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7章 充分的理由
西班牙人偷袭三亚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了,但这笔帐可是被海汉给记了下来,虽然之后并未采取什么公开的军事报复行动,但明眼人都知道海汉绝不可能就此罢休忍下这口气,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李奈很清楚海汉安全部和军方送了这么多人去马尼拉城潜伏,肯定不会是闲着没事干,说不定马尼拉城的城防图纸早就已经送回胜利堡供军方高官们参详了。或许海汉高层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准备向马尼拉下手了。
不过李奈觉得头版上的“勇士”级战舰完成海试的消息,与军方接下来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倒未必有绝对的关联,这种战舰就算已经定型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建造出来的。除非是海军在行动的时候,强行带上那艘用作试验的原型舰。
当然了,既然报纸上这才刚开始制造舆论,以海西贸易作为话题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李奈认为距离战争爆发应该还会有一段时日。海汉发动对外战争一向都比较讲究,一定会在宣传战占据主动,让国内民众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这样才会有更为充分的动员理由。而海汉强大的军事实力让其在每一次的对外战争中都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民众对执委会的开战决议也十分信赖,毕竟每一次战争都会伴随着开疆拓土的喜讯和战后巨大的经济收益,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就是足够充分的战争理由了。
至于接下来的风向会怎么吹,李奈其实能料想到个大概,海汉必然会通过各种宣传方式逐步将公众注意力吸引到海西贸易这个话题上,将西班牙塑造成面目可憎的反面角色,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制造一起突发事件,让官方能以正义的理由主动向西班牙人宣战。
西班牙人最终会被如何教训,李奈暂时还设想不出来,但如果海汉真打算要远征马尼拉,那么所需做的准备工作还相当多。除了舆论造势,购买军备物资等手段之外,军队的集结也是开战前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而相较于其他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最容易暴露军事意图的举动。
如果仅仅只依靠海汉驻扎在三亚军港内的那支舰队,或许也能完成突袭马尼拉的行动,但就未必能达成执委会所期望的战果了。毕竟这支舰队的作战船只也就十几艘,这点兵力并不足以毁掉西班牙人已经经营了六十多年的马尼拉城,或是夺取当地的实际控制权,将西班牙人从当地逐出。如果目的仅仅是派一支小规模舰队去马尼拉湾秀一下实力,李奈认为海汉根本就不用隐忍这么长的时间。
马尼拉距离三亚直线航程超过七百海里,距离珠江口直线航程也在六百海里以上,而因为洋流、风向、海况等客观原因,实际航程会比这个理论距离多出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等。如果是大明海商的福船或者广船,从三亚到马尼拉至少需要十日以上,从珠江口出发也要七八天才能抵达目的地。
李奈虽然没有亲身去过马尼拉,不过福瑞丰倒是有不少水手曾经去过那个西班牙人统治的地区,所以他大致也知道当地的状况。西班牙人自1571年就在当地获得了统治地位,营建了马尼拉这个据点,经营六十多年来,已经将当地打造成为西班牙在远东地区最主要的殖民地,并通过马尼拉实际控制了菲律宾群岛的大部分区域。
西班牙殖民者在当地所施行的是一种被海汉命名为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的特殊贸易形式,即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墨西哥与远东的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跨洋贸易,也被称之为大帆船贸易。西班牙大帆船船队每年六月乘西南季风自马尼拉起航北上,循太平洋上的“黑潮”向东航行,最后抵达美洲的阿卡普尔科港,历时约半年时间,而回程则顺洋流直航,历时约三个月。去年袭击三亚的西班牙舰队,其中一部分船只便是这种每年往返于太平洋上的大帆船。
这些载重约四百吨的大帆船将产自远东地区中国、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丝绸、漆器、瓷器、棉布、象牙、地毯等货物运往阿卡普尔科,除了在美洲当地销售之外,一部分高级货物会被运回西班牙国内供奉给皇室和贵族等社会上层人士。而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群岛的船队则会装载着银币、铜、可可等当地物产。而大帆船船队的所有权,是直接掌握在西班牙皇室的手中,并且是独占经营,也就是说这条航线所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都会直接进入皇室的口袋,而民间商船连进入游戏的资格都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都是通过这条远洋航线传入中国,不过在这个时空,海汉已经取代了大帆船船队的这部分职能,他们带来的作物种子全是经过先进农业科技培植出来的良种,远比这个时代的原生作物更为高产,更适合作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经济作物。当然了,这些福利只能在海汉国内才能享受到,而西班牙人可没有这种幸运,海汉也绝对不会将这些先进的农业科技结晶出售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当地推行的是典型殖民地模式,严控当地的文教体系,将天主教作为唯一宗教,并且对所有民众征收十一税。汉人在当地的人口规模其实不小,早在17世纪初就已经有数千汉人定居在马尼拉,但常驻人口规模是西班牙人好几倍的汉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却并不高,除了少数为西班牙人效力的汉人之外,绝大多数汉人居民在当地都是扮演着社会底层的角色,完全只是为西班牙人贡献税赋的存在。
而海汉在三亚扎根立国之后,以极为优厚的条件大量招募移民,这直接便导致了从大明前往马尼拉的汉人大为减少,绝大部分来自大明的汉人移民纷纷选择了同根同宗,生活条件更好,环境更容易适应的海汉国作为目标,而过去曾经红火过一时的马尼拉则因为被海汉列为不受欢迎对象,移民们担心今后会受到针对,纷纷放弃了南下去吕宋岛为西班牙人卖命的打算。
这对于马尼拉的发展是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冲击,毕竟当地的土著好逸恶劳,又懒又恶,所以城建工作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依靠汉人移民来完成。但劳动力来源一中断,其造成的影响很快便显现出来,诸如种植园之类的产业就只能大量补充土著进来,而当地土著的素质相比勤劳吃苦的汉人就差得太多了。据李奈所知,西班牙去年派舰队袭击三亚,一部分原因便是欲借此打击海汉声誉,从而让汉人移民放弃海汉这个目的地。
当然了,这个目的最终并未达成,而且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西班牙舰队大败而归之后,消息便在海汉与两广,甚至是菲律宾群岛的部分区域同步传开,西班牙非但没有凭借这次行动吸引到更多的汉人移民,反倒是成了海汉招募移民的宣传资料。
不过掐断马尼拉的汉人移民来源,依然不太可能让西班牙人彻底服输,因为他们还可以设法从美洲运来一些移民,以及购入来自非洲、中东地区的黑奴,用以补充本地的劳动力。这些人虽然未必有汉人好用,但胜在成本低廉,西班牙人压榨起来也毫不心疼。因此海汉如果想要彻底打败这个竞争对手,光靠目前的商业和政治手段仍是不够的,最终还是得依靠军事行动来解决问题。
以海南岛到马尼拉湾的距离,加上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作为补给停靠点的大型岛屿存在,作战过程中要进行物资补给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作战行动持续的时间太长,那么首先撑不住的很可能不是西班牙人,而是远征当地海汉舰队了。所以李奈一直都认为,海汉对西班牙的报复要嘛按兵不动,只要一动就会是雷霆万钧,不给对方留下任何翻身的机会。
但李奈对于海汉的信心并没有因为这种判断而受到丝毫影响,在他心目中海汉军就是战无不胜的存在,哪怕攻打马尼拉这个目标看起来有着诸多困难,但他还会无条件地相信海汉军最终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干掉对手。在这个前提之下,李奈认为自己目前所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不是替海汉国防部着急,要如何制定攻打马尼拉的作战计划,而是应该替福瑞丰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借助这个机会再发一笔战争财。
自海汉与福瑞丰合作以来,几乎每次对外战争中都不乏福瑞丰的加入,大多数时候只是向海汉提供物资采购、运输方面的支持,但也有少数时候会有更深层的合作,比如用麾下商船向马尼拉运送海汉的情报人员。
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在过往的这些合作项目中,福瑞丰都或多或少地赚取了可观的效益。哪怕是远在遥远东北的辽东战役,福瑞丰也承担了医疗用品、服鞋被包等等物资的供应,可以说是间接为海汉在辽东的胜利出了一把力。
这次出售给海汉的棉纱和药材,虽然不清楚是不是会在此之后用到与西班牙作战的行动中,但李奈并不想止步于此,他希望福瑞丰能够从这场战事中获取到更多的好处。比如说在战后介入到当地的重建工作,又或是通过提供海上运力助战,让海汉能够批准福瑞丰今后在菲律宾群岛地区的贸易特权。
不过这些想法都还只能暂时存留在李奈的脑子里,他知道自己如果现在直接跑去三亚询问国防部的那帮人,肯定只会碰一鼻子的灰。至少也要等到海汉的舆论攻势到了一定的程度,战争意图比较明显之后,再去向海汉高层提出这些要求才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只能盯紧报纸了!”李奈如是想到。但接下来他就得返回广州复命,没办法在三亚这边守候第一手的消息,李奈决定要给福瑞丰驻三亚的管事打个招呼,让其在今后每一期的海汉时报出版之后立刻购入,然后将上面跟马尼拉和西班牙人有关的消息借助电报发回广州,以免错过了介入的时机。
而几乎是在于此同时,宁崎在三亚召集了本地几家主要报纸的主编开会,向他们布置近期的宣传任务,而其中之一便是要求他们在关于西班牙人的报道上与海汉时报做到步调一致,听从宣传部门的指挥行事。当然了,末了宁崎也不忘强调一下保密纪律,要求会议内容不可外传。
众主编也不是第一次接到类似这样的政治任务,纷纷点头应下,心里却已经亮堂得紧,知道海汉高层既然是对西班牙人动了心思,只怕接下来的几个月就会有大动作使出来了。靠着报纸造势,鼓动国民情绪,这种手段简单而有效,一向百试百灵,只是这样做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那就是很容易让对手察觉到海汉的意图。
如果西班牙人的嗅觉足够灵敏,那么就不难在接下来的后续报道中嗅到来自海汉的敌意。他们动作够快的话,或许还能赶在海汉发动之前在马尼拉做一些准备。当然了,海汉送去马尼拉潜伏的人员应该也不会闲着,他们除了向海汉提供当地的防御情报和地理环境信息之外,或许也还肩负着开战时设法扰乱城内治安,实现里应外合的任务。
十月底,李奈从海口启程返回广州,当船只离开港口的时候,正好看到驻扎在海口城以西的那支舰队在海上操练。看到海汉舰队以整齐的阵形在海上劈波斩浪前行,李奈对于未来这场战事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不过李奈觉得头版上的“勇士”级战舰完成海试的消息,与军方接下来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倒未必有绝对的关联,这种战舰就算已经定型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建造出来的。除非是海军在行动的时候,强行带上那艘用作试验的原型舰。
当然了,既然报纸上这才刚开始制造舆论,以海西贸易作为话题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李奈认为距离战争爆发应该还会有一段时日。海汉发动对外战争一向都比较讲究,一定会在宣传战占据主动,让国内民众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这样才会有更为充分的动员理由。而海汉强大的军事实力让其在每一次的对外战争中都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民众对执委会的开战决议也十分信赖,毕竟每一次战争都会伴随着开疆拓土的喜讯和战后巨大的经济收益,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就是足够充分的战争理由了。
至于接下来的风向会怎么吹,李奈其实能料想到个大概,海汉必然会通过各种宣传方式逐步将公众注意力吸引到海西贸易这个话题上,将西班牙塑造成面目可憎的反面角色,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制造一起突发事件,让官方能以正义的理由主动向西班牙人宣战。
西班牙人最终会被如何教训,李奈暂时还设想不出来,但如果海汉真打算要远征马尼拉,那么所需做的准备工作还相当多。除了舆论造势,购买军备物资等手段之外,军队的集结也是开战前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而相较于其他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最容易暴露军事意图的举动。
如果仅仅只依靠海汉驻扎在三亚军港内的那支舰队,或许也能完成突袭马尼拉的行动,但就未必能达成执委会所期望的战果了。毕竟这支舰队的作战船只也就十几艘,这点兵力并不足以毁掉西班牙人已经经营了六十多年的马尼拉城,或是夺取当地的实际控制权,将西班牙人从当地逐出。如果目的仅仅是派一支小规模舰队去马尼拉湾秀一下实力,李奈认为海汉根本就不用隐忍这么长的时间。
马尼拉距离三亚直线航程超过七百海里,距离珠江口直线航程也在六百海里以上,而因为洋流、风向、海况等客观原因,实际航程会比这个理论距离多出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等。如果是大明海商的福船或者广船,从三亚到马尼拉至少需要十日以上,从珠江口出发也要七八天才能抵达目的地。
李奈虽然没有亲身去过马尼拉,不过福瑞丰倒是有不少水手曾经去过那个西班牙人统治的地区,所以他大致也知道当地的状况。西班牙人自1571年就在当地获得了统治地位,营建了马尼拉这个据点,经营六十多年来,已经将当地打造成为西班牙在远东地区最主要的殖民地,并通过马尼拉实际控制了菲律宾群岛的大部分区域。
西班牙殖民者在当地所施行的是一种被海汉命名为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的特殊贸易形式,即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墨西哥与远东的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跨洋贸易,也被称之为大帆船贸易。西班牙大帆船船队每年六月乘西南季风自马尼拉起航北上,循太平洋上的“黑潮”向东航行,最后抵达美洲的阿卡普尔科港,历时约半年时间,而回程则顺洋流直航,历时约三个月。去年袭击三亚的西班牙舰队,其中一部分船只便是这种每年往返于太平洋上的大帆船。
这些载重约四百吨的大帆船将产自远东地区中国、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丝绸、漆器、瓷器、棉布、象牙、地毯等货物运往阿卡普尔科,除了在美洲当地销售之外,一部分高级货物会被运回西班牙国内供奉给皇室和贵族等社会上层人士。而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群岛的船队则会装载着银币、铜、可可等当地物产。而大帆船船队的所有权,是直接掌握在西班牙皇室的手中,并且是独占经营,也就是说这条航线所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都会直接进入皇室的口袋,而民间商船连进入游戏的资格都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都是通过这条远洋航线传入中国,不过在这个时空,海汉已经取代了大帆船船队的这部分职能,他们带来的作物种子全是经过先进农业科技培植出来的良种,远比这个时代的原生作物更为高产,更适合作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经济作物。当然了,这些福利只能在海汉国内才能享受到,而西班牙人可没有这种幸运,海汉也绝对不会将这些先进的农业科技结晶出售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当地推行的是典型殖民地模式,严控当地的文教体系,将天主教作为唯一宗教,并且对所有民众征收十一税。汉人在当地的人口规模其实不小,早在17世纪初就已经有数千汉人定居在马尼拉,但常驻人口规模是西班牙人好几倍的汉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却并不高,除了少数为西班牙人效力的汉人之外,绝大多数汉人居民在当地都是扮演着社会底层的角色,完全只是为西班牙人贡献税赋的存在。
而海汉在三亚扎根立国之后,以极为优厚的条件大量招募移民,这直接便导致了从大明前往马尼拉的汉人大为减少,绝大部分来自大明的汉人移民纷纷选择了同根同宗,生活条件更好,环境更容易适应的海汉国作为目标,而过去曾经红火过一时的马尼拉则因为被海汉列为不受欢迎对象,移民们担心今后会受到针对,纷纷放弃了南下去吕宋岛为西班牙人卖命的打算。
这对于马尼拉的发展是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冲击,毕竟当地的土著好逸恶劳,又懒又恶,所以城建工作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依靠汉人移民来完成。但劳动力来源一中断,其造成的影响很快便显现出来,诸如种植园之类的产业就只能大量补充土著进来,而当地土著的素质相比勤劳吃苦的汉人就差得太多了。据李奈所知,西班牙去年派舰队袭击三亚,一部分原因便是欲借此打击海汉声誉,从而让汉人移民放弃海汉这个目的地。
当然了,这个目的最终并未达成,而且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西班牙舰队大败而归之后,消息便在海汉与两广,甚至是菲律宾群岛的部分区域同步传开,西班牙非但没有凭借这次行动吸引到更多的汉人移民,反倒是成了海汉招募移民的宣传资料。
不过掐断马尼拉的汉人移民来源,依然不太可能让西班牙人彻底服输,因为他们还可以设法从美洲运来一些移民,以及购入来自非洲、中东地区的黑奴,用以补充本地的劳动力。这些人虽然未必有汉人好用,但胜在成本低廉,西班牙人压榨起来也毫不心疼。因此海汉如果想要彻底打败这个竞争对手,光靠目前的商业和政治手段仍是不够的,最终还是得依靠军事行动来解决问题。
以海南岛到马尼拉湾的距离,加上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作为补给停靠点的大型岛屿存在,作战过程中要进行物资补给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作战行动持续的时间太长,那么首先撑不住的很可能不是西班牙人,而是远征当地海汉舰队了。所以李奈一直都认为,海汉对西班牙的报复要嘛按兵不动,只要一动就会是雷霆万钧,不给对方留下任何翻身的机会。
但李奈对于海汉的信心并没有因为这种判断而受到丝毫影响,在他心目中海汉军就是战无不胜的存在,哪怕攻打马尼拉这个目标看起来有着诸多困难,但他还会无条件地相信海汉军最终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干掉对手。在这个前提之下,李奈认为自己目前所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不是替海汉国防部着急,要如何制定攻打马尼拉的作战计划,而是应该替福瑞丰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借助这个机会再发一笔战争财。
自海汉与福瑞丰合作以来,几乎每次对外战争中都不乏福瑞丰的加入,大多数时候只是向海汉提供物资采购、运输方面的支持,但也有少数时候会有更深层的合作,比如用麾下商船向马尼拉运送海汉的情报人员。
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在过往的这些合作项目中,福瑞丰都或多或少地赚取了可观的效益。哪怕是远在遥远东北的辽东战役,福瑞丰也承担了医疗用品、服鞋被包等等物资的供应,可以说是间接为海汉在辽东的胜利出了一把力。
这次出售给海汉的棉纱和药材,虽然不清楚是不是会在此之后用到与西班牙作战的行动中,但李奈并不想止步于此,他希望福瑞丰能够从这场战事中获取到更多的好处。比如说在战后介入到当地的重建工作,又或是通过提供海上运力助战,让海汉能够批准福瑞丰今后在菲律宾群岛地区的贸易特权。
不过这些想法都还只能暂时存留在李奈的脑子里,他知道自己如果现在直接跑去三亚询问国防部的那帮人,肯定只会碰一鼻子的灰。至少也要等到海汉的舆论攻势到了一定的程度,战争意图比较明显之后,再去向海汉高层提出这些要求才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只能盯紧报纸了!”李奈如是想到。但接下来他就得返回广州复命,没办法在三亚这边守候第一手的消息,李奈决定要给福瑞丰驻三亚的管事打个招呼,让其在今后每一期的海汉时报出版之后立刻购入,然后将上面跟马尼拉和西班牙人有关的消息借助电报发回广州,以免错过了介入的时机。
而几乎是在于此同时,宁崎在三亚召集了本地几家主要报纸的主编开会,向他们布置近期的宣传任务,而其中之一便是要求他们在关于西班牙人的报道上与海汉时报做到步调一致,听从宣传部门的指挥行事。当然了,末了宁崎也不忘强调一下保密纪律,要求会议内容不可外传。
众主编也不是第一次接到类似这样的政治任务,纷纷点头应下,心里却已经亮堂得紧,知道海汉高层既然是对西班牙人动了心思,只怕接下来的几个月就会有大动作使出来了。靠着报纸造势,鼓动国民情绪,这种手段简单而有效,一向百试百灵,只是这样做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那就是很容易让对手察觉到海汉的意图。
如果西班牙人的嗅觉足够灵敏,那么就不难在接下来的后续报道中嗅到来自海汉的敌意。他们动作够快的话,或许还能赶在海汉发动之前在马尼拉做一些准备。当然了,海汉送去马尼拉潜伏的人员应该也不会闲着,他们除了向海汉提供当地的防御情报和地理环境信息之外,或许也还肩负着开战时设法扰乱城内治安,实现里应外合的任务。
十月底,李奈从海口启程返回广州,当船只离开港口的时候,正好看到驻扎在海口城以西的那支舰队在海上操练。看到海汉舰队以整齐的阵形在海上劈波斩浪前行,李奈对于未来这场战事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27/16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27/16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