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章天怨人怒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移民是准军事化的编制,只是人员扩大了很多倍。这些民军头目几乎都是山贼马匪草寇游侠,这些人就讲究一个场面,没钱也倒人不倒架。买匹战马嘚瑟是必须的。

    每天都有移民师或者移民团的人组团过来买马,一次就是十几匹、几十匹,这让开荒团的马场管理员眉开眼笑。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明境内马匹精贵,辽东马匹不值钱。辽东本身就产马,更何况开荒团和南蒙通商,南蒙那边可天天惦记着卖马给开荒团这个最大客户呢。

    所以开荒团不但不缺马,说实在的,马是有些多。不说俘获北蒙和缴获后金的,就是南蒙这一家,供应开荒团战马就绰绰有余。

    开荒团卖给南蒙盐、铁、茶等各类物资,这些物资大明是禁止卖给南蒙的,可开荒团一律不禁。

    穷困潦倒的南蒙最开始是开心得要死,后来就发现他们的牛羊太不值钱,开荒团需要战马,这个东西能卖个好价钱,那好,就卖战马吧。

    可是南蒙的预备役战马也有限,开荒团又挑剔。没办法,南蒙一些战士就开始卖自己骑乘的战马。

    蒙古战士和战马的感情如同兄弟一般,兄弟还可能动刀子,对自己的战马可舍不得。这是自己的半条命。

    可是这些蒙古战士逐渐发现战马卖了也行,换个普通马匹慢慢骑熟再说。因为好像天下太平,没机会打仗了。

    原来每年他们都出兵作战,或者和其他部落打,或者和大明打。自从杀胡口外有了青山鹰城,现在很少打仗了。

    最开始青山鹰城制定规矩,要求青山鹰城的人遵守。后来这些规矩要青山鹰城附近的住户遵守。再后来就发展到要求青山鹰城附近的部落遵守,当然包括蒙古部落。再后来就继续扩大范围。

    如今,草原上许多部落之间有了矛盾,不再找林丹汗,而是跑到青山鹰城告黑状,说对方没遵守青山鹰城的规矩。

    青山鹰城的李胜恭也是个勤快人,也不管路途远近,都要派人调解。调解不成,就会翻脸,联合告黑状的一起出兵,灭了这个部落,然后两家分赃。

    许多蒙古部落都在背后痛骂青山鹰城的李胜恭是没尾巴驴,乱踢一通。可是又没办法给这条驴弄个桩子拴住。最后结果就是蒙古大草原上部落间的内部纠纷,李胜恭居然混成了裁判员。当然,偶尔他也当运动员亲自下场。

    逐渐的就没人和李胜恭这个素质低下的裁判玩了,部落间有了矛盾也不再打打杀杀,而是尽量协商解决,不然都白便宜了李胜恭。

    时间长了,草原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派和睦景象。这些战士看看短期战马是没用了,许多人都选择把战马卖给青山鹰城。反正一匹生马骑个一两年,也就有了战马的样子。不能浪费资源。结果这些马青山鹰城当然消化不了,都开始送到辽东。辽东的马场也就马满为患了。

    负责移民的头目都是有工资的,不差买马的钱。有了马,就能更方便照应自己的队伍。更何况这些人都好面子,从抖威风的角度,也需要一匹马撑门面。所以营口的马场,每月都能卖出上万匹马,几十万两银子入账,马场管理员们奖金翻着跟斗涨,不乐晕头才怪。

    李易勒住马,看着这移民队伍。蓝天白云下,是无边无际的绿野。逶迤的移民队伍,最终在遥远的天际融入了东北大地。

    一次性移民千万,这是人类史上空前的壮举。这个壮,未必是雄壮,更多的也许是悲壮。

    李易知道,这次移民的死亡率很可能达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说将有上百万人死在移民路上。当然,死人最多的路段在大明境内,进入辽东后,食物充足,天气也转暖,死亡率就低得多了。

    上百万人死在移民路上,没有人埋怨他,只有人歌颂他。这让李易更加愧疚。他最多能做到在自己地盘,让大家吃饱。如果哪个人病了,缺医少药只能硬抗。抗不过去就是死路一条。

    路边翻动过的新土,埋的就是那些熬不过去的人。可惜没有坟头。

    辽东省长王蹇有严令:死的人第一深埋,第二不允许有坟头。

    李易没有问这里的原因,估计也是怕移民们看了坟头伤感,或者是那些地主不愿意自己地头都是坟墓吧。

    进了营口港,所有颓丧都不见了。有的是人山人海,畸形繁荣。

    李易来辽东的时候,移民刚起步。现在是已经是在大规模迁移了。

    亏得李易这几年一直没放松营口港的建设。尤其是水泥诞生后,营口港一直是优先发展的对象。如今千帆竞渡,营口港空前紧张忙碌的时候,就看出这港口建设先行的好处来。

    20个深水泊位,上百个普通泊位,都挤满了船只。即使这样,港口外,还有许多排队等着进港的。

    崔秀的战舰召集令并不紧急,只要求主力战舰,在完成当前运输任务后,返回大连港待命。其他的非主力战舰和辎重船,崔秀根本不想召集。

    西洋战舰火力强大,耗子再多也是喂猫的。让普通舰只出战等于给敌人送战绩。所以这天津往来营口港的船只,实际上并没有减多少。

    每一艘船一泊好,就有无数的灾民被从船上倾泻出来。这些人第一站当然就是奔向吃饭的地方。

    虽然一路上也有饭吃,可几乎都是稀粥,最多是稠一些的粥。船上就更可怜,能维持不饿死就不错了。听说下船就有管饱的地方,谁不争先恐后?

    中国人没有排队习惯,李易后世学生时代,没少在食堂卖菜窗口奋斗,所以李易觉得港口混乱不堪应该是常态。可他看到那些下了船的人,都在排队,差点儿惊个跟斗。这还是中国人吗?这怎么失去了中国人的本色了?

    在上海有保安维持秩序情有可原,这些移民怎么变得守规矩了?

    李易好奇心大起。

    辽东省省长王蹇已经赶到营口。

    有些人闲不住,就是劳碌命。王蹇就是这样的人。

    王蹇作为山西首富,全国也能排上字号。满可以悠闲自在做个富家翁,可是还是最早投靠李易,参与到天下变革大事中来。

    王蹇识见过人。明初沈万三富可敌国,一朝天下大变,就慌了手脚。先是投靠张士诚,后又投靠朱元璋。可是这些枭雄势力已成,把沈万三就看做一头肥猪,你割个臀尖,他切个肘子,沈家很快破败了。

    虽然商业基因强大,如今又有沈足道崭露头角,那也是借了李易的势。不然最多是一个普通富翁而已。

    王蹇很自豪自己的眼光。

    他投靠李易的时候,李易不过是个乡下小子。可是王蹇不在乎自己可以当李易爹的年龄,也不在乎能压死李易的财富,直接纳头便拜,那种决断,今天回想起来,王蹇也充满自豪。

    王蹇走南闯北大半辈子,最知道莫欺少年贫的道理。十七世纪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

    李易能以棋力名动公卿,能以武力慑服显通寺武僧,能以眼光种植土豆致富,这些都是非常人所能为。

    尤其是李易把二百武僧带到家中每日训练,还暗中勾连太行山绿林瓢把子王林,更让王蹇知道李易所图非小。他把宝压在李易身上,在李易起步初期投下重注,家族中有些人是有异议的。不过慑于他这个族长威严,最终只能认账。如今,每个人都彻底服气了王蹇的气魄。

    李易投桃报李,把辽东省省长的位置给了王蹇。

    王蹇家族子弟很是踊跃,以为王蹇会大肆提拔他们。把辽东变成王家天下。哪曾想王蹇任用的官员几乎都是李易的向阳大院学生,这让他们大惑不解:从龙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加官进爵吗?这是玩的哪一条路子?

    王蹇最终给了他们答案:辽东是李家的辽东。不要看李易给了王家泼天富贵,可取走只是反掌之间。王家有了王蹇辽东省省长的地位,能保家族平安富贵足矣,人心不足蛇吞象,再有所图,失去李易的信任,那就悔之晚矣。

    李易通知王蹇来营口见他,王蹇星夜兼程,从辽阳赶到营口。

    李易肯定了王蹇的工作成绩,同时要求王蹇立刻出台户口制度。必须优先保证农业人口,这是不能动的红线。

    工业要发展,但是绝不能以牺牲农业做前提。工人的来源要另想办法。

    王蹇点头道:“司令真是高瞻远瞩。我来这里之前,到了抚顺。太平洋钢铁公司的陈曦总裁正在那里,成立了下属的抚顺煤炭公司和抚顺钢铁分公司。我去的时候,工人已经过八万,职工家属也好像有五六万的样子。工人还在迅速增加。”

    李易奇道:“短短时间,陈曦哪里来的这许多工人?”

    王蹇道:“抚顺的战俘和赫图阿拉城的战俘,都被陈曦就地转化为工人。李胜信军长定出清空辽东东部人口的政策,现在开荒团斥候四出,所有村镇都在被陆续清空,人口无论青壮老弱,都被集中到这两个工厂干活。李军长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多年在后金统治下,肯定不服教化。不如把他们都送到工厂统一管理,以后用咱们的移民填入辽东东部即可。”

    李易大惊,道:“这李胜信怎么干出了这样天怨人怒的事?”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5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53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