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宣传系统
两人办完手续之后重新回到管委会的办公室,常德高让刘尚坐着等一会儿,拿了他的相关手续资料去人事处做存档登记,然后又带回来一叠表格,让刘尚一一进行填写。其实这些资料与先前在户籍科填写的内容大同小异,也是以个人信息为主,不过职业方面的内容就详细了很多,比如入职者过去的职业背景,所擅长的技能和领域,有何个人作品或事迹,甚至是对于“宣传工作”的个人认知,都要以文字的方式作下记录。
饶是刘尚小心谨慎,面对这么多需要填写的内容也不免有些发晕,他并不完全清楚这些个人资料是要送给谁看,归档何处,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海汉安全部肯定会有专人审核像他这样直接被征召进衙门任职的外来人员。如果自己在填写这些资料的时候出现任何纰漏,都有可能会被专业人员抓住小辫子,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小心应付。
来三亚之前就曾听说过海汉对民众的管理十分精细,刘尚先前还没什么切身感受,如今办理入籍手续要当海汉人了,他才发现传言不虚,光是这资料登记的详细程度,就远非大明官府的户籍管理可比。刘尚对于这一领域事务的了解程度要远胜过常人,他很清楚这种强化管理可不仅仅只是多登记几分纸面上的资料就算完事,由此给相关部门所增加的工作量也会十分可观,审查、建档、整理、存放,后续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得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处理,而因此所增加的人手和费用也都是不可忽视的。
刘尚相信海汉的这些手段并非表面功夫,而是实实在在根据这些登记资料在对治下人员,特别是在官府**职的这些人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监控。而且他也能大致预计到这绝非最后的考验,自己不太可能在办完手续之后就立刻正式入职,必定还会有一个为期数日的考察期。
果不其然,刘尚填完这些登记表之后,常德高便开口说道:“虽然你以前是说书为生,对如何在民众间宣传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要用的可不是为钱工作的说书先生,而是能够宣传爱国思想的专业人员。所以在你入职之前,会有十到十五天的培训期,具体视你在培训中的表现而定。在此期间会有讲师教授给你今后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对你入职之后的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学习!”
刘尚虽不知这所谓培训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但他见常德高说得十分慎重,当下也赶紧满口答应下来。反正这个行当的事务也得花些时间去钻研,有专业人士来传授,那倒是可以省下不少的精力和时间了。他也很想深入了解一下,海汉在宣传领域到底是有些什么厉害手段,能管教住数以十万计的移民为其效忠。
关于海汉这个国家是如何在短短数年间崛起于南海之滨,外界一直也是众说纷纭。普遍比较统一的观点,基本认为是因为海汉拥有难以匹敌的强大武力,并且有极强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军队的南征北战,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领土和人口的不断扩张。海汉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当然便是外界最容易观察到的长处,但随着对海汉了解的不断深入,也有很多新的观点被提出来,比如海汉是如何在短期内实现了吞并数十万人口,并且迄今仍在不断大量引入移民人口,却没有因为融合问题而产生大乱,仅仅引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观点就无法对此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解释了。
难道是执委会式的政体更先进?当然不会有任何人敢于发表这种大逆不道的观点。不过绕着弯表达看法的方式也不是没有,越来越多研究海汉问题的专业人士认为,过去被忽略最为严重的,其实是海汉执委会的统治手法,其中也就包括了海汉在宣传领域的施政措施。
大明的官府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手段不多,衙门外和城门口张贴的各种告示大概就是最主要的手段了,此外对舆论和出版物的监督也极为粗糙,更多时候是规定哪些东西“不能做、不可说”,而非主动的宣传和引导。在这方面与海汉相比,官府的施政手段几乎只能用“原始”来形容了。
根据刘尚来到三亚之后的体会,海汉对于宣传的重视是自上而下的,特地设立宣传部这个由执委会直接管理的部门,就足以看出海汉统治阶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宣传部的具体工作手段,在刘尚看来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从登上前往三亚的船开始,就有专门的人员在船上向首次去往海汉国的新移民介绍海汉国的风土人情,法规制度,移民政策等等,让新移民在途中就能对自己的目的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抵达三亚之后,更是可以感受到宣传手段的多样化,随处可见的标语、旗帜,庶民也能接触到的报纸和各种街头宣讲活动,甚至会对他这样的说书先生进行征召,各种手段不一而足,无不在宣传海汉的富足与强大。而以三亚为中心的海汉统治区物质丰富,社会安宁,身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的确很容易就会被不断洗脑的舆论宣传培养出一种身为海汉国民的优越感。而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似乎也受此影响明显,每年都仍有大量平民选择渡海到海南岛来投靠海汉人。
尽管大明不太可能效仿海汉成立这么一个专门主抓宣传工作的衙门,但刘尚个人还是对海汉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手段很有兴趣,这也是他选择伪装成说书先生进入三亚潜伏的原因之一。刘尚认为即便海汉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优势很难被击败,但如果能找到其在国内统治手段中的漏洞,那么就可以设法制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抑制海汉的发展。特别是对其维持统治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宣传领域,要找到方法破解掉海汉官府对民众的洗脑手段,就必须要先对这个领域有足够透彻的了解才行。
安排完这事之后,常德高才带着刘尚去见了宣传科的科长洪敬文。洪科长的办公室就是在常德高办公室的隔壁,不过作为三亚港区宣传工作的主管官员,他的办公室不是常德高这边的四人间,而是单独使用。
刘尚一见这位仁兄似乎比常德高的年纪也差不多,看样貌也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不过或许是官位的作用,气质的确是要比常德高更为沉稳,安静地听完了常德高的介绍之后,只是简单勉励了刘尚几句,然后便让常德高带他去办培训手续。
“洪科长和常干事都是年轻有为啊!刘某已年过而立,却还一事无成,想来真是惭愧!”从洪敬文的办公室出来之后,刘尚也假意感慨了几句。海汉官员的年轻程度着实令他很吃惊,就是与常德高同一间办公室的另外几人,看起来也都岁数不大。他知道海汉有自己的一套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但这些人如此年轻就能为官,也足见海汉高层对其能力的信任。当然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大概也是因为海汉立国时间尚短,根本没有足够的专业官僚来出任这些职位,只能大量任用由他们培训出来的年轻人。
常德高应道:“你这话太客气了,不过洪科长的履历可的确是比不了。他比我早来三亚两年,以前是跟青年团的于主任,安全部的张主任一起受训,专业能力比我强多了。那时候可是首长们亲自授课,说起来算是首长们的亲传弟子了,以后的发展肯定比我强多了。”
刘尚不知道常德高所说的于主任、张主任是何方神圣,但听他这么一说也是不明觉厉,看来这洪科长的资历的确颇深,大概要算是海汉年轻官员中的佼佼者了。
刘尚试探着问道:“那洪科长……便是我们的顶头上司了?”
常德高解释道:“说到这个,我先给你解释下我们宣传部的结构。我们宣传部虽然是独立单位,但具体到地方上,还是接受管委会的行政管理,三亚港区这块地方的宣传工作,就是由洪科长负责。他可以说是我的顶头上司,至于你嘛,那还得看培训之后的工作分配情况,如果分回到这里,当然也是一样了。”
刘尚继续问道:“那我们宣传科有几个人啊?”
“算上洪科长一共十个人。”常德高继续说明道:“别看我们人不多,但任务可不轻,这三亚港区每天的流动人口就有好几千,整个港区的人口常年都在三万以上。这里每一处人口密集场所,都是我们的工作区域,你在外面看到的每一条标语、每一幅旗帜,每一张贴在路边通告栏上的告示、报纸,总之你在三亚港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宣传内容,那都是由我们负责的。对了,还有像你这样在茶馆酒楼里表演说书的手艺人,那也是我们要监管的对象。”
刘尚听得有些迷糊,这初听起来似乎权限很大,什么都管,但仔细一琢磨,又好像管的全是细碎的小事,也没说及什么具体的措施。这宣传部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他听了之后仍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不过常德高接着便说道:“你初来乍到,现在给你讲工作,你也不明白该怎么进行,所以要先安排你去接受几天培训……这会儿时间也不早了,你先跟我去吃饭,下午我们再去培训中心那边办手续。”
刘尚一听便逮着这机会请常德高出去下馆子,常德高却摆摆手道:“不用破费,我们这儿的工作人员都管饭,你跟我来便是了。”
常德高带着他下了楼,没出大门而是直接往北穿过一个走廊,刘尚便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原来在这办公楼的背后,还有一个专门给员工提供伙食的食堂。虽然面积不大就摆了六张松木条桌,但足够坐下三四十号人,对于办公楼的员工来说已经基本够用了。常德高取了一个木制托盘给他,让他有样学样跟在自己后面就行。
员工午餐两荤两素,再加一小碗紫菜汤,饭不限量,全都由食堂员工盛放到托盘里,末了在这餐台尽头抽一双筷子,就可以端着回到桌前就餐了。刘尚还从未试过这样的就餐方式,也是大感新奇。他脑子灵活,很快就注意到这种安排的好处,所有人能吃到的菜式都是一样的,只需排队领取即可,食堂的运转效率极高,而员工也无需自带碗筷,吃完之后把餐具放到旁边的回收处就可以走人了,自有食堂员工进行整理清洗。
海汉这些机关食堂的伙食一向保持着极高的水准,执委会甚至会有不定期的巡访突击抽查,以确保食堂伙食的质量不会因为某些大厨的逐渐慵懒而变成路边摊水平。刘尚吃了两口,便大觉与平时吃到的饭菜不同,味道更为鲜美可口,不觉便向常德高提出了这个疑问。
常德高道:“你舌头倒是灵敏,这么快就吃出不同了。我告诉你吧,机关食堂所用的食材全都是特供,除非是去到三亚数得着的几家高档酒楼,否则一般市面上的饭馆是肯定比不过的。再说这做法,你在外面饭馆吃饭,哪会有厨子舍得在菜里给你用上多种调味香料,这可都是不小的成本。我叫你不出去吃,就是因为我们这食堂比外面吃得更好,又不用花钱,你看多划算。”
刘尚心道海汉人这些小恩小惠看似平常,但着眼于细处,的确收买人心的效果极佳,在这种环境里当差,也难怪很多人从此就死心塌地给海汉卖命了。不过由此所增加的运营成本,应该也不是小数目,如果海汉人的衙门都是如此运作,那也只能说一声有钱任性了。
饶是刘尚小心谨慎,面对这么多需要填写的内容也不免有些发晕,他并不完全清楚这些个人资料是要送给谁看,归档何处,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海汉安全部肯定会有专人审核像他这样直接被征召进衙门任职的外来人员。如果自己在填写这些资料的时候出现任何纰漏,都有可能会被专业人员抓住小辫子,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小心应付。
来三亚之前就曾听说过海汉对民众的管理十分精细,刘尚先前还没什么切身感受,如今办理入籍手续要当海汉人了,他才发现传言不虚,光是这资料登记的详细程度,就远非大明官府的户籍管理可比。刘尚对于这一领域事务的了解程度要远胜过常人,他很清楚这种强化管理可不仅仅只是多登记几分纸面上的资料就算完事,由此给相关部门所增加的工作量也会十分可观,审查、建档、整理、存放,后续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得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处理,而因此所增加的人手和费用也都是不可忽视的。
刘尚相信海汉的这些手段并非表面功夫,而是实实在在根据这些登记资料在对治下人员,特别是在官府**职的这些人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监控。而且他也能大致预计到这绝非最后的考验,自己不太可能在办完手续之后就立刻正式入职,必定还会有一个为期数日的考察期。
果不其然,刘尚填完这些登记表之后,常德高便开口说道:“虽然你以前是说书为生,对如何在民众间宣传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要用的可不是为钱工作的说书先生,而是能够宣传爱国思想的专业人员。所以在你入职之前,会有十到十五天的培训期,具体视你在培训中的表现而定。在此期间会有讲师教授给你今后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对你入职之后的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学习!”
刘尚虽不知这所谓培训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但他见常德高说得十分慎重,当下也赶紧满口答应下来。反正这个行当的事务也得花些时间去钻研,有专业人士来传授,那倒是可以省下不少的精力和时间了。他也很想深入了解一下,海汉在宣传领域到底是有些什么厉害手段,能管教住数以十万计的移民为其效忠。
关于海汉这个国家是如何在短短数年间崛起于南海之滨,外界一直也是众说纷纭。普遍比较统一的观点,基本认为是因为海汉拥有难以匹敌的强大武力,并且有极强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军队的南征北战,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领土和人口的不断扩张。海汉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当然便是外界最容易观察到的长处,但随着对海汉了解的不断深入,也有很多新的观点被提出来,比如海汉是如何在短期内实现了吞并数十万人口,并且迄今仍在不断大量引入移民人口,却没有因为融合问题而产生大乱,仅仅引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观点就无法对此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解释了。
难道是执委会式的政体更先进?当然不会有任何人敢于发表这种大逆不道的观点。不过绕着弯表达看法的方式也不是没有,越来越多研究海汉问题的专业人士认为,过去被忽略最为严重的,其实是海汉执委会的统治手法,其中也就包括了海汉在宣传领域的施政措施。
大明的官府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手段不多,衙门外和城门口张贴的各种告示大概就是最主要的手段了,此外对舆论和出版物的监督也极为粗糙,更多时候是规定哪些东西“不能做、不可说”,而非主动的宣传和引导。在这方面与海汉相比,官府的施政手段几乎只能用“原始”来形容了。
根据刘尚来到三亚之后的体会,海汉对于宣传的重视是自上而下的,特地设立宣传部这个由执委会直接管理的部门,就足以看出海汉统治阶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宣传部的具体工作手段,在刘尚看来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从登上前往三亚的船开始,就有专门的人员在船上向首次去往海汉国的新移民介绍海汉国的风土人情,法规制度,移民政策等等,让新移民在途中就能对自己的目的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抵达三亚之后,更是可以感受到宣传手段的多样化,随处可见的标语、旗帜,庶民也能接触到的报纸和各种街头宣讲活动,甚至会对他这样的说书先生进行征召,各种手段不一而足,无不在宣传海汉的富足与强大。而以三亚为中心的海汉统治区物质丰富,社会安宁,身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的确很容易就会被不断洗脑的舆论宣传培养出一种身为海汉国民的优越感。而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似乎也受此影响明显,每年都仍有大量平民选择渡海到海南岛来投靠海汉人。
尽管大明不太可能效仿海汉成立这么一个专门主抓宣传工作的衙门,但刘尚个人还是对海汉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手段很有兴趣,这也是他选择伪装成说书先生进入三亚潜伏的原因之一。刘尚认为即便海汉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优势很难被击败,但如果能找到其在国内统治手段中的漏洞,那么就可以设法制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抑制海汉的发展。特别是对其维持统治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宣传领域,要找到方法破解掉海汉官府对民众的洗脑手段,就必须要先对这个领域有足够透彻的了解才行。
安排完这事之后,常德高才带着刘尚去见了宣传科的科长洪敬文。洪科长的办公室就是在常德高办公室的隔壁,不过作为三亚港区宣传工作的主管官员,他的办公室不是常德高这边的四人间,而是单独使用。
刘尚一见这位仁兄似乎比常德高的年纪也差不多,看样貌也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不过或许是官位的作用,气质的确是要比常德高更为沉稳,安静地听完了常德高的介绍之后,只是简单勉励了刘尚几句,然后便让常德高带他去办培训手续。
“洪科长和常干事都是年轻有为啊!刘某已年过而立,却还一事无成,想来真是惭愧!”从洪敬文的办公室出来之后,刘尚也假意感慨了几句。海汉官员的年轻程度着实令他很吃惊,就是与常德高同一间办公室的另外几人,看起来也都岁数不大。他知道海汉有自己的一套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但这些人如此年轻就能为官,也足见海汉高层对其能力的信任。当然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大概也是因为海汉立国时间尚短,根本没有足够的专业官僚来出任这些职位,只能大量任用由他们培训出来的年轻人。
常德高应道:“你这话太客气了,不过洪科长的履历可的确是比不了。他比我早来三亚两年,以前是跟青年团的于主任,安全部的张主任一起受训,专业能力比我强多了。那时候可是首长们亲自授课,说起来算是首长们的亲传弟子了,以后的发展肯定比我强多了。”
刘尚不知道常德高所说的于主任、张主任是何方神圣,但听他这么一说也是不明觉厉,看来这洪科长的资历的确颇深,大概要算是海汉年轻官员中的佼佼者了。
刘尚试探着问道:“那洪科长……便是我们的顶头上司了?”
常德高解释道:“说到这个,我先给你解释下我们宣传部的结构。我们宣传部虽然是独立单位,但具体到地方上,还是接受管委会的行政管理,三亚港区这块地方的宣传工作,就是由洪科长负责。他可以说是我的顶头上司,至于你嘛,那还得看培训之后的工作分配情况,如果分回到这里,当然也是一样了。”
刘尚继续问道:“那我们宣传科有几个人啊?”
“算上洪科长一共十个人。”常德高继续说明道:“别看我们人不多,但任务可不轻,这三亚港区每天的流动人口就有好几千,整个港区的人口常年都在三万以上。这里每一处人口密集场所,都是我们的工作区域,你在外面看到的每一条标语、每一幅旗帜,每一张贴在路边通告栏上的告示、报纸,总之你在三亚港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宣传内容,那都是由我们负责的。对了,还有像你这样在茶馆酒楼里表演说书的手艺人,那也是我们要监管的对象。”
刘尚听得有些迷糊,这初听起来似乎权限很大,什么都管,但仔细一琢磨,又好像管的全是细碎的小事,也没说及什么具体的措施。这宣传部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他听了之后仍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不过常德高接着便说道:“你初来乍到,现在给你讲工作,你也不明白该怎么进行,所以要先安排你去接受几天培训……这会儿时间也不早了,你先跟我去吃饭,下午我们再去培训中心那边办手续。”
刘尚一听便逮着这机会请常德高出去下馆子,常德高却摆摆手道:“不用破费,我们这儿的工作人员都管饭,你跟我来便是了。”
常德高带着他下了楼,没出大门而是直接往北穿过一个走廊,刘尚便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原来在这办公楼的背后,还有一个专门给员工提供伙食的食堂。虽然面积不大就摆了六张松木条桌,但足够坐下三四十号人,对于办公楼的员工来说已经基本够用了。常德高取了一个木制托盘给他,让他有样学样跟在自己后面就行。
员工午餐两荤两素,再加一小碗紫菜汤,饭不限量,全都由食堂员工盛放到托盘里,末了在这餐台尽头抽一双筷子,就可以端着回到桌前就餐了。刘尚还从未试过这样的就餐方式,也是大感新奇。他脑子灵活,很快就注意到这种安排的好处,所有人能吃到的菜式都是一样的,只需排队领取即可,食堂的运转效率极高,而员工也无需自带碗筷,吃完之后把餐具放到旁边的回收处就可以走人了,自有食堂员工进行整理清洗。
海汉这些机关食堂的伙食一向保持着极高的水准,执委会甚至会有不定期的巡访突击抽查,以确保食堂伙食的质量不会因为某些大厨的逐渐慵懒而变成路边摊水平。刘尚吃了两口,便大觉与平时吃到的饭菜不同,味道更为鲜美可口,不觉便向常德高提出了这个疑问。
常德高道:“你舌头倒是灵敏,这么快就吃出不同了。我告诉你吧,机关食堂所用的食材全都是特供,除非是去到三亚数得着的几家高档酒楼,否则一般市面上的饭馆是肯定比不过的。再说这做法,你在外面饭馆吃饭,哪会有厨子舍得在菜里给你用上多种调味香料,这可都是不小的成本。我叫你不出去吃,就是因为我们这食堂比外面吃得更好,又不用花钱,你看多划算。”
刘尚心道海汉人这些小恩小惠看似平常,但着眼于细处,的确收买人心的效果极佳,在这种环境里当差,也难怪很多人从此就死心塌地给海汉卖命了。不过由此所增加的运营成本,应该也不是小数目,如果海汉人的衙门都是如此运作,那也只能说一声有钱任性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27/12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27/126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