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政客
作为一个传奇人物,叶向高一向被民间传为东林党魁,叶向高是否东林党魅之说尚有商榷之必要。
万历年间,叶向高在立国本之争上确与东林党人保持了一致。但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官僚士子的意见,不能以此而确定时向高是东林党人,事实上,入阁前之叶氏与东林党人的政治观点尚多一致,但人阁后,随着政治地位的变化,其与东林党人的分歧日趋明显。
万历后期,党争逐渐形成,有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等派别。叶向高不参与任何派别,但他“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而东林党多正人君子,观点比较一致,交往较多,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东林党人,而东林党人又认为他若即若离,老奸巨猾。
许多东林党人一般认为他是东林党的一员,民间传他的外号是及时雨,东林党魅。
然而观叶向高的言行,会发现这种看法与史实不合。其实,叶向高并不属于哪个党派,而是党争的调解人。叶向高不是东林党人,追查叶向高自编年谱《蓬编》,不曾有他与东林党领袖人物顾宪成、李三才、邹元标、赵南星等人交往密切的记载。
这至少可以说明,叶向高不可能是东林党的核心人物,他没有深入东林党的舆论中心,则东林党的许多政见的提出,并没有他的参与策划。但叶向高与东林党有关也是事实。他与东林党人如郭正域、沈鲤有私交。
这应该说叶向高是周旋于各大派别中获得好处的人物,叶向高生逢乱世,陷于党争,能够不激不随,泰然自立,周旋于庸懒皇帝,偏激君子,凶狠太监之间而洁身自爱善始善终。他的情商之高,在那个时代无人能及。
有人把他和韩爌视为内阁东林双杰,其实人家韩爌才是根正苗红的东林党人,这东林党不是单止江南的官员,而是指他们的理念和精神和所代表的大地主缙绅利益集团。
如李三才其家产多达470万两白银,相当于万历年间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为什么呢?因为李三才实际上是大运河重要枢纽,北京通州这里的商人的总头目。在万历大规模征税以前,官僚商人实际上处于什么税都不用交的情况,别的商人如果花钱挂靠在大官僚开的商号下,也能获得此种一切免税的利益。
而这叶向高不同,他并不贪钱,也不安排家里人做生意,叶向高在官场持正不附,自律较严。当时的礼部尚书泉州人林欲辑在评论叶向高一文中提到“休休大度,廉公无私,在内阁七年,未尝害一人,未尝受人金钱,未尝向六部请办一件私事。”不受别人的钱,也不会有钱送给别人,不请别人办一件私事,别人也不会想请他办私事。
对于韩爌攻击这皇帝贪财,吃相难看,他这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他这宰相气度,可不是韩爌这初入阁的次辅可比的。
皇帝贪财,你韩爌就不贪了?难道这世界到了只准百姓放火,不准州官点灯的地步?
万历为补内帑不足,大规模征收工商税,这是改变朝廷政局的事件,这也是皇帝看见大臣们肚满肠肥,捞了这么多银子,自己日子却过得干巴巴的,便大举的派遣税监和矿监去收税,这是虎口夺食,结果也以皇帝败退而结束。
也不能说是败退,这皇帝一身骂名,臭不可闻,但确是捞了不少银子,如果不是万历驾崩,他会一直收下去,皇帝向大臣收税,招致一身骂名。
最让人讨厌的一点就是李三才是个典型的喜欢无中生有的造谣中伤皇帝,来博取直谏美名的家伙。
他曾经反反复复的造谣说万历皇帝不去履行每次发生灾害就要祭天地的繁文缛节,是因为皇帝天天忙着在后宫宠幸美女,假托是有腿部疾病。
其实这叶向高作为首辅,见过皇带,知道他有髋关节严重关节炎,双腿长度相差6厘米,走路微拐,所以从不喜欢出席公众场合,以免在人前有失君仪,也是这个原因,叶向高不便向人解释,以免有失君威。
叶向高不喜欢李三才,这个人英遇豪俊,倾动士大夫,皆负重名。当世党论之盛,数人者实为之魁,则好同恶异之心胜也,非常擅长用舆论吹捧自己。
李三才也是万历二年进士,与另一位东林党大佬赵南星是同科。李、叶、赵,是世人所称的东林党三鼎甲。李三才从万历二十七年起,当上了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这样的高级官员,开始了他“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的生涯,后加户部尚书衔,正式成为了入阁在望的高级官员。
东林党在弹劾李廷机的同时,积极运作李三才入阁,如叶向高提议增补内阁,甚至提议内阁应该不止使用翰林出身的官员打破“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惯例等等。
但李三才入阁引起了朝臣特别是浙党巨大的反弹,工部郎中邵辅忠遂劾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列具贪、伪、险、横四大罪,御史徐兆魁继之……。
南京兵部郎中钱策,南京给事中刘时俊,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徵、徐绍吉、周永春、姚宗文、朱一桂、李瑾,南京御史张邦俊、王万祚,复连章劾三才”。
而东林党虽力保之,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三才辨。
叶向高也说了好话,言三才已杜门待罪,宜速定去留,为漕政计……。
给事中胡忻、曹于汴,南京给事中段然,御史史学迁、史记事、马孟祯、王基洪,又交章论救”。
这次朝争持续经年,“纷如聚讼”,并于顾宪成写信事件达到高潮。
顾宪成为了力挺李三才,写信给首辅叶向高、吏部尚书孙丕杨,给李三才点赞,强烈为其辩护。
这时猪一样的队友出现了,御史吴亮素善三才,即以两书附传邸报中,由是议者益哗,朝臣弹劾李三才更加强烈,并发起了致命一击。
吏部考功司主事王三善指出,既然弹劾李三才的人都说他贪污,而力保李三才的人只说他有才华而没有辩护他廉洁,那么事情就简单了,只要查查李是否贪污就行了。
好死不死,李三才老家就在通州,旦夕可至,只要派个人去看他家产就可以大概判断李是否贪污很快就能下结论了。
而更加好死不死的是,老李偏偏家财数百万两,于是老李终于顶不住崩溃了,十五次请辞,皇帝不理,于是老李自己跑路回家了。
叶向高不会告诉别人,引李三才入阁,实乃是灭之,奸滑如御史吴亮又怎么会做出将顾宪成写出叶向高和孙丕扬的信附于邸报中?杀人不见血才是从政者之艺术,现在的人粗暴简单,直来直往,实在是过于没有水平和艺术成份了。
叶向高是泰昌帝三旨相请,才翩然来朝的,谁知时政变化太快,皇帝过于短命,没有让他这帝师重坐相位而崩,他己有退意,但一看这朝政和阁臣,他叶某人这是大有可为呀。
现在朝廷皆知,方从哲去意己成,谁人继位为首辅?谁人增补为阁臣,康熙元年即将来临,新朝当有新气象,大批任期的将引退,大批新锐将上位,这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各路大佬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原本次辅韩爌一马当先,然三辅刘一燝因沈阳卫之战,威望大增,成为了呼声最大的黑马,呈双雄相博之局,叶向高就在遐想,有无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之局。
新皇入蒙较迟,被朝臣认为才具尚需培养,这才可以治理天下,但皇帝上台后狠抓钱袋子,改组军队,这是没有政治才能的人吗?
叶向高在暗笑,这帮人斗个你死我活,却不知话语权最大的人在后官中习武和做木工呢?或许他们认为外廷之事,与内廷无关,“皇上但请安坐禁中,外间自有老臣。”至少韩爌就是这么想的。
这位风头正盛的次辅洋洋洒洒拟了一份名单,这名单的将朝中要位,一网打尽,用他的话,这将是众正盈朝的时代,这吃相又何尝好看。
叶向高正想看一出韩刘互斗的好戏时,一件突然其来的事,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和布置。
这要从骆思恭上书请胲骨说起,骆思恭乃嘉靖三十年人,现年五十六岁,远不到退休之时,在庚辰宫变中,他还因表现优秀而晋左都督之衔,应该是春风得意之时,为何上书请退?这因为受人所逼,为谁呢?正是新的锦衣卫指挥佥事田尔耕。
据传奉圣夫人之子侯国兴欲为国出力,看上了锦衣卫指挥使之位,便威迫骆思恭退休,负责出手的人正是锦衣卫南镇抚使田尔耕。
万历年间,叶向高在立国本之争上确与东林党人保持了一致。但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官僚士子的意见,不能以此而确定时向高是东林党人,事实上,入阁前之叶氏与东林党人的政治观点尚多一致,但人阁后,随着政治地位的变化,其与东林党人的分歧日趋明显。
万历后期,党争逐渐形成,有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等派别。叶向高不参与任何派别,但他“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而东林党多正人君子,观点比较一致,交往较多,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东林党人,而东林党人又认为他若即若离,老奸巨猾。
许多东林党人一般认为他是东林党的一员,民间传他的外号是及时雨,东林党魅。
然而观叶向高的言行,会发现这种看法与史实不合。其实,叶向高并不属于哪个党派,而是党争的调解人。叶向高不是东林党人,追查叶向高自编年谱《蓬编》,不曾有他与东林党领袖人物顾宪成、李三才、邹元标、赵南星等人交往密切的记载。
这至少可以说明,叶向高不可能是东林党的核心人物,他没有深入东林党的舆论中心,则东林党的许多政见的提出,并没有他的参与策划。但叶向高与东林党有关也是事实。他与东林党人如郭正域、沈鲤有私交。
这应该说叶向高是周旋于各大派别中获得好处的人物,叶向高生逢乱世,陷于党争,能够不激不随,泰然自立,周旋于庸懒皇帝,偏激君子,凶狠太监之间而洁身自爱善始善终。他的情商之高,在那个时代无人能及。
有人把他和韩爌视为内阁东林双杰,其实人家韩爌才是根正苗红的东林党人,这东林党不是单止江南的官员,而是指他们的理念和精神和所代表的大地主缙绅利益集团。
如李三才其家产多达470万两白银,相当于万历年间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为什么呢?因为李三才实际上是大运河重要枢纽,北京通州这里的商人的总头目。在万历大规模征税以前,官僚商人实际上处于什么税都不用交的情况,别的商人如果花钱挂靠在大官僚开的商号下,也能获得此种一切免税的利益。
而这叶向高不同,他并不贪钱,也不安排家里人做生意,叶向高在官场持正不附,自律较严。当时的礼部尚书泉州人林欲辑在评论叶向高一文中提到“休休大度,廉公无私,在内阁七年,未尝害一人,未尝受人金钱,未尝向六部请办一件私事。”不受别人的钱,也不会有钱送给别人,不请别人办一件私事,别人也不会想请他办私事。
对于韩爌攻击这皇帝贪财,吃相难看,他这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他这宰相气度,可不是韩爌这初入阁的次辅可比的。
皇帝贪财,你韩爌就不贪了?难道这世界到了只准百姓放火,不准州官点灯的地步?
万历为补内帑不足,大规模征收工商税,这是改变朝廷政局的事件,这也是皇帝看见大臣们肚满肠肥,捞了这么多银子,自己日子却过得干巴巴的,便大举的派遣税监和矿监去收税,这是虎口夺食,结果也以皇帝败退而结束。
也不能说是败退,这皇帝一身骂名,臭不可闻,但确是捞了不少银子,如果不是万历驾崩,他会一直收下去,皇帝向大臣收税,招致一身骂名。
最让人讨厌的一点就是李三才是个典型的喜欢无中生有的造谣中伤皇帝,来博取直谏美名的家伙。
他曾经反反复复的造谣说万历皇帝不去履行每次发生灾害就要祭天地的繁文缛节,是因为皇帝天天忙着在后宫宠幸美女,假托是有腿部疾病。
其实这叶向高作为首辅,见过皇带,知道他有髋关节严重关节炎,双腿长度相差6厘米,走路微拐,所以从不喜欢出席公众场合,以免在人前有失君仪,也是这个原因,叶向高不便向人解释,以免有失君威。
叶向高不喜欢李三才,这个人英遇豪俊,倾动士大夫,皆负重名。当世党论之盛,数人者实为之魁,则好同恶异之心胜也,非常擅长用舆论吹捧自己。
李三才也是万历二年进士,与另一位东林党大佬赵南星是同科。李、叶、赵,是世人所称的东林党三鼎甲。李三才从万历二十七年起,当上了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这样的高级官员,开始了他“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的生涯,后加户部尚书衔,正式成为了入阁在望的高级官员。
东林党在弹劾李廷机的同时,积极运作李三才入阁,如叶向高提议增补内阁,甚至提议内阁应该不止使用翰林出身的官员打破“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惯例等等。
但李三才入阁引起了朝臣特别是浙党巨大的反弹,工部郎中邵辅忠遂劾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列具贪、伪、险、横四大罪,御史徐兆魁继之……。
南京兵部郎中钱策,南京给事中刘时俊,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徵、徐绍吉、周永春、姚宗文、朱一桂、李瑾,南京御史张邦俊、王万祚,复连章劾三才”。
而东林党虽力保之,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三才辨。
叶向高也说了好话,言三才已杜门待罪,宜速定去留,为漕政计……。
给事中胡忻、曹于汴,南京给事中段然,御史史学迁、史记事、马孟祯、王基洪,又交章论救”。
这次朝争持续经年,“纷如聚讼”,并于顾宪成写信事件达到高潮。
顾宪成为了力挺李三才,写信给首辅叶向高、吏部尚书孙丕杨,给李三才点赞,强烈为其辩护。
这时猪一样的队友出现了,御史吴亮素善三才,即以两书附传邸报中,由是议者益哗,朝臣弹劾李三才更加强烈,并发起了致命一击。
吏部考功司主事王三善指出,既然弹劾李三才的人都说他贪污,而力保李三才的人只说他有才华而没有辩护他廉洁,那么事情就简单了,只要查查李是否贪污就行了。
好死不死,李三才老家就在通州,旦夕可至,只要派个人去看他家产就可以大概判断李是否贪污很快就能下结论了。
而更加好死不死的是,老李偏偏家财数百万两,于是老李终于顶不住崩溃了,十五次请辞,皇帝不理,于是老李自己跑路回家了。
叶向高不会告诉别人,引李三才入阁,实乃是灭之,奸滑如御史吴亮又怎么会做出将顾宪成写出叶向高和孙丕扬的信附于邸报中?杀人不见血才是从政者之艺术,现在的人粗暴简单,直来直往,实在是过于没有水平和艺术成份了。
叶向高是泰昌帝三旨相请,才翩然来朝的,谁知时政变化太快,皇帝过于短命,没有让他这帝师重坐相位而崩,他己有退意,但一看这朝政和阁臣,他叶某人这是大有可为呀。
现在朝廷皆知,方从哲去意己成,谁人继位为首辅?谁人增补为阁臣,康熙元年即将来临,新朝当有新气象,大批任期的将引退,大批新锐将上位,这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各路大佬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原本次辅韩爌一马当先,然三辅刘一燝因沈阳卫之战,威望大增,成为了呼声最大的黑马,呈双雄相博之局,叶向高就在遐想,有无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之局。
新皇入蒙较迟,被朝臣认为才具尚需培养,这才可以治理天下,但皇帝上台后狠抓钱袋子,改组军队,这是没有政治才能的人吗?
叶向高在暗笑,这帮人斗个你死我活,却不知话语权最大的人在后官中习武和做木工呢?或许他们认为外廷之事,与内廷无关,“皇上但请安坐禁中,外间自有老臣。”至少韩爌就是这么想的。
这位风头正盛的次辅洋洋洒洒拟了一份名单,这名单的将朝中要位,一网打尽,用他的话,这将是众正盈朝的时代,这吃相又何尝好看。
叶向高正想看一出韩刘互斗的好戏时,一件突然其来的事,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和布置。
这要从骆思恭上书请胲骨说起,骆思恭乃嘉靖三十年人,现年五十六岁,远不到退休之时,在庚辰宫变中,他还因表现优秀而晋左都督之衔,应该是春风得意之时,为何上书请退?这因为受人所逼,为谁呢?正是新的锦衣卫指挥佥事田尔耕。
据传奉圣夫人之子侯国兴欲为国出力,看上了锦衣卫指挥使之位,便威迫骆思恭退休,负责出手的人正是锦衣卫南镇抚使田尔耕。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311/1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311/1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