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天堑通途九泽网 艳俗端淑两面尼(下)
魏王站在台上,视野开阔。
元法僧护在魏王身边,将这里的情况看了个清楚,于是便小声对魏王耳语,
“陛下,臣那二弟见多识广。
他眼下似乎并未慌乱,应是有破解飞仙的法门。”
魏王点了点头,吩咐道,
“任城王,召唤暗铙铩护住番客席,务必保证祖公子安全。
我们也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暗铙铩就是王神念直辖的鬼面部队,不但服色面具完全统一,身高胖瘦也都几乎一致,个个跨圆盾背双刀,武器制式亦是一般无二。
元宏的命令一出,几十个黑胴鬼面人也不知从哪里一瞬间涌了出来,在番客席中围出一个圆阵,
只将暅之,庆云,刘赢,采亭,殷姑娘和萧衍护在了当中,其他人等一并格在外围。
杨大眼,潘竖眼,潘将军,李冲,杨懿,报常侍护着元宏以及几位王爷来到阵中。
“祖公子,你可有法破此妖人?”
元宏为表尊重,亲自垂询道。
“回魏王,法子倒是有。
但是我需要一名可以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元宏听闻暅之果然可破,不由赞道,
“哦?祖公子不愧是华阳真人的高徒,居然通此仙法。”
“这并非是什么仙法,只不过是些唬人的障眼法而已。
所谓天雷ㄣ,那个ㄣ字并非是引弦开弓的‘引’,而是符篆所用‘ㄣ’字符。
望形知意,不过是些假把式,
将它射下来,魏王便知端倪。”
“好,朕这就为你寻一位神箭手!”
元宏将目光四下一转,杨懿便已主动请缨,
“陛下,臣杨懿愿意一试。”
元宏呵呵一笑,
“杨卿的箭术固然是好的,只是朕还有更合适的人选,
乃是我保义军中箭术第一人,未必会输南齐太史叔明半分。”
元宏手中还有如此王牌,莫说庆云一行远来是客,不得而知,
就连任城王与小龙王也听得是云里雾里,不知所指。
只见元宏向人群中微微示意,
“心舞,过来,该是你露脸的时候了。”
心舞,这个名字别致而婉约,顿时燃起了众人的期待。
谁知挤进人群的,却是一名身材矮小长相黑瘦的比丘尼。
“扶南国柳心舞,见过魏王陛下。”
扶南国,柳心舞。
这个人庆云在兰若寺的时候原本是见过的,她也是四夷院的客居僧。
只是她的长相实在泯泯众人,为人也十分低调,
以至于这么长时间以来,庆云对她一直没有留下过什么印象。
可是没想到,她居然是直接听命于魏王的保义秘谍!
魏王手中的底牌,看来还有很多啊。
元宏指着柳心舞对暅之道,
“朕来介绍一下。
扶南国女王柳心舞,而今已经是我保义军高级游击。
也许你们之前对她不太熟,
但是她的儿子盘盘国无上僧,应该和你们有过些交道。”
无上僧曾与刘赢有过一番过节,冯亮曾经派人盘查,却再没有对无上不灭二僧追责,原来背后还有这么一番因果。
此时不但是刘赢,所有人的眼光都有些不太自然,显然是不太相信这名黑矮徐娘便是可比太史叔明的保义第一射手。
柳心舞似乎对这种质疑的目光见得多了,并不以为忤,只是喊了一声,
“汉子,弓来!”
也不知从哪里飘来乌云一朵,一名中年汉子托了一张大弓跃入阵中。
那汉子面目与中原人无异,只是生的黝黑些,额头还点有一颗金色火焰纹。
他手里这张大弓,几乎与身高等长,比柳心舞要高出一头还多。
这把弓,难道是给柳心舞用的?
柳心舞微笑着接过弓,向祖暅之行了一礼,
“祖先生,妾身这把长弓,射程教中原制式远些。
只是那妖人蹈虚百丈,若是想直接将他射下来,恐怕妾身办不到啊。”
祖暅之不信鬼怪妖魔,唯敬奇人异士,他并没有因为柳心舞的相貌生出些许轻蔑甚至怀疑。
因为他一见那把长弓,便知道柳心舞必然精于远射,
于是正容答道,
“在下不需要柳前辈直接射人。
前辈满弓射程几何?”
“百二十步。”
(约两百余米,传统长弓射距。)
暅之向四下扫了一眼,忽然快步走出圈外,拾起一支被扑街甲士抛弃的月牙戟,便又回转,
“前辈距我十步,我举此戟,请前辈开满弓射锁窗中央。”
柳心舞也不多话,退出十步,从汉子手里接过一支箭,向暅之点了点头。
暅之看好了柳心舞位置,便转身去瞄那飞仙,
略作衡量后,高高举起了手中长戟。
那戟所示的方向,并非飞仙飘处,当中相差了很大的角度,众人不禁都是一呆。
柳心舞看上去就够不靠谱了,这南朝的书生却也不怎么中用呀。
可是正如暅之没有质疑柳心舞,柳心舞对暅之的指示也没有半点疑虑。
她将身体后仰,倒弯成弓形,定气凝神,引弦如满月,嗖地一声,箭如慧星,准确无误地自画戟的锁窗穿入,直射天穹。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着那支箭矢,眼见它越来越细,消失在泛着银光的云层里。
轰隆,又是一道惊雷!
那剑仙笑声不绝,还是好端端的在空中盘旋。
除了庆云,魏王等少数几人,四周看客的脸上都挂满了黑线。
可是祖暅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凝神测算,再次举戟,
“再来!”
柳心舞依然没有任何疑问,讨箭再射。
如此三次,连魏王都看得额头微微冒汗。
长戟第四次被举起,柳心舞的神情依然坚毅。
她练箭多年,深知在百步之外射中目标是何等不易,
重复同样的动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本来就是练习箭术再正常不过的过程。
莫说区区四次,就算四十次,四百次……
没有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练习,根本就不可能掌握百步穿杨的箭术技巧。
她既然选择相信暅之,那就相信到底!
目标虚无缥缈,失,才是常态,中,那才是人算天时共同作用的结果。
她的双手稳定,目光坚毅,嗖的一声,飞矢再次穿窗而出,怒趋天穹!
轰隆!又是一声雷鸣!
整个天空一片雪亮,
人们根本无法看清那道箭光,
可是那箭光却倔强地反射着凛凛天威,
划出一道银白的弧光射向云山深处。
》》》》》敲黑板时间《《《《《
关于古人菜篮子那点儿事儿我们还没讲完。那日我们在文中罗列过莫愁姑娘的作品,有:牛肉包心豉丸,大枣塞肉,罗勒拌甘蓝,红烧茄子,薤白蒸土豆,蜜姜,生藕,扁尖炖鸡,佐以紫菜蛋花干虾汤。这里面有很多菜品,都挑战了某些“专家”对于古人菜篮子的认知。我们再次举起宝典,南北朝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来看一看那些只相信西方史学界“哥伦布大交换”“假”说的一面之词,却对本国的经典书籍毫无了解的“专家”本色。
首先我们来说豉丸,为什么挑了这道菜呢?因为《齐民要术》注明了这道菜的出处——《食经?豉丸》:羊肉十斤,猪肉十斤,缕切之,生姜三升,橘皮五叶,藏瓜二升,葱白五升,合捣,令如弹丸。别以五斤羊肉作臛,乃下丸炙煮之,作丸也。
《齐民要术》在现代地位崇高,却不是最早的厨艺专著,至少有《食经》在前。这食经又是什么来头呢?乃是北魏初年名臣崔浩根据他母亲卢氏的口述记录而成。清河崔,范阳卢,都是当时华夏世家翘楚,世代通婚。这豉丸的做法,是标准汉家菜,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做丸,已经考虑到弹性的因素了。猪羊肉屑,葱姜香料,看起来就很美味的样子。
大枣,茄子,罗勒,薤白,蜜姜(包括做法),藕,笋尖,这些都是《要术》中有记载的食材,我们先略过不谈,着重将一些在世俗面争议比较大的物种。
甘蓝,最近好像很火的样子,“传说”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它在中国古代称为“芜菁”,“葑菜”(《说文》记载葑既芜菁)。芜菁在《要术》中有专门词条,而葑菜在春秋时已入中原:《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邶,在现在的河南。所以中原的甘蓝种植史,早在春秋之前。因为它属于球根植物,汉代的时候,人们在蝗灾灾年种植,以求生存。《后汉书·桓帝纪》永兴二年六月(公元154年)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可见当时的芜菁已经摆脱野生,进入人工种植状态。这比欧洲芜菁主要产区法国的人工种植史,还要早。
接下来我们说土豆。一提土豆,马上就能跳出各路专家,就算不提“哥伦布大交换”吧,土豆的亩产可以吨计,中原如果有这样的作物,哪儿那么容易饿死人?所以在网文界,尤其是历史网文界,凡是涉及到穿越类的小说,大多都要用上土豆梗。土豆出世,天下温饱啊。这时候贾思勰就不服了。
首先我们要解说一下,土豆,属于芋类。《说文》,大叶实根,骇人,谓之芋。芋,泛指地下块茎作物。就算是现在,土豆也被称作,洋山芋,洋番芋,阳芋。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土生芋类,比如山药等等,它们和土豆没有半点关系,而且从植物学上说,血缘也很远。土豆的近亲其实是茄子……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先撇清关系,我们才更容易分辨真伪。山芋与洋山芋(土豆)区别巨大,主要如下?
一,山芋草本,没有地上茎;土豆有地上茎。
二,山芋块茎不均,有大有小,古称多子。土豆块茎大小较均一。
三,土豆亩产高。
有了这种认知,我们再来找农书记载,
《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引西晋《广志》: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有车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此四芋多子。有谈善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散盖,绀色;紫茎,长丈馀;易熟,味长,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臛,肥涩,得饮乃下。有蔓芋,缘枝生,大者次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亩收百斛。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谈善芋,个大,少子(均一),叶如散盖,紫茎!(有地上茎!)味道最好,是块根类植物里最好吃的。亩产多少?这个物种没写,但是有一种叫鸡子芋的,亩产百斛。一斛十斗,本是容积单位,换算成稻米百斛足足两吨有余!结合我们上面总结出的三点,这个谈善芋,更近似土豆,至少是味美!高产!完全具备土豆在农业上的价值意义。中原饥荒,不需要土豆拯救。
《广志》对高产芋类的记载还不是最早的,汉代《泛胜之书》才是农书祖宗:种芋,区方深皆三尺。……一区收三石。
其实汉代就有高亩产的芋,细节不多,我们不瞎猜,但亩产却可以计算。这里说种芋一区方三尺。收三石。亩产也是以吨记的。
关于土豆说的有些多了,没有给最劲爆的紫菜留下太多篇幅,那就直接引原文一句话说透吧:《要术?卷十》,紫菜,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又《吴都赋》云,“纶组紫菜”也。《尔雅》注云,”纶,今有秩啬夫所带纠青丝纶。组,绶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焉。”也就是说古时候的上海人(好吧,那时候还没有上海,反正就是长江口)早就从海里捞紫菜吃了,汉代之前(《尔雅》成书年代)就已有之。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列举的菜色,生长迹象基本都可追溯到汉代之前,到南北朝均具实锤。这主要是因为《要术》的归纳成书。《要术》中记载的蔬菜瓜果品种繁多,有许多我们现代人并不知道与现代称呼如何对应。但可想而知的是,古人厨用料理的选择,并不比现在匮乏多少。
元法僧护在魏王身边,将这里的情况看了个清楚,于是便小声对魏王耳语,
“陛下,臣那二弟见多识广。
他眼下似乎并未慌乱,应是有破解飞仙的法门。”
魏王点了点头,吩咐道,
“任城王,召唤暗铙铩护住番客席,务必保证祖公子安全。
我们也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暗铙铩就是王神念直辖的鬼面部队,不但服色面具完全统一,身高胖瘦也都几乎一致,个个跨圆盾背双刀,武器制式亦是一般无二。
元宏的命令一出,几十个黑胴鬼面人也不知从哪里一瞬间涌了出来,在番客席中围出一个圆阵,
只将暅之,庆云,刘赢,采亭,殷姑娘和萧衍护在了当中,其他人等一并格在外围。
杨大眼,潘竖眼,潘将军,李冲,杨懿,报常侍护着元宏以及几位王爷来到阵中。
“祖公子,你可有法破此妖人?”
元宏为表尊重,亲自垂询道。
“回魏王,法子倒是有。
但是我需要一名可以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元宏听闻暅之果然可破,不由赞道,
“哦?祖公子不愧是华阳真人的高徒,居然通此仙法。”
“这并非是什么仙法,只不过是些唬人的障眼法而已。
所谓天雷ㄣ,那个ㄣ字并非是引弦开弓的‘引’,而是符篆所用‘ㄣ’字符。
望形知意,不过是些假把式,
将它射下来,魏王便知端倪。”
“好,朕这就为你寻一位神箭手!”
元宏将目光四下一转,杨懿便已主动请缨,
“陛下,臣杨懿愿意一试。”
元宏呵呵一笑,
“杨卿的箭术固然是好的,只是朕还有更合适的人选,
乃是我保义军中箭术第一人,未必会输南齐太史叔明半分。”
元宏手中还有如此王牌,莫说庆云一行远来是客,不得而知,
就连任城王与小龙王也听得是云里雾里,不知所指。
只见元宏向人群中微微示意,
“心舞,过来,该是你露脸的时候了。”
心舞,这个名字别致而婉约,顿时燃起了众人的期待。
谁知挤进人群的,却是一名身材矮小长相黑瘦的比丘尼。
“扶南国柳心舞,见过魏王陛下。”
扶南国,柳心舞。
这个人庆云在兰若寺的时候原本是见过的,她也是四夷院的客居僧。
只是她的长相实在泯泯众人,为人也十分低调,
以至于这么长时间以来,庆云对她一直没有留下过什么印象。
可是没想到,她居然是直接听命于魏王的保义秘谍!
魏王手中的底牌,看来还有很多啊。
元宏指着柳心舞对暅之道,
“朕来介绍一下。
扶南国女王柳心舞,而今已经是我保义军高级游击。
也许你们之前对她不太熟,
但是她的儿子盘盘国无上僧,应该和你们有过些交道。”
无上僧曾与刘赢有过一番过节,冯亮曾经派人盘查,却再没有对无上不灭二僧追责,原来背后还有这么一番因果。
此时不但是刘赢,所有人的眼光都有些不太自然,显然是不太相信这名黑矮徐娘便是可比太史叔明的保义第一射手。
柳心舞似乎对这种质疑的目光见得多了,并不以为忤,只是喊了一声,
“汉子,弓来!”
也不知从哪里飘来乌云一朵,一名中年汉子托了一张大弓跃入阵中。
那汉子面目与中原人无异,只是生的黝黑些,额头还点有一颗金色火焰纹。
他手里这张大弓,几乎与身高等长,比柳心舞要高出一头还多。
这把弓,难道是给柳心舞用的?
柳心舞微笑着接过弓,向祖暅之行了一礼,
“祖先生,妾身这把长弓,射程教中原制式远些。
只是那妖人蹈虚百丈,若是想直接将他射下来,恐怕妾身办不到啊。”
祖暅之不信鬼怪妖魔,唯敬奇人异士,他并没有因为柳心舞的相貌生出些许轻蔑甚至怀疑。
因为他一见那把长弓,便知道柳心舞必然精于远射,
于是正容答道,
“在下不需要柳前辈直接射人。
前辈满弓射程几何?”
“百二十步。”
(约两百余米,传统长弓射距。)
暅之向四下扫了一眼,忽然快步走出圈外,拾起一支被扑街甲士抛弃的月牙戟,便又回转,
“前辈距我十步,我举此戟,请前辈开满弓射锁窗中央。”
柳心舞也不多话,退出十步,从汉子手里接过一支箭,向暅之点了点头。
暅之看好了柳心舞位置,便转身去瞄那飞仙,
略作衡量后,高高举起了手中长戟。
那戟所示的方向,并非飞仙飘处,当中相差了很大的角度,众人不禁都是一呆。
柳心舞看上去就够不靠谱了,这南朝的书生却也不怎么中用呀。
可是正如暅之没有质疑柳心舞,柳心舞对暅之的指示也没有半点疑虑。
她将身体后仰,倒弯成弓形,定气凝神,引弦如满月,嗖地一声,箭如慧星,准确无误地自画戟的锁窗穿入,直射天穹。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着那支箭矢,眼见它越来越细,消失在泛着银光的云层里。
轰隆,又是一道惊雷!
那剑仙笑声不绝,还是好端端的在空中盘旋。
除了庆云,魏王等少数几人,四周看客的脸上都挂满了黑线。
可是祖暅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凝神测算,再次举戟,
“再来!”
柳心舞依然没有任何疑问,讨箭再射。
如此三次,连魏王都看得额头微微冒汗。
长戟第四次被举起,柳心舞的神情依然坚毅。
她练箭多年,深知在百步之外射中目标是何等不易,
重复同样的动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本来就是练习箭术再正常不过的过程。
莫说区区四次,就算四十次,四百次……
没有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练习,根本就不可能掌握百步穿杨的箭术技巧。
她既然选择相信暅之,那就相信到底!
目标虚无缥缈,失,才是常态,中,那才是人算天时共同作用的结果。
她的双手稳定,目光坚毅,嗖的一声,飞矢再次穿窗而出,怒趋天穹!
轰隆!又是一声雷鸣!
整个天空一片雪亮,
人们根本无法看清那道箭光,
可是那箭光却倔强地反射着凛凛天威,
划出一道银白的弧光射向云山深处。
》》》》》敲黑板时间《《《《《
关于古人菜篮子那点儿事儿我们还没讲完。那日我们在文中罗列过莫愁姑娘的作品,有:牛肉包心豉丸,大枣塞肉,罗勒拌甘蓝,红烧茄子,薤白蒸土豆,蜜姜,生藕,扁尖炖鸡,佐以紫菜蛋花干虾汤。这里面有很多菜品,都挑战了某些“专家”对于古人菜篮子的认知。我们再次举起宝典,南北朝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来看一看那些只相信西方史学界“哥伦布大交换”“假”说的一面之词,却对本国的经典书籍毫无了解的“专家”本色。
首先我们来说豉丸,为什么挑了这道菜呢?因为《齐民要术》注明了这道菜的出处——《食经?豉丸》:羊肉十斤,猪肉十斤,缕切之,生姜三升,橘皮五叶,藏瓜二升,葱白五升,合捣,令如弹丸。别以五斤羊肉作臛,乃下丸炙煮之,作丸也。
《齐民要术》在现代地位崇高,却不是最早的厨艺专著,至少有《食经》在前。这食经又是什么来头呢?乃是北魏初年名臣崔浩根据他母亲卢氏的口述记录而成。清河崔,范阳卢,都是当时华夏世家翘楚,世代通婚。这豉丸的做法,是标准汉家菜,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做丸,已经考虑到弹性的因素了。猪羊肉屑,葱姜香料,看起来就很美味的样子。
大枣,茄子,罗勒,薤白,蜜姜(包括做法),藕,笋尖,这些都是《要术》中有记载的食材,我们先略过不谈,着重将一些在世俗面争议比较大的物种。
甘蓝,最近好像很火的样子,“传说”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它在中国古代称为“芜菁”,“葑菜”(《说文》记载葑既芜菁)。芜菁在《要术》中有专门词条,而葑菜在春秋时已入中原:《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邶,在现在的河南。所以中原的甘蓝种植史,早在春秋之前。因为它属于球根植物,汉代的时候,人们在蝗灾灾年种植,以求生存。《后汉书·桓帝纪》永兴二年六月(公元154年)蝗灾为害,诏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可见当时的芜菁已经摆脱野生,进入人工种植状态。这比欧洲芜菁主要产区法国的人工种植史,还要早。
接下来我们说土豆。一提土豆,马上就能跳出各路专家,就算不提“哥伦布大交换”吧,土豆的亩产可以吨计,中原如果有这样的作物,哪儿那么容易饿死人?所以在网文界,尤其是历史网文界,凡是涉及到穿越类的小说,大多都要用上土豆梗。土豆出世,天下温饱啊。这时候贾思勰就不服了。
首先我们要解说一下,土豆,属于芋类。《说文》,大叶实根,骇人,谓之芋。芋,泛指地下块茎作物。就算是现在,土豆也被称作,洋山芋,洋番芋,阳芋。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土生芋类,比如山药等等,它们和土豆没有半点关系,而且从植物学上说,血缘也很远。土豆的近亲其实是茄子……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先撇清关系,我们才更容易分辨真伪。山芋与洋山芋(土豆)区别巨大,主要如下?
一,山芋草本,没有地上茎;土豆有地上茎。
二,山芋块茎不均,有大有小,古称多子。土豆块茎大小较均一。
三,土豆亩产高。
有了这种认知,我们再来找农书记载,
《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引西晋《广志》: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有车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此四芋多子。有谈善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散盖,绀色;紫茎,长丈馀;易熟,味长,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臛,肥涩,得饮乃下。有蔓芋,缘枝生,大者次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亩收百斛。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谈善芋,个大,少子(均一),叶如散盖,紫茎!(有地上茎!)味道最好,是块根类植物里最好吃的。亩产多少?这个物种没写,但是有一种叫鸡子芋的,亩产百斛。一斛十斗,本是容积单位,换算成稻米百斛足足两吨有余!结合我们上面总结出的三点,这个谈善芋,更近似土豆,至少是味美!高产!完全具备土豆在农业上的价值意义。中原饥荒,不需要土豆拯救。
《广志》对高产芋类的记载还不是最早的,汉代《泛胜之书》才是农书祖宗:种芋,区方深皆三尺。……一区收三石。
其实汉代就有高亩产的芋,细节不多,我们不瞎猜,但亩产却可以计算。这里说种芋一区方三尺。收三石。亩产也是以吨记的。
关于土豆说的有些多了,没有给最劲爆的紫菜留下太多篇幅,那就直接引原文一句话说透吧:《要术?卷十》,紫菜,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又《吴都赋》云,“纶组紫菜”也。《尔雅》注云,”纶,今有秩啬夫所带纠青丝纶。组,绶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焉。”也就是说古时候的上海人(好吧,那时候还没有上海,反正就是长江口)早就从海里捞紫菜吃了,汉代之前(《尔雅》成书年代)就已有之。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列举的菜色,生长迹象基本都可追溯到汉代之前,到南北朝均具实锤。这主要是因为《要术》的归纳成书。《要术》中记载的蔬菜瓜果品种繁多,有许多我们现代人并不知道与现代称呼如何对应。但可想而知的是,古人厨用料理的选择,并不比现在匮乏多少。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5/5848/1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5/5848/1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