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第680章 中伏
在过去的两年中,被羁押在此的囚犯因为各种原因而发起的逃亡其实已经有过多次,其中倒也不乏能在事后逃脱海汉追捕的先例——当然大部分时候的追捕都仅仅只是象征性的而已。但这些成功逃掉的人往往从此就石沉大海渺无音信,并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逃出去了还是悄无声息地死在了深山里。
不过在过后的逃狱纪录中,一次脱逃数十人的状况也算得上是极为罕见了。一般来说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组织这么多人一起脱逃,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成功的机率。
首先人一多就很难避免走漏风声,而囚犯当中为了争取个人积分而出卖同伴的人可是相当多的,而且苦役营里有规定,揭发其他人不法行径的,将可以得到被揭发人因此而扣掉的个人积分。类似脱逃这种重罪,揭发一个至少就能得到一个月的积分,要是一次揭发一群人,说不定就能直接获释了。所以就算有人策划从苦役营脱逃,往往也都会控制在有限的几个人范围之内,以免惹祸上身。
其次人一多,在逃亡时就更容易引起看守的注意,从而造成行动失败。而如果是一两个人,则比较容易利用看守的空隙实现脱逃。
另外多人逃狱即便是能逃出监控区,逃犯们在石碌之外的无人区中所能获得的补给也极为有限,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均分配,而这极有可能会引起逃犯的内讧。人多了之后,想要藏匿队伍的行迹,躲避看守的追捕,也会变得更加麻烦。
一年之前石碌矿区刚刚开始修建前期工程的时候,因为看守疏忽,曾经也发生过一次群体脱逃事件。当时共有八十多名囚犯趁着看守不备逃进了工地附近的密林,正好乔志亚那时也在工地,立刻便带了一个排的民兵追了下去。而后来的结果是追击中陆续打死打伤多人,最后只有十几人成功脱逃,但这十几人从此也再没有出现在海汉的辖区当中。
有了前车之鉴,乔志亚对于矿区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太吃惊。因为条件所限,矿区至今都没有在外围修建任何隔离设施,囚犯们只要安了心想逃,的确是有这个机会的。乔志亚所说的“按程序走”,意思就是让下面的人先去查明状况,这么多人逃狱不可能一点征兆都没有,总会查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趁着这个时间驻扎在此的民团也会立刻集合队伍,派出人马对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追击。
如果这帮人运气好又逃得够快,那就算他们命大,但如果被追到,那就对不住了,苦役营对逃亡者的追击从来都是生死不论,即便是活捉回来,也会在苦役营公开行刑处死,以儆效尤。
乔志亚如今也算得上是有地位的官员了,再加上还有这么多宾客在,自然不会抽身去亲自处理这件事。他的应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后续的事情发展却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驻守在石碌的民团得到命令之后,立刻组织人手,准备进山追捕——不管能不能追到,这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否则怎么让那些心中蠢蠢欲动的囚犯收心。而警察们也迅速将出现失踪人员的两个苦役班组集中在一起,开始盘问口供。
这两个班组中留下来的人几乎都是胆子小不敢跑的,自然不会再对已经逃亡的同伴有什么掩护,很快就竹筒倒豆子把事情都交代了。原来这脱逃的三十多人全是黎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在海汉辖区内各种行为不端而被抓进了苦役营。而留下来则没有一个黎人,并且都遭受过这一帮黎人的死亡威胁,因此没有人敢于在他们行动之前举报——这苦役营里少说还有两三百黎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同伙留在这里。
但这些人是何时开始串联起来的,留下的这些囚犯却是一点不知。唯一有点用的线索,就是有人听说过这群黎人囚犯打算往东边的山区逃跑,因为数十里之外就有黎峒——说不定在矿区外面还会有人接应他们,因为这帮人逃跑的时候甚至连水都没有带走。
不过这个信息被作为先头部队首批出发,急于领兵追击的民兵排长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毕竟难得有乔主任和三亚来的顾首长都在,这可是立功的大好时机。排长集合了人马,领了武器弹药,便立刻开拔进山了。
一个小时之后,一号矿坑以东的山林中响起了间歇的枪声,而此时整队完毕的追击部队还没有从驻地出发。这倒没有什么奇怪,追击逃犯从来都是被当作了民团的实弹训练来进行,指挥官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开火——绝大部分时候指挥官都会选择让士兵们能有一个对着活靶子射击的机会。
但很快事情就有些不对了,响起枪声的山林上方升起了一颗信号弹——这是野外部队的配置之一,竹筒外壳,手拉发射,滞空时间很短,但基本能够达到战术要求了。照理说追击逃犯的途中,武装部队基本都是一路衔尾追杀,缺乏武器的逃犯也很难有什么回击的可能,所以除了沿途布置路标之外,一般不太可能使用信号弹,因为这种拖着黑烟的信号弹唯一的作用就是示警求援。
如果说第一颗是误发,两分钟之后的第二颗显然就不会再是误发了。这表明先头部队极有可能在山林中遇到了什么麻烦,以至于让他们难以招架。
民团这边也不敢怠慢,立刻又赶紧把这个消息告知了乔志亚。乔志亚一听酒也醒了,信号弹的使用规则就是他拟定的,只有在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士兵们才会连续发射两颗信号弹——这已经不是示警,是在求救了!
“我有点事情需要出去处理一下,你负责把参观团照顾好……还有,下午的参观行程找个借口全部取消,尽快送参观团回昌化去!”乔志亚不动声色地把还在口若悬河的顾凯拉到旁边,向他低声说了几句。
顾凯当然能听得出乔志亚不是在开玩笑,连忙问道:“事情严不严重?要不要用电话联系昌化那边的驻军?”
“暂时不用。对了,把参观团送走之后,你留在这里坐镇,等我回来。”乔志亚说完之后在顾凯肩上拍了拍,便转身出去了。
“这家伙说了半天跟什么都没说一样……”等到乔志亚的身影消失,顾凯才回过神原来自己仍然是什么都不知道,忍不住骂骂咧咧了几句。不过即便乔志亚不说,顾凯也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矿区这边驻扎的民团加上警察有七八百人之多,乔志亚居然还让他停止参观行程把人弄走,显然外面是出了一些不受控制的状况。
顾凯的猜测虽然不甚准确,但也的确很接近事实了。如果按照标准的战斗力来衡量,一个排的民团兵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至少应该能对付两倍到三倍的对手,至于慌不择路的逃犯,那至少还可以再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然而先期出发的一个排却在山林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大概不会是三十来个逃犯能够办到的事情。乔志亚听完报告之后,就意识到事态必须要马上得到控制才行,所以才选择了亲自出马。
乔志亚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自己的个人武器装备,哪怕是来石碌巡察,也没忘记让勤务兵把大箱小箱的武器全部装上火车运过来。
不过为了让乔志亚换装选武器,已经整备完毕的民团部队不得不再耽搁了十分钟。下午两点一刻,在先头部队出发一个半小时之后,乔志亚终于带着一个连的增援部队从矿区出发,一头扎进了山林之中。
这位带着先头部队出发的排长虽然立功心切,但也没有忘记平时的训练成果,在沿途都按照标准守则作出了方向记号。不过每处记号之间往往会相差数十米距离,所以乔志亚率领的增援部队在行进速度上肯定是要比前者更慢一些。
而在行军期间,仍然能够听到从东边山林中传出零星的枪声。乔志亚虽然心头着急,但目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先头部队并没有配备电台之类的通讯装备,而这里的自然环境都是没有经过开采的密林,就算乔志亚拿着最好的望远镜也没法看到数里之外的状况。
一路急行军半个小时之后,走在前面的侦察兵总算见到了先头部队的人。令人诧异的是先头部队的人此时并不是在追剿逃犯,而是在且战且退当中。
“是黎人!我们中埋伏了!”在见到增援部队的战友之后,一名肩上还插着箭矢的士兵急吼吼地向大家告知了真相。
乔志亚情急之间也顾不得细问,立刻命令部队展开防御队形,接纳前面退下来的士兵进入阵中进行休整。
很快附近的山林中便从四面八方响起悉悉索索的声音,不过乔志亚可不会傻傻地等着对手自动现出身形来,估摸着对方已经进入射程之后,便下令开火——不需要瞄准具体的目标,就靠着火力密度来进行攒射。这一招立刻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远处的树丛中连连就有人发出了惨呼声。
对方显然也意识到了不能再继续隐藏行迹,纷纷冒出头来,用弓箭和短矛向海汉发动了远程攻击。不过他们的武器在这种树林里也面临着跟海汉民团一样的问题,大部分都被林木给挡住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
乔志亚这时候也注意到了从三面围攻过来的敌人数量,果然是为数不少,粗略估计一下至少有两三百人之多,远处可能还有后续人马,难怪只有四十来人的先头部队会被一路倒追回来。不过他所率领的增援部队在兵力上并不处于劣势,武器更是大大占优,因此乔志亚也不慌张,让部队以排为单位组织防御阵线,用火枪将对手阻止在五六十米之外——在这个距离上黎人的弓箭和短矛几乎就无法给民团制造麻烦了。
这个时候乔志亚才终于来得及查看一下先头部队的人员折损状况。出发时的四十三人,目前退到这里会合的只剩十七人,连带队的排长都去向不明了。根据一名伤兵的报告,排长在最后一次现身的时候至少已经身中两箭,他虽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很显然这就是凶多吉少的意思了。乔志亚从幸存人员中找到一名班长,才终于获知了他们所遭遇的状况。
这支先头部队进入密林之后,很快就从林中发现了那伙逃犯的踪迹,然后一路顺着追到前方大概三四里地的一处断崖之下,就被埋伏在那里的黎人武装发动了攻击。猝不及防之下,当场就有好几人倒地不起。带队的排长发现寡不敌众,便果断地命令释放信号弹求救,然后且战且退往回撤。但对方显然是对这次伏击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这支民团武装的武器在遭遇战中并没有能帮他们争取到多少优势,一路上都有人受伤倒下。如果乔志亚没有带来增援部队接应,这剩下的十七人能有多少活着逃回石碌还真不太好说。
“居然是有预谋的行动……”乔志亚对于这个事实还是感到有些震惊。
虽然琼中山区还有不少黎苗山寨对海汉并不感冒,甚至是有敌对的情绪,但极少会主动采取攻击性质的行动,就更别说与苦役营里的黎人勾结起来里应外合,打海汉民团的埋伏了。而且据乔志亚所知,石碌附近的二三十里内都没有黎峒存在,很显然这些黎人是从更远的地方过来,专门在这里设伏击杀海汉人。
但乔志亚一时间想不到黎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最近几个月似乎并没有跟黎人发生过武装冲突的记录。
不过在过后的逃狱纪录中,一次脱逃数十人的状况也算得上是极为罕见了。一般来说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组织这么多人一起脱逃,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成功的机率。
首先人一多就很难避免走漏风声,而囚犯当中为了争取个人积分而出卖同伴的人可是相当多的,而且苦役营里有规定,揭发其他人不法行径的,将可以得到被揭发人因此而扣掉的个人积分。类似脱逃这种重罪,揭发一个至少就能得到一个月的积分,要是一次揭发一群人,说不定就能直接获释了。所以就算有人策划从苦役营脱逃,往往也都会控制在有限的几个人范围之内,以免惹祸上身。
其次人一多,在逃亡时就更容易引起看守的注意,从而造成行动失败。而如果是一两个人,则比较容易利用看守的空隙实现脱逃。
另外多人逃狱即便是能逃出监控区,逃犯们在石碌之外的无人区中所能获得的补给也极为有限,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均分配,而这极有可能会引起逃犯的内讧。人多了之后,想要藏匿队伍的行迹,躲避看守的追捕,也会变得更加麻烦。
一年之前石碌矿区刚刚开始修建前期工程的时候,因为看守疏忽,曾经也发生过一次群体脱逃事件。当时共有八十多名囚犯趁着看守不备逃进了工地附近的密林,正好乔志亚那时也在工地,立刻便带了一个排的民兵追了下去。而后来的结果是追击中陆续打死打伤多人,最后只有十几人成功脱逃,但这十几人从此也再没有出现在海汉的辖区当中。
有了前车之鉴,乔志亚对于矿区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太吃惊。因为条件所限,矿区至今都没有在外围修建任何隔离设施,囚犯们只要安了心想逃,的确是有这个机会的。乔志亚所说的“按程序走”,意思就是让下面的人先去查明状况,这么多人逃狱不可能一点征兆都没有,总会查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趁着这个时间驻扎在此的民团也会立刻集合队伍,派出人马对几个可能的方向进行追击。
如果这帮人运气好又逃得够快,那就算他们命大,但如果被追到,那就对不住了,苦役营对逃亡者的追击从来都是生死不论,即便是活捉回来,也会在苦役营公开行刑处死,以儆效尤。
乔志亚如今也算得上是有地位的官员了,再加上还有这么多宾客在,自然不会抽身去亲自处理这件事。他的应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后续的事情发展却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驻守在石碌的民团得到命令之后,立刻组织人手,准备进山追捕——不管能不能追到,这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否则怎么让那些心中蠢蠢欲动的囚犯收心。而警察们也迅速将出现失踪人员的两个苦役班组集中在一起,开始盘问口供。
这两个班组中留下来的人几乎都是胆子小不敢跑的,自然不会再对已经逃亡的同伴有什么掩护,很快就竹筒倒豆子把事情都交代了。原来这脱逃的三十多人全是黎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在海汉辖区内各种行为不端而被抓进了苦役营。而留下来则没有一个黎人,并且都遭受过这一帮黎人的死亡威胁,因此没有人敢于在他们行动之前举报——这苦役营里少说还有两三百黎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同伙留在这里。
但这些人是何时开始串联起来的,留下的这些囚犯却是一点不知。唯一有点用的线索,就是有人听说过这群黎人囚犯打算往东边的山区逃跑,因为数十里之外就有黎峒——说不定在矿区外面还会有人接应他们,因为这帮人逃跑的时候甚至连水都没有带走。
不过这个信息被作为先头部队首批出发,急于领兵追击的民兵排长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毕竟难得有乔主任和三亚来的顾首长都在,这可是立功的大好时机。排长集合了人马,领了武器弹药,便立刻开拔进山了。
一个小时之后,一号矿坑以东的山林中响起了间歇的枪声,而此时整队完毕的追击部队还没有从驻地出发。这倒没有什么奇怪,追击逃犯从来都是被当作了民团的实弹训练来进行,指挥官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开火——绝大部分时候指挥官都会选择让士兵们能有一个对着活靶子射击的机会。
但很快事情就有些不对了,响起枪声的山林上方升起了一颗信号弹——这是野外部队的配置之一,竹筒外壳,手拉发射,滞空时间很短,但基本能够达到战术要求了。照理说追击逃犯的途中,武装部队基本都是一路衔尾追杀,缺乏武器的逃犯也很难有什么回击的可能,所以除了沿途布置路标之外,一般不太可能使用信号弹,因为这种拖着黑烟的信号弹唯一的作用就是示警求援。
如果说第一颗是误发,两分钟之后的第二颗显然就不会再是误发了。这表明先头部队极有可能在山林中遇到了什么麻烦,以至于让他们难以招架。
民团这边也不敢怠慢,立刻又赶紧把这个消息告知了乔志亚。乔志亚一听酒也醒了,信号弹的使用规则就是他拟定的,只有在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士兵们才会连续发射两颗信号弹——这已经不是示警,是在求救了!
“我有点事情需要出去处理一下,你负责把参观团照顾好……还有,下午的参观行程找个借口全部取消,尽快送参观团回昌化去!”乔志亚不动声色地把还在口若悬河的顾凯拉到旁边,向他低声说了几句。
顾凯当然能听得出乔志亚不是在开玩笑,连忙问道:“事情严不严重?要不要用电话联系昌化那边的驻军?”
“暂时不用。对了,把参观团送走之后,你留在这里坐镇,等我回来。”乔志亚说完之后在顾凯肩上拍了拍,便转身出去了。
“这家伙说了半天跟什么都没说一样……”等到乔志亚的身影消失,顾凯才回过神原来自己仍然是什么都不知道,忍不住骂骂咧咧了几句。不过即便乔志亚不说,顾凯也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矿区这边驻扎的民团加上警察有七八百人之多,乔志亚居然还让他停止参观行程把人弄走,显然外面是出了一些不受控制的状况。
顾凯的猜测虽然不甚准确,但也的确很接近事实了。如果按照标准的战斗力来衡量,一个排的民团兵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至少应该能对付两倍到三倍的对手,至于慌不择路的逃犯,那至少还可以再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然而先期出发的一个排却在山林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大概不会是三十来个逃犯能够办到的事情。乔志亚听完报告之后,就意识到事态必须要马上得到控制才行,所以才选择了亲自出马。
乔志亚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自己的个人武器装备,哪怕是来石碌巡察,也没忘记让勤务兵把大箱小箱的武器全部装上火车运过来。
不过为了让乔志亚换装选武器,已经整备完毕的民团部队不得不再耽搁了十分钟。下午两点一刻,在先头部队出发一个半小时之后,乔志亚终于带着一个连的增援部队从矿区出发,一头扎进了山林之中。
这位带着先头部队出发的排长虽然立功心切,但也没有忘记平时的训练成果,在沿途都按照标准守则作出了方向记号。不过每处记号之间往往会相差数十米距离,所以乔志亚率领的增援部队在行进速度上肯定是要比前者更慢一些。
而在行军期间,仍然能够听到从东边山林中传出零星的枪声。乔志亚虽然心头着急,但目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先头部队并没有配备电台之类的通讯装备,而这里的自然环境都是没有经过开采的密林,就算乔志亚拿着最好的望远镜也没法看到数里之外的状况。
一路急行军半个小时之后,走在前面的侦察兵总算见到了先头部队的人。令人诧异的是先头部队的人此时并不是在追剿逃犯,而是在且战且退当中。
“是黎人!我们中埋伏了!”在见到增援部队的战友之后,一名肩上还插着箭矢的士兵急吼吼地向大家告知了真相。
乔志亚情急之间也顾不得细问,立刻命令部队展开防御队形,接纳前面退下来的士兵进入阵中进行休整。
很快附近的山林中便从四面八方响起悉悉索索的声音,不过乔志亚可不会傻傻地等着对手自动现出身形来,估摸着对方已经进入射程之后,便下令开火——不需要瞄准具体的目标,就靠着火力密度来进行攒射。这一招立刻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远处的树丛中连连就有人发出了惨呼声。
对方显然也意识到了不能再继续隐藏行迹,纷纷冒出头来,用弓箭和短矛向海汉发动了远程攻击。不过他们的武器在这种树林里也面临着跟海汉民团一样的问题,大部分都被林木给挡住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
乔志亚这时候也注意到了从三面围攻过来的敌人数量,果然是为数不少,粗略估计一下至少有两三百人之多,远处可能还有后续人马,难怪只有四十来人的先头部队会被一路倒追回来。不过他所率领的增援部队在兵力上并不处于劣势,武器更是大大占优,因此乔志亚也不慌张,让部队以排为单位组织防御阵线,用火枪将对手阻止在五六十米之外——在这个距离上黎人的弓箭和短矛几乎就无法给民团制造麻烦了。
这个时候乔志亚才终于来得及查看一下先头部队的人员折损状况。出发时的四十三人,目前退到这里会合的只剩十七人,连带队的排长都去向不明了。根据一名伤兵的报告,排长在最后一次现身的时候至少已经身中两箭,他虽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很显然这就是凶多吉少的意思了。乔志亚从幸存人员中找到一名班长,才终于获知了他们所遭遇的状况。
这支先头部队进入密林之后,很快就从林中发现了那伙逃犯的踪迹,然后一路顺着追到前方大概三四里地的一处断崖之下,就被埋伏在那里的黎人武装发动了攻击。猝不及防之下,当场就有好几人倒地不起。带队的排长发现寡不敌众,便果断地命令释放信号弹求救,然后且战且退往回撤。但对方显然是对这次伏击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这支民团武装的武器在遭遇战中并没有能帮他们争取到多少优势,一路上都有人受伤倒下。如果乔志亚没有带来增援部队接应,这剩下的十七人能有多少活着逃回石碌还真不太好说。
“居然是有预谋的行动……”乔志亚对于这个事实还是感到有些震惊。
虽然琼中山区还有不少黎苗山寨对海汉并不感冒,甚至是有敌对的情绪,但极少会主动采取攻击性质的行动,就更别说与苦役营里的黎人勾结起来里应外合,打海汉民团的埋伏了。而且据乔志亚所知,石碌附近的二三十里内都没有黎峒存在,很显然这些黎人是从更远的地方过来,专门在这里设伏击杀海汉人。
但乔志亚一时间想不到黎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最近几个月似乎并没有跟黎人发生过武装冲突的记录。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2/2627/6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2/2627/6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