刚归附时,他手底下握着李密一半的旧部兵马,李渊要封他为王,后来也是当大行台大总管,可如今转眼都贞观六年了,他李靖的本品也才是金紫光禄大夫,这只是正三品,还是今年正旦大朝后刚加的,原本还仅是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正三品阶当然不算低,毕竟宰相职也才三品。
可问题是,当年他瓦岗的那些部下,国公郡公侯伯出了上百个,本阶上三品的也一大堆,更别说秦琼当了太尉,拜过宰相。程咬金牛进达等也都是都督,连李大亮都是大都督府长史,吴广李君羡等更是大将军,连秦琅这样的瓦岗二代,都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了。
若说李绩心里没有半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但又能说什么呢?
正是当年这带头大哥的身份,限制了李绩在大唐的发展,秦琼程咬金牛进达黄君汉郭孝恪等一个又一个的仕途畅通,唯有他道路艰难。
可反过来想,当年跟他一样身份的那些人,杜伏威罗艺高开道刘季真这些,都跟他一样是赐姓封王,结果还活着的也就他一个了。他能活下来,也许不是他有多大的功劳,而是当年拒绝了封王,只接受了国公,这才是保命的关键。
可同样是父子皆国公,李绩父子还得赐国姓,秦琼爷俩就没得赐国姓,只是成为皇帝亲家,但秦琅爷俩就是皇帝心腹,他李绩就一直是被按着使用的。
“听说三郎这一路来,可是遇到了不少作乱的突厥马贼,这都是我治理不力,有失职守啊。”
“我这一路来,是不是多管闲事了?”秦琅笑问。
秦琅是观风俗使,但是观海沿海诸州县,河东并不沿海,所以不在他观省范围内。
“汾晋一带确实有不少突厥人作乱,或啸聚丛林,或占山为盗,不过进入并州之后,可是情况大为不同。这边没遇到突厥人作乱,足见叔父功绩。”
并州为大都督府,亲王遥领,实际是长史李绩代理主持大都督府事务,同时兼任并州刺史之职。
不过虽为大都督府,可并不是管理整个河东。
并州大都督府督并、岚、仪、石四州诸军事,级别虽为大都督府,可对代州都督府,云中都督府都并没有直接的统辖权,仅仅是若发生重要战事时,皇帝才会授权大都督府协调之权,平时是并行关系。
入城后,李绩特设家宴招待秦琅。
席间,李绩让自己的儿子李震李思文李思顺前来拜见。
“这是老大李震,过了十五马上就十六了,还整天吊儿郎当的,三郎这个年纪,都已经靖乱起家大出息了。”李绩指着自己的嫡长子一通贬低,然后希望秦琅带上李震同行。
秦琅深知这个李震其实人长的高大也还是比较有本事的,据说按李绩之意弃武习文,年纪轻轻已经通经熟史,能诗会词了,李绩或许正是知道自己身份尴尬,所以也避免让儿子再走武职之路。
为了能让儿子将来路更顺,他甚至已经与太原王氏联姻,为儿子向太原王氏订了亲。
为了给儿子订这门亲,李绩可是出了血本,不仅给王家大量的陪门财,还对王家各方面照顾不少,最后还把自己的一个寡居的姐姐也改嫁给了太原王氏做续弦,那男人婚后,李绩还走了好大关系,帮忙他出仕做了个琅琊县令。
为了儿子,李绩也是用心良苦了,不但让儿子弃武习文,又是换婚买婚王氏,又放下身段求秦琅带上李感。
“大郎还年少,何不送去国子监?”
“不小了。”李绩说道,李感是入过国子监的,可李绩还是希望秦琅能够征辟自己的儿子入他的巡使幕府。
观风俗使虽只是个使职,可规格极高,幕僚属吏更是来自于朝廷三省六部等要害部门,李感若是能被征辟进去做事,哪怕一年半载后使衙罢散,可这经历也是十分宝贵的,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入仕的良机。
大唐官员入仕的途径有许多,门荫、科举、举荐、征辟等等,科举是近年的新兴入仕途径,但录取的名额还是较少,而且科举录取后还要经过吏部试,并且科举诸科里,现在也就进士科较受重视。
至于门荫入仕,虽然对李感这样的勋戚子弟来说才是正途,可规矩也较严格,比如要么国子监,要门三卫侍官,但不论是文或武,都起码得经历五到八年的一个熬打资历的时间,才能算是正式释褐出仕。
李绩希望儿子能早点出仕,这样趁自己年轻,还能为儿子多铺点路。
秦琅若是征辟李感入幕,也一样属于正途入仕,还有秦琅照顾,更有不错的历练机会,还能免去起码五年的熬资历的预备官员身份等候。
李感虽然也就比秦琅年轻几岁,可此时却一副后辈晚进的恭敬姿态站在一边,比起他那两个庶出的弟弟顺文顺思确实很稳重。
“大郎愿意来我幕府做事吗?我这差事得跑遍沿海岸万里诸州,可是很辛苦的。”
“请卫公给我一个机会。”李感认真的道。
秦琅点了点头,这就是贵族子弟的优越之处了,想当官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李感要当官途径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找他,人家也只是想找个能做事的地方,而不是混日子的地方。
他对李感没什么印象,可知道李感有个儿子还是很厉害的,武则天时起兵反武,改回徐姓,姓敬业,虽然最后兵败了,连累着李绩的棺材板都没按住,被挖坟开棺了。
至于现在站旁边的那个有些东张西望的李顺文,这小子后来出卖了侄子徐敬业,所以武则天给他赐姓武,由李顺文改叫武顺文了。
秦琅直接在宴席上,拿来纸笔,当李绩面给李感写了一封征辟文书,直接征辟李感为他使衙幕府的参军事,从九品下职。
虽是流内最低官职,可却也是实打实的职官,一般的勋戚子弟在三卫当侍官,名义上是七八品,可实际上番上宿卫熬五到八年正式授官出仕时,往往也只是授个从九品下。
这就好比上柱国虽视二品,但若真要授职,却只能授正六品官,而且还得起码番上满五年之后才有资格。
李绩对于给面子的秦琅非常高兴,非要跟秦家结亲家,说次子李思文还没说亲,想要向秦家求娶秦琅的妹妹,以结秦晋之好。
面对李绩如此主动的示好联姻请求,秦琅没直接拒绝,但也没直接答应,却只说这事得先去信剑南问老爷子。
“叔宝跟我多年兄弟,这事他肯定能答应。”李绩哈哈大笑,这事似乎就这么成了。
李绩家本就跟太原王氏联姻,而秦家也跟博陵崔氏联姻,现在秦李两家又联姻,李绩虽然在太原苟着,可明显也并不甘于寂寞的。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157/7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157/75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