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北方航线(六)
对于兄长这封简短到极致的回复,何礼也很难推断出对方在接到自己的电报之后具体有些什么想法,但既然何肖说好,那就表示赞同何礼的意见,后续的事情可以立刻开始分头实施了。
何礼当即便向商务部的官员表示了自己有在马家庄兴建一处商栈的意愿,不过因为行程安排,何礼即将随船队启程前往辽东,所以这选址购地、雇人开工之类的事宜,也只有等他从辽东返程的时候再来一趟福山县亲自操作了。但何礼还是留下了一名亲信在这边,由其先将此事跟进。
当然了,这种在异地修建商栈的操作必然费用高昂,加之马家庄的繁荣程度日渐增长,何礼估计这个计划得准备个三四千两银子才能办下来。但若是能以此在北方航线承运商的队伍中占得一丝先机,何礼认为那样的结果还是划算的,这种环境肯定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就只能喝汤了。以当下所见的马家庄状况,等商栈建起来之后,只消一年半载就能回收成本了。
何礼对留在山东的亲信匆匆交代完工作,便赶紧登船出发了。这支船队所运的货物大部分都是军需物资,而且还有军方战船随行,这出发时间可没法由自己决定,何礼也不敢因为自己的私人事务而耽搁了船期。
从芝罘岛到辽东的航程就是承运商船队此行的最后一段路了,芝罘港与旅顺港之间这七八十海里的距离只需一天时间便可抵达,而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商人们纷纷提前来到甲板上,等待远方海平面上将会出现的陆地轮廓。
但他们的情绪显然来得早了一点,事实上船队抵达当地已经是夜幕降临许久之后的事,如果不是远处海面上灯塔发出的光芒,他们甚至很难确认前方就是辽东大陆了。而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失去耐心的海商都已经回到了船舱里,毕竟在甲板上吹了一天的海风并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
何礼倒是比较克制,他提前就研究过军方提供的简略海图,大致算过航程时间,所以白天一直在休养精神,直到吃过晚饭之后,才来到甲板上,等待这趟旅程终点的到来。在看到远处的灯塔光线之后,他立刻向船上的押运员确认了那便是旅顺港外的老虎尾灯塔,也是目前辽东大陆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处灯塔,只要见到这处灯塔散发出的光芒,便可以确认已经抵达辽东海岸了。
从浙江到旅顺,在海上一路奔波两千余里,十余日的航程,终于是要迎来终点了。何礼倒是没有多少激动的情绪,因为此时海上的能见度并不好,除了那一点若隐若现的亮光之外,其实根本就看不到辽东大陆的轮廓,眼前只有黑乎乎的一片。而且就算已经看到了旅顺港外的灯塔,以海上能见度来推算距离,起码也还得一个时辰左右才能到达灯塔所在的位置。
事实上距离灯塔还有几里水路的时候,领航的船只便已经打出灯号,让船队整体减速。这是因为旅顺港入口航道较为狭窄,要是船队这几十艘船一拥而入,在夜间肯定难以保障通航安全,只能减速缓行。好在旅顺港这边已经得到山东发来的电报通知,所以提前在航道两侧的陆地上点燃了许多篝火,这也大大提高了船队在进入港湾时的安全性。
饶是如此,也一直折腾到了午夜时分,整支船队才陆续驶入了旅顺口港湾内。在绕过老虎尾半岛之后,便能看到岸边仍然灯火通明的旅顺港码头了。何礼此时却没有再在甲板上继续观望,而是悠哉游哉地回船舱歇着去了。
按照出发前军方告知的行程安排,凡是夜间抵达的港口,船上人员都必须等待第二天天明之后再登陆上岸。这辽东地区是海汉军治下区域,自然也是这个规矩。何礼知道这是海汉人担心有身份不明的奸细混进来,既然要明早才能下船,这个时候待在甲板上也看不到清周遭的环境,倒不如早些歇了。
当然像何礼这般冷静的人始终还是少数,其他船上原本已经歇下的人听说到了旅顺,还纷纷跑到甲板上来看稀奇。不过这码头上被灯笼火把照亮的区域有限,能看到的场景也少得可怜。众人兴奋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各自回去睡觉了。
翌日天明,驻军和海运部、商务部都来了人,开始交接船上的货物。而清点工作依然是将所有民间承运商及手下排除在外,以免装运的货物数量信息外泄。
何礼跟其他承运商被请到了码头上的一间小茶铺里,这里供应的免费茶水就没先前在马家庄时那么讲究了,何礼尝了一口,估计也就是两枚铜板一盏茶的水准了。当然了,这种开在码头上专门针对力工之类的消费群体,用更好的茶叶也不太实际。
这一等便又是许久,期间海汉各部门的人陆续来与他们会面,完成货物交接和运费结算手续。何礼这趟差事下来赚肯定是有得赚,但也远远不够支撑他在北方的投资计划,甚至连山东那边的商栈建设都不够,接下来肯定还得填一大笔钱进去才行。
快到中午的时候,码头上的警备忽然加强了不少,何礼等人也不是新手,知道这可能是有大人物要来,赶紧各自整理衣着,以免失了礼数。不多时一辆黑色马车从官道上驶来,停在了这间小茶铺外。从马车上下来一名中年男子,众人看其衣着打扮,便知此人必是海汉高官,连忙上前见礼。旁边自有海汉官员向他们介绍,来人乃是海汉驻辽东地区行政长官沙喜。
“草民叩见沙大人!”何礼连忙依足礼数,跟着其他人一起往地上跪。虽然他也知道海汉人并不兴跪礼这一套,但既然是首次跟这位沙大人、沙首长打交道,而且以后可能还会有业务上的往来,那就很有必要给对方留下一个谦卑懂礼的好印象才行,此时跪这一下,日后说不定就少了很多麻烦。
沙喜连忙将众人一一扶起,口中连道辛苦,然后与众人一起落座,随意问了一些北上途中的境况。众人见他似乎极好说话,原本有些不安的心情也平和了许多。
沙喜道:“辽东这地方,众所周知,是我们汉人的土地,前些年被金贼占了,把这地方掏得一干二净不说,连人都全给掳走了。我们出兵把这地方抢下来,为的就是要替我们汉人把这些土地夺回来,顺便多杀些金贼给死难的人们报仇雪恨!不过各位也知道,这地方距离我海汉国实在太远了,很多物资从南方运过来就得要一个月的工夫,所以必须要得到像各位这样深明大义的士绅商贾支持,我们才能在辽东维持住现在的局面。对我海汉国来说,各位不但是我们的生意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一起作战的盟友,我沙喜在这里代表海汉国,多谢各位这一路劳顿,费心费力!”
见沙喜起身作揖,众人又连忙跟着站起来还礼。何礼暗道这海汉大官倒是好口才,说了这么一番话,听着似乎很让人舒心,但细细一品,又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话里话外没有一次提到过“大明”,口口声声只说这辽东是汉人的土地,而海汉夺回这土地之后,却似乎并没有打算要归还大明。
当然了,这其实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否则海汉何必要大费周章搞什么民间承运商,往辽东这边大量输送物资。只是没想到这海汉高官竟然连场面话都不提及大明,这绵里藏针的态度可以说相当坚定了。
沙喜继续说道:“据我了解,各位都是第一次来到辽东,对这边的状况可能也不是太熟悉,那就由本人先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这边的情况。”
沙喜其实比这帮南方商人也没早来多久,不过由于他所接触到的信息层面不一样,对于这一地区的了解程度自然远非这些商人可比。而沙喜向他们所介绍的情况中,主要的内容便是海汉军如何英勇作战,驱走了占领这一地区的后金军队,着重强调了海汉在夺回这一区域控制权过程中的作用。
这些商人虽然不通军事,但听说海汉在与敌交战过程中消灭敌人数以千计,都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因为按照近年来的战报,大明对上金人是负多胜少,而且大多只能据城而守,根本不敢出城与敌军骑兵野战。这海汉由海向陆发动攻势,竟然还能击溃金人的骑兵部队,这样的战果着实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沙喜仿佛猜到这些人心中所想,笑了笑道:“在作战过程中,原属东江镇的明军部队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所以战后为了表示我们的谢意,就把这份战功赠予他们,让他们砍了敌军的首级去向朝廷报功了。如果诸位愿意在辽东逗留一段时日,或许就能等到朝廷派过来验证战果的官员。”
沙喜这话倒是让众人心头一惊,明军部队在辽东参战一事,他们在抵达这里之前并不知情,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支部队要报功的对象显然不是海汉这个朝廷,而是大明朝廷。但如果沙喜对战果没有吹牛,而东江镇将这军功报上去了,朝廷肯定会认为这地方是大明军队抢回来的,那又如何能容得海汉这个外人鹊巢鸠占?再说到时候朝廷真派官员到这边来检视战果,那还不是一眼就能戳穿真相了?
终于有人大着胆子问道:“大人,草民斗胆问一句,若是朝廷派来的官员不认可贵国在此地的权力,那又当如何?”
沙喜故作为难之色道:“我国当然是想和大明和平解决辽东的归属问题,但具体怎么做,也要看大明朝廷表现出来的诚意而定,如果京城里的大人物们不愿意要和平,那也只能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听起来似乎是很无奈的一句话,但对于这些商人们来说,却无异于雷声贯耳。他们虽然当下在替海汉人办事,但说起来也都还是明人,自然不希望两国开战。而且以海汉在南方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以及可怕的武装舰队,让人很难寄希望于朝廷能够使用武力夺回辽东的归属权——这可能要比从金人手中抢回辽东还要困难得多。
何礼想的要更多一些,他觉得这姓沙的就是在提前甩锅,先将万一谈判不成要开打的责任推到大明头上,说得好像海汉在其中是被动的一方。但实际上主导局面的却是海汉一方,而且真要打起来,海汉军的表现绝对不会像沙喜形容的这么无奈。一支能够将后金武装逐出这一地区的军队,又岂会害怕连其手下败将都打不过的明军?
何礼以前从未听说过海汉有沙喜这号人物,但就这么短短一会的接触,何礼便发现此人城府极深,而且说话又很圆滑,的确是一号厉害人物,今后与其打交道一定要小心一些才行。
便听沙喜继续说道:“其实我也只是个文官,能管的也就只有辽东这片地,跟谁打,什么时候开打,这种事轮不到我来做主,顶多也就是战时帮军队把后勤问题处理好。所以关于开战的事,各位就不用浪费口水和时间在我这里打听消息了。我想告诉各位的是,不管今后辽东是否还会有战事爆发,我海汉国所建立的北方航线都肯定会越来越忙碌,各位现在进入这个市场,今后一定会很庆幸自己的决定,因为你们就是最早把握住机会的一批人!”
沙喜的讲话很有说服力,但何礼还是想再了解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事,所以在沙喜示意可以提问之后,何礼便主动问道:“沙大人,草民想了解一下,我等承运商可否在本地做买卖?官府可有什么推荐?”
何礼当即便向商务部的官员表示了自己有在马家庄兴建一处商栈的意愿,不过因为行程安排,何礼即将随船队启程前往辽东,所以这选址购地、雇人开工之类的事宜,也只有等他从辽东返程的时候再来一趟福山县亲自操作了。但何礼还是留下了一名亲信在这边,由其先将此事跟进。
当然了,这种在异地修建商栈的操作必然费用高昂,加之马家庄的繁荣程度日渐增长,何礼估计这个计划得准备个三四千两银子才能办下来。但若是能以此在北方航线承运商的队伍中占得一丝先机,何礼认为那样的结果还是划算的,这种环境肯定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就只能喝汤了。以当下所见的马家庄状况,等商栈建起来之后,只消一年半载就能回收成本了。
何礼对留在山东的亲信匆匆交代完工作,便赶紧登船出发了。这支船队所运的货物大部分都是军需物资,而且还有军方战船随行,这出发时间可没法由自己决定,何礼也不敢因为自己的私人事务而耽搁了船期。
从芝罘岛到辽东的航程就是承运商船队此行的最后一段路了,芝罘港与旅顺港之间这七八十海里的距离只需一天时间便可抵达,而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商人们纷纷提前来到甲板上,等待远方海平面上将会出现的陆地轮廓。
但他们的情绪显然来得早了一点,事实上船队抵达当地已经是夜幕降临许久之后的事,如果不是远处海面上灯塔发出的光芒,他们甚至很难确认前方就是辽东大陆了。而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失去耐心的海商都已经回到了船舱里,毕竟在甲板上吹了一天的海风并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
何礼倒是比较克制,他提前就研究过军方提供的简略海图,大致算过航程时间,所以白天一直在休养精神,直到吃过晚饭之后,才来到甲板上,等待这趟旅程终点的到来。在看到远处的灯塔光线之后,他立刻向船上的押运员确认了那便是旅顺港外的老虎尾灯塔,也是目前辽东大陆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处灯塔,只要见到这处灯塔散发出的光芒,便可以确认已经抵达辽东海岸了。
从浙江到旅顺,在海上一路奔波两千余里,十余日的航程,终于是要迎来终点了。何礼倒是没有多少激动的情绪,因为此时海上的能见度并不好,除了那一点若隐若现的亮光之外,其实根本就看不到辽东大陆的轮廓,眼前只有黑乎乎的一片。而且就算已经看到了旅顺港外的灯塔,以海上能见度来推算距离,起码也还得一个时辰左右才能到达灯塔所在的位置。
事实上距离灯塔还有几里水路的时候,领航的船只便已经打出灯号,让船队整体减速。这是因为旅顺港入口航道较为狭窄,要是船队这几十艘船一拥而入,在夜间肯定难以保障通航安全,只能减速缓行。好在旅顺港这边已经得到山东发来的电报通知,所以提前在航道两侧的陆地上点燃了许多篝火,这也大大提高了船队在进入港湾时的安全性。
饶是如此,也一直折腾到了午夜时分,整支船队才陆续驶入了旅顺口港湾内。在绕过老虎尾半岛之后,便能看到岸边仍然灯火通明的旅顺港码头了。何礼此时却没有再在甲板上继续观望,而是悠哉游哉地回船舱歇着去了。
按照出发前军方告知的行程安排,凡是夜间抵达的港口,船上人员都必须等待第二天天明之后再登陆上岸。这辽东地区是海汉军治下区域,自然也是这个规矩。何礼知道这是海汉人担心有身份不明的奸细混进来,既然要明早才能下船,这个时候待在甲板上也看不到清周遭的环境,倒不如早些歇了。
当然像何礼这般冷静的人始终还是少数,其他船上原本已经歇下的人听说到了旅顺,还纷纷跑到甲板上来看稀奇。不过这码头上被灯笼火把照亮的区域有限,能看到的场景也少得可怜。众人兴奋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各自回去睡觉了。
翌日天明,驻军和海运部、商务部都来了人,开始交接船上的货物。而清点工作依然是将所有民间承运商及手下排除在外,以免装运的货物数量信息外泄。
何礼跟其他承运商被请到了码头上的一间小茶铺里,这里供应的免费茶水就没先前在马家庄时那么讲究了,何礼尝了一口,估计也就是两枚铜板一盏茶的水准了。当然了,这种开在码头上专门针对力工之类的消费群体,用更好的茶叶也不太实际。
这一等便又是许久,期间海汉各部门的人陆续来与他们会面,完成货物交接和运费结算手续。何礼这趟差事下来赚肯定是有得赚,但也远远不够支撑他在北方的投资计划,甚至连山东那边的商栈建设都不够,接下来肯定还得填一大笔钱进去才行。
快到中午的时候,码头上的警备忽然加强了不少,何礼等人也不是新手,知道这可能是有大人物要来,赶紧各自整理衣着,以免失了礼数。不多时一辆黑色马车从官道上驶来,停在了这间小茶铺外。从马车上下来一名中年男子,众人看其衣着打扮,便知此人必是海汉高官,连忙上前见礼。旁边自有海汉官员向他们介绍,来人乃是海汉驻辽东地区行政长官沙喜。
“草民叩见沙大人!”何礼连忙依足礼数,跟着其他人一起往地上跪。虽然他也知道海汉人并不兴跪礼这一套,但既然是首次跟这位沙大人、沙首长打交道,而且以后可能还会有业务上的往来,那就很有必要给对方留下一个谦卑懂礼的好印象才行,此时跪这一下,日后说不定就少了很多麻烦。
沙喜连忙将众人一一扶起,口中连道辛苦,然后与众人一起落座,随意问了一些北上途中的境况。众人见他似乎极好说话,原本有些不安的心情也平和了许多。
沙喜道:“辽东这地方,众所周知,是我们汉人的土地,前些年被金贼占了,把这地方掏得一干二净不说,连人都全给掳走了。我们出兵把这地方抢下来,为的就是要替我们汉人把这些土地夺回来,顺便多杀些金贼给死难的人们报仇雪恨!不过各位也知道,这地方距离我海汉国实在太远了,很多物资从南方运过来就得要一个月的工夫,所以必须要得到像各位这样深明大义的士绅商贾支持,我们才能在辽东维持住现在的局面。对我海汉国来说,各位不但是我们的生意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一起作战的盟友,我沙喜在这里代表海汉国,多谢各位这一路劳顿,费心费力!”
见沙喜起身作揖,众人又连忙跟着站起来还礼。何礼暗道这海汉大官倒是好口才,说了这么一番话,听着似乎很让人舒心,但细细一品,又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话里话外没有一次提到过“大明”,口口声声只说这辽东是汉人的土地,而海汉夺回这土地之后,却似乎并没有打算要归还大明。
当然了,这其实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否则海汉何必要大费周章搞什么民间承运商,往辽东这边大量输送物资。只是没想到这海汉高官竟然连场面话都不提及大明,这绵里藏针的态度可以说相当坚定了。
沙喜继续说道:“据我了解,各位都是第一次来到辽东,对这边的状况可能也不是太熟悉,那就由本人先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这边的情况。”
沙喜其实比这帮南方商人也没早来多久,不过由于他所接触到的信息层面不一样,对于这一地区的了解程度自然远非这些商人可比。而沙喜向他们所介绍的情况中,主要的内容便是海汉军如何英勇作战,驱走了占领这一地区的后金军队,着重强调了海汉在夺回这一区域控制权过程中的作用。
这些商人虽然不通军事,但听说海汉在与敌交战过程中消灭敌人数以千计,都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因为按照近年来的战报,大明对上金人是负多胜少,而且大多只能据城而守,根本不敢出城与敌军骑兵野战。这海汉由海向陆发动攻势,竟然还能击溃金人的骑兵部队,这样的战果着实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沙喜仿佛猜到这些人心中所想,笑了笑道:“在作战过程中,原属东江镇的明军部队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所以战后为了表示我们的谢意,就把这份战功赠予他们,让他们砍了敌军的首级去向朝廷报功了。如果诸位愿意在辽东逗留一段时日,或许就能等到朝廷派过来验证战果的官员。”
沙喜这话倒是让众人心头一惊,明军部队在辽东参战一事,他们在抵达这里之前并不知情,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支部队要报功的对象显然不是海汉这个朝廷,而是大明朝廷。但如果沙喜对战果没有吹牛,而东江镇将这军功报上去了,朝廷肯定会认为这地方是大明军队抢回来的,那又如何能容得海汉这个外人鹊巢鸠占?再说到时候朝廷真派官员到这边来检视战果,那还不是一眼就能戳穿真相了?
终于有人大着胆子问道:“大人,草民斗胆问一句,若是朝廷派来的官员不认可贵国在此地的权力,那又当如何?”
沙喜故作为难之色道:“我国当然是想和大明和平解决辽东的归属问题,但具体怎么做,也要看大明朝廷表现出来的诚意而定,如果京城里的大人物们不愿意要和平,那也只能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听起来似乎是很无奈的一句话,但对于这些商人们来说,却无异于雷声贯耳。他们虽然当下在替海汉人办事,但说起来也都还是明人,自然不希望两国开战。而且以海汉在南方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以及可怕的武装舰队,让人很难寄希望于朝廷能够使用武力夺回辽东的归属权——这可能要比从金人手中抢回辽东还要困难得多。
何礼想的要更多一些,他觉得这姓沙的就是在提前甩锅,先将万一谈判不成要开打的责任推到大明头上,说得好像海汉在其中是被动的一方。但实际上主导局面的却是海汉一方,而且真要打起来,海汉军的表现绝对不会像沙喜形容的这么无奈。一支能够将后金武装逐出这一地区的军队,又岂会害怕连其手下败将都打不过的明军?
何礼以前从未听说过海汉有沙喜这号人物,但就这么短短一会的接触,何礼便发现此人城府极深,而且说话又很圆滑,的确是一号厉害人物,今后与其打交道一定要小心一些才行。
便听沙喜继续说道:“其实我也只是个文官,能管的也就只有辽东这片地,跟谁打,什么时候开打,这种事轮不到我来做主,顶多也就是战时帮军队把后勤问题处理好。所以关于开战的事,各位就不用浪费口水和时间在我这里打听消息了。我想告诉各位的是,不管今后辽东是否还会有战事爆发,我海汉国所建立的北方航线都肯定会越来越忙碌,各位现在进入这个市场,今后一定会很庆幸自己的决定,因为你们就是最早把握住机会的一批人!”
沙喜的讲话很有说服力,但何礼还是想再了解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事,所以在沙喜示意可以提问之后,何礼便主动问道:“沙大人,草民想了解一下,我等承运商可否在本地做买卖?官府可有什么推荐?”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27/14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27/14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