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1章 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朝阳已经高高地跃起,整个紫禁城都淋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礼仪,这早已经是渗透到这个王朝的方方面面。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锦衣卫在皇极殿内的东面设置云盖盘,礼部官员在午门外面设置綵车,鸿胪寺官员在承天门上设置宣读案……
即位诏送到承天门的时候,鸿胪寺官员、锦衣卫和校尉便通过旗帜传递消息,然后由校尉向皇极殿中的新皇奏明礼毕。
至此,新帝百历完成了登基的所有流程,大明第十四任皇帝正式上线,自明年起大明王朝便进入百历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百历是陈太后所挑选的国号,蕴含着长寿之意。
虽然三十五岁的隆庆在历代皇帝中已经算是中寿,只是跟六十岁的嘉靖确实差得太远,跟动辄八、九十岁的太监相比差距更远,故而陈太后亦是渴望儿子能活得长寿一些。
尽管她秉承着一切听从内阁的原则,但在这个事情上却是自己拿了一次主意,这大概便是母爱了。
陈太后终于是彻底放下心来,对着自己的儿子认真地叮嘱道:“鉮儿,你现在是皇上了,以后谁想要是想加害于你,你大声喊救驾就行了!”
朱翊鉮抬头望着一脸认真的母亲,显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陈洪和冯保却是暗暗地交换了一个眼神,这话看似跟皇上说的,但实则是告诫他们在场的所有人。
毕竟皇上一旦出事,那么他们这些呆在皇上身边的人都要被问罪甚至株连,既是对他们的严厉警告,亦是要他们时刻提防李贵妃那边的手段。
倒不怪太后现在如此警惕,毕竟就在几天前皇上的衣服被落下的蜡烛点燃,谁知道这是巧合还是蓄意呢?
陈太后知道现在儿子的安全已经多了几重保障,便是伸手牵起朱翊鉮温柔地道:“鉮儿,咱们回去找你姐姐玩!”
“好!”朱翊鉮的眼睛顿时一亮,却是重重地点头应道。
冯保看到太后要带皇上离开这里,当即便对着外面恭候的太监喊道:“皇上、太后摆驾回坤宁宫咯!”
话分两头,奉天门前还在上演着宣读即位诏。
跪在奉天门前广场的文武百官已经慢慢地回过味来,在听到即位诏出现“革故鼎新”四个字的时候,便隐隐猜到这份即位诏极可能出自林晧然之手。
林晧然打从进入官场便给人改革派急先锋的形象,凭借着广东开海的成果名震整个官场,成为当时大明官场的超新星。
尽管林晧然当年出任雷州知府、广州知府和顺天府尹的任期内,其地方治理的政绩卓著,但让人一直津津乐道的还是林晧然广东开海和整顿盐政的成果。
在礼部左侍郎任上稍微消停一些,但出任户部尚书便通过种种创新手段来增加大明财政收入,其中的代表之举便是苏杭织造局跟佛郎机人的丝绸贸易。
在林晧然真正掌权后,更是着手于本朝财政收入的最大恶疾——偷税漏税,抛出的刁民册可谓是石破天惊。
大明不缺少从微不足道的官员成为当朝次辅的案例,但能够像林晧然如此改变王朝面貌的,却是绝无仅有。
正是这位当朝次辅通过种种改革的手段,不断改善大明财政的状况,而且重塑这个积弊重重的王朝。
现在即位诏抛出“革故鼎新”,这无疑是林晧然在主张着他的政治理念,却是要在新朝中继续推行改革措施。
“咱们终于可以削减宗藩禄米!”
刘溥山等官员是锐意进取的改革派,却是知道一直心心念念的宗藩之弊很可能得到解决,眼睛不由得迸发出光芒地暗道。
在隆庆朝的后期,大家跟隆庆的最大的矛盾是“立储”的分歧,但紧随其后的矛盾便是百官要着手解决吸吮大明血肉宗藩的弊病。
现在这份即位诏既然出自林晧然之手,那么林晧然不会让他们感到失望,定然会在借机提出要着手解决宗藩之事。
手持即位诏的吏部尚书朱衡面对着跪着的文武百官,似乎是听到这些人的诉求,只是嘴角噙着一丝不屑,又是用极其冷静的语气继续朗读。
一、各处盐运司、提举司、盐课司,自隆庆五年十一月以前,拖欠未完并风雨消折盐课,及折色盐粮银布等项,诏书到日,风宪官核勘是实,悉与除豁,以苏灶丁贫苦;客商失落截角退引,亦皆免追。
一、圣人有云,有教无类。今天下私学渐兴,私塾创办人均可到地方官府报备,除四书五经学科外,可广设算术、医学和农业等学科。
一、南洋、东海及西洋等人不知机织,不晓治金,不通巧工之术,今大明上国当给予恩泽,地方官府可促作坊之兴,借市舶司通商于此三地。
一、今大明从商者日盛,从工者日多,然品行不正祸乃地方。于童生之下再增设初生,工者考识字认数,商者考论语诗文。
一、天下各处卫所废驰,人员十不存一,然将领盛行奢侈之风,今由兵部对卫所百户以上将领实行两年一核,无德者、无才者、无勇者革之,军户不再仅限于世袭,可从地方招壮丁填充。
一、民不可无存粮,然国亦不可无财。世宗重农税而民疾,市舶税收解穆宗财政之困,故此后三年农税占财政收入六成为宜,五年农税仅占财政收入一半。
……
啊?
汪柏等官员听着这一份罕见的长篇即位诏,虽然还是没有听到解决宗藩之弊的条项,但已经深深地感受到林晧然的那份野心,同时还有那一个开创盛世的决心。
虽然大明建国以来,许许多多的士太夫口口声声要开创一个盛世,但这些上位者不是严嵩那种贪赃枉法的人,便是徐阶那种图名图利的伪君子,亦或者是李春芳那种有心无力的首辅。
却不像林晧然这般知行合一,不仅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而且还抛出了种种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这些措施涉及到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方面面,特别是降低农税而提高商税,分明就是用最惠民的方式来解决大明财政问题。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是,若是大明朝廷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大明离盛世已然不远,甚至会站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份即位诏太燃了,我现在感觉浑身血脉偾张!”杨富田听着这一项项的措施,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地兴奋道。
谷戤</span> 跪在后面的宁江沉默片刻,很罕见地附和杨富田道:“对,我也是气血上涌,这应该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好的即位诏了!”
“不,这已经不是即位诏,这是我们大明今后五年所努力的方向,是大明开创盛世的指南针!”跪在前面的汪柏一改往日的沉默,却是进行纠正地道。
周围的官员听到汪柏的这个总结,亦是纷纷认可地点了点头。
却是跟历代很多皇帝即位诏只是喊口号或者空谈不同,这份即位诏既有措施亦有具体的奋斗目标,似乎这才是即位诏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亦或许说,以往的即位诏都是废纸,而这份即位诏才是真正的即位诏。
“有林阁老,大明当兴!”
“如此治国良才,大明焉能不兴呢?”
“天佑华夏,此乃千年一遇的相才也!”
……
工部尚书夏顺水等文官和定国公等武勋听着这一份字字珠玑般的即位诏,心里亦是不由得暗暗感慨地道。
大家一直都知道林晧然以连中六元横空出世,确确实实配得上“文魁”之名,更是一个罕见的治国良相。
特别在主政的这些年里,林晧然可谓是将整个王朝打理得井井有条,能够替隆庆游刃有余地处理所有的棘手的政务。
只是说林晧然是不世出的国相,大家已然还是觉得林晧然还是欠了一些火候,起码宗藩禄米的事情一直是悬而未决。
现在亲郡王将军二万八千九百二十四位,岁支禄粮八百七十万余石,其中郡县主君及仪宾尚不在内,却是宛如一座大山压在大明身上。
但在今日,他们才猛然发现林晧然早已经远远地走在他们前面,他们想到的问题林晧然早已经想到了,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林晧然亦是已经想到了。
临近正午的朝阳落在这里所有人身上,只是大家发现最前面那人身上的蟒袍是那般的璀璨夺目,那个背影是那般的高不可攀。
“老师,你是真的错了,我远远……不如他!”
张居正虽然已经看过这份即位诏的具体内容,但现在在这里再听一次,亦是难掩心中的激情澎湃,却是喃喃自语地道。
尽管他有着自己的执政理念,甚至被他的老师推为当世第一。只是跟着旁边这个人相比,他却是知道自己差得太远太远,甚至觉得想要跟这人争斗都是罪孽深重。
“于陛,你是真有一个好老师啊!”
陈以勤再次听到这一份即位诏的具体内容,亦是喃喃自语地道。
只是他的心情倒是很平静,却是知道林晧然抛出这个即位诏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而他亦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像郭朴那般协助于林晧然。
跟着很多野心勃勃的官员不同,他深知自己的资质平平,若不是有幸成为隆庆的帝师,他压根无法入阁拜相。
虽然他不具备带领这个王朝走向辉煌的能力,但却有着自己的判断力,却知道谁才是时下大明最合适的领军人。
朱衡深深地望了一眼林晧然,怀揣着最激动的心情朗诵最后一段道:“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国。朕愿跟诸臣开盛世,今布告天下,其体朕怀。”
“臣等愿随皇上开盛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朴等官员感到彼此已经是心连心,当即大声地进行拜礼道。
这一拜,心里已然并不是要拜皇上,而是要拜他们的领袖人物林晧然,亦是要拜即将到来的这个盛世。
如果在以往任何时候,他们都会对所谓的盛世肯定产生质疑,但现在却是有着一种迷之自信。
自从林晧然崛起,这个王朝改变得太多太多。远的不说,单是对蒙古和西南的征战,他们已经成功地解决外敌,而今大明拥有着自保甚至对外征战的实力。
正是如此,他们知道只要紧紧地随着林晧然的脚步,盛世离他们并不远。
即位诏宣读完毕,文武百官陆续散去,却是知道大明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日,即位诏由礼部进行分抄,经过通政司将会让两京十三省的省府、府城、县城张贴,将会向世人传递朝廷开创盛世的决心和措施。
在百历登基不久,隆庆亦是择吉日在大峪山东麓的昭陵安葬,随后京城便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文渊阁黑色的屋顶被白雪所覆盖,这里已经成为大明朝真正的权力中心。
身穿蟒袍的林晧然跟着以往一般,正端坐在暖洋洋的值房中,显得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两京十三省的事务。
虽然隆庆时期内阁的票拟送到司礼监文书房,那帮司礼监太监亦是照抄、批红,所有事务都按内阁的意志执行。
只是现在他却完全不用再担心司礼监从中作梗,却是由内阁直接进行朱批,而后送到陈太后那里御审,太后仅有打回奏疏的权力。
陈太后出身于普通的书香之家,让她背诵《女诫》还好,若是由她来参与处理政务,其能力却比隆庆都不如。
当然,虽然陈太后拥有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权力,但张太后早已经在前面做了表态,现在的陈太后亦是不好过多地干预政务。
尽管林晧然没有过度沉迷于权势,但亦知道要将《即位诏》的理念推行下去,那就需要拥有相应的权势。
却不论下面有官员是诟病他效仿“独相”严嵩,亦或者指责他不该现在还兼任兵部尚书,他对这些声音都是充耳不闻,而是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
林晧然心里十分清楚,权力才是实行改革的根本,此次多项改革触碰到很多人的蛋糕,故而更需要将权力和兵权牢牢地握在手中。
事到如今,就看是谁先跳出来,成为他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了。
礼仪,这早已经是渗透到这个王朝的方方面面。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锦衣卫在皇极殿内的东面设置云盖盘,礼部官员在午门外面设置綵车,鸿胪寺官员在承天门上设置宣读案……
即位诏送到承天门的时候,鸿胪寺官员、锦衣卫和校尉便通过旗帜传递消息,然后由校尉向皇极殿中的新皇奏明礼毕。
至此,新帝百历完成了登基的所有流程,大明第十四任皇帝正式上线,自明年起大明王朝便进入百历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百历是陈太后所挑选的国号,蕴含着长寿之意。
虽然三十五岁的隆庆在历代皇帝中已经算是中寿,只是跟六十岁的嘉靖确实差得太远,跟动辄八、九十岁的太监相比差距更远,故而陈太后亦是渴望儿子能活得长寿一些。
尽管她秉承着一切听从内阁的原则,但在这个事情上却是自己拿了一次主意,这大概便是母爱了。
陈太后终于是彻底放下心来,对着自己的儿子认真地叮嘱道:“鉮儿,你现在是皇上了,以后谁想要是想加害于你,你大声喊救驾就行了!”
朱翊鉮抬头望着一脸认真的母亲,显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陈洪和冯保却是暗暗地交换了一个眼神,这话看似跟皇上说的,但实则是告诫他们在场的所有人。
毕竟皇上一旦出事,那么他们这些呆在皇上身边的人都要被问罪甚至株连,既是对他们的严厉警告,亦是要他们时刻提防李贵妃那边的手段。
倒不怪太后现在如此警惕,毕竟就在几天前皇上的衣服被落下的蜡烛点燃,谁知道这是巧合还是蓄意呢?
陈太后知道现在儿子的安全已经多了几重保障,便是伸手牵起朱翊鉮温柔地道:“鉮儿,咱们回去找你姐姐玩!”
“好!”朱翊鉮的眼睛顿时一亮,却是重重地点头应道。
冯保看到太后要带皇上离开这里,当即便对着外面恭候的太监喊道:“皇上、太后摆驾回坤宁宫咯!”
话分两头,奉天门前还在上演着宣读即位诏。
跪在奉天门前广场的文武百官已经慢慢地回过味来,在听到即位诏出现“革故鼎新”四个字的时候,便隐隐猜到这份即位诏极可能出自林晧然之手。
林晧然打从进入官场便给人改革派急先锋的形象,凭借着广东开海的成果名震整个官场,成为当时大明官场的超新星。
尽管林晧然当年出任雷州知府、广州知府和顺天府尹的任期内,其地方治理的政绩卓著,但让人一直津津乐道的还是林晧然广东开海和整顿盐政的成果。
在礼部左侍郎任上稍微消停一些,但出任户部尚书便通过种种创新手段来增加大明财政收入,其中的代表之举便是苏杭织造局跟佛郎机人的丝绸贸易。
在林晧然真正掌权后,更是着手于本朝财政收入的最大恶疾——偷税漏税,抛出的刁民册可谓是石破天惊。
大明不缺少从微不足道的官员成为当朝次辅的案例,但能够像林晧然如此改变王朝面貌的,却是绝无仅有。
正是这位当朝次辅通过种种改革的手段,不断改善大明财政的状况,而且重塑这个积弊重重的王朝。
现在即位诏抛出“革故鼎新”,这无疑是林晧然在主张着他的政治理念,却是要在新朝中继续推行改革措施。
“咱们终于可以削减宗藩禄米!”
刘溥山等官员是锐意进取的改革派,却是知道一直心心念念的宗藩之弊很可能得到解决,眼睛不由得迸发出光芒地暗道。
在隆庆朝的后期,大家跟隆庆的最大的矛盾是“立储”的分歧,但紧随其后的矛盾便是百官要着手解决吸吮大明血肉宗藩的弊病。
现在这份即位诏既然出自林晧然之手,那么林晧然不会让他们感到失望,定然会在借机提出要着手解决宗藩之事。
手持即位诏的吏部尚书朱衡面对着跪着的文武百官,似乎是听到这些人的诉求,只是嘴角噙着一丝不屑,又是用极其冷静的语气继续朗读。
一、各处盐运司、提举司、盐课司,自隆庆五年十一月以前,拖欠未完并风雨消折盐课,及折色盐粮银布等项,诏书到日,风宪官核勘是实,悉与除豁,以苏灶丁贫苦;客商失落截角退引,亦皆免追。
一、圣人有云,有教无类。今天下私学渐兴,私塾创办人均可到地方官府报备,除四书五经学科外,可广设算术、医学和农业等学科。
一、南洋、东海及西洋等人不知机织,不晓治金,不通巧工之术,今大明上国当给予恩泽,地方官府可促作坊之兴,借市舶司通商于此三地。
一、今大明从商者日盛,从工者日多,然品行不正祸乃地方。于童生之下再增设初生,工者考识字认数,商者考论语诗文。
一、天下各处卫所废驰,人员十不存一,然将领盛行奢侈之风,今由兵部对卫所百户以上将领实行两年一核,无德者、无才者、无勇者革之,军户不再仅限于世袭,可从地方招壮丁填充。
一、民不可无存粮,然国亦不可无财。世宗重农税而民疾,市舶税收解穆宗财政之困,故此后三年农税占财政收入六成为宜,五年农税仅占财政收入一半。
……
啊?
汪柏等官员听着这一份罕见的长篇即位诏,虽然还是没有听到解决宗藩之弊的条项,但已经深深地感受到林晧然的那份野心,同时还有那一个开创盛世的决心。
虽然大明建国以来,许许多多的士太夫口口声声要开创一个盛世,但这些上位者不是严嵩那种贪赃枉法的人,便是徐阶那种图名图利的伪君子,亦或者是李春芳那种有心无力的首辅。
却不像林晧然这般知行合一,不仅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而且还抛出了种种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这些措施涉及到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方面面,特别是降低农税而提高商税,分明就是用最惠民的方式来解决大明财政问题。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是,若是大明朝廷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大明离盛世已然不远,甚至会站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份即位诏太燃了,我现在感觉浑身血脉偾张!”杨富田听着这一项项的措施,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地兴奋道。
谷戤</span> 跪在后面的宁江沉默片刻,很罕见地附和杨富田道:“对,我也是气血上涌,这应该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好的即位诏了!”
“不,这已经不是即位诏,这是我们大明今后五年所努力的方向,是大明开创盛世的指南针!”跪在前面的汪柏一改往日的沉默,却是进行纠正地道。
周围的官员听到汪柏的这个总结,亦是纷纷认可地点了点头。
却是跟历代很多皇帝即位诏只是喊口号或者空谈不同,这份即位诏既有措施亦有具体的奋斗目标,似乎这才是即位诏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亦或许说,以往的即位诏都是废纸,而这份即位诏才是真正的即位诏。
“有林阁老,大明当兴!”
“如此治国良才,大明焉能不兴呢?”
“天佑华夏,此乃千年一遇的相才也!”
……
工部尚书夏顺水等文官和定国公等武勋听着这一份字字珠玑般的即位诏,心里亦是不由得暗暗感慨地道。
大家一直都知道林晧然以连中六元横空出世,确确实实配得上“文魁”之名,更是一个罕见的治国良相。
特别在主政的这些年里,林晧然可谓是将整个王朝打理得井井有条,能够替隆庆游刃有余地处理所有的棘手的政务。
只是说林晧然是不世出的国相,大家已然还是觉得林晧然还是欠了一些火候,起码宗藩禄米的事情一直是悬而未决。
现在亲郡王将军二万八千九百二十四位,岁支禄粮八百七十万余石,其中郡县主君及仪宾尚不在内,却是宛如一座大山压在大明身上。
但在今日,他们才猛然发现林晧然早已经远远地走在他们前面,他们想到的问题林晧然早已经想到了,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林晧然亦是已经想到了。
临近正午的朝阳落在这里所有人身上,只是大家发现最前面那人身上的蟒袍是那般的璀璨夺目,那个背影是那般的高不可攀。
“老师,你是真的错了,我远远……不如他!”
张居正虽然已经看过这份即位诏的具体内容,但现在在这里再听一次,亦是难掩心中的激情澎湃,却是喃喃自语地道。
尽管他有着自己的执政理念,甚至被他的老师推为当世第一。只是跟着旁边这个人相比,他却是知道自己差得太远太远,甚至觉得想要跟这人争斗都是罪孽深重。
“于陛,你是真有一个好老师啊!”
陈以勤再次听到这一份即位诏的具体内容,亦是喃喃自语地道。
只是他的心情倒是很平静,却是知道林晧然抛出这个即位诏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而他亦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像郭朴那般协助于林晧然。
跟着很多野心勃勃的官员不同,他深知自己的资质平平,若不是有幸成为隆庆的帝师,他压根无法入阁拜相。
虽然他不具备带领这个王朝走向辉煌的能力,但却有着自己的判断力,却知道谁才是时下大明最合适的领军人。
朱衡深深地望了一眼林晧然,怀揣着最激动的心情朗诵最后一段道:“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国。朕愿跟诸臣开盛世,今布告天下,其体朕怀。”
“臣等愿随皇上开盛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朴等官员感到彼此已经是心连心,当即大声地进行拜礼道。
这一拜,心里已然并不是要拜皇上,而是要拜他们的领袖人物林晧然,亦是要拜即将到来的这个盛世。
如果在以往任何时候,他们都会对所谓的盛世肯定产生质疑,但现在却是有着一种迷之自信。
自从林晧然崛起,这个王朝改变得太多太多。远的不说,单是对蒙古和西南的征战,他们已经成功地解决外敌,而今大明拥有着自保甚至对外征战的实力。
正是如此,他们知道只要紧紧地随着林晧然的脚步,盛世离他们并不远。
即位诏宣读完毕,文武百官陆续散去,却是知道大明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日,即位诏由礼部进行分抄,经过通政司将会让两京十三省的省府、府城、县城张贴,将会向世人传递朝廷开创盛世的决心和措施。
在百历登基不久,隆庆亦是择吉日在大峪山东麓的昭陵安葬,随后京城便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文渊阁黑色的屋顶被白雪所覆盖,这里已经成为大明朝真正的权力中心。
身穿蟒袍的林晧然跟着以往一般,正端坐在暖洋洋的值房中,显得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两京十三省的事务。
虽然隆庆时期内阁的票拟送到司礼监文书房,那帮司礼监太监亦是照抄、批红,所有事务都按内阁的意志执行。
只是现在他却完全不用再担心司礼监从中作梗,却是由内阁直接进行朱批,而后送到陈太后那里御审,太后仅有打回奏疏的权力。
陈太后出身于普通的书香之家,让她背诵《女诫》还好,若是由她来参与处理政务,其能力却比隆庆都不如。
当然,虽然陈太后拥有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权力,但张太后早已经在前面做了表态,现在的陈太后亦是不好过多地干预政务。
尽管林晧然没有过度沉迷于权势,但亦知道要将《即位诏》的理念推行下去,那就需要拥有相应的权势。
却不论下面有官员是诟病他效仿“独相”严嵩,亦或者指责他不该现在还兼任兵部尚书,他对这些声音都是充耳不闻,而是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
林晧然心里十分清楚,权力才是实行改革的根本,此次多项改革触碰到很多人的蛋糕,故而更需要将权力和兵权牢牢地握在手中。
事到如今,就看是谁先跳出来,成为他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218/42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218/42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