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章再传弟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师大半战舰被焚,伤亡无数,残兵南定城下待援。这消息一下刺激了几个师。

    崔秀成军以来,都打的是顺风仗,何曾吃过这样大的亏?

    他们不会去想,原来他们的作战对象,多是海盗之间的内斗,这一次可是国战。

    征伐一国能和海盗互相攻讦一样吗?烂船还有几斤钉,何况安南这样一个打了几百年仗的坚强的民族?

    人家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凶恶的蒙古人30万大军的时候,没放弃反抗。面对大明80万劲卒的时候,没放弃反抗,凭什么面对你们海盗,就得放弃反抗?

    更何况他们这些海盗,所打的算盘更是恶劣,灭国都已经够可怕的了,他们打算的,干脆是灭了人家这个民族呢。

    可是海盗们并没有考虑这些,他们眼里现在只有银子。一心一意打算把人家国民都卖了。

    至于这是不是一个国家,和人家海盗做点儿买卖有什么关系,人家看中的是安南的人口,这不是有人点名买安南人口嘛,这可是发财捷径。有钱不赚是傻蛋,小孩子都知道。

    这些海盗根本就没想过这个国家的拼死反抗的结果。这就叫利令智昏吧。

    崔秀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海盗,避免几个师拉帮结派,投降过来的海盗都是反复拆合整编的,几乎每个海盗在别的师都有并肩战斗过的铁杆兄弟。这兄弟吃亏了,这还了得?一下子几个师都怒火中烧。

    这就是一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家伙。

    他们掳走人家百姓,杀害人家百姓,他们觉得理所当然。这不咱是海盗嘛,这是咱们的职业工作。

    但是你反抗可以,我们可以杀了你,你伤害了我们就不可以!

    既然让咱们吃了亏,就得承担疯狂的报复,想死都不得好死了。

    几个师还没有得到崔秀指示,不能大部队调动,不过小规模调动部队,自己还能做主。于是都不约而同派出了最强的一个团驰援南定。

    李胜土离得最近,他的一个团在入夜后,就到了南定码头。巡哨船只远远放了出去,有了第十师的血的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是必然的。

    李胜信派出的援军因为离得稍远,不过下半夜也到了南定码头。

    这些人马星夜驰援,可吓坏了南定城上官兵。

    这一夜就见南定码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也辨不清来了多少人马。

    等第二天清晨,天光一亮,城上官兵就仔细点数海盗营寨规模,发现人马至少多出一倍。早饭后,不仅临河的北城门,就连东西两个城门也被堵住了。

    那么城内人马,为什么不在海盗们没合围的时候,趁夜逃走呢?

    这其一:是因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古今皆一。没有东京命令,就是郑梉想逃跑,还得捅自己两刀呢,别人怎么跑?

    再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城内有15万百姓呢。百姓供养你们军队,关键时候你们自己跑了,扔下百姓,以后百姓再傻,也不会养这些废物了。

    至于说带着全城百姓跑?多脑残的指挥官也做不出这样决定。这里离东京,陆路可不比水路一条直道,拐来拐去,四五百里总是有的。这些百姓,一天能走30里就是到顶了,要走10多天路,这各种活命的粮食给养就得带一大堆。更何况破家值万贯,让这些百姓离开家园可不容易。就算动员成功,百姓愿意离开,恐怕敌人让这些百姓先走几天再追,都完全来得及。

    何况怎么知道海盗围三缺一,目的不是逼迫城内的人出城逃跑?古代攻城,是有专门的规矩的,这个规矩就是围三缺一,瓦解守军的斗志,让守军放弃坚城。欺侮人家安南的军官没读过兵书吗?

    留在城内还有护城河和城墙依托,出城打野战,就没了地利,面对这样强悍的海盗,不是等着被屠杀?

    所以南定四门紧闭,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打算出城逃跑。

    武三思已经打定主意,为了女儿和武家,自己只能战死,没有后路。无论是投降还是逃跑,带给家族的,都是灭顶之灾。

    他一直在军中四处宣传鼓动:“兄弟们,在民族英雄陈兴道的家乡,有战死的鬼,没有投降的人!东京马上就派兵支援我们了,别怕!今天有我无敌,咱们的英雄陈兴道在看着咱们,咱们的父母兄弟在看着咱们!都别当孬种!”

    别说,他的鼓动真起了作用,士兵勇气真上来了。百姓也感谢士兵和他们生死与共,也拿来自己家最好的吃食,送给这些官兵,真的是军民一心,众志成城。

    当天下午,李胜石的一个团也到了,到天黑的时候,南定最后一个南城门,也被几千敌人堵上了。

    武三思没有郑梉的玲珑心思,郑梉也不会把他令人沮丧的结论,告诉给他。他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哪里来的海盗,居然有这样大的规模?打了一个,来了一帮。按这个节奏,以后说不定还有海盗到来,这也太可怕了。

    虽然自己已经下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可是毕竟还有一丝念想,希望能守住南定,说不定自己就成了南定城的总兵。如果彻底绝望了,那可彻底没了斗志了。

    翌日,崔秀的命令到了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要求各师主力出动,驰援南定,务必不能让南定逃走一兵一卒,血债要用血来偿。具体作战方案,等待自己后续命令。

    崔秀心情特别糟。

    当他看到石三那呆呆傻傻的样子,他的心就难受到了极点,他知道这死都不怕的硬汉,内心是受了极大的刺激。

    崔秀自责得要死。他觉得是自己把石三害了。

    石三做个团长,能力富富有余,不过是几千人马,靠石三的人格魅力,完全可以玩得转,而且肯定能是一个优秀的团长。

    可是让石三做师长,真是有点儿赶鸭子上架。

    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石三只是粗识几个字,完全谈不到是读书人,更谈不到读过兵书战策,通晓军事。怎么可以指挥几万大军?

    咱们看看历史上,哪个著名军事家,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一勇之夫?

    李易为什么逼迫这些师弟,学习天文地理,历史兵书?他曾有一次逛成都武侯祠,看到了岳飞书写诸葛亮的《出师表》。

    岳飞出身贫民,是在沙子上练字的。可是那《出师表》写的书法好坏不论,里面皇帝的“帝”字,出现了30多次,岳飞硬是用了30多种不同的笔体写这同样一个字。可见岳飞这个战神,可不是幸致的。

    既然想做一个好将军,必须得有文化,那好吧,除了书法咱不要求师弟们比得岳飞,别的那必须得向岳将军看齐,只能超过,不能落后。

    为了李易这一个想法,师弟们的苦可没少吃。不过李易常教育这些师弟:穷人能挨累,所以永远是穷人。因为他除了力气,别的一无所长。想做将军就得能吃苦,怕吃苦的李易有办法,这个办法简单粗暴有效,那就是打。

    大概是这些穷孩子出身的韧性足,没有谁被打怕了,都从显通寺追随李易,到了向阳大院。

    在这个时代,军事知识,一般都是有传承的。普通人哪里有机会接触军事秘籍?

    崔秀经常怀疑李易不是正常人。当然不是说,他认为李易是精神病,而是他认为:李易是天才过了头。

    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教出几百个可以做将军的师弟?

    看看李胜广就知道,据说李胜广在李易师弟里排名第三十六,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自己和李胜广同时受命,感觉肯定有把握让李胜广相形见绌。毕竟自己是兵部尚书的儿子,而且少年就有神童之名,沾了父亲的光,得到许多当世名师指点。各种军事秘籍,别人得到一本难于登天,自己却可以系统学习。李胜广凭什么和自己比?

    可是一出海外,李胜广就惊才绝艳,一路厮杀,一路壮大,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那可真说得上搅得四海云动。

    在南海打听打听,那真是英雄名号谁最响?自然第一天魔王。任凭崔秀再是桀骜不驯,也对李胜广服气得紧,自认不如。

    再看李胜石、李胜水、李胜土、李胜山,这些在李易的师弟里面都是不入流的小人物,自己可哪个都觉得哪个都是宝。这些人不仅武功高强,不论哪一个,指挥部队都中规中矩,说起军事理论,更是条条是道。

    崔秀有一次,打算给自己这些得意的战将,开个小灶。尤其是李易的师弟,毕竟是有姻亲的,让他们提高一下军事指挥水平,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世家子弟的底蕴,远不是李易这草根能比得上的。

    他把李易几个在他手下的师弟,集中起来,给他们讲《武经七书》。

    这《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汇编而成。自古以来是兵家绝密。一般人得到一本,那就是祖上积德了。自己也就是兵部尚书的儿子,才有机会得窥全貌。

    可是自己给这些李易师弟们讲解,以为可以把这七本书,作为对他们的高级培训教程,结果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都一副不以为然,嗤之以鼻的样子。

    崔秀就问这些人,为什么不爱学习,一脸不以为然?难道不知道读书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

    李胜石回道:“军长,想当年,大师兄给咱们讲过这些什么《武经七书》《纪效新书》什么的,不过大师兄说,世易时移,这些兵书在今天火器时代,已经落伍了。”

    崔秀大惊,他觉得李易从哪里得到的这些秘传兵法?又怎么知道这些东西落伍了?是不是口出狂言?于是细细问李胜石。

    李胜石就给他讲了火器时代的战阵和古代战阵的不同。又讲了现在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这些国家研究出的各种战阵,指出了这些战阵的优缺点。又说出大师兄对未来主流战斗是炮战,而不是火枪战阵的看法。

    等到李胜石细致说到阵地战,说到大师兄教的各种工事挖法的时候,崔秀就如听天书了。没办法,只能到屋外让李胜石实地演示。李胜石挥锹如风,很快挖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单兵坑,就扔下铁锹不挖了。

    他说当年大师兄天天逼迫他们负重越野,逼迫他们挖不同的坑,像老鼠打洞,差点儿把向阳大院后山挖塌。这些坑还不难,自己基本能蒙混过关,那什么防炮反斜面坑,自己当年就挖不好,没少挨大师兄揍,还饿了自己好几顿,还面壁,关小黑屋子,反正种种非人折磨,折磨得自己都偷偷哭过,现在一挖坑就忆苦思甜。

    崔秀看李胜水几人频频点头,对李胜石投去的同情目光,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样子。就知道这都是真的了,看来这些人都没少被李易收拾。他现在是完全被震呆了,一屁股坐在李胜石挖出的土堆上,半晌无言。

    这也太打击人了。自己觉得熟读兵书,可以一展身手的时候,发现人家李易随便一个小弟,都把这些兵书弃如敝屣。而且能说出里面各种弊病。

    这也行,就算李易在显通寺那个大图书馆博览群书,然后凭借天资聪明,钻研有成吧。

    可是西方现在的兵书战阵,显通寺总不会有搬运神通,能从西洋弄过来吧?

    这李易是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做梦得来的?

    还有未来作战的方式,居然要挖洞,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崔秀是知道炮火威力的,他本就是军事天才,下意识就觉得李胜石挖的坑大有讲究。每一种坑都不是那么简单。

    虽然他没法检验这些坑未来对抗炮战,是不是有用,但是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坑很可能就是对付炮击的法宝。

    自己从小就被夸是军事天才,那军事素养明显比自己高出一筹的李胜石这些人算什么才?李易教出几百这样弟子,又算什么才?

    崔秀都要崩溃了。

    他终于明白了,他爹为了女儿的幸福,曾经公器私用,动用军方秘密力量,详细调查过李易生平。其中有一段经历,他爹深为李易可惜。那就是以李易的天才,几年时间不去学习进步,天天和200多师弟厮混在一起,白白荒废了人生黄金光阴。

    现在他彻底明白了:李易是用了几年时间,用看似最笨的办法,一次性培养了200多名全才的将军,这些人随便拉一个垃圾货色出来,大明顶级的军事家给人家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现在李易把这200个师弟撒出去了,何愁天下不定。

    李易从不亲自上阵指挥作战,敢情是人家蔑视天下英雄:有我这些弟子就可以横扫你们这些牛鬼蛇神了,让我出马,你有病啊?也不看看自己身份。

    李易的军事才能,究竟达到了什么高度啊?!

    崔秀满眼小星星,额滴神那!这让李易指挥部队,真的是战神出世吧?简直不可想象啊。

    其实崔秀想多了。李易亲自指挥部队,很可能根本不如任何一个师弟。因为他后世就当过几年普通师部干事,打靶训练都没参加几次,师长把他放在身边,就是为了和他下棋。他纸上谈兵没问题,这个能耐,后世随便一个军事爱好者都能做到。他哪里有什么实战指挥经验?

    过了好久,崔秀才缓过劲儿来,试探着问几个人,李易禁止他们传授这些兵法吗?几人摇头。李胜石道:“大师兄说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军事常识,没什么可宝贝的。”

    崔秀吓了一跳,看看四周无人,就李易几个师弟,才放下心来,再三叮嘱道:“这些常识可不要对外人说。”

    其实李易说的是真的,他教师弟的这些东西,都是后世最简单的常识性东西,没一样是特殊的。

    可是有一个问题是:这些东西,都是几百年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的知识沉淀。这些最简单的常识,正是几百年浴血作战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

    李胜石这些人也不知道这些常识有什么可敝帚自珍的。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知识是超越这个时代的?

    不过人家崔秀是军长,有这么个要求总得答应。

    可是崔秀只要求他们不对别人说,可不包括自己。从此以后,崔秀就成了一个好学生,每天都要轮流找李易这些弟子给自己讲军事课,军史课。尤其是世界军事史,世界当前势力分布。

    崔秀觉得李易真的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可李易给师弟们讲得也太杂太多。后世李易没打过仗,就是个师部干事。经常下连队基层检查各项工作。哪种条例规定自己不熟悉,能去检查别人合格不合格?至于军史,后世随便一个军迷,都能引经据典,讲出史上各大经典战役的得失,更是不算什么。

    李易给师弟们一讲许多年,崔秀这一时半会儿怎么听得完?

    其实最难的,不是听不听得完的问题,是李易讲的许多东西,颠覆了崔秀的知识体系。他现在可丝毫不敢怀疑伟大光明正确的李司令了,只能琢磨自己错在哪里。别说,这样两两对照,崔秀这军事造诣真是一日千里。

    所以真说起来,崔秀应该算李易的再传弟子。

    现在崔秀就恨自己,第十师师长,放着现成的军事专家李胜山不用,非用石三,搞什么平衡。这下终于捅出大漏子来了。

    李胜山是什么人?那也是给自己经常讲课的一个。当然只是照本宣科李易的东西。毕竟每个人记忆最深的东西是不同的。所以崔秀才分别找李易这些师弟,给自己讲课。

    可是他知道,李胜山的军事造诣,石三那两下子,和人家天差地别。现在亏得李胜山接手了第十师指挥权。

    崔秀赶紧让各师驰援,又任命李胜山做第十师师长,并向李易汇报战情,和对李胜山任命的批复请示。

    不过他自己倒是没有离开盘龙岛。

    这第一是因为李胜山已经接手了第十师的指挥权,而且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稳住阵脚没问题。自己再让李家几兄弟会战南定,就应该没什么散失了。那是好几个军事家呢。再说盘龙岛各地又送回10多万俘虏,只有自己军部直属的一个加强团看守,自己再一走,这老家有失可了不得。各种给养物资都在这里呢。

    等到过两天,李易让崔秀按兵不动,调陆军第三师李胜智进入安南,由李胜智主攻。崔秀立刻就明白了:李易觉得他这个军的战力,远不如李胜智那一个师。

    李胜智的陆战师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李易如此放心,让自己一个军做配角呢?崔秀真是满心疑惑。

    好在以后自己就能知道。

    既然李胜智来了,自己更不能去前线了。你看看前线几个师,师长都是李家将。李家将碰一起,向来只论师兄弟排名,不论官职,那几个人自然听李胜智的。

    自己没和李胜智打过交道,不过对这个人早有耳闻。这是李易手下“仁义礼智信”五虎将之一。尤其是李胜智,据说在显通寺和李胜义号称绝代双骄,横行霸道,除了被大师兄收拾得服服帖帖,就连李胜仁也镇不住这俩宝贝。

    自己还是离远点儿,这样张狂的家伙,自己要见了他,恐怕一上来就对自己指手画脚的,自己万一触了他霉头,那几个师长又畏他如虎,不会站在自己一边,自己人单势孤,不是找吃亏嘛。

    虽然自己也自信武艺高强,可那是和普通人比,和这帮职业打手出身的比,自己还是歇歇吧。

    惹不起你咱躲得起你,反正你老李家哥几个聚齐了,我也不耽误你们发财,咱还是安心看家吧。

    崔秀倒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无论战略战术,这李家将都是站在这个时代顶峰的。李胜智作为李易的爱将,尤其如此。

    他早就听李胜石这些人说,李易对这些师弟,是爱之深责之切,谁挨的打最多,那就证明,李易觉得这个人是可造之材。所以这些师弟们有时在一起,是专门攀比谁挨大师兄的打最多,攀比结果,李胜义和李胜智往往绝对优势胜出。

    现在不比当年,当年大师兄对这些师弟,那是想打就打,现在大家都有身份地位了,大师兄就找个借词,美其名曰:指点师弟们武艺,督促师弟们进步,其实还是想打就打。

    被这个暴力家长打多了,李易这些师弟几乎都崇信暴力可以解决一切,所有和平都是建筑在暴力基础上的。李胜义出征,不就是先拿后金立威?

    估计这李胜智和李胜义一起离开太行山老营,到了青山鹰城,人家李胜义已经成了军长了,他还没捞着战功。这安南这个战功,估计就是李易给李胜智准备的。

    独领一军,灭掉一国,这功劳已经足够李胜智上位了。

    李易虽然没说,可是崔秀单凭揣测,也把李易的心思琢磨个八九不离十。自己就是个幕后黑手,得有做黑手的自觉。灭国这荣誉,可轮不着自己。再说,自己也不喜欢这些虚名。用海盗的名义,任意妄为多自在。

    李易在后方给自己一个番号,给自己支持就足够了。开荒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己一看就头疼,咱还是当海盗痛快。

    既然是李家军聚会,自己干脆藏拙,坐山观虎斗吧。崔秀倒没想到他被李家军无形中架空了,那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本就是李家军一份子。

    崔秀现在想的就是一个事:李家军六个师大会安南,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战果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2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22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