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章八方风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大明已经宣布:从今后,大明所有海外属国都转交给开荒团。这可好,第一个表诚心到上海报道的属国朝鲜,就获得个强索土地的结果。这样做,以后还有敢和开荒团打交道的属国吗?

    要知道瘦死骆驼比马大。大明的属国虽然不对大明做什么贡献,但是数量可不少。南方除了安南,还有暹罗等许多国家呢。还有西北。这不以仁义治国,不是大昏招吗?

    不过马上有明眼人就在报纸上指出,李易这样做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开荒团是讲究实际的团体,根本不屑于要面子上的属国,只是要真正属于自己的省份。朝鲜这样只要帮助,不要管理的属国,开荒团会接纳它吗?

    可能在开荒团眼里,朝鲜就是一口年猪。谁家杀猪会在意猪的感受呢?

    这一下,就引发了如何建国,建国需要不需要仁义道德的大讨论。辩论来辩论去,大家忽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儒家传承几千年,开国的时候,还真没人用它。都是治国的时候,才都想起了它。

    为什么会这样?

    很显然开国的时候,哪个国家不是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罪孽深重?讲究仁义早被别人灭了。

    历史上就有个自命仁义之师,不肯乘人之危的“宋襄公”。

    这货和楚国打仗的时候,楚军渡河发动攻击。这时他手下的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敌众我寡,向宋襄公建议:乘楚军半渡而击之。可是人家宋襄公自命为仁义之师,可不肯乘人之危而取胜。当然不采纳公孙固的建议,结果让楚军从容渡河。

    楚军在河边列阵时,宋襄公的儿子目夷,又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成时发起攻击。宋襄公又说“不可,这可不是仁义之师的做法。”

    最后在楚军布阵完成后,宋襄公才击鼓下令:全军向楚军进攻,结果落个大败亡国的下场。

    宋襄公的仁义做法,成为千年笑柄,谁会重蹈覆辙呢。

    既然儒家思想只能治国不能开国,那还要求人家开荒团遵守什么儒家仁义思想?人家正忙着开疆拓土呢。对百姓讲究仁义,已经了不起了。会糊涂到对属国讲究仁义?

    又有报纸指出北方乱象:李胜义正率领两个军20多万人,向北进军,进攻北蒙。

    李胜信正磨刀霍霍,威胁后金,要求后金取消国号,退出辽东。后金会轻易就范?估计早晚很可能打起来。

    现在李易干脆自己赤膊上阵,直接要求朝鲜割让庆尚道,变成自己一个行省。

    朝鲜是个坚强不屈的国家。肯定不会答应这无理要求。李易既然一言出口,也驷马难追,绝不会改变初衷。眼看这开荒团是又要开辟一片战场啊。

    开荒团这是要几面作战?这打了个昏天黑地,按倒葫芦瓢又起的,能行吗?

    更有一些具备军事素养的指出:为什么李易不要挨着辽东的朝鲜国土,偏要朝鲜面临鲸海,与日本一水之隔的庆尚道?这是因为庆尚道有深水良港——釜山港啊。

    估计这是李易打算对一衣带水的日本动兵!如今未雨绸缪,先建立军事基地呢。

    如果李易再对日本动手,那可真成多面打了。

    听说李易擅长围棋,下棋有个术语叫“多面打”,就是同时和几个人下。

    李易这是把国战当成下棋了?向多国同时开战,开荒团是不是自大过头了?

    立刻有人提醒这文章作者太健忘,美洲虽然离得远,开荒团不是也10来万人在打?这是同时搅起八方风雨!

    开荒团是什么状态?人家可不是穷兵黩武,是越战越富!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根本不怕什么多方作战。

    李易可是个正经的生意人,最讲究不亏本。养那么多兵,不打仗做什么?

    理越辩越明。说来说去,大家终于为李易找出了一个索要庆尚道的理由。那就是为了规模空前的千万大移民。

    亘古以来,从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移民。

    这移民肯定陆陆续续,要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以后,中原和北海之间,鲸海这条海路,就是最重要的通道。

    庆尚道正扼守这条通道的咽喉。开荒团不能授人以柄,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朝鲜没有恶意的基础上。李易这是拼着自己落个骂名,也要为百姓,打造一条安全通路啊。

    很快,李易悲天悯人的高大形象被脑补出来。为千万百姓安家立业,这得花多少钱?看看南北两大海军,再加上海外归来的两个师,接近30万大军,在为移民奔波。

    这些海军在,那些朝鲜人不敢惹事。这些海军一旦都回自己防地,难保朝鲜人不眼热这些来往的货船,如果他们扮海盗频繁打劫怎么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易这是没办法,不得不宁可损害自己形象,也要拿下庆尚道,保证百姓的安全。

    很快,这一推论就压倒了一切。

    继续生发开去,大家就发现:无论李易攻打安南还是蒙古,居然都是为了给百姓谋活路。然后,李易就被塑造成了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这天当李易走进城主府的时候,李胜文堵在他面前,反复打量,然后摇着头,嘟囔着“不像,不像!”,走了。让李易莫名其妙。

    刚走进自己办公室,李胜勇匆匆忙忙跟了进来,也反复打量李易,嘟囔着“不像不像!”。没等他走掉,李易一把抓住他道:“什么不像?”

    李胜勇惊讶道:“你不知道?”

    李易反问道:“什么事情?”

    李胜勇道:“你也不看报纸啊,现在满世界都说你是为国为民,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李易道:“打住!你说的是观世音菩萨。和我有什么关系?”

    李胜勇道:“我们也觉得不靠谱。不过大家都这么说,三人成虎,弄得我们也将信将疑,不得不过来看看。万一大师兄你转性变好了呢?”

    李易道:“怎么说话呢?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别听报纸上胡扯,不可信。”

    李胜勇连连点头,说着:“是不可信。”赶紧走掉了。

    李易晃晃脑袋,他感觉这“不可信”三个字,怎么听着不顺耳呢?

    二月十九日,李易经停南京。

    虽然北方乱成了一锅粥,忙成了一锅粥,可是李易还是决定赶到长沙,参加岳麓书院的庆典。这可关系到教育这百年大计。有了岳麓书院相助,自己教育的短板就补上了。

    李易到南京,主要还是参观科学院和工学院各项成果。对科学的发展方向,他还是有发言权的。可以让这些科学家们少走许多弯路。

    李易万没想到,在南京他有了意外之喜。

    徐光启的杂交水稻研究项目,已经挪到了向阳省。那里一年可以种植三季水稻,更有利于研究的进行。

    言谈间,徐光启谈起最近,开始有一些西方人来到南京科学院,这些人都是欧洲科学家,据说是躲避战乱。

    战乱?什么战乱?李易有些疑惑:欧洲有什么战乱了?

    徐光启本身是天主教教徒,如今主持着科学院,完全有能力给西方科学家们一个体面高薪的工作。所以南京就成了欧洲科学家的避风港。这些人趋之若鹜,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徐光启请教李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李易道:“科学是无国界的。只要有真才实学,就给他们比在西方高几倍的工资。人才多多益善,不要怕花钱。”

    徐光启道:“司令说的道理我理解。可是有些人的研究,我实在看不明白有什么意义。比如前天来了一个叫开普勒的,他研究的是什么天上的星星。据他说十年前他研究出了行星的椭圆定律和面积定律。现在把一个新的成果带到这里,叫做什么什么定律,我就根本不明白。这个人在数学上确实是个天才,可是他研究的天体运行,太虚无缥缈。司令您看这样人算人才吗?”

    “什么?”李易一下蹦了起来,吓了徐光启一跳。李易急急的问道:“你说的是开普勒?提出天体运行三大定律的开普勒?”

    徐光启道:“司令您知道这个人?”

    李易想:开普勒自己如果不知道,就成笑话了。这可是人类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大科学家。天体研究的第一人。后人在天体研究上,都是踩在他的肩膀上的。

    这样伟大的人物,是国宝级别的,怎么会跑到中国来了?

    李易立刻让徐光启请来开普勒。

    很快一个清瘦的大胡子中年人被带了进来。徐光启为两人做了介绍,开普勒赶紧学中国人的样子,不伦不类的给李易做了一个揖。

    李易亲切的请开普勒入座,开普勒知道眼前这人,就是传说中,世上最富有、最开明的君主。

    虽然这个人没有称王,可事实上,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王。而且这个人刚刚歼灭了葡萄牙远东舰队,正在征伐四方,这样强大的人物,让开普勒有些拘谨。

    落座后,开普勒有些惶恐的对李易道:“李司令,我这天体研究,有些不务实。好在我还擅长数学,希望李司令能给我一份每个月30两银子的工资。”

    李易大惊:30两银子的工资,就能让这个超级科学家漂洋过海,远走异乡求职?这人不是罗马皇帝鲁道夫聘请的皇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吗?怎么会落魄到这个程度?

    开普勒见李易惊愕的样子,误以为李易也不懂他的研究,觉得自己价格要高了,赶紧又表示道:“我在天体研究以外,别的方面也有一些心得。比如望远镜,我可以改进你们的望远镜。”

    李易当然知道开普勒还是光学专家,开普勒望远镜,牌子很过硬。赶紧摇手道:“开普勒先生,您误会了。您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还有那个什么行星绕太阳转的定律,我是如雷贯耳。”

    这回轮到开普勒惊讶了:“李司令,我的前面两个定律您听说过,后面那个我还没有发表,是我哪个助手来到这里了?”

    开普勒的第三定律就是这1619年才发表的,现在开普勒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是打算看看,自己发现的这个成果,能不能在遥远的东方得到重视。

    李易这才知道自己说冒失了,赶紧掩饰道:“开普勒先生学术造诣名闻遐迩,谁人不知啊。您怎么会来到这里了呢?听说是躲避什么战乱?”李易可是迫切想知道,开普勒离开罗马皇家科学院的原因。

    开普勒道:“李司令,欧洲这两年,天主教徒里分裂出新教,信仰不同的国家,互相攻伐,战火四起。眼看参战的国家越来越多,会成为整个欧洲大战了。哪里还会有科学家做研究的净土。听说您这里有很好的研究条件,我才想过来碰碰运气。”

    新教兴起?欧洲战火四起?全欧洲大战?李易快速思考着,忽然“诶呀”叫了一声,恍然大悟!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3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37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