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章别传弟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罗茨是个军事家,而且是优秀的军事家。他知道这个城市不会因为观看典礼就停摆。那么,在这里有这样多观众,还多是青壮观众,这个城市人口有多少人?
如果按工作和休息的比例3比1,这个城市青壮就超过100万人口。开荒团根本不用从别处征兵,仅仅依靠这个城市,就能和葡萄牙一个国家打个平分秋色。这个什么开荒团,战争潜力可有些大。
如果这个开荒团没有野心最好,万一有了野心,不要说对葡萄牙,对整个欧洲,都不是福音。
战舰离岸越来越近,罗茨死死盯着那一万四千名战士。
这些人军装英姿飒爽。都是暗绿色带斑点的衣服,前檐帽,牛皮腰带。当初见到这种衣服,罗茨几乎一眼就知道了这衣服颜色适合隐蔽。比欧洲喜欢用红色做军服,肯定更实用。
不过这些不是罗茨关注的,罗茨最关注的是这些人背的步枪,按身体比例,这些人背的步枪比船上这些战士步枪更长一些。而且刺刀是折叠在枪口的。
罗茨特意留心了李胜智部下的刺刀,那是三棱刀,没开刃,伤人靠的是突刺。
这样长的枪,再加上刺刀,这距离和欧洲人用刀剑比,肯定完胜。欧洲的刀剑太短了。刀剑长度过1米,就很难施展。这枪加了刺刀,就有一米三左右,看来,以后战场上的冷兵器发展方向,就是这刺刀!
还有开荒团完全放弃了盔甲,这是他们有了盔甲防不住的武器,对,就是那个手榴弹!
罗茨激灵灵打个冷颤,这手榴弹把他炸得丢盔卸甲,可是血的教训,太可怕了。这个东西在军阵近战时候怎么防?
罗茨暗叫侥幸:自己很可能因祸得福,得到了这样重要的情报,就算被俘也是有了巨大收获。完全可以学习到他们长处,来对付他们。
不对啊,罗茨忽然警醒:不是说东方人很落后吗?自己也在十几年中,亲眼见到东方人的落后。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要学习他们?难道东方人一夜间,军事科技就超过了葡萄牙?
不可能!科技不是一夜间产生的。这个开荒团隐藏得太深。这样藏头露尾的军队,肯定别有用心,都不是好东西!亏得自己被俘,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还发现这只军队不怕洋人,有一种蔑视一切军队的气势。一支东方军队,居然敢蔑视欧洲列强,还确实有蔑视列强的实力,这样军队更可怕。
自己必须争取能回到葡萄牙,把这个情报带回去。这事比什么都重要。
岸上的观众,这次比迎接海外英雄那天,人数更多。
有许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又以读书人居多。
普通百姓,能糊口就不错了,怎么会有钱跨省旅游?再说,也只有读书人,才热心时政。
周英拼命欢呼,拼命跺脚,嗓子都有些嘶哑了,也不自觉。
周英是长沙岳麓书院的学子。这次,和同门师长以及师兄弟136人一起,从长沙顺江而下,来到上海观礼。
中国古代有四大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河南郑州嵩阳书院。
岳麓书院,也就是后世的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岳麓山脚。
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就此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南宋时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公元1167年,大儒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几百名学生参与战斗,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
能培养出以命殉国的学生,这样的书院当然是关心时政的书院。而且岳麓书院地处中原腹地,正是中国核心。天下学子汇聚这里求学,更让书院天下无两。
按说书院和开荒团是有嫌隙的。
李易的老师,大明户部尚书薛通,是岳麓书院的精英弟子,是这个时代,岳麓书院的一面旗帜。可是薛通选择出卖弟子,获取皇帝的恩宠,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
在这个事件里,李易没有什么过错,可是薛通让书院蒙羞,天下士子,多有指责岳麓书院的,怎么不注重弟子的节操培养,见利忘义?
这让最注重弟子节操培养的岳麓书院,百口莫辩,欲哭无泪。
尤其是《中华日报》后,掀起了办报狂潮,经常有士子在各类报上翻旧账,提起薛通丑事,质疑岳麓书院还有没有资格,执中原教育牛耳。薛通,就成了书院的一块伤疤。
现在百川东流,李易以向阳义学的底子,在上海新办了黄浦军校和青年干部学院。这明显同时走的军政两条路线。
而且这两个学校虽然是新办,但是一上来就先声夺人,黄浦军校在校生已经过4000人,青年干部学院也过了2000人。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学校。李易就是这天下第一学校——黄浦军校的校长,也就是山长。
岳麓书院千年古校,在校生也不过几百。为什么李易一下就能办出几千人的大校,而且人数在持续增长?
岳麓书院的山长叶坤,仔细研究后,心里了然:这李易是大树荫下好乘凉,无非在以利诱惑天下读书人。
读书是为了什么?脱去美丽的外衣,其实就是为了做官。
在大明,十年苦读,许多人连个童生的资格都未必混得到,更不用说高中举人了。至于进士及第,那都属于传说中的事。一府之地,十年八年出一个,那就是烧高香了。
可是就算进士及第了,就能做官吗?非也。那还得进翰林院做个七品八品的编修一类闲职,慢慢熬。许多人熬了一生,连个县级实官都当不到。
可是李易的地盘,一穷二白,李川以七品知县身份投靠李易,就能火箭般蹿升到正二品的一省之长。李川的同学故旧,许多人都是个穷酸秀才,甚至连个童生都没混到,都跟着李川鸡犬升天,得授实职知县。台湾一夜间,成了李川的天下。
为这事,李汝华曾经进谏过,可李易一笑置之。
李汝华过后思虑再三,恍然大悟:李易的原则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台湾最有权力的不是李川,是隐居幕后的台湾警备团团长李胜江。就算所有官职都被李川的亲朋做了,李易想拿下李川,也是分分钟的事。现在李易缺治政人才,缺的厉害,才不怕犯这官员互相勾结的忌讳,直接让李川自己打理台湾了。
估计用不了两年,李易有了新的地盘,就会把李川和他的亲朋故旧,分流到各地为官。李易真是好手段。
虽然有人说,无论辽东还是安南,或者台湾,都是蛮荒之地,做官没意思。李易的九品官制度也不如大明的名正言顺。
可是不论怎样说,李易给出的是实打实的官职,给出的是让人羡慕的高工资。你不愿意投靠李易,那你先熬着,多的是文人想去。
结果这天下学子还是如同过江之鲫,汇聚到了李易麾下。
叶坤算了一下,仅仅是岳麓书院培养出去的学生,已经知道的,就有过百人进入了黄浦军校和干部学院学习。
这两个学校,教的东西和他们传统书院的八股文不同。他们教许多自然、数学、世界历史等不上正道的知识。据说教材多是李易在向阳义学编制的课本。这让叶坤这一门书院的山长嗤之以鼻。
教材是某个人随意编撰的吗?那是多少大儒,历经几代人心血才能凝聚出的东西。李易究其实不过是一个童生,连个秀才出身都没有,骗骗乡下顽童还可以,骗天下学子,不是贻笑大方吗?
尤其李易收的学生,许多都是有了秀才功名,已经学业有成了。这不是把教书育人,等同儿戏?叶坤真的怒了。
不过后来,他弄到了李易编撰的教材。这些东西不是什么机密,李易也没有敝帚自珍的意思,弄到这些教材根本不难。
等到叶坤看到这些教材,可就真的镇住了他。
叶坤不是抱残守缺的人,他集中了岳麓书院的元老,一本一本学习这些教材,对,是学习。大明坐井观天,以为自己是天下核心,这世界历史里面的东西,他们第一次在这书上看到,以前几乎都闻所未闻。
这些东西是真的吗?叶坤找来了长沙的西洋传教士,这洋人看了这书,啧啧赞叹,说不仅是真的,而且他们那边也没有这样完整的教材。一定要叶坤给他一本。
数学课程,学院一直把鸡兔同笼、九宫格什么的当宝贝传承,见到李易的数算公式,虽然是最低级的实用教材,那也懵了,不学习又能咋样?
至于李易的洗脑课程,叶坤倒是不以为奇。这招法自古有之,哪个当权者都这样玩,李易玩的并不出彩,不以为奇。
叶坤等人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李易难怪是围棋的天下师,这就是天纵奇才,根本不是什么江湖骗子。这些教材的价值,应该不次于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这是为学术,推开了一扇博学的门。
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既然知道了自己管窥蠡测,那就见贤思齐。
叶坤是勇于实践的山长,干脆把李易的教材引进了岳麓书院。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著作权,叶坤也不怕李易追究。结果教学相长,岳麓书院从中研究出了许多门道。
比如世界历史里面的共和制国家,就很让人茅塞顿开。国家和政府居然是公共的,而不是皇帝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皇帝利益而奋斗。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的领导人不是继承的,不是世袭的,也不是任命的,居然是民选的。
中国西周时候,是有过周公召公的共和治政历史的。不过和这西方的共和还是大大不同。
这个教材就是大逆不道,就凭这个教材,就可以灭李易九族了。
可是,李易连御林军都杀了过万,皇宫都炮轰过,论罪行,灭十族都绰绰有余了。谁又把他咋样了?编这么几本教材,哪个大臣看到了,都不好意思提出什么罪名了。
叶坤这些人可不是腐儒,岳麓书院敢为天下先,命都可以拼了的书生,那义气劲儿上来,还真什么也不怕。再说现在大明,对地方管控力全面丧失,也没人追究叶坤这伙人研究的国家体制。
研究许久以后,叶坤等人觉得,这个体制貌似很利于百姓民生。大明不能提不能搞,能不能建议李易来个试验呢?
叶坤决定,借观看世纪盛典的机会,去一趟上海,最好能见上李易一面。起码从探讨学问的角度,和李易交流一下。
罗茨是个军事家,而且是优秀的军事家。他知道这个城市不会因为观看典礼就停摆。那么,在这里有这样多观众,还多是青壮观众,这个城市人口有多少人?
如果按工作和休息的比例3比1,这个城市青壮就超过100万人口。开荒团根本不用从别处征兵,仅仅依靠这个城市,就能和葡萄牙一个国家打个平分秋色。这个什么开荒团,战争潜力可有些大。
如果这个开荒团没有野心最好,万一有了野心,不要说对葡萄牙,对整个欧洲,都不是福音。
战舰离岸越来越近,罗茨死死盯着那一万四千名战士。
这些人军装英姿飒爽。都是暗绿色带斑点的衣服,前檐帽,牛皮腰带。当初见到这种衣服,罗茨几乎一眼就知道了这衣服颜色适合隐蔽。比欧洲喜欢用红色做军服,肯定更实用。
不过这些不是罗茨关注的,罗茨最关注的是这些人背的步枪,按身体比例,这些人背的步枪比船上这些战士步枪更长一些。而且刺刀是折叠在枪口的。
罗茨特意留心了李胜智部下的刺刀,那是三棱刀,没开刃,伤人靠的是突刺。
这样长的枪,再加上刺刀,这距离和欧洲人用刀剑比,肯定完胜。欧洲的刀剑太短了。刀剑长度过1米,就很难施展。这枪加了刺刀,就有一米三左右,看来,以后战场上的冷兵器发展方向,就是这刺刀!
还有开荒团完全放弃了盔甲,这是他们有了盔甲防不住的武器,对,就是那个手榴弹!
罗茨激灵灵打个冷颤,这手榴弹把他炸得丢盔卸甲,可是血的教训,太可怕了。这个东西在军阵近战时候怎么防?
罗茨暗叫侥幸:自己很可能因祸得福,得到了这样重要的情报,就算被俘也是有了巨大收获。完全可以学习到他们长处,来对付他们。
不对啊,罗茨忽然警醒:不是说东方人很落后吗?自己也在十几年中,亲眼见到东方人的落后。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要学习他们?难道东方人一夜间,军事科技就超过了葡萄牙?
不可能!科技不是一夜间产生的。这个开荒团隐藏得太深。这样藏头露尾的军队,肯定别有用心,都不是好东西!亏得自己被俘,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还发现这只军队不怕洋人,有一种蔑视一切军队的气势。一支东方军队,居然敢蔑视欧洲列强,还确实有蔑视列强的实力,这样军队更可怕。
自己必须争取能回到葡萄牙,把这个情报带回去。这事比什么都重要。
岸上的观众,这次比迎接海外英雄那天,人数更多。
有许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又以读书人居多。
普通百姓,能糊口就不错了,怎么会有钱跨省旅游?再说,也只有读书人,才热心时政。
周英拼命欢呼,拼命跺脚,嗓子都有些嘶哑了,也不自觉。
周英是长沙岳麓书院的学子。这次,和同门师长以及师兄弟136人一起,从长沙顺江而下,来到上海观礼。
中国古代有四大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河南郑州嵩阳书院。
岳麓书院,也就是后世的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岳麓山脚。
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就此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南宋时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公元1167年,大儒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几百名学生参与战斗,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
能培养出以命殉国的学生,这样的书院当然是关心时政的书院。而且岳麓书院地处中原腹地,正是中国核心。天下学子汇聚这里求学,更让书院天下无两。
按说书院和开荒团是有嫌隙的。
李易的老师,大明户部尚书薛通,是岳麓书院的精英弟子,是这个时代,岳麓书院的一面旗帜。可是薛通选择出卖弟子,获取皇帝的恩宠,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
在这个事件里,李易没有什么过错,可是薛通让书院蒙羞,天下士子,多有指责岳麓书院的,怎么不注重弟子的节操培养,见利忘义?
这让最注重弟子节操培养的岳麓书院,百口莫辩,欲哭无泪。
尤其是《中华日报》后,掀起了办报狂潮,经常有士子在各类报上翻旧账,提起薛通丑事,质疑岳麓书院还有没有资格,执中原教育牛耳。薛通,就成了书院的一块伤疤。
现在百川东流,李易以向阳义学的底子,在上海新办了黄浦军校和青年干部学院。这明显同时走的军政两条路线。
而且这两个学校虽然是新办,但是一上来就先声夺人,黄浦军校在校生已经过4000人,青年干部学院也过了2000人。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学校。李易就是这天下第一学校——黄浦军校的校长,也就是山长。
岳麓书院千年古校,在校生也不过几百。为什么李易一下就能办出几千人的大校,而且人数在持续增长?
岳麓书院的山长叶坤,仔细研究后,心里了然:这李易是大树荫下好乘凉,无非在以利诱惑天下读书人。
读书是为了什么?脱去美丽的外衣,其实就是为了做官。
在大明,十年苦读,许多人连个童生的资格都未必混得到,更不用说高中举人了。至于进士及第,那都属于传说中的事。一府之地,十年八年出一个,那就是烧高香了。
可是就算进士及第了,就能做官吗?非也。那还得进翰林院做个七品八品的编修一类闲职,慢慢熬。许多人熬了一生,连个县级实官都当不到。
可是李易的地盘,一穷二白,李川以七品知县身份投靠李易,就能火箭般蹿升到正二品的一省之长。李川的同学故旧,许多人都是个穷酸秀才,甚至连个童生都没混到,都跟着李川鸡犬升天,得授实职知县。台湾一夜间,成了李川的天下。
为这事,李汝华曾经进谏过,可李易一笑置之。
李汝华过后思虑再三,恍然大悟:李易的原则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台湾最有权力的不是李川,是隐居幕后的台湾警备团团长李胜江。就算所有官职都被李川的亲朋做了,李易想拿下李川,也是分分钟的事。现在李易缺治政人才,缺的厉害,才不怕犯这官员互相勾结的忌讳,直接让李川自己打理台湾了。
估计用不了两年,李易有了新的地盘,就会把李川和他的亲朋故旧,分流到各地为官。李易真是好手段。
虽然有人说,无论辽东还是安南,或者台湾,都是蛮荒之地,做官没意思。李易的九品官制度也不如大明的名正言顺。
可是不论怎样说,李易给出的是实打实的官职,给出的是让人羡慕的高工资。你不愿意投靠李易,那你先熬着,多的是文人想去。
结果这天下学子还是如同过江之鲫,汇聚到了李易麾下。
叶坤算了一下,仅仅是岳麓书院培养出去的学生,已经知道的,就有过百人进入了黄浦军校和干部学院学习。
这两个学校,教的东西和他们传统书院的八股文不同。他们教许多自然、数学、世界历史等不上正道的知识。据说教材多是李易在向阳义学编制的课本。这让叶坤这一门书院的山长嗤之以鼻。
教材是某个人随意编撰的吗?那是多少大儒,历经几代人心血才能凝聚出的东西。李易究其实不过是一个童生,连个秀才出身都没有,骗骗乡下顽童还可以,骗天下学子,不是贻笑大方吗?
尤其李易收的学生,许多都是有了秀才功名,已经学业有成了。这不是把教书育人,等同儿戏?叶坤真的怒了。
不过后来,他弄到了李易编撰的教材。这些东西不是什么机密,李易也没有敝帚自珍的意思,弄到这些教材根本不难。
等到叶坤看到这些教材,可就真的镇住了他。
叶坤不是抱残守缺的人,他集中了岳麓书院的元老,一本一本学习这些教材,对,是学习。大明坐井观天,以为自己是天下核心,这世界历史里面的东西,他们第一次在这书上看到,以前几乎都闻所未闻。
这些东西是真的吗?叶坤找来了长沙的西洋传教士,这洋人看了这书,啧啧赞叹,说不仅是真的,而且他们那边也没有这样完整的教材。一定要叶坤给他一本。
数学课程,学院一直把鸡兔同笼、九宫格什么的当宝贝传承,见到李易的数算公式,虽然是最低级的实用教材,那也懵了,不学习又能咋样?
至于李易的洗脑课程,叶坤倒是不以为奇。这招法自古有之,哪个当权者都这样玩,李易玩的并不出彩,不以为奇。
叶坤等人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李易难怪是围棋的天下师,这就是天纵奇才,根本不是什么江湖骗子。这些教材的价值,应该不次于流传千古的儒家经典。这是为学术,推开了一扇博学的门。
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既然知道了自己管窥蠡测,那就见贤思齐。
叶坤是勇于实践的山长,干脆把李易的教材引进了岳麓书院。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著作权,叶坤也不怕李易追究。结果教学相长,岳麓书院从中研究出了许多门道。
比如世界历史里面的共和制国家,就很让人茅塞顿开。国家和政府居然是公共的,而不是皇帝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皇帝利益而奋斗。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的领导人不是继承的,不是世袭的,也不是任命的,居然是民选的。
中国西周时候,是有过周公召公的共和治政历史的。不过和这西方的共和还是大大不同。
这个教材就是大逆不道,就凭这个教材,就可以灭李易九族了。
可是,李易连御林军都杀了过万,皇宫都炮轰过,论罪行,灭十族都绰绰有余了。谁又把他咋样了?编这么几本教材,哪个大臣看到了,都不好意思提出什么罪名了。
叶坤这些人可不是腐儒,岳麓书院敢为天下先,命都可以拼了的书生,那义气劲儿上来,还真什么也不怕。再说现在大明,对地方管控力全面丧失,也没人追究叶坤这伙人研究的国家体制。
研究许久以后,叶坤等人觉得,这个体制貌似很利于百姓民生。大明不能提不能搞,能不能建议李易来个试验呢?
叶坤决定,借观看世纪盛典的机会,去一趟上海,最好能见上李易一面。起码从探讨学问的角度,和李易交流一下。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