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走进天堂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郑家陷入了恐慌。

    很明显,那个叫陈曦的小女孩,扬言要断了郑家活路,不是说说玩的。

    那个小女孩既然出面,掌控李家这样大的产业,她的身后,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替她撑腰。必然让那小女孩说话算话,言出法随。不然以后何以服众?

    这让郑家连埋怨郑百川的力气都没有了。

    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还是破财免灾,打通了万历帝这个关节,希望朝廷出面,来解决这次危机。

    万历帝拿人家手短,自然就安排李鋕跑一趟辽东,斡旋这个事。

    李鋕可不想为这鸡毛蒜皮的事,跑一趟辽东。他毕竟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这样千里奔波,如果为国事,拼了也值得。就为了生意上的事,这可不值得。

    怎奈万历帝就盯上了他。万历帝也知道,李易对李鋕这个本家是认可的,李鋕说话肯定起作用。换个别的人去,搞不好还适得其反。

    郑贵妃是1582年三月被册封为淑嫔,不到三年,就升为贵妃。这位长得乖巧玲珑的小家碧玉,尽管14岁进宫,两年之后才受到皇帝的殊宠,但她一经介入万历的生活,就使这位皇帝和她的热恋终生不渝。

    郑贵妃之所以能赢得万历的欢心,并不只是因为她的美貌,更多的是由于她的聪明机警、通晓诗文等他人少有的才华。是万历帝最引为知己的人。虽然如今已经五十四岁了,色衰爱未弛。

    爱屋及乌,万历帝琢磨着郑家有难,自己也应该出力,何况郑家还送给自己五万两银子的孝敬呢。

    所以李鋕最终还是被逼无奈,来到了辽东。

    陈曦给李鋕行了礼,笑道:“伯伯就会取笑我,您老人家有什么吩咐,小女子肝脑涂地也得办好,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您这就是静极思动,想看看辽东风景了。才拿我做个由头。”

    李鋕叹道:“诶,老夫这一趟来,确实想借你由头,见见李易。李易为大明百姓,鞠躬尽瘁,老夫感佩莫名。我在宿县和李易分手,听说李易一路从宿县,随灾民一步步走到天津,吃的是灾民饭,睡的是野地里。古往今来的当权者,谁能做到这一步?现在李易到了辽东,我也正好再见见他。”

    陈曦惊讶道:“老师来辽东了?”

    陈曦一心专注铁厂,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事情。

    李鋕道:“应该到营口有些时日了。我来辽东的时候,已经派了快马去营口,和李易约会见面地点了。他这行踪不定,可不好找。”

    陈曦点头道:“伯伯说的是,就是我们,许多时候也不知道他在哪。这辽东风大,咱们还是里面说话吧。”

    这时正是四月初,辽东的风,可不是江南那般柔和,浩浩荡荡,穿林过野,直把人要吹走了一般。

    李鋕不避大风,望向远处田里钻出的嫩绿苞米苗,望向四围巍巍青山,望向不远处火热的铁厂工地,感叹道:“老了,老了啊!我再年轻几十年,就和你们一起,好好做一番事,不在朝堂上蝇营狗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老夫大限将至,真想再多活些年,看看你们这些人,会把这天下变成什么样子。”

    陈曦搀着李鋕的手臂,边向屋内走边道:“伯伯身体健康,百岁都是少说了呢。”

    陈曦感觉这老人手很凉,明显血脉不畅,有着灯油熬干的迹象了。

    说起来,李鋕这几年和开荒团往来奔波,表面上稳定了大明风雨飘摇的江山,实际上,对开荒团颇有臂助。李易对这老人也很是尊崇,陈曦当然不敢怠慢。

    李鋕落座后,慢慢饮了半杯茶,精神振奋了些,道:“我鞍马劳乏,要去歇了。郑家这一次有错在先,三万两违约金是要给的,那些大匠也都随我的车队,送了回来,而且,郑家从自己铁厂,又抽调了各有所长的几十名得力属下,来襄助陈曦你这里,额外郑家再出五万两诚意金。你和郑家这个过节,我就做主,就这样揭过去。陈曦你要不答应,我就只好卖个老脸和李易去说了。”

    陈曦咯咯笑道:“瞧伯伯您说的,借侄女个胆子,也不敢违逆您那。这让老师知道了,还不责罚死我?我还指望您在老师面前,替我美言几句呢。”

    李鋕知道,陈曦要的只是郑家屈服。对于李家来说,郑家那点儿财富,还不值得他出手谋夺。陈曦以势压人,达到目的后,当然不为己甚。自己来到辽东,就是给外人看的。

    事实也是如此,其他铁厂,知道了郑家最终搬出了刑部尚书,都御史李鋕出面,都惊呆了。

    他们可没有郑家通天手段,能上达天听。那只有尽善尽美,别让陈曦挑小脚了。

    各家工厂走了的大匠回来了,而且每个家族,都尽可能安排出更多人手,来到辽东。这些铁厂不等陈曦到来,厂子就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毕竟他们每天都在打听陈曦在百川铁厂的做法,照葫芦画瓢。

    好在陈曦好像忘了其他铁厂,一直在百川铁厂不出来。这才让其他各家铁厂,有时间亦步亦趋,逐步改进。

    陈曦当然是故意停留在百川铁厂的。把百川铁厂做好了,这就是标杆。破局的关键,就是这百川铁厂。

    其他铁厂自己要去,不过不急。

    四月初九,陈曦宣布:辽东铁业集团成立,下属78家铁厂。

    垄断这个星球几百年的钢铁巨头,在这一天诞生了。李易对钢铁的无穷无尽的需求,刺激了这个行业,也催生出无数的小巨头。辽东就是这些走向世界的小巨头的发源地。

    四月中旬,李易回信给李鋕,约定会面的位置,就在百川铁厂。同时也让陈曦在铁厂等他到来。

    陈曦不知道,要来的可不只是李易,南京工学院的陶远山校长,正率领一百多名专家,跟随李易,赶往百川铁厂。

    轰轰烈烈的钢铁产业,就要正式走上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铁马上就不再是滞销品,而是抢手货了。

    陶远山一行一百三十多人,是在四月初到达营口的。

    李易在天津确定了要走陆路移民,立刻飞书陶远山,命令陶远山带齐冶金,造车,等各方面人才,以及前期研制的铁轨成果,赶到营口汇合。

    陶远山不敢怠慢,星夜兼程,从海路来到了营口。

    这时候的营口,已经成了难民营。

    移民第二师、第三师已经从天津港跨海,登陆营口,开始从营口出发,沿驿路北行。移民大军连绵千里,浩浩荡荡,奔向未知的北方。

    李易原本打算供饭的地方,每隔30里建一处,可是这些移民师长反对。觉得给饱饭吃,如果一天还走不了七十里路,这么点儿苦都不能吃,这些人还去北方做什么?不如自生自灭呢。

    李易也知道是自己的怜悯之心作祟。他和这些移民走了八天,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些移民的坚韧不拔。其实,这种用死亡做淘汰的长征,早在到达天津前,意志薄弱和体力差的,都被淘汰了。

    这些移民,每一个都是又黑又瘦。可是那眼神,已经不见了痛苦,有的只是坚定,抗争,希冀。

    这漫漫长征路,是从身心到灵魂的洗礼。

    以后北方生活的,将不再是中原懦弱的汉族,而是为求生存,百折不回的新人类。

    如今的辽东,已经不是几年前,后金铁蹄下衰败的辽东。

    如今的辽东,人口近两千万,物阜民丰。几年来高产的土豆和玉米,让辽东百姓早不为吃喝发愁了。现在已经由吃饱,转到了吃好的新追求。当年也曾是移民的辽东百姓,如今每一个脸上都写满了满足。那健康的肤色,爽朗的笑脸,让这些疲惫不堪的新移民,看到了美好未来,每一个人精神都振奋起来。

    辽东供给的饭菜,是王蹇安排的。主食基本都差不多,全是高粱米饭和苞米面窝头。

    和山东运河沿岸相比,只是多了大锅炖菜:白菜炖土豆。不论米饭还是窝头或者炖菜,都是管饱。

    最让这些移民激动的,是沿路有许多辽东百姓自发组织的救助队。这些救助队清一色,都是大锅烀的大个土豆。有的地方,还送咸掉舌头的海鱼干。

    许多移民捧着土豆,边走边吃,边吃边流泪。他们在替饿死的亲人伤心,这些人没挺到可以放开肚皮随便吃的辽东。

    现在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得救了。不仅可以吃饱,还可以吃到咸鱼。

    咸鱼是他们不敢想象的奢侈品,如今,居然都是白送的。

    辽东是没有海禁的,李易早把渤海、东海当做大菜篮子,不仅部队打鱼,百姓也成立了捕鱼队。这个时代没有冰箱冰柜,捕获的鱼都是腌制了,晒成鱼干,卖给百姓当菜吃。普通人家最开始还都是图个新鲜,吃得兴高采烈。时间长了,这些咸鱼干就滞销了。毕竟这东西太咸,根本尝不到鱼的鲜味。

    大明盐是国家专卖的,禁止私盐的同时,这咸鱼也是禁止之列。更何况大明还禁海,从海里捞东西也是犯禁的。所以这辽东的咸鱼只能内销,这就造成咸鱼价格越来越低。如今,终于有人喜欢这东西了,那就是这些移民。

    后世正常人超过十天不吃盐,身体就会软弱无力。这个时代的人,忍耐力好得多。可是这些移民一个月也吃不上几回盐,体力还是下降得厉害。

    谁知道大明和辽东差别这样大,不过是坐了几天船,就由地狱,走进了天堂?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4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4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