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章汉书下酒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古人说:汉书下酒。说的是宋代苏子美每天晚上,读《汉书》,读到激动处,总要饮一斗酒。

    李家众兄弟是听着东征故事下酒。

    听到壮怀激烈处,不要说李家兄弟,就是崔芸,也忍不住痛饮一杯。

    李胜东口才又好,待到他讲完,大家还沉浸在东征壮举中不能自拔。

    李胜义再次把杯中烈酒一饮而尽,道:“痛快!大丈夫当如是也!”

    李胜勇站起来,对李易道:“大师兄,转过年,我也要去美洲!管它什么西班牙人奥斯曼人,统统打回去!”

    李易笑道:“你的保安公司不要了?”

    李胜勇翻了翻眼睛,一下子没了气腔。保安公司是他的心血,也寄托着他的一个安定天下的梦想,怎么能轻言放弃?

    李易道:“转过年去,李胜水的兵也练得差不多了。他的十余万精兵,开到美洲,和李胜广一起,形成美洲军区。南美洲有矿,北美洲有肥沃的土地,你们要在北美洲也站住脚跟。美洲我们也有份儿。”

    李胜水站起立正道:“大师兄放心,保证不负众望,拿下北美洲。”

    李易道:“明年我们会先拿下日本的南部港口,用日本做跳板,去美洲就是坦途。不瞒你们说,陆新的蒸汽船已经有了突破,虽然速度没有提升多少,可是几个锅炉连体,动力十足。我们的造船厂已经在造大海船了。那时一条大船就能装几百万斤货物,任他大洋多大风暴,也是安步当车。”

    李胜天道:“好啊,我去护航!”

    李胜东敲了李胜天一个暴栗道:“笨!这样大船自己行动就行了,还用护航?”

    李胜天没转过弯来,嘟囔道:“为什么不用?哦,哦,我明白了!”李胜天喜形于色:“这样大船,什么炮都可以像玩具一样装上去,来多少敌人,也是挨着死碰着亡。可是这船结实吗?”

    李易道:“当然结实。这船龙骨会用精铁,船体虽然还是用木料,可是上面会包铁皮。普通炮弹伤不了他。当然这船还会有帆,属于风帆、蒸汽混合动力。”

    造船不是越大越难造。大船之所以被限制在五六十米长,就是因为船的龙骨,木料需要粗细均匀,50多米的龙骨,就得百米高度的树掐头去尾。这样龙骨实在难找超过60米长的。

    如果解决了龙骨问题,造万吨巨轮,比造千吨大船,科技含量高不哪去。

    陶远山集中了工学院的冶金人才,又向大明全国广募英才,到后来通过教会和青山鹰城高价招聘,就是世界性招聘了。谁让人家工学院不差钱呢。

    经过日以继夜的各种实验,居然搞出了反复碾压淬火法,让铁的杂质渗出,韧性大大加强,比木质龙骨,强出许多。这才引出造大船的想法。

    而陆新的蒸汽船技术攻关部,居然骇人听闻的集合了1100多人。

    有人说陆新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李易让他放开手脚干,他就蹬鼻子上脸了。可是陆新不在意这些,他是一心扑在科研上,只知道为完善自己的蒸汽机努力。司令既然说了,不限资金,不限人力,那就干呗。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绝对是世界一流的,现在摆脱了束缚,这些能工巧匠,集中在陆新这里,迸发出了空前高涨的热情。

    当然,最关键的是陆新的部门,工资也空前的高。

    每天看陆新犹如海绵吸水,银子哗哗的消费,心疼的人真不是一个。

    可是没人敢和李易说个不字。现在不仅对李易敌视的人,就是自己人也有许多觉得李易对工匠支持得过了。

    李易对徐光启的科学院和陶远山的工学院,真的达到了完全不限量投入的程度。

    有些人实在看不下去,就去找李汝华,希望李汝华和李易反映反映,是不是对这些部门,投入太过了。

    李汝华哈哈大笑道:“你们糊涂啊,咱司令有通天的赚钱手段,每日价就愁钱怎么花,没看上海国际贸易城预算5000万两白银,现在奔一亿两白银去了吗?陶远山、徐光启和陆新他们,能花钱才是能耐。估计有朝一日他们不会花钱了,恐怕司令就要把他们撤职,换会花钱的上了。”

    这一番话传到陶远山等人耳朵里,几人对李易感激涕零,最后的压力也没了。真是甩开膀子——花钱!

    年底一算账,仅仅是陆新的蒸汽机实验室,就花掉670万两白银。

    当然也是硕果累累,蒸汽机试验部表面上是一个部门,李易看了一下,居然申请了170多项专利。什么铁管接缝技术,什么铁板铆接技术,什么冶炼渗碳技术,什么蒸汽纺织机技术。。。。。。林林总总,任是李易见多识广,许多技术也莫名其妙了。

    李易知道,这里肯定有许多技术是走错路了,也会有许多技术不实用。但是无所谓。只要技术累积下去,量变必然形成质变,中国必然会是科技第一强国。

    徐光启的科学院成果出的很少。李易知道,徐光启是需要时间累积,他并不急。

    可是徐光启不这样看。

    年前李易接待的人多,他这二品大员,就干脆晚上跑到李易家里,一个劲儿的表示自己愧对李易的厚待。

    李易一个劲儿的解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让在旁边倒茶的任月“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两人都被笑愣了。

    任月道:“别停,别停,你们继续。我就是感觉你们这样子,好像是李易做了什么错事,不停的向长者做解释和检讨。”

    徐光启想了一下,果然是李易不停的在给他找借口。这真让徐光启兴起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李易建议徐光启把一部分农业试验挪到安南的向阳省。那里一年四季高温,正适合研究农作物栽培技术。

    徐光启忽然想起一个事,对李易道:“陶远山他们搞了个沉重的大家伙,可以把铁碾成饼的,他们碾碎的石粉,我们种植部的无意中放在水稻田里,有石粉的地方,增产百分之二十多。那种石头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个是不是司令您说的肥料?”

    李易高兴的一拍掌道:“对了。这可是大功劳。让你的人去向阳省、太原省、长安省找到这样石头,让陶远山给你们研究出碾石粉的机器,先小片试验,成功了,就在向阳、太原和长安推广。那是我们地盘,咋折腾都行。这可是大功劳。研究成了,给你们记大功,重奖!”

    徐光启连叫“惭愧,不敢当。”

    李易连说“当得当得。”

    化学合成肥料李易不知道怎么搞,可是,这种矿石粉的肥料,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了不起了。水稻由于初次接触肥料,自然表现出立竿见影的高产。

    李易很是激动,这增产两层以上,可了不起,以后很可能安南水稻熟,天下吃喝足了。

    徐光启见李易如此重视这种肥料,很受鼓舞。毕竟也算无意插柳柳成荫,出了一个成果,貌似司令还很看中。赶紧告辞,琢磨如何生产化肥去了。

    十二月十五日,李易又到江边,迎接他的本家——大明都御史李鋕。

    李鋕对于他这个借光的子侄,日理万机的李易,能到江边接他,很是受用。

    等到了馆驿,李鋕也不休息,立刻提出有要事和李易密谈。

    既然是密谈,陪同李易的李汝华等人就纷纷告辞。

    等室内就剩了李易,李鋕问道:“贤侄,我这次来,观礼就是走个形式。当然,这等盛典不容错过。可是我来是带有更重要使命的。”

    李易道:“世叔只管说,我们叔侄开诚布公就好了。”

    李鋕道:“万岁和各位大臣热议,想把辽东卖给你,你可愿意接手?”

    “啊?这。。。。。。”李易有些措手不及。

    辽东可不是福建水师这些浮产,这是不动产。理论上虽然李易和努尔哈赤都拥有辽东的土地,可是大明才是正主。大明这真是穷疯了,开始变卖祖产了。

    不过李易觉得,换自己,也可能会把辽东卖掉。

    现在辽东,无论李易还是后金,都比大明更有话语权。甚至林丹汗,也可以插上一脚。大明是几方角逐里最弱的一个,劳民伤财的困守辽东,还真没什么意思。

    “世叔,不知道辽东作价几何?”李易问道。

    李鋕见李易直接问价,就明白了,李易这是实心想买。就答道:“万岁的意思是,作价一亿两白银。”

    李易脸色沉了一下。

    这个要价可有些高。辽东自己是真正控制者,大可以不买辽东。大明也不敢对自己控制区域有什么非分之想。可是大明在辽东还是有许多直接控制的土地。

    比如辽河西岸,靠近大明边防,就有几千万亩地,当时自己为了不刺激大明军队,移民的时候,刻意没有去开发。

    还有沈阳周边,铁岭开原一带,也有几千万亩待开发的好地。自己记得后世仅仅昌图一个县城,就有400万亩良田。

    还有辽南的部分州府,自己一直没有涉足。那些地方大明还是有控制力的。也是中原最早移民关东的地方。

    现在为了逃避后金的烧杀捋掠,十室九空,也是有大片土地的。

    算起来没有一亿亩土地,也差不多少。按说,一亿亩土地,卖一亿两银子,再附加各大城市,价格不算贵。可是自己的钱虽然周转得开,可还是有许多更急的地方。这个价自己接受不了。只能先搁置了。

    李鋕看李易面色不娱,笑道:“咱们都知道,这个价格当然不行,咱们大明现在对辽东已经失去控制了。这样要价,就会要黄了。我当时就表态,如果是这个价格,我是不来谈的,谁愿意来谁来。最终大家议定,把辽东的十多万军队一起打包,卖给你。这军队对于大明是个负担,不知道贤侄你还要不要。水师还有战舰搭着,这辽东明军可是什么都没有。”

    李易道:“只要价格合适,不瞒世叔,这明军对于我来说,是多多益善。”

    李鋕立刻高兴起来,对李易道:“那就太好了。恕我卖个关子,贤侄猜猜,最终朝议的底价是多少?”

    李易想了一下,十几万辽东兵对于大明是鸡肋,可是对于自己来说,可是宝贝。就算淘汰掉几万,能得10万兵,那就是一个军。自己不是不缺兵,是太缺兵了。

    外人都以为李易兵已经够多,甚至严重超员了。

    李易现在的兵马,推翻大明,自立皇帝都已经绰绰有余了。放眼四方,无论蒙古、日本,谁敢轻举妄动?大明举国之力,不过养了百万兵。李易不过在海外有几块飞地,养数十万兵,这是不是穷兵黩武了?财政会不会被拖垮呢?

    只有李易明白,自己的兵不够,远远不够。不用说几十万,百万也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不然他不能把安南兵直接改编10万人出来。

    现在大明把十多万兵送上门来,可是好事,自己愿意出个什么价格呢?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