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红狐(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溯源楛矢石弩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走出竖井,关鑫被眼前的场景惊愕了。站在山岗的高处眺望,四周的几座山丘如天降的磐石陷落在连绵不断的洼地中。应该是早春时节,山丘上残雪犹存,黒褐色的树枝光秃秃的,支撑了整个冬日的松柏披着陈旧的绿衣,懒懒地在阳光下打盹,感知不到春天的气息。洼地中的芦苇在冷风中如醉汉一样无根地晃动,灰白的芦花和冬日的积雪一样随着枯黄的芦杆摆动,污秽的积雪中杂草则萎靡着干瘪的身躯试图躲避冷风的戏耍。

    透过不再密实的树丛,关鑫发现每座山岗上都有阴深的炮口如地穴中的鬼魅,正欲来人间做恶。

    突然,山岗西侧的谷地中出现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他们因长期不见阳光而面色苍白;他们因长期饥饿骨瘦如柴;他们因长期负重而弯腰驼背……而此刻,他们却在笑,在吃,在喝,在憧憬自由……六年不见天日的奴役生活就在这顿丰盛的聚餐后结束,父母,孩子,老婆,我还活着,我可以回家了!

    蓝天被大片的乌云遮盖,沙鸥鸣叫着在谷地上空飞旋,然后飞向那门炮口向着东方大河的巨炮。大河裹挟着冰凌奔涌而去,冰凌在水流中不受控制地碰撞,破碎,挤压……

    毫无预兆地无数的地狱之火从罪恶的枪口中喷射而出,霎那间,谷地中欢愉的人们如落叶般扑落在杂乱的枯草上,肮脏的雪地上。血殷红了枯草,雪地,盛宴地转瞬间就成了屠场,来不及呼救,来不及反抗,来不及恐惧……生的坚持在侩子手的眼里是如此得不屑一顾!

    “这里是虎林要塞?”关鑫终于惊诧地脱口而出,回转身求证时红狐狸却虚化得只剩了一条刺眼的红尾。本能的,关鑫快速地伸手去抓那条狐尾……

    “你做啥梦呢?干嘛大半夜的抓我帽子啊?”

    “这里是虎林要塞!”关鑫从梦中回过神来,他低声对旁边的肖强说。

    “虎林要塞?我看过一部《虎林要塞》的电影……就是这里?”肖强极力压低了声音问。他的好奇心被关鑫的话勾引得蠢蠢欲动。

    “听老爸说虎头要塞在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北的山岗中,离我们现在正走着乌苏里江不到二里地。乌苏里江在现代是中俄的界江。

    虎林要塞建在虎东山、猛虎山、虎西山、虎啸山这群小山岗的下面。小日本修建虎林要塞的目的是把它当作把守的后方,进攻前苏联的桥头堡。

    虎头要塞正面宽十二公里,纵深宽三十公里,由五个山头阵地组成,要塞地下交通壕曲折数十公里,连接着各个阵地。据说为了将虎林要塞建成可以独立作战半年而不被攻破的坚固堡垒,小日本投入了数亿元的资金,整整建了6年。隧道里指挥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室、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电话总机房等应有尽有。在要塞工程外围,还筑有野战工事和飞机场,各自形成可以单独进行攻防作战的设施。因为这些,小日本才把虎林要塞狂妄地自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话一点不差!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虎头战役只打了十七天,苏联红军与小日本打得很激烈。本来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日本鬼子还有机会生还,但他们自作孽不可活非要殊死抵抗,这样拖到8月26日,苏军才攻克虎头要塞。结果小日本两千多人只有五十三人逃脱,其余人都葬身虎林要塞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虎头战役延长了十一天,所以虎林要塞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

    关鑫在黑暗中攥紧了拳头。自然在不断地被贪婪的人类改变,而人类最终也逃不脱葬身大地的命运。同样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轴,四千年前的人们不会想到四千年后这里会埋葬这么多冤魂恶鬼……

    “我听说虎林有座号称天下第一虎大型雕塑,长25米,高16米,重30.4吨,占地200平方米,全部采用铜板锻制焊接而成,已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丛书中。你见过吗?虎林是因为有东北虎才叫虎林的吗?”肖强抵不住好奇心低声问关鑫。

    “你说的雕塑我只看过图片,没亲眼见过。虎林其实和东北虎没有关系。

    虎林是个县级市,因横贯县境中部之七虎林河而得名。七虎林,系满语稀忽林之转音,为沙鸥之意。

    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清末放荒开垦,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在呢吗口(今虎头镇,与俄罗斯境内呢吗河口即今伊曼河口相对)设招垦分局。呢吗则是满语山羊之意。”关鑫对肖强解释说。

    “沙鸥是啥鸟?和海鸥是一家吗?这里也没海,哪来的沙鸥?”肖强再次追问道。

    “沙鸥包括海鸥,属鸥科。此类鸟为长翼蹼足水鸟,形体较大,身体较粗壮,喙较厚,喙端略呈弯钩状,通常呆在岸边或内陆水域附近,是港口重要的食腐动物。善飞,能游水,常随潮而翔。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鸥》注释‘在海者名海鸥,在江者名江鸥,江夏人误为江鹅也’。所以虎林的沙鸥应该是江鸥。”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以为就我们老家海边才有鸥鸟呢!其实要不是锡霍特山脉隔着,虎林离海边也不远。我们也不用这么费劲地去俄克斯海捕鹰了。”

    “锡霍特山脉又称希霍特—阿林山脉,是满语,意为牲畜稀少的地方。汉语称为西河大岭,是西边大河的山岭的意思,其实是汉人对满语希霍特—阿林的转音。它还有个高大尚的土名叫老爷岭。清朝时是大清的国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沙皇俄国割占,现代为俄罗斯远东区南部。

    锡霍特山临鞑靼海峡和日本海。长一千二百公里,宽二百至二百五十公里。平均海拔八百至一千米。最高峰托尔多基—亚尼山海拔两千零七十七米。大部由砂质页岩及砂岩组成。一般山前地带为玄武岩高原,南及东部为陡峭的中山,西部有宽广的纵谷及盆地。

    锡霍特山地形复杂,四周有重大地质断层,西北部地槽结构即为乌苏里江谷地。

    锡霍特山脉是地球上温带地区最独特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北方针叶林特有的物种驯鹿和棕熊与热带物种远东豹、东北虎和亚洲黑熊共存。”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49/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49/5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