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第612章 性能与战术
石迪文很大方地带着兴致勃勃的许心素又到轮机舱里转了一圈,不过这次他们很快就出来了,蒸汽系统在运行期间,轮机舱里面煤烟混杂着水蒸气,再加上巨大的机械噪音,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地方。从轮机舱旁边仅仅两尺宽的过道向船头方向穿过两道密封门,就来到了二层火炮甲板。
这层甲板上布置了左右各十门24磅火炮,全部采用了最新式的活动炮座和弹簧制退系统,使得每门炮只需四名炮手就能实现完全操控。在船舷炮窗关闭的情况下,这里几乎无法从外面采光,所以舱内用了不少海汉特产的防风油灯作为照明光源。为了防止风浪颠簸中油灯摔到甲板上引起火灾,这些油灯都是被固定在了舱顶上。
许心素注意到这里的舱室结构明显要强于小一些的“探索级”战船,舱室内有大量用钢铁构件链接起来的支撑结构,很显然是为了克服这些舰炮开火时对船身所造成的冲击力。而明军的战船上很少装备大威力火炮,原因之一就是船身结构不能承受发射时的巨大震动,比如从嘉靖年间开始装备明军水师的大号铜发熕,就因为震动太大无法安装到战船上,而不得不在战船后拖着一个木筏,用来承载这个武器,作战时所能发挥出的效能可想而知。
从16世纪中期的嘉靖年间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铸铜或者生铁打造的前装炮,据说“发熕”一词有可能就是来自于葡萄牙语的野战炮。笨重固然是个明显的缺陷,但其威力又让明军难以舍弃,明军水师当时大量使用这种武器作为战船的舰首主炮。至于陆军不喜欢这东西的理由也很简单,这炮没法俯击,因此无法用来守城,野战就更不用说了,用这玩意儿还不如用同样沉重但性能大大超过的红夷大炮。
明军战船上装备的火器虽然不少,但真正射程远精准度高又有一定杀伤力的却少之又少。许心素虽然早就知道这“威信号”上装备了大量火炮,但真正进到船舱里看到实物的时候,那种震撼的感觉还是让他难以克制住脸上惊讶的表情。
石迪文不失时机地向许心素炫耀道:“这艘船设计了三层火炮甲板,安装了大小三种不同口径的火炮共计52门,两侧船舷最多可以同时让24门火炮发动炮击。许大人应该也能想象得出,没有什么船能在五十到一百丈的距离上同时遭受这么多门火炮轰击之后还能保持正常的航行能力。再坚固的船,我们也有信心在五轮近距离炮击之后让其彻底失去行动能力。”
许心素心道哪用得了五轮,能挺得过三轮估计都是万幸了。这几年他从海汉人手里买了不少火炮,对于海汉火炮的威力还是很清楚的,这一层甲板安置的火炮,他一看就知道是24磅炮,这种炮弹别说打木制船板,就算是同样厚度的砖石,在石迪文所说的距离上也能一发洞穿。虽然没有亲自见证过这种舰炮的威力,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哪怕命中率只有十之二三,五轮打下来也足以把目标打成筛子了。
然而明军的战船却无法像海汉战船这样装备大量的火炮,许心素估摸着自己手底下水师的战船加在一起,真正派得上用场的火力估计还没这三艘海汉战船多——人家三艘船就装备有百门火炮,而自己手下的船多则多矣,但船上的武器却并不堪用。如果以海汉的火炮标准来衡量,能称得上“炮”的也就新近到手那两艘从海汉订制的战船上配备的火炮了。
不过想到那两艘船,许心素就打消了向石迪文询价的想法。那装备十门炮的小炮船都要价上万两银子,这装备五十多门炮的大炮船,又有那奇特的推进装置,怕是会报出一个天文数字的价格了。
许心素虽然看得流口水,但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智,知道这东西并不是明军目前玩得起的装备。就算海汉人愿意卖,福建水师也未必养得起这个大家伙,光是看看船上这么多的火炮,就知道这东西保养起来有多麻烦了。而且这一艘船上所需要的炮手,就比漳州城的炮兵编制还多了,许心素一时半会可腾不出这么多专业人手来操作这个大杀器。
同时许心素也意识到,海汉民团在专业兵种的人员储备上甚至比福建明军还要更强。按照石迪文的说法,这种大战船并不止这一艘,而是有好几艘,再加上众多的“探索级”和“探险级”战船,所需的炮兵只怕要近千人了,而这还仅仅只是人家海上部队的炮兵而已,编制就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全福建明军的炮兵数量了。
而许心素手下的炮兵,特别是使用海汉火炮的部队,大部分都是送到三亚由海汉军方代为培训,人员规模的增长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自然是比不了海汉炮兵的扩编速度。当然福建军方也可以以老带新自行培训炮手,但效果却远远不及送去三亚交给海汉人代劳。别的不说,就光是实弹射击练习这一项,福建明军自行培训的炮手就远远不及海汉军校里的学员。而类似弹道计算之类的高级科目,更是只有海汉军校里的教员才能深入浅出地讲授相关的学问。双方在炮兵这个兵种上的实力差距,几乎不可能有拉近的机会。
“这船舱里黑乎乎的也看不了什么东西,我们还是回到上面去吧!”石迪文也并不想让许心素一直在这里待着,虽然海汉战舰上这套作战模式无法效仿,但石迪文也不打算将底牌全部都亮出来——比如说最下层甲板布置的48磅重炮,他就不会带许心素去参观。那玩意儿打出去的炮弹只要命中船身吃水线附近区域,一发就能让船陷入瘫痪状态。
许心素虽然有点舍不得走,不过他自己就是高级军官,也知道战船上已经属于是军事禁地,人家肯带他参观这就是莫大的人情,待着不走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威信号”开着蒸汽推进装置航行了两小时之后,石迪文便下令轮机舱停止运行,而这个时候“威信号”已经把整个参演船队抛在身后足足十海里了,这种航速让许心素简直目瞪口呆,不知该如何评价才好。
“我们想走的时候,没人能留住我们,我们想打的时候,没人能从战场上溜掉!”石迪文十分骄傲地给予了这艘承载了海汉最高科技成果的战舰极高的评价,航速和火力上的优势,让它足以傲视整个远东地区的海上竞争对手。
许心素在参观过船上的动力设施和武器配备之后,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承认石迪文的说法。海汉人在海上武装方面所体现出的强大实力,简直就让人生不出反抗的念头,许心素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会遇上海汉这样的对手,他甚至有一点同情十八芝,因为那些盘踞在海岛上的匪徒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招惹到了什么样的麻烦人物。
就许心素对十八芝的了解,对方手头上根本就没有任何战船能够对抗“威信号”这种怪物,在海上遭遇除了逃跑之外大概也不会有别的办法——当然能不能逃得掉,估计还得看海汉指挥官的心情。至于说对战,许心素认为并不会有什么悬念出现,海汉这艘船足以吊打数倍的对手。十八芝虽然号称船多,但一个大头目手底下几百条船凑在一起,大概也没这“威信号”上的炮多,双方的武力差了不止一个级数。
石迪文下令降帆减速,等了许久之后,后续的大部队才终于赶了上来。海汉海军自然是对这样的情况习以为常,“威信号”和“威严号”在海训时经常都会抛下队友单独跑上一段,以测试蒸汽推进系统的运转状况是否稳定。但参加此次军演的明军水师却是第一次目睹这样的奇景,这艘体形硕大的海汉战船竟然突然就冒着烟加速,而且一溜烟窜出去就把船队给扔在了后面,如果不是旗舰上打出了旗号让船队跟随行进,水师的军官们大概真会以为自己白日见鬼了。
一些原本还对海汉安排的军演内容抱有疑虑的明军军官,这下也已经基本都服气了。不说打不打仗,光是人家战船这速度,就足以让人放弃抵抗了——连追都追不上,这还怎么玩?
“威信号”回到船队中之后,便不再担任中军,而是干起了领航的活儿。虽然这片海域对于海汉海军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但船上也安排了由许心素提供的数名熟悉附近海况的老水手协助领航。而对于风向、洋流变化的利用技巧,接受过高级航海训练的海汉海军就具有明显的优势了,再加上“威信号”的性能本就出众,领航时便能带领船队以更高的效率行进。
船队抵达泉州外海的时候,比预计的时间要早了一个多小时,对于这段仅仅五十多海里的航程而言,能将航行时间缩短这么多已经殊为不易,如果不是海汉海军领航还真很难做到。
抵达预定海域之后,船队便开始按照计划演练海上协同作战。数艘战船在“威信号”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如何抢占上风头用船舷对敌,也就是近代海战中如何抢占t字头的战术。
这种战术对于尚在使用各种原始火器作为主要输出的明军水师来说的确有点超前,不过随着福建水师逐渐购入海汉战船,火力输出将更多依赖于装备在两侧的火炮,这种将船舷火力输出做到最大化的战术还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而福建水师方面仅有极少数高级军官曾经在三亚接受过了这类战术的传授,但回到福建之后却完全没办法进行操练,因为这种战术出现的原因就是装备了大量船舷炮的战船开始列装水面部队,然而福建这边却根本没几艘称得上炮舰的战船。
平时根本得不到训练机会的福建水师,这次却是有幸能够跟随着海汉海军一同训练这种在远东地区还十分先进的战术。石迪文一边下达各种命令,一边给许心素讲解这种战术的妙处。
其实无需石迪文过多的讲解,许心素看到这个队列就已经明白了七八分。简单来说,就是以己方船舷炮的优势火力来压制对手船艏或者船艉有限的几门炮,而排成一长列的己方炮船,简直就是一道移动的火炮阵地。这么横着趟过去一次,对手的船就算没被打沉估计也离倾覆差不太多了。
类似这样战术,许心素知道红毛人和佛郎机人也有,不过他们的熟练程度大概还比不了精于航海的海汉人,而且要说战船在海上的灵活程度,肯定还是首推海汉的作品。
虽然没有安排靶船来进行实弹射击,但仅仅只是在海上这么列队走了两遭,许心素也能自行脑补出战时会是什么样的光景。他曾听说当初海汉人在珠江口以少胜多打败了刘香的船队,并且使其从那时候起就一蹶不振,想来也是依靠了这种先进的战术。
直到天色慢慢变暗,石迪文才下令终止演习,船队驶往泉州港休整。
泉州港开埠的时间已有千年,号称世界第一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认为泉州港可以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宋元时期泉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贸港口,有商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0余个。不过在元朝后期,泉州发生的“亦思巴奚战乱”持续了足足十年时间,而这场战乱重创了泉州社会经济,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明朝之后,由于朝廷施行海禁政策,泉州只能通商琉球,福建的市舶司也北迁到了福州,泉州港的外贸地位就进一步下降。到穿越者来到这个时空的天启、崇祯年间,泉州港的地位和规模都已经不及临近的漳州港了。
这层甲板上布置了左右各十门24磅火炮,全部采用了最新式的活动炮座和弹簧制退系统,使得每门炮只需四名炮手就能实现完全操控。在船舷炮窗关闭的情况下,这里几乎无法从外面采光,所以舱内用了不少海汉特产的防风油灯作为照明光源。为了防止风浪颠簸中油灯摔到甲板上引起火灾,这些油灯都是被固定在了舱顶上。
许心素注意到这里的舱室结构明显要强于小一些的“探索级”战船,舱室内有大量用钢铁构件链接起来的支撑结构,很显然是为了克服这些舰炮开火时对船身所造成的冲击力。而明军的战船上很少装备大威力火炮,原因之一就是船身结构不能承受发射时的巨大震动,比如从嘉靖年间开始装备明军水师的大号铜发熕,就因为震动太大无法安装到战船上,而不得不在战船后拖着一个木筏,用来承载这个武器,作战时所能发挥出的效能可想而知。
从16世纪中期的嘉靖年间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铸铜或者生铁打造的前装炮,据说“发熕”一词有可能就是来自于葡萄牙语的野战炮。笨重固然是个明显的缺陷,但其威力又让明军难以舍弃,明军水师当时大量使用这种武器作为战船的舰首主炮。至于陆军不喜欢这东西的理由也很简单,这炮没法俯击,因此无法用来守城,野战就更不用说了,用这玩意儿还不如用同样沉重但性能大大超过的红夷大炮。
明军战船上装备的火器虽然不少,但真正射程远精准度高又有一定杀伤力的却少之又少。许心素虽然早就知道这“威信号”上装备了大量火炮,但真正进到船舱里看到实物的时候,那种震撼的感觉还是让他难以克制住脸上惊讶的表情。
石迪文不失时机地向许心素炫耀道:“这艘船设计了三层火炮甲板,安装了大小三种不同口径的火炮共计52门,两侧船舷最多可以同时让24门火炮发动炮击。许大人应该也能想象得出,没有什么船能在五十到一百丈的距离上同时遭受这么多门火炮轰击之后还能保持正常的航行能力。再坚固的船,我们也有信心在五轮近距离炮击之后让其彻底失去行动能力。”
许心素心道哪用得了五轮,能挺得过三轮估计都是万幸了。这几年他从海汉人手里买了不少火炮,对于海汉火炮的威力还是很清楚的,这一层甲板安置的火炮,他一看就知道是24磅炮,这种炮弹别说打木制船板,就算是同样厚度的砖石,在石迪文所说的距离上也能一发洞穿。虽然没有亲自见证过这种舰炮的威力,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哪怕命中率只有十之二三,五轮打下来也足以把目标打成筛子了。
然而明军的战船却无法像海汉战船这样装备大量的火炮,许心素估摸着自己手底下水师的战船加在一起,真正派得上用场的火力估计还没这三艘海汉战船多——人家三艘船就装备有百门火炮,而自己手下的船多则多矣,但船上的武器却并不堪用。如果以海汉的火炮标准来衡量,能称得上“炮”的也就新近到手那两艘从海汉订制的战船上配备的火炮了。
不过想到那两艘船,许心素就打消了向石迪文询价的想法。那装备十门炮的小炮船都要价上万两银子,这装备五十多门炮的大炮船,又有那奇特的推进装置,怕是会报出一个天文数字的价格了。
许心素虽然看得流口水,但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智,知道这东西并不是明军目前玩得起的装备。就算海汉人愿意卖,福建水师也未必养得起这个大家伙,光是看看船上这么多的火炮,就知道这东西保养起来有多麻烦了。而且这一艘船上所需要的炮手,就比漳州城的炮兵编制还多了,许心素一时半会可腾不出这么多专业人手来操作这个大杀器。
同时许心素也意识到,海汉民团在专业兵种的人员储备上甚至比福建明军还要更强。按照石迪文的说法,这种大战船并不止这一艘,而是有好几艘,再加上众多的“探索级”和“探险级”战船,所需的炮兵只怕要近千人了,而这还仅仅只是人家海上部队的炮兵而已,编制就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全福建明军的炮兵数量了。
而许心素手下的炮兵,特别是使用海汉火炮的部队,大部分都是送到三亚由海汉军方代为培训,人员规模的增长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自然是比不了海汉炮兵的扩编速度。当然福建军方也可以以老带新自行培训炮手,但效果却远远不及送去三亚交给海汉人代劳。别的不说,就光是实弹射击练习这一项,福建明军自行培训的炮手就远远不及海汉军校里的学员。而类似弹道计算之类的高级科目,更是只有海汉军校里的教员才能深入浅出地讲授相关的学问。双方在炮兵这个兵种上的实力差距,几乎不可能有拉近的机会。
“这船舱里黑乎乎的也看不了什么东西,我们还是回到上面去吧!”石迪文也并不想让许心素一直在这里待着,虽然海汉战舰上这套作战模式无法效仿,但石迪文也不打算将底牌全部都亮出来——比如说最下层甲板布置的48磅重炮,他就不会带许心素去参观。那玩意儿打出去的炮弹只要命中船身吃水线附近区域,一发就能让船陷入瘫痪状态。
许心素虽然有点舍不得走,不过他自己就是高级军官,也知道战船上已经属于是军事禁地,人家肯带他参观这就是莫大的人情,待着不走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威信号”开着蒸汽推进装置航行了两小时之后,石迪文便下令轮机舱停止运行,而这个时候“威信号”已经把整个参演船队抛在身后足足十海里了,这种航速让许心素简直目瞪口呆,不知该如何评价才好。
“我们想走的时候,没人能留住我们,我们想打的时候,没人能从战场上溜掉!”石迪文十分骄傲地给予了这艘承载了海汉最高科技成果的战舰极高的评价,航速和火力上的优势,让它足以傲视整个远东地区的海上竞争对手。
许心素在参观过船上的动力设施和武器配备之后,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承认石迪文的说法。海汉人在海上武装方面所体现出的强大实力,简直就让人生不出反抗的念头,许心素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会遇上海汉这样的对手,他甚至有一点同情十八芝,因为那些盘踞在海岛上的匪徒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招惹到了什么样的麻烦人物。
就许心素对十八芝的了解,对方手头上根本就没有任何战船能够对抗“威信号”这种怪物,在海上遭遇除了逃跑之外大概也不会有别的办法——当然能不能逃得掉,估计还得看海汉指挥官的心情。至于说对战,许心素认为并不会有什么悬念出现,海汉这艘船足以吊打数倍的对手。十八芝虽然号称船多,但一个大头目手底下几百条船凑在一起,大概也没这“威信号”上的炮多,双方的武力差了不止一个级数。
石迪文下令降帆减速,等了许久之后,后续的大部队才终于赶了上来。海汉海军自然是对这样的情况习以为常,“威信号”和“威严号”在海训时经常都会抛下队友单独跑上一段,以测试蒸汽推进系统的运转状况是否稳定。但参加此次军演的明军水师却是第一次目睹这样的奇景,这艘体形硕大的海汉战船竟然突然就冒着烟加速,而且一溜烟窜出去就把船队给扔在了后面,如果不是旗舰上打出了旗号让船队跟随行进,水师的军官们大概真会以为自己白日见鬼了。
一些原本还对海汉安排的军演内容抱有疑虑的明军军官,这下也已经基本都服气了。不说打不打仗,光是人家战船这速度,就足以让人放弃抵抗了——连追都追不上,这还怎么玩?
“威信号”回到船队中之后,便不再担任中军,而是干起了领航的活儿。虽然这片海域对于海汉海军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但船上也安排了由许心素提供的数名熟悉附近海况的老水手协助领航。而对于风向、洋流变化的利用技巧,接受过高级航海训练的海汉海军就具有明显的优势了,再加上“威信号”的性能本就出众,领航时便能带领船队以更高的效率行进。
船队抵达泉州外海的时候,比预计的时间要早了一个多小时,对于这段仅仅五十多海里的航程而言,能将航行时间缩短这么多已经殊为不易,如果不是海汉海军领航还真很难做到。
抵达预定海域之后,船队便开始按照计划演练海上协同作战。数艘战船在“威信号”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如何抢占上风头用船舷对敌,也就是近代海战中如何抢占t字头的战术。
这种战术对于尚在使用各种原始火器作为主要输出的明军水师来说的确有点超前,不过随着福建水师逐渐购入海汉战船,火力输出将更多依赖于装备在两侧的火炮,这种将船舷火力输出做到最大化的战术还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而福建水师方面仅有极少数高级军官曾经在三亚接受过了这类战术的传授,但回到福建之后却完全没办法进行操练,因为这种战术出现的原因就是装备了大量船舷炮的战船开始列装水面部队,然而福建这边却根本没几艘称得上炮舰的战船。
平时根本得不到训练机会的福建水师,这次却是有幸能够跟随着海汉海军一同训练这种在远东地区还十分先进的战术。石迪文一边下达各种命令,一边给许心素讲解这种战术的妙处。
其实无需石迪文过多的讲解,许心素看到这个队列就已经明白了七八分。简单来说,就是以己方船舷炮的优势火力来压制对手船艏或者船艉有限的几门炮,而排成一长列的己方炮船,简直就是一道移动的火炮阵地。这么横着趟过去一次,对手的船就算没被打沉估计也离倾覆差不太多了。
类似这样战术,许心素知道红毛人和佛郎机人也有,不过他们的熟练程度大概还比不了精于航海的海汉人,而且要说战船在海上的灵活程度,肯定还是首推海汉的作品。
虽然没有安排靶船来进行实弹射击,但仅仅只是在海上这么列队走了两遭,许心素也能自行脑补出战时会是什么样的光景。他曾听说当初海汉人在珠江口以少胜多打败了刘香的船队,并且使其从那时候起就一蹶不振,想来也是依靠了这种先进的战术。
直到天色慢慢变暗,石迪文才下令终止演习,船队驶往泉州港休整。
泉州港开埠的时间已有千年,号称世界第一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认为泉州港可以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宋元时期泉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贸港口,有商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0余个。不过在元朝后期,泉州发生的“亦思巴奚战乱”持续了足足十年时间,而这场战乱重创了泉州社会经济,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明朝之后,由于朝廷施行海禁政策,泉州只能通商琉球,福建的市舶司也北迁到了福州,泉州港的外贸地位就进一步下降。到穿越者来到这个时空的天启、崇祯年间,泉州港的地位和规模都已经不及临近的漳州港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27/6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27/6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