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郎,该喝药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旺财没有被整死,而是跟着去了城北。区别在于狗腿子们是坐车去的,旺财是走去的。

    还是半路上石小凡发了善心,这才让旺财坐上了马车。

    许久没来城北了,石小凡想先到织布厂看看,张发奎将水力织布厂弄得风生水起。现在的织布行业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大量的精美布匹被纺织了出来。

    这些布匹除了满足京城百姓日用所外,大部分都是拉到榷场与契丹和西夏进行交易。

    契丹和西夏的贸易品种单一化,除了牛羊牲畜就是些毛皮草药。而大宋出口的东西多种多样,瓷器、玻璃制品、茶叶、绢布丝绸应有尽有。

    同时,朝廷还规定双方甚至可以互相通婚。于是大量契丹和西夏女子都以嫁到大宋为荣,因为宋朝富庶。

    而且大宋的男人温柔疼人,不像自己部族那些粗犷的汉子,有的醉酒就打女人。

    长期的贸易出超,经济命脉被对方掐的死死的。说白了,西夏还好一点,赵元昊采取的是暴力统治。

    契丹就没这么简单了,耶律宗真已经无法打一场像样的战争了。因为战争是烧钱的,他现在都不敢相信大宋关闭榷场会对自己经济造成多大的伤害。

    “小公爷,这是新出的布料,小人改进了一下印染工艺,这样做出来的布料颜色方面更质朴一些,没有以前那么妖艳了。”张发奎给石小凡介绍着。

    石小凡大为高兴:“嗯,老张啊干的不错。”

    “就是上个月有两台织布机坏了,因为木制的轴承不顶用,若是做成铁的就好了。”张发奎不无叹息的说道。

    “会的,会有的。”石小凡说道。

    将来这里还要做一些水力锻造机,还有车床。这些石小凡并没有告诉他,因为即便说了他也不懂。

    车床在古代就有了,只不过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

    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

    到了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

    石小凡给赵嫕做的那个八音盒零件,就是铁匠铺的铁掌柜用手拉车床一点点手工打造出来的。若是能用水力做个车床,则可以加工许多零件了。

    石小凡也暗暗佩服自己,他感觉自己就是个全知小能手,以前恶补的那些发明创造都有了用武之地。

    人家穿越不是带个金手指就是带个系统啥的,自己来了毛都没有不说还背了个败家子恶名。可自己带了脑子,这比什么金手指都好用。

    车床、水力纺车、蒸汽发动机、冶铁、化工、金属之类这些东西的基本自己都看过这方面的书籍,基本理论都懂,只是做出这些东西没有这么简单罢了。

    张发奎不愧为东京城的织布张,对于纺织行业他有着先天的能力,他改进的许多东西都比石小凡做的好用,这让石小凡佩服不已。

    看完了纺织厂,石小凡才带着狗腿子去了大棚。城北的百姓日子过得愈发富裕了,要知道这蔬菜大棚供应着整个东京城的市场,就这还往往供不应求。

    百姓们自然对石小凡感恩戴德,一个老农夫扛着锄头,锄头上挑着一个筐。看到石小凡来了,带着几个乡农慌忙迎了上去。

    “小公爷,终于把您给盼来了。”那农夫激动的上前去打着招呼。

    石小凡并不认识他:“老丈贵姓?”

    “不敢,咳咳,老汉姓武,大郎。”

    ?

    石小凡差点喷了,大郎,该喝药了。

    “大郎,该喝药了!”一个老妇端着一碗中药,从村头颠颠的跑了过来。

    这让石小凡一种大白天活见了鬼的表情,还好这老妇粗手大脚,并没有传说中潘金莲那么妖艳勾人。

    武大郎立刻不耐烦起来:“我这和小公爷说正事呢,你来凑什么热闹。”

    那老妇见了石小凡有些拘谨:“小公爷莫怪,大郎近日受了些风寒咳嗽,我这给熬了些草药。”

    石小凡一愣:“风寒可要紧的很,可曾施针?”

    老妇笑了笑:“这倒不老小公爷烦心了,大郎好的差不多了。”

    石小凡“哦”了一声,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妇人可姓潘?”

    还好那老妇摇了摇头:“奴家姓吴。”

    “哦,没事了。”石小凡松了口气,转头问武大郎:“那个老武啊,你着人来信找我甚事?”

    武大郎这才猛地反应过来:“哎呀你看我这老糊涂,小公爷您日理万机,小人本不该打扰。可 从去年小公爷说让我们注意一些野生稻穗。小人在狼窝沟发现了一株野稻,和小公爷说的外形一模一样,可小人又不敢确定,这才让小公爷来看看。”

    植株变异的野稻?石小凡又惊又喜:“在那儿呢,快带我去看看。”、

    野败,野生的雄性败育稻,国际上称为wa。1967年,由袁隆平、尹华奇与李必湖三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全力寻找不育系。1970年10月,李必湖与三亚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在当地的一个水沟旁发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后来被命名为野败。

    雄性败育稻指:水稻雄性不育系是一类特殊的水稻类型,其自身花器中,雄性器官发育不完善,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其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因而不能自身繁殖,需要借助于外来水稻花粉才能结出种子。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杂交(接受后者的花粉),得出的种子下代种植仍然是不育系。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接受后者的花粉),得出的种子下代种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杂交稻种子,也就是农民大面积生产上使用的种子。

    这种杂交水稻有着极高的产量,若是能够培育成功,则能为大宋朝带了一场巨大的粮食革命。

    ps:月底最后一天了,这个月非常感谢读者的月票支持,这才有了本书月票第一名的荣誉。真的真的非常感谢。

    有月票的朋友,麻烦您九月份的月票也投给这本书吧,吃货在这里感谢各位读者的一路支持!谢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4/4007/5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4/4007/54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