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得国

    章惇说道:“事分轻重缓急,虽然蜀国公只字未提,但现在应当先议功赏,再议三路行政区的合理性问题,再议三路官员派遣的问题。”

    “其中最急的,是功赏,因为这个也应当在大朝会上予以宣布,而功赏中最急的,是蜀国公苏油的问题。”

    蔡确拱手道:“拓地万里的功绩,甚至已经超过了开国诸臣,如何酬赏,是得好好想想。要不……荣以郡王?”

    “不可!”所有人都予以反对。

    章惇说道:“之前议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蜀国公以不在中书,不合体例,地方官员权力大同宰相,不足为后世法,坚决辞谢了。”

    王珪也觉得不妥:“我朝无此先例,开国诸王,在前朝已然工业勋位极重,故而太祖荣之以茅土,以期宣力于藩镇。”

    “而佐命功臣当中,惟赵普、曹彬二人封王,且都是卒后追封。”

    “名器至重,不可轻滥。”

    孙固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蜀国公年纪还不足四十,仕途久远,陛下可以留给子孙大用,要是现在就封赏太高,后面就不好办了。”

    蔡确的建议,其实有心计的捧杀。

    要是苏油封王,就直接变成和高遵裕一样的吉祥物,今后就只能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不敢再干预朝堂。

    对于蔡确来说,便算是去了一个大对手。

    吕公著说道:“不但有苏油的问题,还有家梁的问题,苏油奏报里还说,家梁坚决拒绝了凉国公的封号,认为过高,于礼不合,就连节度使一职,也认为不当世袭。”

    孙固摇头:“也是夏廷昏聩,若早大用如此贤臣,而不是处处防范,夏国也不会一战而亡。”

    王珪说道:“这个家梁,现在看来也是谦退明事之臣,我觉得蜀国公关于三路的设置构想是不错的,那就设立三路转运司、提举常平司、提点刑狱司即可。”

    蔡确却说道:“可是夏国新服,距离遥远,即便是分了三路,还是需要一员重臣总掌诸事。最起码,声望要胜家梁,军事要胜李文钊,政事要胜梁屹多埋,文字要胜嵬名济,对吧?”

    你特么说得好有道理!

    吕公著沉吟半晌:“拨乱反正,举重若轻,朝中之前有过经验的……好像就只有蜀国公?”

    王珪说道:“那就效文彦博,设宁夏都转运司,治所兴州,命蜀国公掌事。一切建议,皆允所请,如何?”

    吕公著说道:“要是这样,得加派监督,这个当陛下自择。”

    赵顼夹袋里边基本都是些杀才,拿得出手的只有一个李舜举,想了想:“之前有议,入都人选,乃舅舅,国公,李舜举三人,既然如此,那就保持。”

    “国公任宁夏都转运使,李舜举为都安抚使,舅舅为都经略使,各自建设幕府,同总西事。”

    “三路官员,命蜀国公点选委任,奏报以闻。”

    “各州知州,嗯……效河北边州军旧例,先选将领充任一届,给朝廷一些时间,再命中书从待选官员中抽能力者充任,诸卿觉得如何?”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赵顼现在也已经历练出来了,众臣都呼圣明。

    “至于奖掖……”赵顼想了想:“蜀国公刚刚以克复兴灵之功抬了封国,就不给了,命扁……咳咳……命其子轶、轭、驸马都尉王诜子彦弼、张敦礼子守静、陈昭明子梧,为皇子伴读。”

    大家都表示认可,最后蔡京拱手:“如此完胜,陛下是不是应当带百官敬告太庙,行朝献之礼,以慰祖宗之灵?虽然时间紧了一些,但是如今太常寺礼乐充备,宫人训练得宜,繁巨是繁巨一点,但在元宵前准备好,臣是有信心的。”

    靠!所有人都傻了,赵顼最重名,重名莫大于崇祖,我们怎么没想到?!

    这份功劳,活该人家蔡元长拿!集贤殿校理才被下了几天?这下怕是更有重用了!

    ……

    兴庆府,南郊军营。

    苏油将六路都经略司幕府设置到了这里,完成了西夏的宗室、外戚、权臣之间的政治平衡后,他就出了兴庆府,再也没有进入内宫一次,只命高遵裕整肃防卫,梁屹多埋救治灾伤,家梁统御群僚,恢复街市,而自己躲在这里,一边写发展纲要,一边等待李舜举的到来。

    结果李舜举不但来了,还带来了赵顼的诏书和苏油的最新任命。

    看完诏书,苏油有些恍惚:“真想不到有一天,我也成太子党他爹了……”

    李舜举说道:“陛下对国公的看重毋庸置疑,对两位公子,也颇为期望啊。”

    苏油对着汴京方向拱手:“陛下厚恩,苏油没齿难报。走吧,我带宫使去清点账册,宫室,仓储,你老不来,我都不敢妄动。”

    李舜举叹了口气:“太可惜了。”

    苏油有些讶异:“可惜什么?”

    李舜举说道:“世人皆知明润之智,明润之能,明润之德。却不知明润之廉,可惜了。”

    “如包拯、唐介、赵抃、毕士安之辈,耿介立身,便得清名。如明润这般,平一国而不取纤毫,难道担不起清廉之称吗?”

    苏油连连摆手:“担不起,我要是如他们那样,肯定不愿意做官。得先保证自己的生活,才说得到照顾别人。”

    “我都想不明白,如包公、唐公他们,那么穷咋还敢去守计司,太考验自己的品性了。”

    “换我,随便干点什么都不至于。”

    李舜举感到滑稽:“我在说当官廉洁,你在说齐家致富,这是两回事儿。”

    苏油不以为然:“家都齐不了,还帮官家治什么国?先让新妇孩子不饿才是正经。要不然很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朝国家伸手。”

    李舜举抽了抽嘴角,哭笑不得:“明润你这……倒也是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城门口,梁屹多埋、嵬名济、家梁,率领夏国百官,身着孝服,扶持着秉常的灵柩棺木,等待着苏油,李舜举,高遵裕的到来。

    嵬名济颤颤巍巍地递上秉常的印玺、金符,等待李舜举接收。

    李舜举摇头,好言劝慰道:“《左传》记录,许男降楚成王,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梓。”

    “情形和今日很像,但是实际上是不同的。”

    “夏国不是投降,大宋也不是征伐。”

    “现在的局面,是夏国权相囚禁君上,一再挑衅攻打大宋造成的,责任全在梁乙埋身上。”

    “其后母子之间,又有不忍言之事,出于礼法,大宋才不得已削了后任者的王爵。”

    “但是存亡继绝的宗主责任,大宋不会丢弃;安抚夏国百姓的责任,大宋不会丢弃;培养和教育郡王,以及悯王遗腹子的责任,大宋不会丢弃。”

    “如今叛逆已经授首,战争已然结束,悯王遗诏中,有图归华夏之语,便是将夏国托付给了宗主。”

    “所以今日不是受降,是为悯王举哀,安葬国主之后,还要为此次死难中的宋夏两国战士、百姓举哀,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法事。”

    “之后,大宋会宣布接管夏国现有疆土,依宋制治理这片区域,还二十六郡百姓以太平。”

    “之后,我们会让二十六郡百姓,不再受权臣苛法的盘剥与刁难,努力恢复,过上更好的日子。”

    “现在我代表陛下,宣读给夏国臣民的诏书。”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27/13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27/134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