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举荐
当然,即便是商议了,今天也不会定下来,因为定的太早,怕被人钻了空子,更怕有行一贿受一贿,走后门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虽说如今的科举制度非常完善,而且层层把关非常严格,但毕竟,都是人来把控。
就如同现在,各种检测技术,什么摄像头,检测器,信号屏蔽器等等一系列电子设备。
再加上监考老师的巡视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无法彻底杜绝舞弊的发生,更何况是在古代呢。
别看这古代的层层把关那么严格,但只要这些监考、事务人员都是人,只要有人想舞弊,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所以,燕皇不会提前确定下来人选。
一般是临到会试之前两三天,才会正式确定下来。而且确定下人选之后,这些考官和事务人员都会被集中隔离起来,严禁与外人接触。
从确定人选,到考试,一直到阅卷完毕,都不会跟任何外人接触。
一旦发现有人参与舞弊,那不论是参加考试的考生,还是涉及舞弊的考官,都会严惩。官员会被直接革职查办,而对于那考生,以后便直接永久禁制其参加科考了。
由此可见,朝廷对于科举的重视和严格了。
众人在朝堂上商议了一番,也推举出了一些人员的名字,至于最后选谁,那就看皇帝的意思了,现在是谁也不知道。
白一弦站在人群中,也不发言,不过他发现,皇帝的眼神,往他这儿瞟了好几眼。
白一弦忍不住觉得,这皇帝是不是又要搞事情?莫非是想给他找点事儿做?
该不会是想让他去监考吧?
这不太合适吧?要知道,这什么主考、副考的,哪怕是事务人员,都是起码进士出身的,他现在虽然是郡公了,但却连个秀才都没考过,让他去监考,不太合适吧?
再说,先不说他的学历不够格,就说这监考,事后还要阅卷的。他对这些八股文啥的,能懂个啥?
他有才,那都是靠着脑子里的作弊器,抄的。实际上,他自己的真实水平,他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
你要让他去参加考试,那能行,大不了就搜几篇文章抄一抄。但你让他阅卷,这不是拿着人家那些考生的前途来开玩笑吗?
白一弦不想没事找事儿做,于是便低下头,往人群里缩了缩,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皇帝坐在上面,见状不由轻轻的哼了一声。很多官员,其实很喜欢做这个主考官的。
因为一般中榜之后的考生,会称自己为主考官的门生。所谓门生,便有感恩和投靠之意,一般就代表他们是主考官的派系了。
这些考生进入官场,分散在各个职位上,主考的势力也会进一步扩大一些。
万一要是有人坐到了重要的职位上,那他们之间也可以借着这层关系更好的联系起来。
所以,很多重臣,都喜欢当主考官。
对于这些,皇帝自然是门清的,唯有白一弦这货,不争不抢,自己看向他的时候,居然还缩起来,生怕自己点了他的名一般。
哼,也不想想自己够不够格,真以为自己要点他么?
皇帝心中没好气的想着,谁料下面有的官员,惯会察言观色,见皇帝的眼神看向白一弦,心中便以为皇帝属意了白一弦做监考官。
于是他们便跳出来,向皇帝举荐了白一弦。心中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这回揣摩到了圣意。
当然,有拍马屁的,自然也有正直一些的,于是便跳出来,开始拿白一弦的学历说事儿了。
说他连个秀才都不是,而做监考,必须进士出身,如此一来,白一弦焉能有资格监考呢?
白一弦很无奈啊,他真是躺枪。心道老子学历不行,关你鸟事儿?又不是老子自己非得去监考的。你这么当众说出来,老子不要面子的吗?
不过这种时候,他就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也不为自己分辨,以免一开口,就真的被皇帝抓了去做监考。
当然,之前那几个跳出来举荐白一弦的人,此时又跳了出来,据理力争。
说什么白郡公有大才,还拿出来他以前做的对子,做的诗,甚至考文远学院的时候写的那些经义策论来证明。
又说什么白郡公虽然连秀才都不是,但那是因为白郡公的才华太大了。
不需要参加科举,就被皇上破格录用了,难道这还不足以代表白郡公的才华吗?
既有如此大才,若是参加科举,必然会一举得中,说不定还会是状元。
所以白郡公的才华,足以胜任这个考官的位置。
这些人也是个人才,他们一把皇帝推出来,说皇上破格录用白一弦,就足以证明其才华,那些反对的人,就不怎么敢说话了。
因为这句话太有力了,若他们再反驳,岂不是说皇帝看人的眼光不行吗?
于是白一弦的名字,也顺利脱颖而出,和几个大儒、一二品大员的名字放在了一块儿。
到时候皇帝决定最终人选的这时候,基本上就是从这里面选的。
白一弦如今的品级虽然够,不过他自认为自己的资历浅,因为太年轻,与这些大儒,和一二品大员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年纪轻轻和这些大儒的名字放在一块,未免太高调,更何况,他自己的水平他知道,哪里会阅什么卷。
他根本就不想做这什么劳什子的主考官副考官。
偏之前举荐了白一弦的那几个大臣,还冲着白一弦微微一笑,笑容中还透着那么一丝讨好。
白一弦很无奈,明明自己不愿做,还不能怨这些人多管闲事。
他想了想,人数越多的话,那自己被选中的几率就会越小。
于是这货站出来,干脆的举荐了太子慕容楚。
众大臣一听,哎哟,白郡公这一手高啊。自己怎么就只想到了举荐一品大儒,忘了举荐太子呢?
难怪人家白郡公和太子走得近呢,难怪太子喜欢白郡公呢。瞧瞧人家,有好事儿,事事都不忘太子,这换了谁,谁不喜欢啊。
于是便有几个人跳出来,附议白一弦的举荐。
慕容楚似是知道白一弦的用意,不由冲他释放了一个鄙视的眼神。
虽说如今的科举制度非常完善,而且层层把关非常严格,但毕竟,都是人来把控。
就如同现在,各种检测技术,什么摄像头,检测器,信号屏蔽器等等一系列电子设备。
再加上监考老师的巡视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无法彻底杜绝舞弊的发生,更何况是在古代呢。
别看这古代的层层把关那么严格,但只要这些监考、事务人员都是人,只要有人想舞弊,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所以,燕皇不会提前确定下来人选。
一般是临到会试之前两三天,才会正式确定下来。而且确定下人选之后,这些考官和事务人员都会被集中隔离起来,严禁与外人接触。
从确定人选,到考试,一直到阅卷完毕,都不会跟任何外人接触。
一旦发现有人参与舞弊,那不论是参加考试的考生,还是涉及舞弊的考官,都会严惩。官员会被直接革职查办,而对于那考生,以后便直接永久禁制其参加科考了。
由此可见,朝廷对于科举的重视和严格了。
众人在朝堂上商议了一番,也推举出了一些人员的名字,至于最后选谁,那就看皇帝的意思了,现在是谁也不知道。
白一弦站在人群中,也不发言,不过他发现,皇帝的眼神,往他这儿瞟了好几眼。
白一弦忍不住觉得,这皇帝是不是又要搞事情?莫非是想给他找点事儿做?
该不会是想让他去监考吧?
这不太合适吧?要知道,这什么主考、副考的,哪怕是事务人员,都是起码进士出身的,他现在虽然是郡公了,但却连个秀才都没考过,让他去监考,不太合适吧?
再说,先不说他的学历不够格,就说这监考,事后还要阅卷的。他对这些八股文啥的,能懂个啥?
他有才,那都是靠着脑子里的作弊器,抄的。实际上,他自己的真实水平,他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
你要让他去参加考试,那能行,大不了就搜几篇文章抄一抄。但你让他阅卷,这不是拿着人家那些考生的前途来开玩笑吗?
白一弦不想没事找事儿做,于是便低下头,往人群里缩了缩,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皇帝坐在上面,见状不由轻轻的哼了一声。很多官员,其实很喜欢做这个主考官的。
因为一般中榜之后的考生,会称自己为主考官的门生。所谓门生,便有感恩和投靠之意,一般就代表他们是主考官的派系了。
这些考生进入官场,分散在各个职位上,主考的势力也会进一步扩大一些。
万一要是有人坐到了重要的职位上,那他们之间也可以借着这层关系更好的联系起来。
所以,很多重臣,都喜欢当主考官。
对于这些,皇帝自然是门清的,唯有白一弦这货,不争不抢,自己看向他的时候,居然还缩起来,生怕自己点了他的名一般。
哼,也不想想自己够不够格,真以为自己要点他么?
皇帝心中没好气的想着,谁料下面有的官员,惯会察言观色,见皇帝的眼神看向白一弦,心中便以为皇帝属意了白一弦做监考官。
于是他们便跳出来,向皇帝举荐了白一弦。心中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这回揣摩到了圣意。
当然,有拍马屁的,自然也有正直一些的,于是便跳出来,开始拿白一弦的学历说事儿了。
说他连个秀才都不是,而做监考,必须进士出身,如此一来,白一弦焉能有资格监考呢?
白一弦很无奈啊,他真是躺枪。心道老子学历不行,关你鸟事儿?又不是老子自己非得去监考的。你这么当众说出来,老子不要面子的吗?
不过这种时候,他就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也不为自己分辨,以免一开口,就真的被皇帝抓了去做监考。
当然,之前那几个跳出来举荐白一弦的人,此时又跳了出来,据理力争。
说什么白郡公有大才,还拿出来他以前做的对子,做的诗,甚至考文远学院的时候写的那些经义策论来证明。
又说什么白郡公虽然连秀才都不是,但那是因为白郡公的才华太大了。
不需要参加科举,就被皇上破格录用了,难道这还不足以代表白郡公的才华吗?
既有如此大才,若是参加科举,必然会一举得中,说不定还会是状元。
所以白郡公的才华,足以胜任这个考官的位置。
这些人也是个人才,他们一把皇帝推出来,说皇上破格录用白一弦,就足以证明其才华,那些反对的人,就不怎么敢说话了。
因为这句话太有力了,若他们再反驳,岂不是说皇帝看人的眼光不行吗?
于是白一弦的名字,也顺利脱颖而出,和几个大儒、一二品大员的名字放在了一块儿。
到时候皇帝决定最终人选的这时候,基本上就是从这里面选的。
白一弦如今的品级虽然够,不过他自认为自己的资历浅,因为太年轻,与这些大儒,和一二品大员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年纪轻轻和这些大儒的名字放在一块,未免太高调,更何况,他自己的水平他知道,哪里会阅什么卷。
他根本就不想做这什么劳什子的主考官副考官。
偏之前举荐了白一弦的那几个大臣,还冲着白一弦微微一笑,笑容中还透着那么一丝讨好。
白一弦很无奈,明明自己不愿做,还不能怨这些人多管闲事。
他想了想,人数越多的话,那自己被选中的几率就会越小。
于是这货站出来,干脆的举荐了太子慕容楚。
众大臣一听,哎哟,白郡公这一手高啊。自己怎么就只想到了举荐一品大儒,忘了举荐太子呢?
难怪人家白郡公和太子走得近呢,难怪太子喜欢白郡公呢。瞧瞧人家,有好事儿,事事都不忘太子,这换了谁,谁不喜欢啊。
于是便有几个人跳出来,附议白一弦的举荐。
慕容楚似是知道白一弦的用意,不由冲他释放了一个鄙视的眼神。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4/4170/13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4/4170/137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