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花钱的方法
何英华问:“二叔三叔,你们如今产业可兴旺?家里的土地都处理好了没有?”
何江笑着说:“家里土地都处理好了,林地不用动。我们夫妻两个一人名下一千亩土地。你大兄弟他已经成亲了,因为他是嫡长子,所以不用分出去。所以,没有给他名下带土地。倒是给他媳妇名下记上了一千亩的土地。将来你二兄弟成家后,再给他置办。反正现在土地很好买。”
“我们家的生意扩大了很多。前儿个,你二婶回来说,你建议我们多开工坊。这倒是正中我下怀。这几年,靠着你们家的丝绸工坊,我的生丝可是不愁卖。你们的丝绸产量越发多,工坊也越发多。我这边的生丝作坊也要跟着多起来。所以,这生意是越发红火。因为何家如今声势旺,官面上,道上也都没有人给我找麻烦,我这钱竟然花费不完。”
“我们夫妻听从德妃娘娘的话,多做善事,也经常在家乡铺路修桥,扶持鳏寡孤独。不过这都花费不多。一年也就花费两三万两银子。剩余的钱,本来我们都多买山林,土地,铺面的。如今,朝廷这个法令一出,江南处处都有卖地的。我们也赶紧卖地。这更不能再买进了。”
“因为大家都在卖地,多余的钱就没有地方用,就都买山林和铺面。导致山林也贵了,铺面更是贵的离谱。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划算。”
“英华,你给我们出出主意。”
何英华苦笑:“我每年钱也是愁花不完。前几年还大量买地买铺面,今年,地都卖出去了,铺面也太多了,不好再出手买了。工坊也建造了好几个,我也发愁怎么办。对了,二叔,你的缫丝有没有建立研究室?”
何江奇怪的问:“什么是研究室?”
何英华说:“研究室是皇上给赐的名字。你应该知道,当初,我父亲可是在皇家研究室投入好几百万两银子,研究新型绸缎?还有新织机的事情吧。”
这个就是何家发家,败落,再次兴盛的根源,大家怎么会不知道呢。
何英华说:‘这个研究室就是十分烧钱的地方。以前只有皇家有。后来,皇上建议我们这些商家也自己建立。找一些聪明的工匠,好好研究我们的技术。比如说,我二哥那里,每年都要投入二三十万两银子进去,研究新型绸缎和新织机。还有我大哥那边,每年也要投入二三十万两银子进去研究棉花纺织。还要研究棉花新的品种。不过,效果也不错,虽然花钱多,可是,这几年倒是陆续出了一些新料子。比如说雾面纱之类的。”
“我自己在西北一直都有一个研究毛纺织的研究室。所以,这几年,西北的毛线年年都有新花样出。当然了,我每年投入很多,差不多有三十多万两银子。本来,每年固定投入二十万两银子的。不过,我制定了规范,有新品种出来,效益好的,奖励多,没有效益的,也有固定奖。这两年,新品种出的多,导致每年光是奖励银子都要多十来万两银子。”
“这样做倒是有几个好处,一来,能每年花掉这么多银子。二来,一直有新产品出来,使得我西北的毛纺织越发赚钱。我经常都是一个新品种,自己做上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就把技术拍卖出去,带着大家伙一起赚钱。这样卖技术的钱赚到了,还赚到了人缘。至于新品卖出去我自己怎么办,这个就不用担心,因为每年研究室又有新的技术出来。新品是源源不断的。”
“在西北,很多行业的会长们看到我这个研究室眼红,他们也建立了大小不等的研究室。有花费十来万两银子建成的,也有花费几千两银子建成的。有赔本的,也有大赚特赚的。”
“二叔倒是也可以建立研究室。缫丝这个事情,其实可以研究的多了去了。比如说,我听说,有的蚕可以吐出来黄色的丝。有的蚕吐丝硬,有的吐丝软。”
“就是二叔的桑树林子,也可以研究,桑树品种不一,不同的桑树蚕宝宝吃了,吐丝都不一样。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有了新品种,二叔不是更加赚钱?”
这倒是把何江说的心动了。何江低头想了一下说:“每年拿出来十来万做研究室还是可以的。正如你说的,养蚕,种树,缫丝太多可以研究的地方了。这里面学问可是大啊。”
何英华又说:“除了建立研究室,二叔,三叔,你们有钱有人手了,还可以多往西北投入。西北那边土地不限制。你们可以在那边大量买地。我西北土地都要超过十万亩了。不过,要派适合的人去打理。毕竟太远了。”
这个倒是说的何江和何海都心动了。何江说:“你在西北这几年,我们一直都有在西北陆续买地。不过,既然你这么看好西北,我应该再多买一点。反正,中原已经不能买地了,那就多在西北买吧。”
何海说:“我手里的生意做的不大,以前也就是有点地罢了。后来,明辉支持我开了茶馆。这几年,江南越发兴盛,百姓殷实起来,茶馆也更加赚钱。如今,我已经在江南开了七八家茶馆。赚的钱,除了自己花销,也在西北跟着二哥他们一起买了一点田地,倒是不多,也就是两千亩。听你这么多,我觉得还可以再继续多买一些。”
何英华说:“三叔,你情况不同。我觉得你手里有钱,一方面可以在西北买地,另外,还要多投入开茶馆。不但要开茶馆。如果碰到合适的,最好在东南山区里面买一些山林开辟茶场。自己种出来好茶,供给自己的茶馆,岂不是更加好。”
“西北丝绸之路已经开通,这几年海上的贸易也加大了。哪些番邦人,都喜欢我们中原的丝绸和茶叶。你多种点茶出来,好茶,放自己茶馆卖。粗茶制作成茶饼子,茶砖,卖出去,不愁不赚钱。”
这个话说得何海心中大动:“这是好主意。这几年,我一直开茶馆,倒是跟茶商们打交道的多。也经常碰到卖茶场的。只是以前没有想到买罢了。”
一直没有出声的何明扬开口了:“三叔,我跟你合股怎么样?”
何江笑着说:“家里土地都处理好了,林地不用动。我们夫妻两个一人名下一千亩土地。你大兄弟他已经成亲了,因为他是嫡长子,所以不用分出去。所以,没有给他名下带土地。倒是给他媳妇名下记上了一千亩的土地。将来你二兄弟成家后,再给他置办。反正现在土地很好买。”
“我们家的生意扩大了很多。前儿个,你二婶回来说,你建议我们多开工坊。这倒是正中我下怀。这几年,靠着你们家的丝绸工坊,我的生丝可是不愁卖。你们的丝绸产量越发多,工坊也越发多。我这边的生丝作坊也要跟着多起来。所以,这生意是越发红火。因为何家如今声势旺,官面上,道上也都没有人给我找麻烦,我这钱竟然花费不完。”
“我们夫妻听从德妃娘娘的话,多做善事,也经常在家乡铺路修桥,扶持鳏寡孤独。不过这都花费不多。一年也就花费两三万两银子。剩余的钱,本来我们都多买山林,土地,铺面的。如今,朝廷这个法令一出,江南处处都有卖地的。我们也赶紧卖地。这更不能再买进了。”
“因为大家都在卖地,多余的钱就没有地方用,就都买山林和铺面。导致山林也贵了,铺面更是贵的离谱。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划算。”
“英华,你给我们出出主意。”
何英华苦笑:“我每年钱也是愁花不完。前几年还大量买地买铺面,今年,地都卖出去了,铺面也太多了,不好再出手买了。工坊也建造了好几个,我也发愁怎么办。对了,二叔,你的缫丝有没有建立研究室?”
何江奇怪的问:“什么是研究室?”
何英华说:“研究室是皇上给赐的名字。你应该知道,当初,我父亲可是在皇家研究室投入好几百万两银子,研究新型绸缎?还有新织机的事情吧。”
这个就是何家发家,败落,再次兴盛的根源,大家怎么会不知道呢。
何英华说:‘这个研究室就是十分烧钱的地方。以前只有皇家有。后来,皇上建议我们这些商家也自己建立。找一些聪明的工匠,好好研究我们的技术。比如说,我二哥那里,每年都要投入二三十万两银子进去,研究新型绸缎和新织机。还有我大哥那边,每年也要投入二三十万两银子进去研究棉花纺织。还要研究棉花新的品种。不过,效果也不错,虽然花钱多,可是,这几年倒是陆续出了一些新料子。比如说雾面纱之类的。”
“我自己在西北一直都有一个研究毛纺织的研究室。所以,这几年,西北的毛线年年都有新花样出。当然了,我每年投入很多,差不多有三十多万两银子。本来,每年固定投入二十万两银子的。不过,我制定了规范,有新品种出来,效益好的,奖励多,没有效益的,也有固定奖。这两年,新品种出的多,导致每年光是奖励银子都要多十来万两银子。”
“这样做倒是有几个好处,一来,能每年花掉这么多银子。二来,一直有新产品出来,使得我西北的毛纺织越发赚钱。我经常都是一个新品种,自己做上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就把技术拍卖出去,带着大家伙一起赚钱。这样卖技术的钱赚到了,还赚到了人缘。至于新品卖出去我自己怎么办,这个就不用担心,因为每年研究室又有新的技术出来。新品是源源不断的。”
“在西北,很多行业的会长们看到我这个研究室眼红,他们也建立了大小不等的研究室。有花费十来万两银子建成的,也有花费几千两银子建成的。有赔本的,也有大赚特赚的。”
“二叔倒是也可以建立研究室。缫丝这个事情,其实可以研究的多了去了。比如说,我听说,有的蚕可以吐出来黄色的丝。有的蚕吐丝硬,有的吐丝软。”
“就是二叔的桑树林子,也可以研究,桑树品种不一,不同的桑树蚕宝宝吃了,吐丝都不一样。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有了新品种,二叔不是更加赚钱?”
这倒是把何江说的心动了。何江低头想了一下说:“每年拿出来十来万做研究室还是可以的。正如你说的,养蚕,种树,缫丝太多可以研究的地方了。这里面学问可是大啊。”
何英华又说:“除了建立研究室,二叔,三叔,你们有钱有人手了,还可以多往西北投入。西北那边土地不限制。你们可以在那边大量买地。我西北土地都要超过十万亩了。不过,要派适合的人去打理。毕竟太远了。”
这个倒是说的何江和何海都心动了。何江说:“你在西北这几年,我们一直都有在西北陆续买地。不过,既然你这么看好西北,我应该再多买一点。反正,中原已经不能买地了,那就多在西北买吧。”
何海说:“我手里的生意做的不大,以前也就是有点地罢了。后来,明辉支持我开了茶馆。这几年,江南越发兴盛,百姓殷实起来,茶馆也更加赚钱。如今,我已经在江南开了七八家茶馆。赚的钱,除了自己花销,也在西北跟着二哥他们一起买了一点田地,倒是不多,也就是两千亩。听你这么多,我觉得还可以再继续多买一些。”
何英华说:“三叔,你情况不同。我觉得你手里有钱,一方面可以在西北买地,另外,还要多投入开茶馆。不但要开茶馆。如果碰到合适的,最好在东南山区里面买一些山林开辟茶场。自己种出来好茶,供给自己的茶馆,岂不是更加好。”
“西北丝绸之路已经开通,这几年海上的贸易也加大了。哪些番邦人,都喜欢我们中原的丝绸和茶叶。你多种点茶出来,好茶,放自己茶馆卖。粗茶制作成茶饼子,茶砖,卖出去,不愁不赚钱。”
这个话说得何海心中大动:“这是好主意。这几年,我一直开茶馆,倒是跟茶商们打交道的多。也经常碰到卖茶场的。只是以前没有想到买罢了。”
一直没有出声的何明扬开口了:“三叔,我跟你合股怎么样?”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11/11239/6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11/11239/6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