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如何安排?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内阁的院落之中。

    一众吏目和工匠眉头紧锁,傻傻看着面前的一众朝臣。

    就在刚才,这群大人还是一副喜笑颜开、兴高采烈的模样,看那架势,就好似是遇到了什么天大的喜事一般,他们在旁边甚至还听到了要将什么喜讯奏禀皇上一类的话语。

    但是。

    仅仅只是眨眼间。

    面前一众大人就开始变得沉默。

    原本遍布于他们眉宇之间的喜色,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散。

    所有人一脸低沉不说,隐隐还有一丝失落和失望的气氛从他们中心扩散了出来。

    怎么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周边的一众吏目和工匠们面面相觑,一脸懵逼,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变脸?

    但这变得也有些太快了吧?

    刚才还是喜气洋洋的众人,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这般模样?

    众人不解,不敢上前打探问询的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站在外围,静观其变。

    毕竟。

    这高兴也高兴过了。

    失落的情绪也正在进行当中。

    接下来,该不会是还要出现什么其他的反常表现吧?

    众人不解。

    众人胡思乱想。

    而在他们观望的所在,一众朝臣满面失落。

    几位大人的目光紧紧盯着面前这个水泥疙瘩的同时,更是忍不住露出了纠结神色。

    突然。

    工部尚书李鐩朝着左右看了一眼。

    见到众人脸上尽皆都是一副纠结模样后,思虑了一番的他,试探出言道:

    “诸位,这喜讯我们早朝上还说吗?”

    呃……

    众臣无言。

    目光齐齐朝着去刘健和李东阳望去。

    在场中人,以他们两人官职最大,说与不说,众人也拿不定主意,所以在不知如何是好之下,干脆将目光看向了两人。

    刘健皱眉。

    李东阳也是一副沉吟模样。

    少许。

    李东阳转头看向刘健,斟酌说道:

    “刘公,此事若是细论的话,按理说应该是兵仗局孙福来奏禀为妙,毕竟这是兵仗局的功劳,而且还是在陛下运筹帷幄的前提下,吾等若是现在奏禀的话,无疑就是抢了兵仗局的风头。”

    “但……”

    李东阳话锋一转,眉心轻轻皱起的同时,话语也徐徐道来:

    “但刘公也知之前此事在朝中的影响,虽然说此事一再保密,可且不言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说吾等昨夜所为,势必已然弄得满朝皆知,如此情形之下,吾等若是继续藏着掖着,貌似也并不稳妥。”

    “毕竟,这么多吏目和工匠都在这里看着,院门外面还有那么多吏目偷偷观望,吾等知道吾等是在干什么,可那些吏目和工匠们知道吗?”

    “到了最后吾等成为一个笑谈倒是无妨,可问题的关键是陛下所发明的这個水泥,乃是利国利民,利于大明江山社稷的神器,如此利器因为吾等声明受损,完全犯不上啊!”m.biqupai.com

    “所以……”

    李东阳看了一眼刘健,又朝着周边的一众朝臣扫视了一眼,似是鼓足勇气一般,继续说道:

    “所以本官认为,今日的早朝之上,若是孙福前来奏禀则罢,吾等本来就是提前见证,自是犯不上抢他人功劳。”

    “可若是孙福今日没有参加朝会,水泥这事情也无人奏禀的话,依本官的意思,不若先将这个好消息当朝奏禀,即安了满朝文武的心,也让陛下能提前得知到这一喜讯。”

    “诸位臣公看如此安排怎么样?”

    李东阳的最后一句话语,没有仅仅只问询刘健一人。

    毕竟。

    此事也非刘健能拿得住主意的事情。

    这个事情说的好听点,那是提前将喜讯告知与众,安满朝文武之心。

    可若是细细道来的话,其何尝不是在抢夺孙福的功劳,大有夺人之美之嫌。

    要知道。

    到了他们这般身份,几乎已经达到了仕途的顶峰,几乎没了再进之可能。

    两位阁老自是不必多言,似几位尚书还好些,最起码他们还有一个入阁的奔头可以奢望,但也仅仅只是奢望而已。

    按着大明的规矩:“若先升尚书,则无入阁之命。”

    当然。

    此例也有被破坏的时候。

    但是纵观整个大明朝,从尚书之位进入内阁的朝臣微乎其微。

    内阁中人大多是从翰林院中选拔而出,并一点点的培养直至后续入阁观政,作为阁臣的预备者。

    而之所以这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诸部尚书和内阁的关系。

    在名义上。

    他们同朝为官,共同辅佐君王治理江山。

    甚至在历史中还出现过首辅一人当权、权倾朝野的时候。

    可那毕竟只是个例而已,在整个大明朝的吏治体系中,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这一点。

    隆庆朝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高拱,曾在《三乞天恩辞免兼任疏》中提到过。

    “我国家之事,皆属部臣题行,阁臣拟票。或未当,则为之驳正;或未妥,则为之调停。不嫌异同,务在参伍。所以事多得其理,而人不敢为奸,是阁之与部不容混而一也……今内阁平章重事,吏部进退百官,皆权所在也。臣既忝阁臣之先,而仍总吏曹之职,则操权不亦太重乎?权太重,非惟臣难以居,而国体亦非所宜。”

    其间原文不过多引述。

    高拱从首辅的身份出发,细细分析了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微妙关系。

    两者即是同朝为官,为了大明一心效力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时也是相互制衡、相互制约的存在。

    六部式微,则内阁独大,首辅容易权倾朝野,虽不是宰相却可行宰相之事。

    而反之。

    内阁若是势弱,继而无法制衡六部。

    那且不言六部会不出出现掣肘朝野的存在,就说身为陛下参谋和秘术处的内阁,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空架子,并且六部的事务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这对于皇权也好,还是对于整个朝堂而言,并不是什么幸事。

    故而。

    从内阁制度渐渐稳定之后。

    这阁臣的选择,全部是从翰林院中选拔,以此来断绝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关联,继而形成一个独立的部门。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正德崛起更新,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如何安排?免费阅读。https://www.biqupai.com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1/1655/17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1/1655/177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