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道法术器
苏府书房内。
苏辰拿出一张绘图大纸,图上有杠杆、齿轮、水流、大型铁锤,大型刀片、车床、锁链,似乎并不繁杂地勾画在一起。
徐清婉看着栩栩如生的单色炭笔画,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色,疑惑问:“这是……”
苏辰解释道:“这是我构想的,名叫做水力锻造机, 在冶铁的时候,用来打造熟铁中的炭元素,虽然冶铁技术在唐代就成熟了,但是,祛炭还是有不足,废品率高。我看过蜀军……唐军的兵器, 里面的矿物杂质还很高,就是因为在淬火捶打铸造中, 火温不够, 打造的力量也不够,人力效率低,无法形成批量标准化。
如果使用水利代替人力,将是一个大进步,水力铸造机、水力切割机、水力冲压机、水力压弯机等等,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大批量生产,标准化尺寸,一旦在江南唐国运行起来,几年之内,将会是一个飞跃的进步,将会在军工、武器装备、大型设备方面,远远超过中原大宋,和其它诸侯。”
金陵、润州等,靠着长江,分流也多,比如秦淮河、扬子江等, 水系发达,可以大举借用水力这一资源。
苏辰看过近代世界史,欧洲近代发展,与水力车床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是里程碑的作用。
根据欧洲工业史,最早的水锤出现于十五世纪,率先由德国锡耶格兰德采用了杠杆锤或落锤,所用水轮轴与锤杆平行,末端为凸轮,使锤杆升高到支点和锤头之间,这种锤的工作速度为每分钟70次,且能够举起较大的锤头。
后来又出现了尾锤,锻打速度每分钟200次,锤头重量50到250公斤,极大地解决了锻造工艺,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拉开了工业的序幕。
在十五世纪末期,水力冲压机、水力铸造机等相继出现, 为后来的蒸汽机的发明与创造, 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
苏辰觉得, 以现在的能力, 要制造蒸汽机,就如同凭空造楼阁,不解释。除了自己也不足够懂细节外,相应的各种零件,轴承、活塞等,也根本没有。
因此,他决定把唐国的工业研究,放在水力车身上,包括水力铸造机、压弯机等,如果在几年内制造出来,并投入使用,那么南唐的武器、盔甲、铁船等,都将是一个飞跃。
徐清婉听着苏辰不断讲解,把水力车床,水力应用等说了出来,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
“利用水力大自然的力量,为我们所用,解决人工问题…..”
徐清婉听到这,已经明白苏辰的想法了。
就是许多人工无法实现的东西,能够被水力替代,应用于重复性机械工作,要比人力持久耐用,源源不断。
“这些,要真实现起来,恐怕并不容易。”
徐清婉蹙眉,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挖渠引水,还要建立工坊,与之配合,还需要许多零件组装成机械,这需要大量的工匠帮忙。
“对,并不容易,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工匠师傅和年轻读书人加入进来,研究这些技术,才能推动技术变革,能够节约成本,制造更多物品,达到富国民强的地步!”
苏辰也说出其中的难处,光靠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到。
< r />
他知识有这些思维,因为记忆中看过的一些图书和纪录片而已,他并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无法做到那么细致,只能从民间发动一些能工巧匠,还要一些对“理工”感兴趣的读书人,接受他的算术和思维,投身于科研,让精于这一行业,有天赋的人集体研究,才能做出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苏辰跟这个时代的人相比,并非动手能力有多强,他最大优势,是认知!
基于现代知识体系,构成的认知,是这个时代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的。
认知这东西,超出一千多年,一旦有机会施展,就会发挥出奇效来。
这一晚,徐清婉彻底对苏辰的格物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钦佩了,也坚定了她加入天工院任教,能够陪伴苏辰一起造福天下的想法。
………
次日,苏辰正常上衙,先去了翰林院报到。
翰林院于唐代初置,是宫廷供奉机构,安置了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主要任务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非正式的官署,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翰林承旨。
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翰林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翰林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但目前南唐国小,并没有设置那么复杂,中宿舍人和翰林学士承旨都由徐铉担任了。
苏辰见到徐铉的时候,倍感亲切,因为彼此在半年前就在润州相见了。
对于徐铉的才学,苏辰也打心里佩服,这可是南唐文化储备最强的人。古代文学史上的《说文解字》《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都是由此人参与校队、编纂的,对古代文学有巨大推动和贡献。
“苏辰啊,我知你虽然才学甚高,若江左才气有一升,你独占八斗,但你并不爱钻研训诂、金石学等,似乎对格物等更感兴趣,实在有些浪费你的才气了,若是你肯在翰林院,跟着徐某人认真学习文章解字训诂等,说不定你能成为这个时代文坛大家,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流传,为往圣开继绝学,日后甚至成为亚圣衣钵人!”
徐铉爱才,对苏辰这个人,不好好学习圣人之说,整日研究格物和小发明,觉得有些浪费了精力,更希望他能够收心,可以安心做学问,可以青史留名,成为百年内最善良的一位文坛大家。
目前苏辰的诗词和文章已经是名篇了,注定会流传下去,如果能够研究圣人之学,或许成为数百年内出现的一位大文豪,堪比诗仙诗圣,文坛八大家之清流。
“我觉得当务之急,能挽救南唐的,就是格物这些手段,有了先进的器材,创作更多的物质财富,富国民强,才能生存下去。”苏辰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徐铉微微摇头:“苏辰,你应该听过“道法术器”的哲思道理,有形的“器”源于“巧术”,而“术”要符合“法”,“法”要基于“道”,所以道德经的主旨是“以道御术”,即以道义来承载智术,趁着年轻,先从“大道”入手,接触圣人之学,理解万物生存之理,然后再接触法、术、器,才能成就非凡,干出一番大事,不可本末倒置。“
苏辰拿出一张绘图大纸,图上有杠杆、齿轮、水流、大型铁锤,大型刀片、车床、锁链,似乎并不繁杂地勾画在一起。
徐清婉看着栩栩如生的单色炭笔画,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色,疑惑问:“这是……”
苏辰解释道:“这是我构想的,名叫做水力锻造机, 在冶铁的时候,用来打造熟铁中的炭元素,虽然冶铁技术在唐代就成熟了,但是,祛炭还是有不足,废品率高。我看过蜀军……唐军的兵器, 里面的矿物杂质还很高,就是因为在淬火捶打铸造中, 火温不够, 打造的力量也不够,人力效率低,无法形成批量标准化。
如果使用水利代替人力,将是一个大进步,水力铸造机、水力切割机、水力冲压机、水力压弯机等等,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大批量生产,标准化尺寸,一旦在江南唐国运行起来,几年之内,将会是一个飞跃的进步,将会在军工、武器装备、大型设备方面,远远超过中原大宋,和其它诸侯。”
金陵、润州等,靠着长江,分流也多,比如秦淮河、扬子江等, 水系发达,可以大举借用水力这一资源。
苏辰看过近代世界史,欧洲近代发展,与水力车床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是里程碑的作用。
根据欧洲工业史,最早的水锤出现于十五世纪,率先由德国锡耶格兰德采用了杠杆锤或落锤,所用水轮轴与锤杆平行,末端为凸轮,使锤杆升高到支点和锤头之间,这种锤的工作速度为每分钟70次,且能够举起较大的锤头。
后来又出现了尾锤,锻打速度每分钟200次,锤头重量50到250公斤,极大地解决了锻造工艺,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拉开了工业的序幕。
在十五世纪末期,水力冲压机、水力铸造机等相继出现, 为后来的蒸汽机的发明与创造, 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
苏辰觉得, 以现在的能力, 要制造蒸汽机,就如同凭空造楼阁,不解释。除了自己也不足够懂细节外,相应的各种零件,轴承、活塞等,也根本没有。
因此,他决定把唐国的工业研究,放在水力车身上,包括水力铸造机、压弯机等,如果在几年内制造出来,并投入使用,那么南唐的武器、盔甲、铁船等,都将是一个飞跃。
徐清婉听着苏辰不断讲解,把水力车床,水力应用等说了出来,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
“利用水力大自然的力量,为我们所用,解决人工问题…..”
徐清婉听到这,已经明白苏辰的想法了。
就是许多人工无法实现的东西,能够被水力替代,应用于重复性机械工作,要比人力持久耐用,源源不断。
“这些,要真实现起来,恐怕并不容易。”
徐清婉蹙眉,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挖渠引水,还要建立工坊,与之配合,还需要许多零件组装成机械,这需要大量的工匠帮忙。
“对,并不容易,光靠我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工匠师傅和年轻读书人加入进来,研究这些技术,才能推动技术变革,能够节约成本,制造更多物品,达到富国民强的地步!”
苏辰也说出其中的难处,光靠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到。
< r />
他知识有这些思维,因为记忆中看过的一些图书和纪录片而已,他并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无法做到那么细致,只能从民间发动一些能工巧匠,还要一些对“理工”感兴趣的读书人,接受他的算术和思维,投身于科研,让精于这一行业,有天赋的人集体研究,才能做出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苏辰跟这个时代的人相比,并非动手能力有多强,他最大优势,是认知!
基于现代知识体系,构成的认知,是这个时代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的。
认知这东西,超出一千多年,一旦有机会施展,就会发挥出奇效来。
这一晚,徐清婉彻底对苏辰的格物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钦佩了,也坚定了她加入天工院任教,能够陪伴苏辰一起造福天下的想法。
………
次日,苏辰正常上衙,先去了翰林院报到。
翰林院于唐代初置,是宫廷供奉机构,安置了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主要任务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非正式的官署,择其中资历深者一人为翰林承旨。
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翰林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翰林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但目前南唐国小,并没有设置那么复杂,中宿舍人和翰林学士承旨都由徐铉担任了。
苏辰见到徐铉的时候,倍感亲切,因为彼此在半年前就在润州相见了。
对于徐铉的才学,苏辰也打心里佩服,这可是南唐文化储备最强的人。古代文学史上的《说文解字》《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都是由此人参与校队、编纂的,对古代文学有巨大推动和贡献。
“苏辰啊,我知你虽然才学甚高,若江左才气有一升,你独占八斗,但你并不爱钻研训诂、金石学等,似乎对格物等更感兴趣,实在有些浪费你的才气了,若是你肯在翰林院,跟着徐某人认真学习文章解字训诂等,说不定你能成为这个时代文坛大家,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流传,为往圣开继绝学,日后甚至成为亚圣衣钵人!”
徐铉爱才,对苏辰这个人,不好好学习圣人之说,整日研究格物和小发明,觉得有些浪费了精力,更希望他能够收心,可以安心做学问,可以青史留名,成为百年内最善良的一位文坛大家。
目前苏辰的诗词和文章已经是名篇了,注定会流传下去,如果能够研究圣人之学,或许成为数百年内出现的一位大文豪,堪比诗仙诗圣,文坛八大家之清流。
“我觉得当务之急,能挽救南唐的,就是格物这些手段,有了先进的器材,创作更多的物质财富,富国民强,才能生存下去。”苏辰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徐铉微微摇头:“苏辰,你应该听过“道法术器”的哲思道理,有形的“器”源于“巧术”,而“术”要符合“法”,“法”要基于“道”,所以道德经的主旨是“以道御术”,即以道义来承载智术,趁着年轻,先从“大道”入手,接触圣人之学,理解万物生存之理,然后再接触法、术、器,才能成就非凡,干出一番大事,不可本末倒置。“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0/907/5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0/907/5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