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9章 乡试新规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这个时代的节日气氛很浓,特别对于身处“异乡”的官员而言,都格外重视中秋节,甚至是比春节还要隆重。
随着夜幕降临,城北鼓楼的大灯会如期举行,而城南官员的府邸同样是灯火璀璨,整个北京城的上千座宅子描绘出一副大平盛世的景象。
坐落在小时雍坊的吴府同样如此,门前挂起了喜庆的大红灯笼,里面却是灯火通明,显得比以往更要热闹几分。
不论是在京城的吴华寿一家,还是作为女婿的林晧然,亦或者是吴家的其他亲戚,却是纷纷涌向了吴府。
一轮圆月高悬于空,一缕缕洁白的月色如水银泻地,整个后院宛如白昼般,将这里的景致照拂得一清二楚。
在凉亭之中,暴露在月色之下的那个石桌,桌面的月饼、果盘、蜜饯和茶水一应俱全。
吴山跟林晧然相对而坐,吴华寿露了一面便是主动离开。他终究是一介商人,刚刚已经跟吴山叙了旧,却是不好继续打扰这对翁婿谈论事情。
最近的朝局还算稳定,各方都显得比较克制。
哪怕是最不安分的杨博,在得知关外突然蠢蠢欲动的蒙古骑兵,已然是将精力放在加固防守的军务上。
至于徐党和浙党,虽然两方有一些小摩擦,但却还算是克制,主要还是体现在地方督抚或盐政体系的官职的争夺上。
吴山显得有模有样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却是突然开口念道:“村后有山,四时长青;村边有竹,百节添枝;村前有河,寒暑不枯;村得明君,千秋之主嘉靖!”
林晧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官场磨练,但听到这一番显得露骨的话语之时,老脸亦是不由得微微一红。
这番话便是昔日他中得状元之时,面对嘉靖询问乡土的作答,将长林村显得生动又不失奉承地应答出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亦是从昔日那个小小的热血士子,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成为这个王朝的位高权重的礼部左侍郎。
吴山却是没有笑话林晧然的意思,却是一本正经地道:“当年初听你这番言论,觉得你这个人过于狡猾,心里其实是不喜的。只是后面细细一品,却发现你能如此简练地概括出家乡的风貌,心里定然心怀乡土,人应该不会太差!”
说到这里,他抬头瞥了林晧然一眼,而林晧然却是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如果他当初选择抱徐阶的大腿,怕是不会是如今的自己了。
吴山端详茶杯上的青花莲图纹,又是抬起头望着林晧然询问道:“若愚,你现在可想回家乡看上一看?”
林晧然对吴山并没有太多的提防之心,便是老实地回答道:“小婿偶尔会梦到家乡,心里其实是想回去看看的,不过亦清楚是回不去的!”
且不说石城跟京城有万里之遥,现在他已经是贵为礼部左侍郎,还从来没想到他这个级别的官员会造假回家探亲的。
礼部算是六部中最清闲的衙门,但其实要处理的事务同样是千头万绪,不说三年一次的秋闱和春闱,哪怕平日的庆典和祭典亦是层出不穷。
林晧然现在想要回石城,要么是被朝廷罢官免职,要么是他“告老还乡”,但不管哪一个都不算是好结果。
“是的,你想要回去一趟怕是难了!”吴山将青花莲图纹的茶杯放下,显得颇有感触地道:“我嘉靖十四年中得探花,那年三十五岁,亦是那一年告假回乡一趟。至今已经将近三十载,却是没有再能回去,一直都在京城为官!人人都羡慕做官好,却不知咱们的心里亦是苦啊!”
这个苦字显得是言真意切,并没有丝毫作伪的味道。
林晧然知道这个便宜岳父对权势没有过于执着,起码比严嵩和徐阶要淡泊很多,却是苦涩地总结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这话精辟入理!”吴山赞许地望了一眼林晧然,吃掉一个蜜饯,这才接着说道:“我的家乡前面亦有一条小河,老夫还记得每年暴雨之时,总会将那条木桥给淹了!”
“我村子前面那一座是拱桥,倒不会给大水淹掉,不过每次犯大水都会淹掉稻田!虎妞倒是很喜欢这种天气,因为会有很多鱼跑到稻田里,侍水退后能够在田里摸鱼!”林晧然的思绪亦是回到了长林村,陪着吴山一起吃蜜饯微笑着道。
吴山发现林晧然谈到妹妹便显得格外有精神,却是不动声色地道:“听说你当年颇为落魄,一度上山砍柴谋生?”
“是的,生活所迫!昔日我跟妹妹相依为命,过了一些苦日子,亦算是感受到平常百姓的贫苦了!”林晧然回忆起那段日子,显得颇有感触地道。
吴山重新端起青花莲图纹的茶杯,却是话锋一转地道:“你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不过你亦是老大不小,得要好好替你们林家想一想了!”
“我们林家?”林晧然的眉头当即蹙起,显得困惑地抬起头道。
吴山喝了一口茶水,对着林晧然一本正经地强调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林晧然十七岁就高中状元入仕为官,现在更是贵为礼部左侍郎,又赢得了极大的官声,可谓是人生的大赢家。
只是以这个时代的衡量标准,林晧然却是有一个令人诟病的地方:他至今都还没有子嗣。
如果这种事情放在后世,一个没有儿女的二十三周岁年轻人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当今的大明已经是格格不入了,更是一种不孝的体现。
特别以他现在的官职已经可以封妻萌子,但奈何由于没有子嗣,令到他白白浪费了这一份隆恩。
“我会努力的!”林晧然伸手摸了摸鼻子,显得尴尬地回应道。
吴山显得早有准备般,从宽大的袖口取出一份药方道:“这是从李太医那里要来的方子,你且拿服用吧!”
林晧然是打心底拒绝这个事情,只是面对着这位岳父兼老师,只好是硬着头皮接过药言并敷衍地答应下来。
事情让他有点始料不及,前世被人催婚,到了今世却是给人催生了。
其实亦不是他不想生,而是他始终觉得这个事情不用着急,亦不知道怎么回事吴秋雨和花映容总是怀不上。
只是这个时代的医学不够发达,他亦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犯了不育之症,还是仅仅是还没有怀上而已。
吴山以为林晧然是害怕,便是进行宽慰道:“你其实不须过于紧张,严阁是三十三才得子,严世蕃也是三十三才生了严绍庆,你现在还算年轻!”说到这里似乎又觉得不妥,便又是补充道:“当然,这个事情亦是不能继续耽搁,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
其实他不想谈论这个事情,只是林晧然的父母已经不在,加上他夫人整个吹枕边风,故而是不得已亲自出马。
“小婿谨尊教诲!”林晧然垂头受教道。
吴山轻轻地点头,却是不再谈论这个事情,而是谈论起即将到来的顺天乡试。
林晧然在改革宗藩体系受挫之后,仍然没有安分下来,却是对顺天乡试进行了改制。不仅体现在乡试主考官的选人标准上,而且还表现在录取的生源改革上。
自宋朝起,国子监的监生便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亦是朝廷官员的一个重要摇篮。
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朱元璋建都于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明代监生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举监,是指参加京师会试落选举人,复由翰林院择优送入国子监学习者。
贡监,是以人才贡献入监之意。洪武初规定,凡天下府州县各学,每年贡举一名到国子监学习。后来名额略有变更,但因贡举学生的标准徒具虚名,致使仅以食廪膳年久者为先,往往是一些年长而无学识的人入监学习,所以监生成绩差劣。至孝宗时期,又于各府州县常贡之外,每三、五年再行选贡一名,通过考试把学行兼优、年轻有为者选贡入国子监学习。
荫监,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生。
例监,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有事,财用不足,平民纳粟于官府后,特许其子弟入监学习者,故又称民生。
这些太多没有经过童子试筛选的国子监监生,其资质亦是良莠不齐。这其中固然有天资聪颖的公子有匪,亦不乏一些愚笨之人,总体质量令人堪忧。
从明代洪熙元年开始,乡试采取分省确定录取名额的方式进行,朝廷为了照顾一些特殊的群体,从明代采用编列字号的方式,给予这些群体以特殊的照顾。
在顺天乡试的试卷中,有专门编有皿字号试卷,从而将北直隶和国子监的考生区分开来,而考官会从皿字号试卷录取三十五个举人。
顺天乡试的录取人数是一百三十五人,远高于广东的七十五人,但其中三十五的名额其实是留给国子监的监生。
跟着“冒籍”有异曲同工之妙,各地生员对进入国子监是趋之若鹜,便是体现在他们参加两京乡试的优待上。
亦是如此,国子监的与试者实质是国子监内部的一场考试。
他们虽然跟着北直隶的生员一起在顺天贡院同场考试,但录取的标准线却是截然不同,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
不过事情总是有得便有失,通过国子监考取的举人历来被人所看轻,进入官途更会受到官员的排斥和打压。
只是这终究是一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却是遭到天下士子的强烈反对,每一次大比之年两京都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
其实北京这边还好一些,南京士子的反对声音会更加激烈,甚至每次大比之年都会聚到一起给朝廷写请愿书。
在历届的乡试竞争中,应天乡试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由于处于大明的富庶之地,他们能够参加乡试的生员就已经高于偏离省份的举人,自然是能够轻松将南京国子监绝大多数的监生踩在脚下。
偏偏地,正是因为朝廷对国子监监生的这份优待,让到很多水准在他们之下的监生反而中了举,令到士子对取消这种特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林晧然虽然经过宗藩条例的挫折,但还是想要为这个腐朽的王朝多做一些事。
在看准高拱不在礼部之时,由礼部仪制司员外郎龙池中抛出提案,再做通李春芳的思想工作,最后直接将方案送到了内阁。
方案到了内阁,徐阶碍于他是南直隶人士的身份,却是不好站出来反对,最后选择交由次辅袁炜处置。
袁炜虽然不涉及到他家乡的利益,但却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对这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亦是看不顺眼,于是方案顺利在内阁通过。
嘉靖专心于修玄,对于这种事情显得一点都不上心,当即便是同意了这个提案,直接同意了这个改革的提案。
得知他们监生的特权被剥夺,两京的国子监监生自然是进行反对。只是跳出来反对的监生多是一些水准平平的人,加上他们还得面对两京书生的阻挠,却是无力改变这一个朝廷的新规。
正是如此,这届顺天乡试跟着以往有所不同,将国子监的特权免除,让他们跟着顺天府的考生进行同场竞技。
夜渐深,圆月高悬于空中。
吴山最后进行叮嘱道:“老夫知道你想要做事的心思,只是现在很多人其实都希望你栽大跟斗,你只要做事却难免会犯错,你的师爷便是栽在这里!现在我在朝堂还能照拂你一二,但我终究会退下去,你要学会韬光养晦,多学习徐华亭的为官之道!不过你将来相业有成,切不可忘了今日修齐治平的初衷,还得如你当下这般为民请命!”
“小婿定不敢忘!”林晧然向吴山作长揖保证道。
吴山有些困乏,便是起身离开。
林晧然亦是没有逗留,踏着月色离开了吴府。
顺天乡试的时间安排在中秋后的八月二十日,如期在顺天贡院中举行。
这个时代的节日气氛很浓,特别对于身处“异乡”的官员而言,都格外重视中秋节,甚至是比春节还要隆重。
随着夜幕降临,城北鼓楼的大灯会如期举行,而城南官员的府邸同样是灯火璀璨,整个北京城的上千座宅子描绘出一副大平盛世的景象。
坐落在小时雍坊的吴府同样如此,门前挂起了喜庆的大红灯笼,里面却是灯火通明,显得比以往更要热闹几分。
不论是在京城的吴华寿一家,还是作为女婿的林晧然,亦或者是吴家的其他亲戚,却是纷纷涌向了吴府。
一轮圆月高悬于空,一缕缕洁白的月色如水银泻地,整个后院宛如白昼般,将这里的景致照拂得一清二楚。
在凉亭之中,暴露在月色之下的那个石桌,桌面的月饼、果盘、蜜饯和茶水一应俱全。
吴山跟林晧然相对而坐,吴华寿露了一面便是主动离开。他终究是一介商人,刚刚已经跟吴山叙了旧,却是不好继续打扰这对翁婿谈论事情。
最近的朝局还算稳定,各方都显得比较克制。
哪怕是最不安分的杨博,在得知关外突然蠢蠢欲动的蒙古骑兵,已然是将精力放在加固防守的军务上。
至于徐党和浙党,虽然两方有一些小摩擦,但却还算是克制,主要还是体现在地方督抚或盐政体系的官职的争夺上。
吴山显得有模有样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却是突然开口念道:“村后有山,四时长青;村边有竹,百节添枝;村前有河,寒暑不枯;村得明君,千秋之主嘉靖!”
林晧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官场磨练,但听到这一番显得露骨的话语之时,老脸亦是不由得微微一红。
这番话便是昔日他中得状元之时,面对嘉靖询问乡土的作答,将长林村显得生动又不失奉承地应答出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亦是从昔日那个小小的热血士子,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成为这个王朝的位高权重的礼部左侍郎。
吴山却是没有笑话林晧然的意思,却是一本正经地道:“当年初听你这番言论,觉得你这个人过于狡猾,心里其实是不喜的。只是后面细细一品,却发现你能如此简练地概括出家乡的风貌,心里定然心怀乡土,人应该不会太差!”
说到这里,他抬头瞥了林晧然一眼,而林晧然却是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如果他当初选择抱徐阶的大腿,怕是不会是如今的自己了。
吴山端详茶杯上的青花莲图纹,又是抬起头望着林晧然询问道:“若愚,你现在可想回家乡看上一看?”
林晧然对吴山并没有太多的提防之心,便是老实地回答道:“小婿偶尔会梦到家乡,心里其实是想回去看看的,不过亦清楚是回不去的!”
且不说石城跟京城有万里之遥,现在他已经是贵为礼部左侍郎,还从来没想到他这个级别的官员会造假回家探亲的。
礼部算是六部中最清闲的衙门,但其实要处理的事务同样是千头万绪,不说三年一次的秋闱和春闱,哪怕平日的庆典和祭典亦是层出不穷。
林晧然现在想要回石城,要么是被朝廷罢官免职,要么是他“告老还乡”,但不管哪一个都不算是好结果。
“是的,你想要回去一趟怕是难了!”吴山将青花莲图纹的茶杯放下,显得颇有感触地道:“我嘉靖十四年中得探花,那年三十五岁,亦是那一年告假回乡一趟。至今已经将近三十载,却是没有再能回去,一直都在京城为官!人人都羡慕做官好,却不知咱们的心里亦是苦啊!”
这个苦字显得是言真意切,并没有丝毫作伪的味道。
林晧然知道这个便宜岳父对权势没有过于执着,起码比严嵩和徐阶要淡泊很多,却是苦涩地总结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这话精辟入理!”吴山赞许地望了一眼林晧然,吃掉一个蜜饯,这才接着说道:“我的家乡前面亦有一条小河,老夫还记得每年暴雨之时,总会将那条木桥给淹了!”
“我村子前面那一座是拱桥,倒不会给大水淹掉,不过每次犯大水都会淹掉稻田!虎妞倒是很喜欢这种天气,因为会有很多鱼跑到稻田里,侍水退后能够在田里摸鱼!”林晧然的思绪亦是回到了长林村,陪着吴山一起吃蜜饯微笑着道。
吴山发现林晧然谈到妹妹便显得格外有精神,却是不动声色地道:“听说你当年颇为落魄,一度上山砍柴谋生?”
“是的,生活所迫!昔日我跟妹妹相依为命,过了一些苦日子,亦算是感受到平常百姓的贫苦了!”林晧然回忆起那段日子,显得颇有感触地道。
吴山重新端起青花莲图纹的茶杯,却是话锋一转地道:“你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不过你亦是老大不小,得要好好替你们林家想一想了!”
“我们林家?”林晧然的眉头当即蹙起,显得困惑地抬起头道。
吴山喝了一口茶水,对着林晧然一本正经地强调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林晧然十七岁就高中状元入仕为官,现在更是贵为礼部左侍郎,又赢得了极大的官声,可谓是人生的大赢家。
只是以这个时代的衡量标准,林晧然却是有一个令人诟病的地方:他至今都还没有子嗣。
如果这种事情放在后世,一个没有儿女的二十三周岁年轻人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当今的大明已经是格格不入了,更是一种不孝的体现。
特别以他现在的官职已经可以封妻萌子,但奈何由于没有子嗣,令到他白白浪费了这一份隆恩。
“我会努力的!”林晧然伸手摸了摸鼻子,显得尴尬地回应道。
吴山显得早有准备般,从宽大的袖口取出一份药方道:“这是从李太医那里要来的方子,你且拿服用吧!”
林晧然是打心底拒绝这个事情,只是面对着这位岳父兼老师,只好是硬着头皮接过药言并敷衍地答应下来。
事情让他有点始料不及,前世被人催婚,到了今世却是给人催生了。
其实亦不是他不想生,而是他始终觉得这个事情不用着急,亦不知道怎么回事吴秋雨和花映容总是怀不上。
只是这个时代的医学不够发达,他亦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犯了不育之症,还是仅仅是还没有怀上而已。
吴山以为林晧然是害怕,便是进行宽慰道:“你其实不须过于紧张,严阁是三十三才得子,严世蕃也是三十三才生了严绍庆,你现在还算年轻!”说到这里似乎又觉得不妥,便又是补充道:“当然,这个事情亦是不能继续耽搁,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
其实他不想谈论这个事情,只是林晧然的父母已经不在,加上他夫人整个吹枕边风,故而是不得已亲自出马。
“小婿谨尊教诲!”林晧然垂头受教道。
吴山轻轻地点头,却是不再谈论这个事情,而是谈论起即将到来的顺天乡试。
林晧然在改革宗藩体系受挫之后,仍然没有安分下来,却是对顺天乡试进行了改制。不仅体现在乡试主考官的选人标准上,而且还表现在录取的生源改革上。
自宋朝起,国子监的监生便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亦是朝廷官员的一个重要摇篮。
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朱元璋建都于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明代监生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举监,是指参加京师会试落选举人,复由翰林院择优送入国子监学习者。
贡监,是以人才贡献入监之意。洪武初规定,凡天下府州县各学,每年贡举一名到国子监学习。后来名额略有变更,但因贡举学生的标准徒具虚名,致使仅以食廪膳年久者为先,往往是一些年长而无学识的人入监学习,所以监生成绩差劣。至孝宗时期,又于各府州县常贡之外,每三、五年再行选贡一名,通过考试把学行兼优、年轻有为者选贡入国子监学习。
荫监,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生。
例监,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有事,财用不足,平民纳粟于官府后,特许其子弟入监学习者,故又称民生。
这些太多没有经过童子试筛选的国子监监生,其资质亦是良莠不齐。这其中固然有天资聪颖的公子有匪,亦不乏一些愚笨之人,总体质量令人堪忧。
从明代洪熙元年开始,乡试采取分省确定录取名额的方式进行,朝廷为了照顾一些特殊的群体,从明代采用编列字号的方式,给予这些群体以特殊的照顾。
在顺天乡试的试卷中,有专门编有皿字号试卷,从而将北直隶和国子监的考生区分开来,而考官会从皿字号试卷录取三十五个举人。
顺天乡试的录取人数是一百三十五人,远高于广东的七十五人,但其中三十五的名额其实是留给国子监的监生。
跟着“冒籍”有异曲同工之妙,各地生员对进入国子监是趋之若鹜,便是体现在他们参加两京乡试的优待上。
亦是如此,国子监的与试者实质是国子监内部的一场考试。
他们虽然跟着北直隶的生员一起在顺天贡院同场考试,但录取的标准线却是截然不同,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
不过事情总是有得便有失,通过国子监考取的举人历来被人所看轻,进入官途更会受到官员的排斥和打压。
只是这终究是一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却是遭到天下士子的强烈反对,每一次大比之年两京都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
其实北京这边还好一些,南京士子的反对声音会更加激烈,甚至每次大比之年都会聚到一起给朝廷写请愿书。
在历届的乡试竞争中,应天乡试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由于处于大明的富庶之地,他们能够参加乡试的生员就已经高于偏离省份的举人,自然是能够轻松将南京国子监绝大多数的监生踩在脚下。
偏偏地,正是因为朝廷对国子监监生的这份优待,让到很多水准在他们之下的监生反而中了举,令到士子对取消这种特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林晧然虽然经过宗藩条例的挫折,但还是想要为这个腐朽的王朝多做一些事。
在看准高拱不在礼部之时,由礼部仪制司员外郎龙池中抛出提案,再做通李春芳的思想工作,最后直接将方案送到了内阁。
方案到了内阁,徐阶碍于他是南直隶人士的身份,却是不好站出来反对,最后选择交由次辅袁炜处置。
袁炜虽然不涉及到他家乡的利益,但却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对这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亦是看不顺眼,于是方案顺利在内阁通过。
嘉靖专心于修玄,对于这种事情显得一点都不上心,当即便是同意了这个提案,直接同意了这个改革的提案。
得知他们监生的特权被剥夺,两京的国子监监生自然是进行反对。只是跳出来反对的监生多是一些水准平平的人,加上他们还得面对两京书生的阻挠,却是无力改变这一个朝廷的新规。
正是如此,这届顺天乡试跟着以往有所不同,将国子监的特权免除,让他们跟着顺天府的考生进行同场竞技。
夜渐深,圆月高悬于空中。
吴山最后进行叮嘱道:“老夫知道你想要做事的心思,只是现在很多人其实都希望你栽大跟斗,你只要做事却难免会犯错,你的师爷便是栽在这里!现在我在朝堂还能照拂你一二,但我终究会退下去,你要学会韬光养晦,多学习徐华亭的为官之道!不过你将来相业有成,切不可忘了今日修齐治平的初衷,还得如你当下这般为民请命!”
“小婿定不敢忘!”林晧然向吴山作长揖保证道。
吴山有些困乏,便是起身离开。
林晧然亦是没有逗留,踏着月色离开了吴府。
顺天乡试的时间安排在中秋后的八月二十日,如期在顺天贡院中举行。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218/25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218/25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