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顶替编制
对于高速发展中的海汉国来说,宣传领域的专业人才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用人缺口,以至于海汉宣传部不得不从民间招募说书先生这类人员。而说书先生的素质又参差不齐,偶尔有那么几个如刘尚这样,专业素质稍好一些的新人,往往就会被高层留在三亚工作,毕竟当地作为海汉国的政治中心,在资源方面肯定是有特殊的倾斜和照顾。
而类似儋州这样城市,所能享受到的人力资源分配自然就要差了一个级别,张新虽然也动过心思让本地书院开办专业培养宣传人员,但问题在于这个行当的从业人员,其入职培训都得到三亚进行,到时候资质出众者不免又会被截流。真正能地方培养并且最终能留在地方工作的宣传人员,往往资质和数量都比较堪忧。这样一来,像刘尚这种头脑清晰,说话清楚,又不会怯场的宣讲人员,在张新眼中就显得殊为难得了。
而于小宝在海汉官场里打滚数年下来,当然也明白张新的意思,不过他并不想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因此很圆滑地把话给绕了过去。这种神仙打架的事情,于小宝明白自己最好是不要在中间去充当传话者,否则很容易就会变成两边不讨好的局面。
当然了,于小宝也承认这刘尚的确是个人才,他以前带过几个由说书先生转职过来的宣讲人员,要嘛是专业能力不够,上不了台面,要嘛就是满口江湖味,并不适合负责政治宣讲。而这刘尚举手投足还算是有些文人风范,而且记性极佳,这满是数字的文稿能通篇记下并脱稿演讲,即便是在宣传部的现有人员中也是不多见的,再加上刘尚台风稳健,即便是几百人的场合也丝毫没有紧张慌乱的表现,可以说让于小宝实在找不出什么能够挑剔的地方。
于小宝原本定的人选其实是商务部的人,对于文稿内容比较熟悉,但宣讲水平比起刘尚可就差太多了。刘尚虽然不懂经济和贸易,但能把稿子以比较合理的节奏讲述给听众,于小宝认为由他操作的效果比原定人员应该还要更胜一筹,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像这样的人才,于小宝其实也是对其有私心的,他负责的青年团本来就有大量的宣传工作,正好也十分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如果可能的话,他倒是很希望能在回到三亚之后,把这个刘尚要到自己手下来做事。基于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不会答应帮张新出面要人了。
刘尚可不知道台下这两位海汉官员的暗中过招,他在台上也不敢分心想别的事情。虽然这宣讲活动算是照本宣科,没有多少让他自行发挥的余地,不过他也不敢大意,要是万一说错了什么内容,那前边这些天里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好感可能就白费了。刘尚甚至不是太能理解自己所讲内容中的诸多数据,但他听到台下听众们不是发出的感叹声和窃窃私语,自然也明白这些数据对于各国商人们触动极大,想必是跟他们有着诸多的切身利益相关了。
刘尚只恨自己学识太少,如今就算海汉人明明白白把这些经济方面的信息告知自己,但其中自己所能理解到位的却不过十之二三,实在是浪费了这么大好的情报搜集机会。如果换一个真正懂行的人来,或许所能搜集到的情报价值就会翻上好几倍了。
刘尚心里暗自做了决定,如果这趟回去平安无事,可以继续在三亚潜伏下去,那么今后就得设法去多报几个进修班,学点用得着的本事才行。否则这搜集情报的差事,还真是没法长期做下去了。听于小宝等人所说,海汉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进修资格没有设置太高的门槛,基本上只要自愿报名,又有充足的可支配时间,那么只要提出了正式申请,原则上都会得到批准。
经济贸易方面的肯定是要学的,武器制造和军事方面似乎也需要学一下,另外为了能够明确海南岛与南海各国间的各条贸易航线,这航海方面的学识也是有必要进修一下的。还有刘尚最感兴趣的蒸汽机原理,那也是必须要想办法去学的一门课。这么随便一想,这需要学的东西就有好大一堆了,只怕一年半载也难有成果。
先前在本地考察书院的时候,刘尚也听几位山长介绍了各自书院的学科情况,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目往往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出师的,有些科目甚至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培训出合格的从业人员,这对于刘尚而言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就算他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他的上司也不会有耐心等着他去做完这些准备工作。
“当个探子还真是不容易啊!”刘尚讲完之后从台上退下来的时候,心里闪过的念头与此时的宣讲全无干系。尽管台下观众对他的宣讲给予了掌声,但他对此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刘尚明白这些掌声并不是给自己精彩的演讲,而是给这份稿件中给予商界的诸多新政和优惠措施,以及自己所谓的“宣传部干事”的官员身份而已。即便是换作别人上来磕磕巴巴地念完这篇稿子,台下这些商人也同样给予热烈的掌声回应。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刘尚见于小宝也朝自己点了点头以示肯定,当下赶紧躬身一揖表示回应。张新见状对于小宝道:“你这手下好像还没太适应我们这边的规矩啊?”
于小宝点点头道:“来海汉才两个月,很多习惯没法这么快改掉的。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礼多人不怪,从这些细节倒也看得出是个规矩人。”
宣讲活动一直持续到午饭时分才宣告结束,按照海汉对这种活动的惯例安排,自然又是有盛大的宴会等着与会嘉宾们参与。而刘尚作为巡视组的成员之一,自然也是少不了要出席的,不过于小宝倒是还没忘了刘尚有“病”在身,特地关心地过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状况,要是不行就先回去招待所休息了。
刘尚本来就没病,只是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导致今天精神困倦而已。不过这种社交场合往往能搜集到很多台面上不会显现出来的信息,他自然是不能错过,何况还能享用美食好酒,实在没有推辞的理由。
于小宝又追问了一次让他确认,刘尚不疑有他,点点头表示自己已无大碍,不需要提前回去休息。
南海酒楼是儋州城中最高档的餐饮场所,而且这个地方对于儋州的官员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四年前的三月份,海汉就是在这个地方设局抓捕了谋划刺杀官员的主谋黄子星等人。也正是在黄子星案之后,儋州本地一些不良风气被迅速肃清,对海汉怀有抗拒之心的大量地方士绅都被镇压,抓的抓迁的迁,自那以后儋州才算是真正纳入了海汉的统治之中。
张新认为这个地方是自己的福地,所以之后便将一些招待所不易承办的大型宴会都放在这里举行。今天参加宣讲会的嘉宾足有三百余人,之后的宴会自然也就安排到了这里,而且是将整个酒楼都包了下来,以免安保方面出现漏洞。
刘尚这一路已经见识过了海汉人举办的各种宴席,当下也算是见怪不怪了,只能是在心里默默感叹一句“有钱真好”。殊不知这种宴会其实由官府出资的部分并不算多,本地的商会、书院联合会等组织会出一部分资金,酒楼方面也会很识相地给出一个接近成本价的报价数目,看着场面虽大,但其实也还没有超出本地管委会的接待预算。
南海酒楼底楼安排了各方的随从人员,二楼则是商人们的天下,到三楼有限的几桌,则全部基本全部都是官面上的人物了。刘尚所在的巡视组身份摆在那里,自然也是三楼就坐。
除了海汉自家官员之外,从安南、占城等国来的文武官员也是在三楼用餐。每张桌上都摆放有写着宾客姓名的名牌,刘尚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军演期间指挥所谓广西水师的居然还真是大明廉州府的一位水师参将。不过坐在位子上的这位老兄短发不过寸许,加上一身海汉海军军官的打扮,这哪里像是大明武官了?
趁着张千智暂时还没出现,刘尚把这个疑问向于小宝问了出来。于小宝解释道:“我们出人出船,大明出个编制,然后大家一起把水师这个牌子维持下去,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刘尚愕然道:“此事若是被两广都指挥使司或是总督衙门知道了,这廉州府的文武官员岂不是要倒大霉?”
于小宝笑道:“你当这事是能偷偷摸摸做的吗?自然是手续齐备,官方认可,这支水师的编制才能保留下来。我实话对你说吧,都指挥使司和总督衙门都是知情的,成立这支水师的所有手续也都是合法的。这支水师的的确确是隶属于大明的水师,不过他们只听从海汉国防部的命令而已。”
刘尚听到这里,自然已经明白了海汉人的把戏,用自家的海军顶替了大明水师的编制,这样就可以让海汉战船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明近海,并且控制住这些地区的海岸线。
这还仅仅只是海上武装而已,不知道海汉是否对陆上的明军也实施了类似的手段,假如连各州各府的驻防明军也都这么被海汉用自家的部队给顶替掉,那无疑就相当于是将这些地方的官府给全部架空了。
刘尚很想就这个问题深入地追问下去,但他又很担心自己过于热心这种事,会引起于小宝的疑心。这些天接触下来,他也知道自己这位年轻的上司心思颇为老练,可不像他那张娃娃脸那么稚嫩,更何况还有一个精得跟鬼一样的张千智时不时地出现。
不料于小宝自己倒是主动说起了这事:“关于使用大明军队的编制来养我国的军队,其实这么做对两国都有好处,你想想看,大明只需要出很少的军费,就可以养一支战斗力更高的军队,而且必要的时候我们也会让军队帮助大明处理地方上的乱子。而我们可以使用大明军队的驻地和军费,在开支方面也可以省下相当可观的一笔钱,并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海南岛附近区域的安定,也算是一举多得了。”
刘尚心道你这诡辩乍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哪有这种拿别国地盘和军费来养自家军队的道理?也难怪两广沿海州府对于海汉的各种举措都故作不见,这军队要是都被替换掉了,谁还敢出头反抗海汉?
其实这样的做法在海汉登陆三亚之初便开始实施了,最早的对象便是崖城的水师。当时罗升东的水师全部转行当起了私盐贩子,而崖城水寨的编制就被海汉军顺理成章地顶替下来,到后来就把崖城驻防的明军也一并顶替了,变相将崖城纳入到三亚治下。如今只是将这种做法已经扩展到了大明大陆地区,而手段也日渐成熟,由过去的遮遮掩掩变成如今的半公开了。
就算有人像刘尚一样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也很难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海汉对大明地方驻军的不断侵蚀。何况地方官府也并非一味地扮演遭受压迫的角色,在这种利益交易过程中,也有一部分由大明兵部颁下的军费是流入了地方官的口袋中。好处虽然是海汉拿了大头,但对于地方官员来说,维持现状既可以保证和平,私人又能拿到可观的好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朝廷怎么看,那重要吗?谁会关心几千里外紫禁城里皇帝的想法,就算皇帝想整治这些遥远边陲的乱象,从京城派下来的人也决计斗不过有海汉在背后撑腰的地头蛇。刘尚想清这其中关键之后,更是对两广的形势感到无力和绝望。
而类似儋州这样城市,所能享受到的人力资源分配自然就要差了一个级别,张新虽然也动过心思让本地书院开办专业培养宣传人员,但问题在于这个行当的从业人员,其入职培训都得到三亚进行,到时候资质出众者不免又会被截流。真正能地方培养并且最终能留在地方工作的宣传人员,往往资质和数量都比较堪忧。这样一来,像刘尚这种头脑清晰,说话清楚,又不会怯场的宣讲人员,在张新眼中就显得殊为难得了。
而于小宝在海汉官场里打滚数年下来,当然也明白张新的意思,不过他并不想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因此很圆滑地把话给绕了过去。这种神仙打架的事情,于小宝明白自己最好是不要在中间去充当传话者,否则很容易就会变成两边不讨好的局面。
当然了,于小宝也承认这刘尚的确是个人才,他以前带过几个由说书先生转职过来的宣讲人员,要嘛是专业能力不够,上不了台面,要嘛就是满口江湖味,并不适合负责政治宣讲。而这刘尚举手投足还算是有些文人风范,而且记性极佳,这满是数字的文稿能通篇记下并脱稿演讲,即便是在宣传部的现有人员中也是不多见的,再加上刘尚台风稳健,即便是几百人的场合也丝毫没有紧张慌乱的表现,可以说让于小宝实在找不出什么能够挑剔的地方。
于小宝原本定的人选其实是商务部的人,对于文稿内容比较熟悉,但宣讲水平比起刘尚可就差太多了。刘尚虽然不懂经济和贸易,但能把稿子以比较合理的节奏讲述给听众,于小宝认为由他操作的效果比原定人员应该还要更胜一筹,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像这样的人才,于小宝其实也是对其有私心的,他负责的青年团本来就有大量的宣传工作,正好也十分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如果可能的话,他倒是很希望能在回到三亚之后,把这个刘尚要到自己手下来做事。基于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不会答应帮张新出面要人了。
刘尚可不知道台下这两位海汉官员的暗中过招,他在台上也不敢分心想别的事情。虽然这宣讲活动算是照本宣科,没有多少让他自行发挥的余地,不过他也不敢大意,要是万一说错了什么内容,那前边这些天里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好感可能就白费了。刘尚甚至不是太能理解自己所讲内容中的诸多数据,但他听到台下听众们不是发出的感叹声和窃窃私语,自然也明白这些数据对于各国商人们触动极大,想必是跟他们有着诸多的切身利益相关了。
刘尚只恨自己学识太少,如今就算海汉人明明白白把这些经济方面的信息告知自己,但其中自己所能理解到位的却不过十之二三,实在是浪费了这么大好的情报搜集机会。如果换一个真正懂行的人来,或许所能搜集到的情报价值就会翻上好几倍了。
刘尚心里暗自做了决定,如果这趟回去平安无事,可以继续在三亚潜伏下去,那么今后就得设法去多报几个进修班,学点用得着的本事才行。否则这搜集情报的差事,还真是没法长期做下去了。听于小宝等人所说,海汉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进修资格没有设置太高的门槛,基本上只要自愿报名,又有充足的可支配时间,那么只要提出了正式申请,原则上都会得到批准。
经济贸易方面的肯定是要学的,武器制造和军事方面似乎也需要学一下,另外为了能够明确海南岛与南海各国间的各条贸易航线,这航海方面的学识也是有必要进修一下的。还有刘尚最感兴趣的蒸汽机原理,那也是必须要想办法去学的一门课。这么随便一想,这需要学的东西就有好大一堆了,只怕一年半载也难有成果。
先前在本地考察书院的时候,刘尚也听几位山长介绍了各自书院的学科情况,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目往往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出师的,有些科目甚至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培训出合格的从业人员,这对于刘尚而言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就算他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他的上司也不会有耐心等着他去做完这些准备工作。
“当个探子还真是不容易啊!”刘尚讲完之后从台上退下来的时候,心里闪过的念头与此时的宣讲全无干系。尽管台下观众对他的宣讲给予了掌声,但他对此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刘尚明白这些掌声并不是给自己精彩的演讲,而是给这份稿件中给予商界的诸多新政和优惠措施,以及自己所谓的“宣传部干事”的官员身份而已。即便是换作别人上来磕磕巴巴地念完这篇稿子,台下这些商人也同样给予热烈的掌声回应。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刘尚见于小宝也朝自己点了点头以示肯定,当下赶紧躬身一揖表示回应。张新见状对于小宝道:“你这手下好像还没太适应我们这边的规矩啊?”
于小宝点点头道:“来海汉才两个月,很多习惯没法这么快改掉的。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礼多人不怪,从这些细节倒也看得出是个规矩人。”
宣讲活动一直持续到午饭时分才宣告结束,按照海汉对这种活动的惯例安排,自然又是有盛大的宴会等着与会嘉宾们参与。而刘尚作为巡视组的成员之一,自然也是少不了要出席的,不过于小宝倒是还没忘了刘尚有“病”在身,特地关心地过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状况,要是不行就先回去招待所休息了。
刘尚本来就没病,只是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导致今天精神困倦而已。不过这种社交场合往往能搜集到很多台面上不会显现出来的信息,他自然是不能错过,何况还能享用美食好酒,实在没有推辞的理由。
于小宝又追问了一次让他确认,刘尚不疑有他,点点头表示自己已无大碍,不需要提前回去休息。
南海酒楼是儋州城中最高档的餐饮场所,而且这个地方对于儋州的官员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四年前的三月份,海汉就是在这个地方设局抓捕了谋划刺杀官员的主谋黄子星等人。也正是在黄子星案之后,儋州本地一些不良风气被迅速肃清,对海汉怀有抗拒之心的大量地方士绅都被镇压,抓的抓迁的迁,自那以后儋州才算是真正纳入了海汉的统治之中。
张新认为这个地方是自己的福地,所以之后便将一些招待所不易承办的大型宴会都放在这里举行。今天参加宣讲会的嘉宾足有三百余人,之后的宴会自然也就安排到了这里,而且是将整个酒楼都包了下来,以免安保方面出现漏洞。
刘尚这一路已经见识过了海汉人举办的各种宴席,当下也算是见怪不怪了,只能是在心里默默感叹一句“有钱真好”。殊不知这种宴会其实由官府出资的部分并不算多,本地的商会、书院联合会等组织会出一部分资金,酒楼方面也会很识相地给出一个接近成本价的报价数目,看着场面虽大,但其实也还没有超出本地管委会的接待预算。
南海酒楼底楼安排了各方的随从人员,二楼则是商人们的天下,到三楼有限的几桌,则全部基本全部都是官面上的人物了。刘尚所在的巡视组身份摆在那里,自然也是三楼就坐。
除了海汉自家官员之外,从安南、占城等国来的文武官员也是在三楼用餐。每张桌上都摆放有写着宾客姓名的名牌,刘尚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军演期间指挥所谓广西水师的居然还真是大明廉州府的一位水师参将。不过坐在位子上的这位老兄短发不过寸许,加上一身海汉海军军官的打扮,这哪里像是大明武官了?
趁着张千智暂时还没出现,刘尚把这个疑问向于小宝问了出来。于小宝解释道:“我们出人出船,大明出个编制,然后大家一起把水师这个牌子维持下去,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刘尚愕然道:“此事若是被两广都指挥使司或是总督衙门知道了,这廉州府的文武官员岂不是要倒大霉?”
于小宝笑道:“你当这事是能偷偷摸摸做的吗?自然是手续齐备,官方认可,这支水师的编制才能保留下来。我实话对你说吧,都指挥使司和总督衙门都是知情的,成立这支水师的所有手续也都是合法的。这支水师的的确确是隶属于大明的水师,不过他们只听从海汉国防部的命令而已。”
刘尚听到这里,自然已经明白了海汉人的把戏,用自家的海军顶替了大明水师的编制,这样就可以让海汉战船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明近海,并且控制住这些地区的海岸线。
这还仅仅只是海上武装而已,不知道海汉是否对陆上的明军也实施了类似的手段,假如连各州各府的驻防明军也都这么被海汉用自家的部队给顶替掉,那无疑就相当于是将这些地方的官府给全部架空了。
刘尚很想就这个问题深入地追问下去,但他又很担心自己过于热心这种事,会引起于小宝的疑心。这些天接触下来,他也知道自己这位年轻的上司心思颇为老练,可不像他那张娃娃脸那么稚嫩,更何况还有一个精得跟鬼一样的张千智时不时地出现。
不料于小宝自己倒是主动说起了这事:“关于使用大明军队的编制来养我国的军队,其实这么做对两国都有好处,你想想看,大明只需要出很少的军费,就可以养一支战斗力更高的军队,而且必要的时候我们也会让军队帮助大明处理地方上的乱子。而我们可以使用大明军队的驻地和军费,在开支方面也可以省下相当可观的一笔钱,并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海南岛附近区域的安定,也算是一举多得了。”
刘尚心道你这诡辩乍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哪有这种拿别国地盘和军费来养自家军队的道理?也难怪两广沿海州府对于海汉的各种举措都故作不见,这军队要是都被替换掉了,谁还敢出头反抗海汉?
其实这样的做法在海汉登陆三亚之初便开始实施了,最早的对象便是崖城的水师。当时罗升东的水师全部转行当起了私盐贩子,而崖城水寨的编制就被海汉军顺理成章地顶替下来,到后来就把崖城驻防的明军也一并顶替了,变相将崖城纳入到三亚治下。如今只是将这种做法已经扩展到了大明大陆地区,而手段也日渐成熟,由过去的遮遮掩掩变成如今的半公开了。
就算有人像刘尚一样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也很难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海汉对大明地方驻军的不断侵蚀。何况地方官府也并非一味地扮演遭受压迫的角色,在这种利益交易过程中,也有一部分由大明兵部颁下的军费是流入了地方官的口袋中。好处虽然是海汉拿了大头,但对于地方官员来说,维持现状既可以保证和平,私人又能拿到可观的好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朝廷怎么看,那重要吗?谁会关心几千里外紫禁城里皇帝的想法,就算皇帝想整治这些遥远边陲的乱象,从京城派下来的人也决计斗不过有海汉在背后撑腰的地头蛇。刘尚想清这其中关键之后,更是对两广的形势感到无力和绝望。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27/13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27/13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