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番薯皇帝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米夫人批评杨如花做什么呢?主要是批评她纵容夫君沉溺于闺房之乐,不上朝工作。



    杨如花很想解释,其实她每天很早就叫醒米柱,但是最后都是变成了做早操,然后去健身房,米柱不屑于上朝旁听,他通过手下们的密报,能知朝廷大事,早上三点起床,四点去早朝,对他来说坑爹而要命。



    一般是五更上朝,即卯时大概3点钟起床。打整仪容,吃早点然后出门,有的走路,有的坐轿,目的地是朝庭,大约5点钟开始上朝,或者在门口候等上朝。



    然后朝班排队:文左武右,按官职大小从前往后排。



    行礼、上朝,双手执笏第一句话绝对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皇帝接一句:众爱卿平身有事就说,没事就退,回值房办公。



    退朝时间一般在辰时点。古官员上班早下班也早。大明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这样算下来也差不多是8小时制了。



    国家大事多,朝会开的时间自然挺长,得上午才九点“退朝”,这要是在家肚子里不垫点底,站这么久实饿得慌吧。退朝后各官员在宫门外可以吃皇帝恩赐的早点后,就各自干日常工作去了。



    早朝是制度,不请假擅自不朝的或者撒谎的,一经发现按大不敬论处,而且是每日必行之礼!皇帝上不上朝是另一回事,出大事了可以临时取消。皇帝不上朝也是常有的事,后宫这么多妃子,晚上还要忙,难免自己也“慵懒“一下,最著名的是神宗万历皇帝28年没有上朝,那官员们估计也顺便奉旨慵懒了。



    现在的朱由校,一万个不想上朝,但是臣强主弱,他只得去了,君王不上朝是懒,官员不上朝是大不敬,但米柱不同,他其实不是朝廷命官,只是内廷命官无论是东厂提督,还是锦衣卫指挥使,都有权上朝,但每一个朝廷官员,都不会希望米柱上朝,最好永远不上,米柱工作的特殊性,每一个被他盯上的人,都有一种背后生寒的感觉,此君不上朝,才是天下第一好事。



    米柱是顺应大潮,听从诸君美意,但米夫人就不这么想了,她认为米柱是耽于夫妻闺房之乐,变懒了。



    杨如花道:“这是维新他自己不想上朝,不关本宫的事。”既然是和婆婆对讲,还是搬出郡主的派头才行,要不然真压不住诰命夫人的锋头。



    米夫人道:“话虽如此,但郡主也要多加规劝才是,这才是相夫教子,不能任由他们性子来。”



    杨如花并不觉得夫君多爱她一些,多伴她一些有什么不妥,但是看见婆婆不高兴了,只好答应道:“好!媳妇知道了。”



    杨如花来到书房,对正在查阅宗卷的米柱道:“我要你早朝。”



    “现在?晚上吧!”米柱说道,每天早上杨如花将他叫醒,都会成为另一次恩爱的开始,所以米柱都将这当作他们夫妻间办事的暗号。



    杨如花嗔道:“死相!”她将米夫人的话说了出来。



    米柱将她拉过来抱入怀中,说道:“阿娘在妒忌你,她用五年时间才教会我穿衣服,你却用一分钟让我tuōguāng,毁了她辛苦经营得到的一切,所以她妒忌你。”



    这话杨如花是爱听,她说道:“明天不能再懒了,必须勤于政务,明天要去早朝。”



    米柱道:“勤政并不用通过早朝体现,本官的工作,更加广泛,更加难以体现。”



    他这个东厂和锦衣卫的提督,是天子近臣,负责保卫皇帝,铲除内外之敌,除了安排保护皇帝之外,并没有具体而细微的工作,他认为对皇帝和国家有利的事,都可以去做,皇帝重用和信任他,他就以更大的东西回报皇帝。



    其实米柱己是历任厂卫长官中,最勤奋的长官,以前的历任长官,都是忙于替皇帝铲除敌人,收受贿赂,又或者打击异己,构陷大臣,米柱格局更高,决定利用手中的特权,做更多的大事。



    他既可以问杨镐的案件,又可以查河东的蝗商,既可插手军队的事处,又可以为皇家推广马铃薯、番薯、玉米种植,他自己认为,这才是合适的理想中的工作岗位,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于国于民而言,他所作出的贡献,并不比首辅逊色。



    杨如花道:“夫君就这么喜欢吃这仨样?”自她过门后,就发现米柱一直在捣鼓这仨样,现在在书房是烤火,都让人烤着一个玉米,煨着几个番薯。



    米柱道:“郡主有所不知,这可是好东西,对于富贵人家,这是消遣小食,但对于穷苦人家来说,这就是救命粮。”米柱双目闪过神采,说道:“当中原大地,长江南北,种满这三样东西之时,就是康熙盛世来临之时,我们的子孙永享太平盛事。”



    明内亡于流寇,外亡于建奴,若无流寇攻陷京城,摧毁政府,决无建奴入主中国的可能,如果百姓吃饱饭,绝对没有这么多人去zàofǎn,让官府剿之不绝,越剿越多。



    杨如花推开他,说道:“少来这一套,难道想要忽悠本宫做番薯郡主不成?”



    杨如花是讽刺这货,为了忽悠皇帝答应推广此仨物,带了薯片、薯条去给皇帝吃,然后忽悠皇帝,说这东西如何如何的好,耐寒耐旱、产量高,生产周期短,是百姓裹腹的利器,只要一种,盛世就会来临,然后皇帝一高兴,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因喜好番薯,而一时手舞足蹈,自称为番薯皇帝,并即下诣让首辅叶向高想办法在全国推广。



    叶向高是福建福清人,番薯最早的种植地之一,将番薯藤从吕宋偷回来的陈振龙就是他的老乡,叶向高在京为官,就有收到过番薯作为礼物,说是家乡土产,退休在家期间,更是深知番薯的属性,在闽粤之地,有骂人蠢为番薯,取其无脑之意,但皇帝如此嗨,自称为番薯皇帝,他是哭笑不得了。



    叶向高二次拜相,可以说是人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位极人臣,风头无双,他是希望可以为后世留下一些什么,立功立言立德之类的,他也为米柱庞大的番薯推广计划打动,若能解决百姓裹腹的问题,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流芳百世也不是什么假话。



    叶向高就借着皇帝也喜欢的东风,同意推动这一计划。



    而且米柱为了给《大明日报》拉关注,拉流量,破天荒的创历史的进行了传媒史上的第一次专访,皇帝朱由校在御花园接受了《大明日报》首席记者叶思道的釆访,这一次为群臣诟病的采访最后刊登在《大明日报》之上。



    消息传出,该期的《大明日报》销量加印至五十万份都不够。



    米柱一开始就让报纸免费,就是为了提高办报的门槛,这是一件大投入的无盈利的东西,不致于出现阿猪阿猫阿狗都可以随意办报的局面,而且,米柱也相信,古人不会这么傻,坐看报纸这么大的影响力而无动于衷,其它人也会办的,所以他们迅速chūtái了《新闻法》,必须通过内廷司礼监审批,才可以办报,违者一律视为非法,东厂马上登门拜访,从而令他们内廷一系抢先占领與论宣传这高地。



    原则上他们不会再允许其人人办报,从而获得独霸舆论的权利,像东林党,会利用办书院的机会,宣传自己的主张,扩大影响力,但书院比之报纸这巨大的影响力,又远远不如了,在兵不刃血之间,米柱就在抢占到了舆论宣传们重要阵地。



    虽然不致于一个《大明日报》可胜十万雄兵之说,但是它确有十万大军也做不到的事,比如引导與论引导mínyì方向,他做得非常出色。



    比如杀杨涟等四大臣事件,就被它洗地,消除了不良影响。



    皇帝不过是接受了一个简短的采访,但却拉高了他的人气和威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皇帝在百姓的心目中,是龙种,是天子,是住在紫禁城中的神,高高在上,只可远观,不可近看,语言上的冲撞,都是大不敬。



    现在这采访,只是告诉人们,他喜欢看什么书,喜欢谁的书法字画,喜欢怎么样的食物,喜欢的零食是什么,足以令京师引起轰动,特别是他重点推介的食物,马铃薯、番薯、玉米,更是迅速的获得了关注。



    叶向高拿着报纸,叹道:“番薯皇帝,名不虚传。”可以想像,在皇帝都叫好赞美的情况下,这会引起多大的轰动,百姓们会争相购买种植,这才是一言驱动千万人行呀。



    韩爌则是愤怒不己,大声斥责:“米柱这个奸贼,居然让皇帝做如此掉价之事,罪该万死。”特别是他听闻,米柱只是向皇帝进献了薯片、薯条这等小吃,就诱得皇帝答应接受采访,他这是更加气愤,认为米柱就是把君王当玩偶的小人。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311/2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311/2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