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心中的律令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温教授不断给秦宇使眼色,让秦宇答应下来。

    秦宇犹豫是不明白国师此举何意?

    虽然把所有的名望值和玉币都加起来,够买一枚s级别洞察光环。但秦宇没这么干。

    从见面到现在,国师已经两次出招,一次考问东方旭之事,一次是这回收徒。

    秦宇能感受到,国师对他的不喜。也许这什么精委会(秦宇给起的简称)不收他,就是因为这个老头从中作梗。

    这也解释了秦宇,他为什么要准备s级雷符。一切皆源于心,心血来潮,才是现实世界最真实的反应。

    秦宇笑了笑道:国师没有门户之见,实是华夏学界之大幸。不然我主张的无神论和革命理论,真怕国师不喜。

    秦宇打算来点狠的,让对方放弃收徒的念头。

    哦!国师表现的很有兴趣,静静的倾听,此等风采让人折服。

    秦宇笑着说,我认为,神已死,人当立。除了信仰的神已经死,还有另外一层含义,用“君权神权”那一套愚民已经行不通了。

    国师眉头一动,又秒回。如果秦宇不是心如明镜,不可能觉察到。

    秦宇接着说:我认为所有财富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是财富的源头,所以这个世界最宝贵是劳动者,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劳动者才是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人才。如果谁想役使、压迫劳动者,那么他就会被历史淘汰。

    那时节,劳动者失去的是镣铐,得到是整个世界。

    嗯!这一次平静的国师的蹙起眉,没有秒回,半天,才有平展。

    温师和国师坐在沙发的两端,沙发前是一磨沙玻璃茶几。

    茶几的对面秦宇坐在板凳上。

    三人面色如水,心深水静。三人之间的空气,不像不流动,有一种不好的味道,在萌发,虽然没有散发出来,也散发不出来。

    三人都明白的感受到。

    百家争鸣,亦争战。

    秦宇的话语虽然粗糙,理论核心已经具备,完全可能成为一家之言。

    这就尴尬了,难堪了,窘迫了。

    不到三十的秦宇要成一家之言。温师和国师却还踩着前人的足迹前行。

    自己的路在何方?

    温师和国师真是心中无语,悲凉之水三千万。

    当然两人心中除了自郁,一定还有其它想法。

    想什么?只有本人知道。

    气氛安静的有些压仰。秦宇也有些糟不住,起身。

    顿时风起气动,温师和国师都看向秦宇,秦宇平静的说:温师,我还有些工作没做完,我先去处理一下?

    当然用的是请示的口吻。

    温师刚想点头,他知道,严格说来,不仅他,连国师都没有资格做这个妖怪的老师。小子的思想渐成体系。

    三十而立啊!真了不起。

    没想到国师却先发声道:秦宇,坐,你说的观点,真如黄钟大吕,启人深思。你能再逗留片刻,我想与你探讨一番,希望你能不吝赐教。

    特么的,这个老小子太坏,你是国师,想问什么就问呗,还,还不吝赐教。这是火箭杀我啊!送我入高空,然后自由落体。

    也许秦宇把国师想的太坏了。

    这个问题现在理不清,自由心证吧。

    秦宇恭敬地坐下,惶恐地道:岂敢,岂敢,请国师考较。这是秦宇此时真实的想法,眼前这位可是国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师很满意秦宇的表现,他面带春风问:你这思想,与太祖的思想有什么渊源?

    当然有,就是没有,秦宇也会说有。

    事实上,秦宇把“太祖全集”通读了不下三遍。

    他点了点头道:大部分源自太祖思想,事实也是这样,只不过不是蓝星太祖,而是地球太祖。

    国师眼光如剑,剑光通明,直问秦宇本心。

    事实就是事实,秦宇无畏无惧。

    国师点了点头。

    秦宇说:两位老师,是不是高抬我了,我只是鹦鹉学舌罢了。

    温师摇了摇头,国师头没动,也不知道,两位老师是怎么想的。

    国师听完之后,没有对秦宇的说法,发表什么看法。为什么?人家秦宇都说了,这是太祖的思想,你让国师如何批评,如何置评。

    两位老师自然回避。

    国师看着秦宇,意味深长,心想:差点让这小子溜了。

    国师又出招,问道:你如何看“内圣”。

    秦宇斟酌半天道:学识贯穿天、地、人者为圣。

    国师和温师皆是一怔。

    这小子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这个回答,你能说他错吗?当然不能,不仅不能,人还要给他鼓掌。温师虽学术的底子是西学,但国学亦相当深厚,所以才开创比较学,虽没创新,也独成一派。他对“内圣外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内圣”,就是心中有道德律令的人。外是头上是天空,内是心中的道德的律令。其实与儒家“才德尽备之人”的理解,相去不远。

    因为儒家对“内圣”的执行过程,就是弃“才”取“德”的过程。儒家选择了“德”,与儒学是统治思想有关,一个建立的朝代,还有他的统治者,最需要的,不是开拓、创新、征伐,而是维护现有秩序与统治。

    那么以“忠诚”和“敬畏”为核心的道德就排在了首位。

    不叛变,不作乱,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需要作事,可以啊!让地位低的,有能力的人去干,你垂拱而治,把握方向才好。

    所以最后“内圣外王”的代派,就成了刘备和唐僧一般模样的人。

    国师为什么要问“内圣”,他认为秦宇作为《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作者,应该明了这一点。国师为什么与温师交好,就是因为他们对“内圣”的理解趋于一致,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没想,这小子给出了这么一个解答,这个解答出乎意料,又极合理。学识贯穿天、地、人,你能说这样的人不是圣人吗?能说这样的人道德不高尚吗?

    可是偏偏在秦宇的表述之中,都是才学,这才是气人的地方。

    国师笑了。

    他指了指秦宇道:你的志向如青云啊!

    不,不…秦宇忙道:这可不是我的志向,我只是解释“内圣”是何意。

    温师和国师互相看了一眼,国师又问秦宇道:那么“外王”你如何理解。

    我理解个屁,“外王”涉及到是国家的政体,是我一个小小讲师能讲的吗?这不是扯蛋吧,说只是考较,万一你记录在案的。

    言多必失,出言有失,那麻烦就大了。

    国师已经出招,你还不能不回答。

    秦宇字典里就没有“怂”,这个字。

    秦宇脑中电转,回答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国师和温师又一愣,这个小子太滑头了,有没有。

    这是亚圣《孟子》一书里的两段话,就像秦宇说,他的观点来自太祖,两人无法批评。难道亚圣的话,国师和温师就能批评吗?

    两人想,这小了是故意,一定是故意的。

    有些难受,尤其发问者国师。从来都是他掌握主动,布布为营,引人入彀。可是今天怎么都觉得自己掉沟里了。这小子却在沟边上看热闹。

    我得让这小子难受一下。

    如何成圣?

    教育和自育。

    如何教育?

    如太祖所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至臻至美即可。

    即可!?!

    两师都听呆了,这太难了吧!还即可。估计,是人就做不到,除非不是人,圣人也是人啊!

    他们盯着秦宇看。

    秦宇一捂肚子,人有三急。秦宇羞红脸说:我有三急,两位老师我先走了。

    温师立即摆手,国师也习惯的摆手。

    可是自己的考较还没完呢。国师也没结束的意思。

    现在不得不终止。

    国师摆的手悬停在空中,后又叹了一口气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10/10557/4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10/10557/4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