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第417章 探访昌化
作为一个在很长时间内只能指挥民船的水师将领,武森真的是穷怕了,而海汉海军有大型战船,有威力强大的火炮,有成熟的军制和战术,有良好的后勤保障,有战无不胜所带来的高昂士气,几乎是一支无可挑剔的军队。面对海汉海军所展现出来的实力,武森的确没办法违心地拒绝对方的招揽,这与他一直以来所持的政治理念并没有太大关系,任何一名水师出身的军人大概都很难抵抗加入这样一支强大海军的诱惑。当初曾经让武森恨得咬牙切齿的敌军战船,现在却成了触手可及的所在,并且今后有望能在这样的战船上与曾经的对手一起出海并肩作战,这样的变化让武森禁不住感叹世事无常。
当天的考评测试结束之后,武森并没有立刻得到来自海军的调令。正如罗升东所预计的那样,王汤姆只开给了武森一张胜利港军校的入学通知书,让他凭通知书即日入学。至于他的职位分配,就得看他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如何了。就算武森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错,但至少也得先完成两至三个月的理论培训之后,才能有望进入海军服役。而在此期间他也会有充分的时间来慢慢认识海汉执委会治下的这个社会,等他真正加入海汉海军的时候,心态或许就会和现在大不一样了。
类似武森这种经历的南越战俘并不止他一个人,事实上海汉民团在南越地区历次战斗中俘虏的水师下属战兵和水手共计有三百余人,其中一些去年被俘获的人员已经有大部分都加入了海军或是海运部下属的货运船队当中,只是像武森这个级别的军官倒还真是独一无二,又加上有带路党阮家兄弟的强烈推荐,军方才会给予了这么高的重视。
当然武森的表现倒也没有让军方失望,而且政治态度上也终于出现了“明智”的转变,否则这个牛皮吹破,阮家兄弟势必要为武森的事情背锅,到时候别说武森会被打回苦役营羁押,阮家兄弟搞不好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1629年5月11日,大明崇祯二年四月十九,在琼州岛西岸昌化县附近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大一小两艘白色帆船。这两艘船船体扁平,船身与船帆都是白色,以飞快的速度在海浪中穿行。
岸边正在海滩上晾晒渔网的两父子也注意到了这两艘正在接近中的怪船,不过这对渔民父子倒是没有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住,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脑袋道:“回去,让你娘赶紧生火烧水,准备饭菜,就说海汉人来了!”
这两艘外形怪异的帆船自然就是来自胜利港的“飞速号”、“闪电号”两艘双体帆船,而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到这里,海汉人早在天启七年就已经来过这里,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两艘帆船几乎是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轮流造访这里,而昌化渔村的渔民,也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些来自琼南胜利港的来客。在他们看来,这些海汉人非常友善,不但每次都会带来廉价的精盐和稻米,而且会以优厚的报酬雇佣这里的村民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这些访客提供住宿和饮食。
这个渔村旁边就是一早被海运部所看上的内河渔港,尽管这个小渔港面积不大,只有三亚内河港三分之一的面积,但已经是昌化江入海口附近条件最好的天然港口了。未来执委会对内陆的开发计划涉及到大量的物资运输,这个地方就将会成为海边的货物集散地。当然了,与此相邻的整个渔村地界,肯定也会被执委会全部征用。至于渔村中的村民,如果愿意被纳入执委会治下,那么肯定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后也无需为生计发愁。但如果是有某些不和谐的声音,那也会有武装民团和治安警察出动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两艘船在昌化江入海口处开始降帆减速,缓缓地驶入了昌化渔港的港湾。这里的海岸边原本只有四五家渔民,称作渔村都还比较勉强,不过自从海汉人踏足这里之后,定期都会造访这里并带来一些廉价货物,时间一长,这里倒是已经有了十多二十户人家。岸边原本没有什么码头设施,渔民的小船都是直接往河岸上冲滩,然后拖到岸上停放。去年在海汉人出资和主持之下,本地的渔民才在港湾里修建了几道供大型船只停靠的栈桥,并且还在港湾入口处修建了一段防止海水涨落潮形成倒灌的碎石防波堤。
刘山夏站在“飞速号”的船头,见岸边的渔民在朝自己这边挥手致意,当下也挥了挥手以示友好。旁边的乔志亚笑道:“他不是跟你打招呼,是让你把缆绳抛给他!”
刘山夏悻悻地放下手,拿起船头盘好的缆绳,用力扔了出去,那个挥手示意的渔民接住之后,便将其固定到岸边的缆绳桩上。
“老陈,又见面了啊!”乔志亚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了,跟这儿的原住民也已经比较梳洗了,没等下船便跟岸边的渔民大声打起了招呼。
“乔老爷,好久不见,一向可好?”被称作老陈的渔民赶紧向乔志亚作揖请安。
“好得很!”乔志亚一脚踏在船舷,然后跳到了栈桥上:“对了,老陈你儿子呢?”
“叫他回去让他娘给各位老爷准备热水饭食了!”老陈恭敬地应答道:“不知这次乔老爷带了多少人手过来,小的也好早点准备晚上住宿的地方。”
“这次过来的人手比较多,恐怕你们这村里住不下了。”乔志亚摆摆手道:“没关系,我们会自己搭帐篷解决的。对了,船上还有几筐鲜鱼,你叫人去抬下来,中午加餐!”
这次造访昌化的船队由乔志亚和刘山夏率领,主要便是勘测从海边至内陆石碌矿区的交通状况,并开始选址策划今后的陆上货运线路。要开发石碌铁矿就需要修建一条长度超过25公里的陆上通道,这个长度几乎是已经投入运行的田独——胜利港——三亚港交通线的一倍,工程量相当大。虽然建设部在前期就已经派出过多批次的人员到这边来搞地形勘测,但刘山夏现在是建设部的二把手,也是目前几乎所有大型基建工程的项目负责人,这个工程的最终方案还是得由他来这里做过实地考察之后才能有定论。
而乔志亚作为军方人员,又是工程兵出身,担任这次行动的军方代表就再合适不过了。除了他之外,一向以出外勤为乐的老摩根也跟着来了,因为这趟任务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他的主要职责还是担当医生,顺便负责驾驶另一条船体稍小的“闪电号”帆船。
队伍中值得一提的成员还有临时从司法部借调过来的二级警司符力。符力之所以会出现在这支队伍当中,是因为这次的行程中可能会需要他出面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进行沟通。
石碌铁矿所在的位置已经进入内陆山区,而海南岛上的山区一向都是黎族山民的地盘。在石碌附近的山区就居住着好几个峒的黎人山民,在与黎人进行沟通这方面,符力显然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他自己对于这个任务也是欣然接受,能够有机会与岛上其他地方的黎人同胞打交道,肯定比每天在胜利港盘查那些外来移民有意思多了。
两艘船都停靠到岸边之后,从船上陆续下来了三十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汉民团的民兵,以及少数几名建设部的技术人员。虽说预计状况下不会有武装冲突,但执委会在这种外勤方面一向都不吝啬兵力的调配,因此还是让军委给这次的行动调了一个排的陆军作为护卫。
这支船队在前一天就从胜利港出发,当晚在莺歌海盐场歇息了一夜。目前莺歌海当地已经迁入移民七百余人,初步建立起了公社机构,并开始组织移民们修建盐场的生产场地,不过要像东边那几处盐场一样形成量产的规模,恐怕最快也得等到下半年才行了。
符力还是第一次出外勤来昌化这边,对于周围的一切也是充满了好奇心,下船之后不多一会儿,便忍不住对乔志亚问道:“乔哥,现在天色尚早,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向内陆进发,还要在这里驻留?”
“因为我们的人还没到齐,所以必须得在这里等上一阵了,或许是几个小时,或许是一两天。”乔志亚跟符力也没见外,便将原因告诉了他。
“等人?这次我们出发的时候不是点过人头了?怎么还有人没上船一起过来?”符力不解地追问道。
“不是没上我们的船,是我们要等的人并不是从胜利港出来的。”乔志亚耐心地解释道:“你知道我们这次过来的任务是什么吗?”
“探矿啊,我听宁先生和陶总说过了,这里的内陆有一个非常大的铁矿,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准备要开采这个铁矿。”符力也算是归化民当中的消息灵通人士,这些事情几个大头目都不会瞒着他,出发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所在。
“没错,可是探矿这件事,你不会我不会,建设部的刘大哥和老摩根也都不会,所以只能等专家来。”乔志亚拍拍符力肩头道:“走吧,我们先去看看中午会有什么好吃的东西。”
所谓的探矿专家,自然便是当初去北越黑土港的第一批人员中唯一的专业人士田叶友了。田叶友在穿越前就在华北地质勘探局工作,算是整个穿越集团当中为数不多的矿业相关专家,田独铁矿和大茅锰磷矿的探矿工作,也基本是由他组织完成的。在前年去黑土港勘探当地煤矿之后,田叶友索性便留在了黑土港一直没回来。
据后来调回胜利港任职的周恒行说,田叶友非常喜欢当地安静的生活和美丽的滨海风景,已经打算在那边长期定居了。在黑土港管委会与广西方向的廉州、钦州建立起贸易联系之后,黑土港的精煤成为了当地主要的出口产品,身为矿业主管的田叶友也身价随之上升,去年干脆就迎娶了一名钦州富商的女儿,解决了穿越前困扰他多时的个人归宿问题。当然像田叶友这样在穿越后找了本时空伴侣的人为数不少,不过真正跟他一样,明媒正娶成家的人却并不多,田叶友本人也算是开了穿越集团成员在婚恋关系方面的一个先河,在他之后才开始陆陆续续有成员迎娶本时空的异性过门。
在黑土港开发之后,执委会一直都没有再进行矿藏方面的开发行动,直到今年,在逐步稳定了外部环境,并有了一定的人口规模之后,执委会才再次将开发石碌铁矿的计划提了出来。虽然石碌铁矿的埋藏点并不是什么秘密,大资料库里有详细的记载,但在实际状况之下应该如何确定矿脉的准确地点,如何制定开采方案,却并不是外行人能够看着资料纸上谈兵就能完成的工作。这种时候,必须得有较为专业的人员出马,才能确保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于是执委会一个电报发到黑土港,让田叶友出发到昌化江入海口处的渔村,与从胜利港出发前往当地的特派小组会合。
黑土港方面当然是没有双体帆船这样的先进快船,甚至连胜利港造船厂近两年出产的“探索级”民用客货帆船也没有——仅有的几艘高级货全部都被海运部安排在了三亚至广州的航线上,因为那条航线所运载的货物需要更短的周转期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黑土港与三亚之间的船只所运载的几乎都是不需要保质的黑煤,运输时间早几天晚几天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反正黑土港目前的产量和运力都已经超过了田独工业区的生产所需,甚至还有余力将产出的煤运往廉州、钦州、儋州等地贩卖,而且由于价廉物美,黑土港精煤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强——去年就已经活生生逼得儋州当地的褐煤煤窑全部破产停业了,导致大量的儋州青壮在牙行的劝说之下,乘船南下到三亚为海汉人打工,也算是间接促进了三亚地区的移民引进工作。
田叶友所乘坐的海船其实是与特派小组的两艘船同日出发,不过他的运气不太好,在出港口不久就开始风云突变,由于船上载着田叶友这个重要人物,为了安全起见,这艘船又倒回了港口多等了一天。乔志亚一行人抵达昌化的时候,田叶友所乘坐的海船还没到达半途的浮水洲岛,要赶到昌化至少还得一天左右的时间。
特派小组一行人在渔村用过饭之后,乔志亚便主动提议去附近的昌化县城看看。刘山夏对此有些担忧:“昌化可是属于儋州的地盘,要是我们在昌化这边出事,那可有点麻烦。”
“不会有什么麻烦,县城我去过很多次了,没事。这里的民情非常淳朴,你只要送点小东西给老百姓,他们就会把你当成好人了。”乔志亚笑着安慰道。
“哦,这样啊……不对,我本来就是好人!”刘山夏瞪着眼睛替自己辩解道。
于是随行的民兵留下了一半人在渔村看守船只和物资,其他人便在乔志亚的带领之下,出了渔村步行向东南方向进发。按乔志亚的说法,县城距离渔村也只有五里路左右,步行很快就能到达。
据史料记载,昌化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不过当时所建的城墙还是土墙结构,只有一小段城墙是在当地烧砖砌成。到了永乐九年,即公元1411年,昌化当地经常受到倭寇和海盗的袭扰,于是驻守昌化的卫所军指挥徐茂为了抵抗侵扰,便组织民众将城墙重建,环城都用上了石砖砌墙。当时修建的城墙周长五里,高六米,城楼部分厚达五米,有石垛五百五十个,更铺八座,城楼四座,城门四个,东南西北分别为启展门、宁和门、镇海门、宁武门。
明正统十年,即公元1445年,昌化知县周振又组织民众,在城外开挖跨度达五尺的深壕沟,在这个工程完成之后,昌化城才终于形成了完整坚固的结构,其城防设施的可靠度堪舆崖城一比。当然了,昌化只是县城,而崖城却是州治所在地,驻军规模还是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崖城还有崖州水寨这个特殊兵种,且不管实际战斗力如何,单单就是这个兵种配备,昌化就比不了。
根据前期对昌化县城的渗透,军方早就把当地的驻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昌化城中目前只驻扎了卫所军四百余人,这点兵力依靠城防,对付上岸劫掠的海盗倒是已经够用了,但如果要跟海汉民团作战还根本不够看。这昌化城的城防在普通民众眼中看来或许还算坚固,但在军方看来,连顺化城内的皇城都还比不了,要对付这里的驻军并不会有太大的技术难度。
当天的考评测试结束之后,武森并没有立刻得到来自海军的调令。正如罗升东所预计的那样,王汤姆只开给了武森一张胜利港军校的入学通知书,让他凭通知书即日入学。至于他的职位分配,就得看他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如何了。就算武森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错,但至少也得先完成两至三个月的理论培训之后,才能有望进入海军服役。而在此期间他也会有充分的时间来慢慢认识海汉执委会治下的这个社会,等他真正加入海汉海军的时候,心态或许就会和现在大不一样了。
类似武森这种经历的南越战俘并不止他一个人,事实上海汉民团在南越地区历次战斗中俘虏的水师下属战兵和水手共计有三百余人,其中一些去年被俘获的人员已经有大部分都加入了海军或是海运部下属的货运船队当中,只是像武森这个级别的军官倒还真是独一无二,又加上有带路党阮家兄弟的强烈推荐,军方才会给予了这么高的重视。
当然武森的表现倒也没有让军方失望,而且政治态度上也终于出现了“明智”的转变,否则这个牛皮吹破,阮家兄弟势必要为武森的事情背锅,到时候别说武森会被打回苦役营羁押,阮家兄弟搞不好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1629年5月11日,大明崇祯二年四月十九,在琼州岛西岸昌化县附近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大一小两艘白色帆船。这两艘船船体扁平,船身与船帆都是白色,以飞快的速度在海浪中穿行。
岸边正在海滩上晾晒渔网的两父子也注意到了这两艘正在接近中的怪船,不过这对渔民父子倒是没有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住,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脑袋道:“回去,让你娘赶紧生火烧水,准备饭菜,就说海汉人来了!”
这两艘外形怪异的帆船自然就是来自胜利港的“飞速号”、“闪电号”两艘双体帆船,而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到这里,海汉人早在天启七年就已经来过这里,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两艘帆船几乎是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轮流造访这里,而昌化渔村的渔民,也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些来自琼南胜利港的来客。在他们看来,这些海汉人非常友善,不但每次都会带来廉价的精盐和稻米,而且会以优厚的报酬雇佣这里的村民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这些访客提供住宿和饮食。
这个渔村旁边就是一早被海运部所看上的内河渔港,尽管这个小渔港面积不大,只有三亚内河港三分之一的面积,但已经是昌化江入海口附近条件最好的天然港口了。未来执委会对内陆的开发计划涉及到大量的物资运输,这个地方就将会成为海边的货物集散地。当然了,与此相邻的整个渔村地界,肯定也会被执委会全部征用。至于渔村中的村民,如果愿意被纳入执委会治下,那么肯定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后也无需为生计发愁。但如果是有某些不和谐的声音,那也会有武装民团和治安警察出动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两艘船在昌化江入海口处开始降帆减速,缓缓地驶入了昌化渔港的港湾。这里的海岸边原本只有四五家渔民,称作渔村都还比较勉强,不过自从海汉人踏足这里之后,定期都会造访这里并带来一些廉价货物,时间一长,这里倒是已经有了十多二十户人家。岸边原本没有什么码头设施,渔民的小船都是直接往河岸上冲滩,然后拖到岸上停放。去年在海汉人出资和主持之下,本地的渔民才在港湾里修建了几道供大型船只停靠的栈桥,并且还在港湾入口处修建了一段防止海水涨落潮形成倒灌的碎石防波堤。
刘山夏站在“飞速号”的船头,见岸边的渔民在朝自己这边挥手致意,当下也挥了挥手以示友好。旁边的乔志亚笑道:“他不是跟你打招呼,是让你把缆绳抛给他!”
刘山夏悻悻地放下手,拿起船头盘好的缆绳,用力扔了出去,那个挥手示意的渔民接住之后,便将其固定到岸边的缆绳桩上。
“老陈,又见面了啊!”乔志亚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了,跟这儿的原住民也已经比较梳洗了,没等下船便跟岸边的渔民大声打起了招呼。
“乔老爷,好久不见,一向可好?”被称作老陈的渔民赶紧向乔志亚作揖请安。
“好得很!”乔志亚一脚踏在船舷,然后跳到了栈桥上:“对了,老陈你儿子呢?”
“叫他回去让他娘给各位老爷准备热水饭食了!”老陈恭敬地应答道:“不知这次乔老爷带了多少人手过来,小的也好早点准备晚上住宿的地方。”
“这次过来的人手比较多,恐怕你们这村里住不下了。”乔志亚摆摆手道:“没关系,我们会自己搭帐篷解决的。对了,船上还有几筐鲜鱼,你叫人去抬下来,中午加餐!”
这次造访昌化的船队由乔志亚和刘山夏率领,主要便是勘测从海边至内陆石碌矿区的交通状况,并开始选址策划今后的陆上货运线路。要开发石碌铁矿就需要修建一条长度超过25公里的陆上通道,这个长度几乎是已经投入运行的田独——胜利港——三亚港交通线的一倍,工程量相当大。虽然建设部在前期就已经派出过多批次的人员到这边来搞地形勘测,但刘山夏现在是建设部的二把手,也是目前几乎所有大型基建工程的项目负责人,这个工程的最终方案还是得由他来这里做过实地考察之后才能有定论。
而乔志亚作为军方人员,又是工程兵出身,担任这次行动的军方代表就再合适不过了。除了他之外,一向以出外勤为乐的老摩根也跟着来了,因为这趟任务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他的主要职责还是担当医生,顺便负责驾驶另一条船体稍小的“闪电号”帆船。
队伍中值得一提的成员还有临时从司法部借调过来的二级警司符力。符力之所以会出现在这支队伍当中,是因为这次的行程中可能会需要他出面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进行沟通。
石碌铁矿所在的位置已经进入内陆山区,而海南岛上的山区一向都是黎族山民的地盘。在石碌附近的山区就居住着好几个峒的黎人山民,在与黎人进行沟通这方面,符力显然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他自己对于这个任务也是欣然接受,能够有机会与岛上其他地方的黎人同胞打交道,肯定比每天在胜利港盘查那些外来移民有意思多了。
两艘船都停靠到岸边之后,从船上陆续下来了三十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汉民团的民兵,以及少数几名建设部的技术人员。虽说预计状况下不会有武装冲突,但执委会在这种外勤方面一向都不吝啬兵力的调配,因此还是让军委给这次的行动调了一个排的陆军作为护卫。
这支船队在前一天就从胜利港出发,当晚在莺歌海盐场歇息了一夜。目前莺歌海当地已经迁入移民七百余人,初步建立起了公社机构,并开始组织移民们修建盐场的生产场地,不过要像东边那几处盐场一样形成量产的规模,恐怕最快也得等到下半年才行了。
符力还是第一次出外勤来昌化这边,对于周围的一切也是充满了好奇心,下船之后不多一会儿,便忍不住对乔志亚问道:“乔哥,现在天色尚早,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向内陆进发,还要在这里驻留?”
“因为我们的人还没到齐,所以必须得在这里等上一阵了,或许是几个小时,或许是一两天。”乔志亚跟符力也没见外,便将原因告诉了他。
“等人?这次我们出发的时候不是点过人头了?怎么还有人没上船一起过来?”符力不解地追问道。
“不是没上我们的船,是我们要等的人并不是从胜利港出来的。”乔志亚耐心地解释道:“你知道我们这次过来的任务是什么吗?”
“探矿啊,我听宁先生和陶总说过了,这里的内陆有一个非常大的铁矿,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准备要开采这个铁矿。”符力也算是归化民当中的消息灵通人士,这些事情几个大头目都不会瞒着他,出发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所在。
“没错,可是探矿这件事,你不会我不会,建设部的刘大哥和老摩根也都不会,所以只能等专家来。”乔志亚拍拍符力肩头道:“走吧,我们先去看看中午会有什么好吃的东西。”
所谓的探矿专家,自然便是当初去北越黑土港的第一批人员中唯一的专业人士田叶友了。田叶友在穿越前就在华北地质勘探局工作,算是整个穿越集团当中为数不多的矿业相关专家,田独铁矿和大茅锰磷矿的探矿工作,也基本是由他组织完成的。在前年去黑土港勘探当地煤矿之后,田叶友索性便留在了黑土港一直没回来。
据后来调回胜利港任职的周恒行说,田叶友非常喜欢当地安静的生活和美丽的滨海风景,已经打算在那边长期定居了。在黑土港管委会与广西方向的廉州、钦州建立起贸易联系之后,黑土港的精煤成为了当地主要的出口产品,身为矿业主管的田叶友也身价随之上升,去年干脆就迎娶了一名钦州富商的女儿,解决了穿越前困扰他多时的个人归宿问题。当然像田叶友这样在穿越后找了本时空伴侣的人为数不少,不过真正跟他一样,明媒正娶成家的人却并不多,田叶友本人也算是开了穿越集团成员在婚恋关系方面的一个先河,在他之后才开始陆陆续续有成员迎娶本时空的异性过门。
在黑土港开发之后,执委会一直都没有再进行矿藏方面的开发行动,直到今年,在逐步稳定了外部环境,并有了一定的人口规模之后,执委会才再次将开发石碌铁矿的计划提了出来。虽然石碌铁矿的埋藏点并不是什么秘密,大资料库里有详细的记载,但在实际状况之下应该如何确定矿脉的准确地点,如何制定开采方案,却并不是外行人能够看着资料纸上谈兵就能完成的工作。这种时候,必须得有较为专业的人员出马,才能确保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于是执委会一个电报发到黑土港,让田叶友出发到昌化江入海口处的渔村,与从胜利港出发前往当地的特派小组会合。
黑土港方面当然是没有双体帆船这样的先进快船,甚至连胜利港造船厂近两年出产的“探索级”民用客货帆船也没有——仅有的几艘高级货全部都被海运部安排在了三亚至广州的航线上,因为那条航线所运载的货物需要更短的周转期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黑土港与三亚之间的船只所运载的几乎都是不需要保质的黑煤,运输时间早几天晚几天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反正黑土港目前的产量和运力都已经超过了田独工业区的生产所需,甚至还有余力将产出的煤运往廉州、钦州、儋州等地贩卖,而且由于价廉物美,黑土港精煤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强——去年就已经活生生逼得儋州当地的褐煤煤窑全部破产停业了,导致大量的儋州青壮在牙行的劝说之下,乘船南下到三亚为海汉人打工,也算是间接促进了三亚地区的移民引进工作。
田叶友所乘坐的海船其实是与特派小组的两艘船同日出发,不过他的运气不太好,在出港口不久就开始风云突变,由于船上载着田叶友这个重要人物,为了安全起见,这艘船又倒回了港口多等了一天。乔志亚一行人抵达昌化的时候,田叶友所乘坐的海船还没到达半途的浮水洲岛,要赶到昌化至少还得一天左右的时间。
特派小组一行人在渔村用过饭之后,乔志亚便主动提议去附近的昌化县城看看。刘山夏对此有些担忧:“昌化可是属于儋州的地盘,要是我们在昌化这边出事,那可有点麻烦。”
“不会有什么麻烦,县城我去过很多次了,没事。这里的民情非常淳朴,你只要送点小东西给老百姓,他们就会把你当成好人了。”乔志亚笑着安慰道。
“哦,这样啊……不对,我本来就是好人!”刘山夏瞪着眼睛替自己辩解道。
于是随行的民兵留下了一半人在渔村看守船只和物资,其他人便在乔志亚的带领之下,出了渔村步行向东南方向进发。按乔志亚的说法,县城距离渔村也只有五里路左右,步行很快就能到达。
据史料记载,昌化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不过当时所建的城墙还是土墙结构,只有一小段城墙是在当地烧砖砌成。到了永乐九年,即公元1411年,昌化当地经常受到倭寇和海盗的袭扰,于是驻守昌化的卫所军指挥徐茂为了抵抗侵扰,便组织民众将城墙重建,环城都用上了石砖砌墙。当时修建的城墙周长五里,高六米,城楼部分厚达五米,有石垛五百五十个,更铺八座,城楼四座,城门四个,东南西北分别为启展门、宁和门、镇海门、宁武门。
明正统十年,即公元1445年,昌化知县周振又组织民众,在城外开挖跨度达五尺的深壕沟,在这个工程完成之后,昌化城才终于形成了完整坚固的结构,其城防设施的可靠度堪舆崖城一比。当然了,昌化只是县城,而崖城却是州治所在地,驻军规模还是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崖城还有崖州水寨这个特殊兵种,且不管实际战斗力如何,单单就是这个兵种配备,昌化就比不了。
根据前期对昌化县城的渗透,军方早就把当地的驻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昌化城中目前只驻扎了卫所军四百余人,这点兵力依靠城防,对付上岸劫掠的海盗倒是已经够用了,但如果要跟海汉民团作战还根本不够看。这昌化城的城防在普通民众眼中看来或许还算坚固,但在军方看来,连顺化城内的皇城都还比不了,要对付这里的驻军并不会有太大的技术难度。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27/4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27/41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