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章安南使者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郑椿一派,多是文臣,在朝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这些人胆略没有,韬略十足,立刻提出:应该和海盗和谈。

    既然海盗实力这样强,还去硬碰硬,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干脆和谈吧,量安南之国力,与海盗同欢还是可以的。

    安南可不是穷得叮当响的国家,还是有许多独特的资源。比如——珍珠。

    安南的近海,在大明的官方就叫做采珠池。一直盛产珍珠。在历代中国典籍里,总是有许多身材曼妙的采珠女,潜入碧波中,捧出一颗颗温润的珍珠,流光溢彩,让美女也失色。

    当然了,事实上,采珠的基本都是又黑又瘦的男人,中原文人想多了。

    在古代形容人有钱,一直用一个词:金银珠宝,这珠,就是珍珠。可是直接能做货币流通的硬通货。

    在那个时代,珍珠只有质量好坏,还没有玻璃球子冒充珍珠的例子。当然如果有一个后世那样五彩玻璃球,可能比珍珠值钱多了。

    安南这些年,对大明、日本和葡萄牙人的贸易,珍珠占比最高。

    现在安南宝库中,上好明珠还珍藏不少。这个时候正好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海盗们贪心,还不答应,那咱还有后手——象牙!

    这个东西在许多北方国家可是稀罕物。

    什么?安南还有黄花梨?

    打住!这个年代黄花梨可不是什么值钱物,没看人家大明拿楠木和铁黎木做船呢嘛,黄花梨轮不到算宝贝。

    现在信息闭塞,他们还不知道,李胜石已经把阮家青壮抓光了,阮家王朝,已经是过去式了。如果他们知道,就明白海盗们志不在此。

    海盗们是奔人口来的。至于你的金银珠宝,废话,城池都被我打破了,什么是你的?统统是我的!

    既然这些珍珠象牙什么的国库宝贝,人家海盗已经内定是自己的东西了,你拿人家海盗自己的东西,去和海盗谈条件,这不是没事找抽吗?

    这国库宝贝,是额外一笔收入,属于战利品范畴,不属于生意。

    人家海盗现在从良了,不在靠打砸抢发家了,一心做个诚信的商人呢。

    郑梉恨铁不成钢。自己这个弟弟缺乏阳刚之气,看看围在他旁边的人,哪有一个有骨气的?未战先降,哦,说的是和谈,可是和谈和投降有什么区别吗?这些人哪有点儿为国死难的精神?

    郑梉现在是老鸹落在猪身上,只看到人家黑,就没看到自己黑。早就忘了自己是临阵脱逃回来的,也不想为国慷慨捐躯。

    见郑梉对这些主和的大臣,一副不以为然的脸色,他这一派就已经知道怎么办了。马上怒斥主降派:“无耻!我们安南还有十万雄兵,怎么就轻易和谈呢?一定要打,不仅要打,还要打出自己的威风。打得海盗望风而逃!”

    主和派当然不能受这个委屈,立刻回骂过去。文人谁不会骂人?这一下武将就落了下风。

    其实郑梉回到东京,真不是打算投降的,他打算利用坚城,和海盗决一死战。

    虽然海盗火器厉害,可是利用东京坚城巨炮,未尝不可一战。就算城破了,还可利用东京复杂房屋建筑,利用数十万百姓的掩护,来打一场人民战争。

    他就忘了海盗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虽然杀一个人就少了几两银子,可是人家买主说了,反抗的不要,那杀了就不可惜了。至于利用房屋打巷战,放冷箭,海盗们肯定会采用烧光这一焦土策略。反正安南人都不是自己孩子,海盗也没有什么道德约束,怎么可能和他们玩巷战游戏?

    不过郑梉现在考虑的,主要还是趁机夺下东京主权的。他现在不仅是郑家长子,还是武将里最有实力问鼎的。趁此机会,接了父亲的班,底定大权,机不可失啊。

    黎皇一派求的是安稳,可怜巴巴的提出:让黎皇先离开是非之地,保住皇室血脉。

    不过大家对这个提议嗤之以鼻。往哪走?大家替你卖命呢,你先跑了,那怎么行?再说安南现在政权混乱,南有阮家,北有莫家,西有武氏,东面来的是海盗。四面楚歌你说走,哪有你黎皇立足之地?

    此一时彼一时,海盗可不是蒙古和大明的大军,从北面陆路万里迢迢的打过来,他们可以一路向南逃跑的情况。

    郑松攒足精神,回到朝堂,就看见这乱哄哄的局面。心下不悦。这都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还互相扯皮,就不能以国事为重,有点儿爱国情怀?

    大家发现郑松走了进来,也渐渐的停止了争吵,很快就鸦雀无声,望向郑松,等郑松拿个主意。

    郑松缓缓的坐在黎皇旁边。

    已经20年了,黎朝皇帝的位置不再是唯我独尊,而是并排两张椅子,一张就是郑松的。黎皇是象征性的领袖,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旁边的郑松。

    这已经不是中原历史上的垂帘听政,而是赤裸裸的剥夺了皇帝的高高在上,剥夺了皇帝的一言九鼎。

    也有很多人颇有微词,郑松都打发走他们,去另一个世界去提意见了。郑松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大的忠臣,自古少有。虽然上一任黎皇被自己杀了,可是这一任黎皇不还是好好的坐在这里?自己并没有取而代之。

    郑松很明白文臣武将间的关系。

    文人主和,武将主战,自古皆然。

    和谈才能彰显文人的价值,谈的好都是文人功劳,谈的不好,都是武将无能,才造成谈判被动。

    开战才能扩张武将的权力,弄得好来个军管,武将就是一个小皇帝。

    后世之所以对民族英雄岳飞有很多非议,就是因为岳飞拥兵自重,把他的占领区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税收不再上交国家,反过来国家让他打仗还得另拨军费。

    大宋朝廷里的文臣一扒拉算盘,发现养岳飞一支军队的成本,比和谈给金国的利益高十倍。而且这只军队领导干部任命,国家根本插不进去手,已经成了彻底的私家军队——岳家军。

    反过来岳飞倒要干涉政府官员任命,甚至皇位的传承也要指手画脚,这事关大统的事,也是你一个武将干涉得了的?谁给你这外臣干涉皇位权利的?这不杀何以平民愤?

    许多人被书本蒙蔽,以为杀岳飞就是奸臣秦桧一人所为,其实是整个朝廷共同谋划。全体大臣都额手相庆,终于除掉了一个奸佞。

    就算是韩世忠,也就是问问秦桧:这岳飞是什么罪名杀的?秦桧回了个“莫须有”,也就没有下文了。甚至韩世忠连个愤怒的表情包都没发。

    至于秦桧本人,也觉得自己所为天人可鉴,忠心可表,哪想到他死后若干年,这事会翻案,他自己弄个白铁无辜铸佞臣的下场?

    如今郑梉和郑椿这两派,正是都怀着借机上位的心思,郑松心知肚明。可这两个人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自己这位置早晚是他们的,他也狠不起来。他现在迫切想知道的是:这些海盗最终目的是什么?

    是为钱财而来?还是果真如郑梉所说,为灭国而来?这可是需要不同的对付方法的。不弄清楚这个,什么决断都下不了。

    如果这些强大的海盗,只为钱财而来,这倒是好办。破财免灾,和谈就是唯一出路。不然打得山河破碎,就算打退了海盗,也是得不偿失。

    可是真如郑梉所说,来的是大明开荒团,那就只能决一死战。因为他们所图是土地,是灭国,还哪里有什么退路。

    可关键郑梉也是推测出的结论,自己还是万般谨慎,探探海盗虚实的好。

    郑松决定,先弄清楚海盗目的,再决定下一步行止。

    黎皇使者董先是在南定城外,见到李胜智的。

    董先是这一任黎皇黎维新,亲笔点中的状元。

    董先有一身才学。常言说:学会文武艺,货卖与国家。他想一展才华,可他发现,这黎皇的朝堂和安南天下一样,也分成了几派,就算权臣郑家,也是分成三股不同势力的。自己必须择一而从,却唯独不能选择黎皇。

    站在郑家父子三人哪个阵营,都有一定风险。不站队当然没有政治风险,可也没有了上进机会。他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年轻有为的郑椿。

    这一次郑松让他出使,倒不是和他有什么仇怨,让他送死。实在是董先能言善辨,擅于察言观色,郑松用的是董先的才,而不是董先属于哪一派。

    董先满腹豪情,乘着高举白旗的小船,出了东京港。

    可能有人奇怪,怎么举着白旗还满腹豪情呢?

    自古艰难唯一死,董先觉得,他要为国挣命。为国而死,重于泰山,死又算得了什么?读书人最崇信的,就是死得其所。今天有机会,为黎朝效死力,就算被贼人杀了,也是为国尽忠,没枉活一世。

    所以董先对于让他出使,没有丝毫怨言,觉得正是名留青史的机会。

    别说,港口外的海盗真没开炮,击沉这条出港的小船,董先侥幸躲过一劫。不过刚靠近一艘战舰,他们一船人就被抓了起来,一帮海盗喜笑颜开,点数着:“一、二、三。。。。。。十三个,又是65两银子!”

    旁边一个海盗反驳:“错了,这12个是军人,值10两。只有这一个是废物。”说着,一脚把董先踹到船舱口,把这12个人驱赶下船舱。

    董先拼命挣扎,喊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是使者。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

    旁边一个海盗嬉笑着:“我们不是国,我们是海盗。说什么两国交兵?不看你还年轻,值几两银子,早杀了你了,滚下去!”又是一脚,董先就滚落船舱。

    董先这些人,一路被押到了昏暗的底舱。董先只觉得难闻的气味儿扑面而来,中人欲呕,几乎呛他一个筋斗。

    他拼命秉住呼吸,用手掩住口鼻,不片刻,就憋得受不了,松开手,张大嘴,使劲喘息着,倒好像他特别喜欢这味道似的。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过了一会儿,董先总算适应了这味道,开始查看环境。

    这底舱宽有五六步,长有三十多步,此时密密麻麻挤了有二三百人,或躺或坐。董先陷入这样窘境,不由得长吁短叹起来。这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自己满以为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使者,像中原诸葛亮那样舌战群儒,当然面对一帮不识几个字的大头兵,他就更有心理优势了。

    自己原本打算先谴责这些海盗一番,让这些海盗自惭形愧。然后再威逼利诱,能让海盗幡然醒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好。

    就算不能醒悟,也要海盗哑口无言,恭送自己。自己探得军情,再回报郑主。也是奇功一件。

    哪曾想这些天杀的海盗,不由分说,直接把他等同百姓,塞进了船舱,竟是这般落魄光景。董先不由得长吁短叹起来。

    旁边一人坐靠在舱壁上,这时被吵醒了,对董先道:“认命吧,这些海盗不错了,咱们村不反抗,人家几乎就没杀人。这些年郑主阮主互相攻伐,对百姓奸淫掳掠,坏事做绝,远不如这些海盗呢。”

    董先见这人把郑主说得这样不堪,也觉得脸上发热,颜面无光。不过他知道,安南几个小王朝打仗时候,真的不在乎百姓生死,这也让他无话可说。

    他见这人说话斯文,就问道:“听您说话,好像读书人啊,怎么也被抓了?”

    那人道:“就在乡下教几个孩子读书,混口饭吃。这天下兵荒马乱的,有这一天也是早晚的事。不过我以为将来会落在别的王朝手中,没想到是落入海盗手中。诶,看你也是读书人,乐天知命吧,这人呐,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董先自思已经反复说明自己的使者身份,都没人理。看来这些人根本没打算和黎朝和谈。自己还以为能做个名留青史的使节呢,看来是打错了主意。

    现在也没了办法,自己就算撞头死了,也是枉自送命,没人在意自己。只得坐了下去。

    也不知道多久,那船又晃动起来,董先想:安南山河破碎,自己身世浮沉,也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了。只不知道未来,迎接自己的到底是什么,要把他们载向何方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2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22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