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宣传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杨如花看得拍手叫,小脸冻得红通通,却是十分高兴,她问道:“老公,我们为什么不买一些烟花玩儿?”



    米柱一拍手中的折扇,说道:“本官贵为朝廷大员,搞这些玩儿,岂不是让人发笑?”



    这么冷的天,街上的人不是披看厚厚的皮衣,就是手捧小铜炉,只有一种人,还是手持折扇,只是没有打开扇风,这就是书生们,扇子可是读书人装B的利器,米柱也不倒外。



    杨如花气得翻白眼,她说道:“你这么大的官儿为什么喜欢躲在媳妇儿怀里睡觉?”



    侍卫们忍着笑,远远闪开。



    米柱恼羞成怒说道:“你怎么可以如此?让本官颜面何存?”



    杨如花向他作了一个鬼脸。



    米柱叹道:“这么大一个人。”米柱看见街上热闹繁华的样子,心中十分欣然,百姓可以安享太平,是因为有他这种人默默付出,修合无人见,勤缘有天知。



    杨如花道:“老公帮我买个风车!”



    “老公!我要小糖人!”



    “老公!我要冰糖葫芦!”



    “老公!我要棉花糖!”



    “老公!我要良乡粟子!”



    ……。



    米柱一律不从,说道:“堂堂伯爵夫人,成何体统!”最后是买了一包桂花糖,条件是不允许当街吃。



    杨如花很是高兴,特别是遇上当街表演耍杂、卖艺、表演戏曲的,更是挪不开脚步,她可是一个喜爱热闹的人,与性子清冷的米柱相当不同。



    米柱并不喜欢热闹,他更像是一个看戏的人,冷眼旁观,默默注视,并不介入,他美其名曰叫上帝视角。



    他们一行人,男主人俊美,女主人高贵,保镖们彪悍、凶神恶煞,全部配备武器,一看不是好惹的人,所以路上行人都是能闪则闪,这让米柱体会到特权的好处,他喜欢高高在上让人尊敬或者畏惧的感觉,这一切是他努力得来,他居之不疑。



    他们来到一间外形高雅的酒楼,里面传出热闹的啰鼓声和丝竹声,并传来阵阵轰然叫好声,这是一家带戏院的酒楼,杨如花最爱的就是看戏,她高兴的道:“老公!我们去看戏吧?边城英烈传哎!说不定有你哩!”



    《边城英烈传》是米柱让抢手写的章回式小说,说的是沈阳卫之战前后的英雄故事,当然是加入了许多美化吹嘘的成份,是现在最受欢迎的主旋律小说,红遍大街小巷,受全民追捧,一如后世《以人民的名义》。



    现在有戏班子改编成京剧,结果大受欢迎,当然,这些戏班子是不会支付米柱版权费的了。



    《边城英烈传》分为四部分《巡狩辽东》、《边城风云》、《边镇血战》、《精忠报国》,是现在大明百姓最受欢迎的戏曲,借着这一股东风,米柱也成为了一代忠臣,人气大涨。



    现在上映的是《边镇血战》。



    米柱是没有看过,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但架不住杨如花喜欢,硬是拉了进去,包了一个雅座,叫来茶水瓜子,开始看戏。



    米柱很少看京剧,在他成长的年代,京剧己是高大上的国粹,真正流行的是电影电视作品,看惯了视觉特效大片,是对这些布幕戏提不起兴趣的,而且京剧,连布幕都少,全讲一个意景,更勾不起他们的兴趣了,这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



    这里讲到奴尔哈赤指挥六万大军围攻沈阳卫,日夜不停的攻打,城市危在旦夕,大帅定下策略,沈阳卫官兵以死相抗,力拒建奴,袁巡抚则亲率大军驰援,双方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钦差米大人,亲冒矢石、不畏艰险,冲上城头与敌厮杀,他大义凛然的拒绝了奴尔哈赤的招降,大声斥责建奴作乱,必遭殃及子孙,演员是一个红面小生,表明这是一个忠臣,正面角色,但是对方变着嗓音,连比带划咿呀咿呀的清唱,米柱是真心的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杨如花则是听得津津有味,眼冒小星星,她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说道:“想不到你如此英勇。”



    米柱道:“我的英勇你不是早就见识过了?”



    杨如花道:“能不能不这么色,坏了人看戏的大好心情?”



    米柱只好闭嘴,他就奇怪了,活生生的原型主角就在这里,你不迷恋,倒是去迷恋戏里的虚假人物,而且是假得这么离谱,我米柱的原型,脸如冠玉,丰神俊朗,而这个则是红脸汉子,米柱只好将注意力集中在磕瓜子之上,他就当这是陪老婆逛街购物的一部分。



    好不容易戏完,杨如花才尽兴归家,才到了米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么冷的天,早在一个半时辰前就应该行周公之礼后睡觉,这才是正经。



    大年初二,米柱和杨如花回娘家拜年,大年初三真正的在家休息一天,大年初四一早出发,前往东南。



    米柱是持有圣旨的,圣旨的内容是代表皇帝,巡狩东南,各省文武官员,从旁协助,有全套仪仗和行头,与上次相比,这是少了宣旨的太监和大批物资,他们轻车简从,直趋大沽口,从海上乘船出发,直奔泉州。



    在平时,他们可以在京杭大运河,坐船出发,现在运河冰封,此路不通,加上大雪封路,基本是道路不通,他们只有走海路。



    当然,他们都是军人,精壮小伙子,可以雪地行军,直奔目的地,但是这会非常艰苦和缓慢。



    冬季出兵,是兵家大忌。



    他们从渤海水师调来几艘战舰,乘风破浪,直奔泉州,大明是禁海,也没有海军,只有属于沿海的水师,归地方管,这次他们提前从地方借调了四舰军舰,满载他一行六百人。



    因为是冬季,极寒极冷,所以他们上船后除了必要的水手和岗哨,全部躲在船舱里,闭门不出,直至抵达目的地。



    他们这一次行动,半保密性质,连内阁也不知米柱具体任务是什么,大新年的冒着风雪出发,又这么赶,这么低调。



    一个七品巡按出京,巡抚地方,这都会引起轰动和关注,更不用说像米柱这种执掌厂卫,有生杀大权的厂督了,是对付地方豪族,还是抚督,是要收拾豪强,还是对付藩王?米柱的马队刚出发,就有无数探马飞奔出京,警告地方,小心东厂督公,突然来袭,像河东商人一样,让人一网打尽,想哭都找不着坟头。



    米柱的某些做法也让人惊讶,离开京城之后,连有心人都找不到他的行踪,据说是沿运河官道南下,但沿途驿站也没看见米柱的马队,因为他们没有打开旗号,所以驿丞们也不知那一队是米柱的马队,或许是米柱知道,仇家极多,所以多路疑兵,扰乱视线。



    有心人也发现,派出去的探子,都让东厂拿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无状可告,一条窥探重臣己是大罪。



    米柱是国家重臣,又是厂卫长官,身份特殊敏感,你派人去监视他,这是找死。



    米柱乘船南下,同行的除了亲卫队,还有杨如花,有美相伴,这旅途才不至寂寞。



    米柱也在思考这大明海禁的事。



    朱元璋这个人能力非常强,这才让他能够白手起家,成功在乱世中打出一片天下来,他顺利把元朝赶走了之后,自己也是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那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更难的问题,那就是该怎么把国家给治理好,其实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甚至比打天下要更难,之前的元朝可以说是把国家给祸害得够呛,国内存在着各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留给了朱元璋,那么他上台之后也是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政策,这才把国家给稳定了下来。



    其中他做出的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采取了海禁的政策,直接断绝了与海外的联系。



    这个事情也让他受到了后世的诟病,其实在后世人们的眼里,只要你选择了海禁,似乎就是没有眼光,思想非常落后。朱元璋这个人估计一辈子都没有怎么真正接触过大海,本身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要不是自己赶上了乱世,或许他一辈子都是在家里老实种地,当时的农民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根本不会去了解什么海洋。



    可他采取的海禁对于国家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这条政策在他儿子朱棣上位了之后也是被废黜了,事实也证明了朱棣的选择是对的,本身明朝正处在飞速的发展中,海禁对于国家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长期不交流的话就会让国家慢慢落后。



    那么朱元璋他当初为何要选择这么做呢?其实他的思想肯定是没有那么先进,可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傻子,他那个时候的做法米柱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诟病他的人顶多就是从后来人的立场上来看的,自然角度就完全不一样。



    米柱觉得他选择海禁,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要打击张士诚这些人的残余势力,要知道他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不少的强敌,其中张士诚就是一个非常不好对付的敌人,朱元璋靠着自己的实力把他给消灭了,可他的很多部下都有着非常强的水军,这些人不愿意投靠朱元璋,也就选择了来海上活动,他们不断骚扰着明朝的边境,这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朱元璋选择用海禁的方法来对付他们,是想要从根本上消灭这些势力。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311/2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311/2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