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章台问对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洛阳城中,刘正和诸葛亮二人,在一队禁卫的护送下,正朝宫门而去。



    刘正看了看紧握羽扇扇柄,一路上一直没有说话的诸葛亮,调笑道:“嘿嘿,二弟,平日里看你都是云淡风轻模样,仿佛天塌下来,也不会有半分惊慌,怎得现在有些紧张起来了?”



    诸葛亮苦笑着摇了摇头:“我本凡夫尔,今得面见天子圣颜,岂有不紧张之理?何况陛下命人召你回宫时,还特别嘱咐还亮一同前来,彼时你我结拜,不过才两天而已,可见陛下一直暗中看着你我,也不知他召见我,有何要事。”



    “嗨,父皇麾下的飞鹰卫,神出鬼没,天底下就没有他们查不到的事,没什么稀奇的。至于什么面圣不面圣的,父皇那张老脸,有什么好看的,不用紧张。你我是结义兄弟,我父亲,就如同你父亲是一样的嘛。”



    刘正这话,把诸葛亮呛得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一旁护送的禁卫军,也是一个个满脸尴尬,刘正看了看他们的脸色,假意训斥道:“这句话你们都不准传出去,否则……哼哼,我若被父皇责罚,回头定要十倍百倍找你们讨要回来。”



    “是是是,小人绝不透露半句。”这些禁卫军久在洛阳城中守卫,对这位大皇子的脾气,自然也是多有耳闻了。



    一行人走不多时,便来到了皇宫南门之一的南屯门外。



    龚三儿早在此地恭候多时,急急忙忙迈着小碎步走了过来。



    “大皇子,您可算是回来了,陛下,皇后娘娘,尤其是太后他老人家,可是急坏了。”



    刘正咧开嘴笑道:“嘿嘿,我这不是好端端回来了嘛。父皇呢?”



    龚三儿说道:“陛下说了,他在章台门内等候大皇子,还有这位诸葛先生,他让二位先去见过他,然后再去向太后请安。”



    “母后呢?”



    龚三儿笑着说道:“皇后娘娘自然是在太后宫中,娘娘上个月着手绣的一幅群艳争芳图,近日便要完工了,商行中早已做好了要将此作品进行拍卖的准备,据说有些达官贵人已是跃跃欲试,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将此物拍下。商行的人来过消息,说这件绣品,至少可拍出八千金呢。”



    他一边低着头,在前面领路,一边语气之中不无欣喜地向刘正汇报着。



    刘正很是得意:“母后的手艺当真是愈发精湛了,比起那个光有一副好皮囊的淑贵妃可是强多了。”



    提起貂蝉,刘正便露出了几分不屑之色,龚三儿脸色一变:“哎呦,小祖宗诶,谨言慎行啊。”



    他看了诸葛亮一眼,随后来到刘正侧边,压低了声音:“几天前,王司徒率领群臣,弹劾了三将军坑杀降卒一事,朝堂上群情汹汹,说要将此事牵涉之人,尽皆严办。虽然不曾提及大皇子您,可这是冲谁来的,明眼人都看得出。荀尚书说了,此事还没过去,群臣定然还有后招,在这风口浪尖上,您的这张金口,可得把着点门呐。”



    刘正努了努嘴,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却也还是没有再说什么。



    一旁的诸葛亮,为他捏了一把汗,心中直犯嘀咕,跟这样一个家伙结拜,自己是不是有点盲目了?



    三个人在宫道上走了半晌,便见到了又一扇大门出现在了眼前,门顶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章台门。



    “殿下,皇上就在里面,奴婢就先告退了。”



    龚三儿对着二人分别行礼后,便躬身退走。



    “走,这里面我熟,我带你去。”刘正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带着他径直踏入了章台门中。



    章台门后,先是一片明堂,数十步开外,一条如玉带般的水流横在二人面前,通过河面上的石桥后,再有数十步,便是皇宫的南宫部分中,最大一座宫殿——崇德殿。



    不过刘正并没有带诸葛亮进崇德殿,而是在过桥后,直接朝右边走去。那条水流向右流动后,最终汇聚成了一片水池,水池上,一座廊桥直通池心,连接着一片露天的石台。



    “喏,那便是章台了。”刘正朝着前方指了指。



    诸葛亮顺势望去,只见章台之上,果然站立着一名男子,他正背对着这边,看不清在做些什么。



    “嘿嘿,走……”



    刘正一把拉起诸葛亮就跑了过去。



    “孩儿拜见父皇。”刘正拱手作揖,诸葛亮也连忙准备下跪,却被刘赫的声音打断了。



    “都不必多礼了,你既是正儿的结义兄弟,便如我儿一般,你也不是朝中大臣,不必行叩拜之礼,坐吧。”



    刘赫说完这话,便转过身来,看着二人。



    诸葛亮这才看清,他手中捧着的,竟然是一盒鱼食,原来这位堂堂大汉天子,刚才却是只身在这里喂鱼。



    不过如此一来,诸葛亮心中那一丝丝紧张之情,这时果然也都烟消云散。



    “不愧是圣明天子,旁的手段不论,单是气势,令人瞬间得以镇定安神,便已十分了得。”



    三人分别落座,刘赫将手中的鱼食盒子放到一边,一脸亲切地看着诸葛亮。



    谁也不知道,他表面如此从容,内心早就已经欢呼雀跃,激动得不行了。



    “这就是历史上的那位智慧的化身,武侯诸葛孔明么?嗯……果然和史书中说得一样,这身形、外貌、气质,当是人中龙凤之姿啊。”



    他正沉浸在欢喜之中,刘正的声音,将他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不知父皇急召孩儿回宫,有何吩咐?”



    他这句话,说得中正平和,字正腔圆,和方才那嬉笑玩闹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刘赫瞪了他一眼,抄起桌案上的一只橘子就扔了过去:“小东西,长大了,翅膀硬了,都敢偷跑出宫了?我看你是欠揍……”



    刘正不闪不避,就任由那橘子砸中了他,还故作委屈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只是孩儿确实是心忧社稷,担心前方战局,这才出宫相助的。父皇若要责罚孩儿,孩儿也绝无怨言。”



    诸葛亮看得是目瞪口呆,刘正那变脸的速度,他这几日是见多了,倒不觉得奇怪,只是堂堂大汉天子,和自家皇子,竟然是这样一幅模样,简直是闻所未闻了。



    刘赫笑骂一句:“得了得了,在父皇面前还装模作样。今日有你结义兄弟在此,父皇给你留点脸面,对了,你岳丈大人带着你的那个未婚妻入宫了,稍后谈完了正事,你去太后宫中见一见。说起来你也十五岁了,是该完婚的年纪了。”



    “啊?这……”刘正的脸色顿时耷拉了下来。



    “这什么这?再敢多嘴一句试试?”刘赫作势抄起了手边刚刚放下的那个鱼食木盒子,刘正见状,立马闭嘴不言,看起来乖巧得很。



    刘赫这才重拾心情,面容再次恢复成了那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看向了诸葛亮。



    “我这皇儿,顽劣得很,倒是让你见笑了。”



    诸葛亮摇摆着羽扇,忙道:“不敢不敢,大皇子天性率直,聪颖非常,乃世之人杰也。”



    刘赫瞄了刘正一眼:“这小子有多少斤两,朕还能不知道么?和足下相比,他实在差得太远了。日前,飞鹰卫向他传讯时,他委托飞鹰卫带回来的信件中,曾提及你对他说过的一番平定天下之策论,朕与文若商议良久,颇觉新颖,故而在此专候,想与你当面探讨一番。”



    诸葛亮万分动容:“亮何德何能,劳陛下亲候于此,万分惶恐之至。”



    “朕说了,都是自家人,这等虚礼就免了吧。”刘赫摆了摆手:“你说,方今天下局势,任何一方,要想单以武力取胜,从而剿灭其他势力,都已是难如登天。要取天下,势必要从人心着手,否则,纵然能以兵锋取胜,也将损失惨重,影响国势,不知朕有无理解错?”



    诸葛亮说道:“陛下所言,确为草民之意。”



    “嗯,没错就好。”刘赫看着他道:“你且先说说,为何以兵锋强攻,会影响国势?”



    诸葛亮道:“陛下当知,如今内外局势,朝廷虽是一家独大,鹤立鸡群,以朝廷实力,要单独剿灭任何一方诸侯,都是易如反掌。然而,刘焉、曹操谋逆,刘备、孙坚、士燮也是别有所图,朝廷越是强大,他们便越容易沆瀣一气,联手对抗。如此一来,日后再有战事,便绝不会仅仅是朝廷与其中一方之战,势必会将多方诸侯,都牵涉其中。”



    “如此大战,双方用兵,只怕不下百万,旷日持久,血流成河,各方精锐之士,海内忠勇之徒,便将损折大半,并使国库空虚,非十数年之休养,不可恢复元气。”



    刘赫轻捋虎须,频频颔首,而刘正则是满眼得意之色,仿佛说出这番话的是他自己一般。



    诸葛亮用羽扇在面前的桌案上画了一圈:“除此之外,大汉之地,强敌环伺。南匈奴为陛下早年所灭,鲜卑业已臣服,其中诸多部落,都迁入汉境,学习汉话和耕种、纺织之道。西羌各部,由胡市之商贸往来,再加上关羽、马超等大将,频频征讨尚未臣服之部落,自行扶持听命于朝廷之首领,再施以天恩,赠送宅邸、田地,减免赋税,如此恩威并施,西羌也无大患。然他们终究不曾完全归化大汉,中原稍有变动,这些人只怕未必可靠。”



    “即便他们忠心一片,可幽州之北,尚有乌桓、高句丽为祸一方,且陛下重新掌控凉州,如敦煌、酒泉之地,渐渐安定,商贸频繁,与我中原大地断绝数十年之久的西域各国,也渐有重建往来之势,其中又有多少良善之辈,多少贪恶之徒,犹未可知,此亦为隐患。”



    “假使朝廷与各方诸侯联军,连月,甚至连年血战,最终纵然一统天下,却也要元气大伤,届时各方胡虏贼寇,趁势而起,原本臣服的鲜卑、西羌,也或有复叛之心。国内逆贼余势,死灰复燃,起兵呼应,立时便是祸起萧墙。”



    刘赫听得是两眼放光,心中激动非常:“好,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朕今日受教了。”



    “草民不敢。”诸葛亮欠了欠身道。



    刘赫站起身来,向前走了一步:“那从人心着手,又是何解?”



    诸葛亮也站了起来,说道:“大汉天下,近百年来,久历沧桑。党锢之祸,胡虏入侵,宦官当权,董贼乱政,及至诸侯并起,四方扰攘。天灾肆虐,战火遍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民心渐失,方有黄巾之祸。”



    “诸侯之中,袁术,袁绍,公孙瓒,韩遂等辈,不知天时,不晓地利,不通人和,盘剥百姓,索取无度,使得民心远离,实乃昏悖之主,自寻死路,焉有不败之理?”



    “然现今所剩诸侯,曹操、刘备、孙权,俱是一时豪杰,治理地方,井井有条,开荒、减税、明法,使百姓得享安宁,自然多有拥护之。故此,其在治下郡县之中,凡有征召,必一呼而百应。百姓既有余粮,又归心于彼,则军粮、兵源一应而足,文武人才,纷纷投效,军心士气,亦非袁绍等辈可比。所谓大势,无非如此而已。”



    刘赫越听越是惊喜,心中直呼:“好个诸葛亮,不愧是能作出隆中对的人,如今即便只有十七岁,这眼界、格局,也是高人一筹啊。”



    他急忙追问起来:“那以你之见,朝廷如何行事,才能将这民心,这大势,争取到手,又当以何等手段,来应对这内外局势?”



    诸葛亮低头沉吟,摇着羽扇,在桌案之后来回踱步。



    刘赫还没着急,刘正先急了起来,他扯了扯诸葛亮的衣襟,嘟囔道:“贤弟,你倒是快些说啊……”



    刘赫狠狠瞪了他一眼:“你闭嘴。”



    刘正十分扫兴地坐了回去,可眼光依然时不时朝诸葛亮瞄去。



    这时,诸葛亮停下脚步,抬起头来,说道:“草民以为,朝廷当坚持剿抚并用,有些人当抚,有些人当剿。这抚与剿,也当有所次序。”



    刘赫大喜:“何人当抚,何人当剿?又是谁先谁后?”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7/7408/9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7/7408/97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