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偏师北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十月初,吉林省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
开荒团三军一师师长李胜云就站在松花江边,眉毛上和狗皮帽子的帽檐上都挂了白霜。
在这冰封河道,天堑变通途的时候,这一段的松花江因为水势劲急却没封冻。江水在这里被一个小岛逼得转了个弯,江面逼仄,发出隆隆的声响,蒸腾出漫天的水汽,犹如开锅一般。
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丝闪烁,远近白茫茫一片,有如被尘世遗忘的仙境,李胜云就沉浸在这仙境中。
江中小岛叫雾凇岛。李胜云当然不知道,后世这里会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雾凇不是雪,也不是冰,而是树枝上挂的霜。一株株柳树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真的是十分壮观。
“李师长,李师长——”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
李胜云回头看去,一个红袄的俏丽女子正走出小院,冲他招手。
李胜云大步走回,边走边道:“红姐,野猪收拾完了?”
那女子道:“都说了几遍了,叫我杜姐或者美美,总没记性。”
李胜云笑嘻嘻道:“我几次见你都穿红衣,叫红姐多贴切。”
这红衣女子正是民军九师师长杜美美。
如果说这次千万移民的幕后功臣,李胜云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报纸上连篇累牍介绍了移民中许多英雄人物,独独没有介绍李胜云。但是这陆路移民,最先提出这个主意的就是李胜云。
李易当年很喜欢这个有些文静的小师弟。文静这种气质,在他的二百好勇斗狠的师弟中太少见了,李胜文虽然“文”,但是很“阴”。李胜智也“文”,却偏“滑”。至于李胜信,文是文了,底子里满满的“狠”。
只有李胜云,练武之余喜读书,喜静。李易本想把李胜云带在身边,让他从政。第一次进辽东,也正带的是他。可惜李胜云满心想做疆场儒将,李易觉得朽木不可雕,也只好把他丢给李胜信。
二月初李胜义征北,李胜云就建议留守辽东的李胜信,允许他兵出开原,也开始伐北。
这个时代,北方各民族杂居,错综复杂,李胜信也弄不清辽东的北方是什么形势,他那貌似无所不知的大师兄也语焉不详。三师兄李胜义二十万大军北伐,李胜云只两万偏师,让李胜信有些犹疑不决。
但李胜云认为三师兄北伐伐的是兵,目的是消灭北方有生力量。他们的北伐伐的是地,要扩展辽东地盘。再说,这一路北伐没有北蒙那样的强敌,两万偏师足矣。
再说,实在打不过还可以跑回来嘛,反正辽东是大本营,走出去也不远。
李胜信犹豫再三。这是因为整编部队的时候,李胜义、李胜智优先挑选了强壮彪悍的士兵,留给他的谈不到老弱病残,老弱病残都被强制退役了。可是也绝谈不到精兵二字。尤其是队伍中老兵基数比第一军和第二军少得多,李胜智一句“老六,你在家慢慢练兵”就让李胜信无语了。带这样的没经过训练的新兵北伐,行吗?
李胜云信心满满,提出北方也是乌合之众,可以边打边练的方案。最重要的是兵贵神速,赶早不赶晚。
李胜信有些疑惑:北方这些异族在那几百上千年了,有什么早晚的?还什么兵贵神速。。。咱们都大师兄带出来的,我咋没听大师兄说过:敌人有多少,武器装备怎样,甚至具体在哪,是不是准备跟自己作战都不知道,这样的时候需要兵贵神速的?都是狐狸,跟我说什么聊斋啊?这不明摆着要和三师兄他们抢功,避免他们专美于前吗?
可是这想法我喜欢,李胜智你抢了我北伐的权利我就不北伐了?现在我自己做主,你们不带我玩,我自己一样能玩的很开心!
李胜信同意了李胜云的方案,李胜云就带着五千骑兵,一万五步兵的队伍出发了。
这么多步兵倒不是李胜信吝啬,不给配马。问题是不要说能骑马作战的,就是会骑马的基本都被那两个军划拉走了,这些兵根本在马上都坐不稳,也只能步行。
从开原向北不远就是昌图。
昌图在宋朝时候非常有名,原因就是金兀术俘虏了宋朝宋徽宗父子,就囚禁在昌图。还特意给这两个皇帝弄了一口干井住着,起个名目叫坐井观天。
两个皇帝不是孤单单来的,还带了许多大臣和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什么的。大臣去干活,美女们也没浪费,都从事接客工作,待的都是金国兵将。
说起来好笑,宋朝理学达到巅峰,天天宣传忠孝节烈,结果大臣们都投降了,没见几个忠的。皇帝媳妇陪金人睡觉,也没见几个烈的,敢情这些东西都是说给老百姓的故事。
明朝开国初,昌图也一度被大明拿下过,可惜后来力有未逮,归了海西女真兀良哈部。
这个部落后来发现自己这个地方很好,西面离蒙古草原很远,东面朝鲜也够不着,南面大明和后金狗扯羊皮纠缠不清,根本就无力理他们,所以干脆忙里偷闲立国了,国号科尔沁。地点就是后世通辽到昌图一带。
什么叫地广人稀,李胜云这回可算见识到了。他的部队行军四天,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的荒地。李胜云下马抠了一把泥土,是一捏几乎出油的黑土地!这可是种庄稼的好地,不是草原那样的沙地,这得能养活多少人口?一百万?二百万?都撂荒了,真是可惜。
走了几天,好不容易找到了作战目标,一座周长六里的小城。
斥候汇报的时候让李胜云精神一震:这下总算有仗打了。
李胜云率领三千骑兵,人如猛虎马似蛟龙,征尘滚滚,先行包围了这个小城,总不能放跑了敌人,野外作战。
可是到了城下,李胜云就有些郁闷:这里不是说好的传承千年的大辽国韩州府吗?后来金国还掳了“徽钦二帝”,在这里坐井观天呢,怎么就这么大点儿个破地方?山西随便一个县城,县城就不说了,好像随便一个堡寨也比这地方威武雄壮啊,宋朝皇帝真是窝囊啊。
不过一想:游牧民族根本不是筑城而守的民族,他也就释然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敌人,准备作战吧!
当晚大军围城,城上静悄悄的偃旗息鼓。
李胜云暗笑跟我玩空城计是不?明天早晨老子就轰你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今天不急,先让你们睡最后一晚安稳觉。
当夜无话,第二天早晨,李胜云饭后观察了一下,已经能看见城上影影绰绰,藏头露尾的敌人。
李胜云指挥炮兵架起野战炮,开始校准试射的时候,城门忽的打开了,黑压压冲出了一彪人马。李胜云一惊:看来游牧民族很凶悍啊!居然要出城野战!来吧来吧,谁怕谁啊。火枪队准备!迫击炮准备!
哦,不用准备了,李胜云哭笑不得。出城的队列倒是很整齐,可是都没有兵器,更没有马匹,而且双手举过头顶,这特么是投降来了!不会在城上先表个态吗?再说昨天你们干什么了?还害我晚上开了个作战会议,早晨搞了个战前讲话,这多尴尬啊。怎么也得等我们炮火轰过一轮再投降,这样咱们都体面不是?
可是你是体面了威风了,人家是要拿命来挺过一轮,当然不会给李胜云机会。
李胜云看着自称是守将的战战兢兢的老头,就不由得好笑。腿脚都不利索的能是守将?不过看看穿得破破烂烂的五百战兵,他也就懒得甄别哪个是真正的守将了。
进了城,要了四至地图,看了这个城控制的范围,李胜云不由得瞠目结舌。方圆数百里啊,居然这么一个小城控制方圆数百里!
自己行军几天,就占领了这么大的地盘?这有些太夸张了吧?
李胜云不知道,昌图后世地处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是赫赫有名的农业大县,当然也是穷县。农业县能富裕哪去?
这个时代不一样,这是民以食为天的时代,能产粮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几百万亩可耕地,能养活多少人口?中原百姓怎么这样傻?这样好地方都浪费了!这让李胜云痛心疾首。
其实,李胜云想过头了。
中原人口几千年来,一直不多,土地自给自足没问题。用不着出关到苦寒的北方。
明朝人口急剧增多,是百姓出关的起因,还有一个因素是百姓掌握了盘火炕的技术。
火炕看着简单,实际正是百姓在冰天雪地中活下去的最大发明。后世北方的暖气也好地热也好,不过是火炕的变型。
没有这些看似简单,实际需要千年孕育的重大发明,北方也只会是挣扎求存的游牧民族天下。
李胜云觉得没打上仗觉得郁闷,小城里的500守兵更郁闷。
他们是饱受欺凌的一伙人。原来受大明边兵欺侮,后来大明弱了,他们刚喘口气,高丽部就疯狗一般咬了上来。这几年建州女真强大了,连着和乌拉部高丽部打了几仗,把大家都打服了。
现在女真又被驱逐了,这个什么开荒团又来了,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一般。
尤其这个举着大旗的开荒团,他们以为真是开荒的呢。这周围荒地多得是,你就开去呗,怎么围城一晚上,到了早晨要架炮攻城了呢?
让咱们投降你们就不会说一声,难道都是哑巴?反应慢一点今天命就没了,生活真不易啊。
十月初,吉林省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
开荒团三军一师师长李胜云就站在松花江边,眉毛上和狗皮帽子的帽檐上都挂了白霜。
在这冰封河道,天堑变通途的时候,这一段的松花江因为水势劲急却没封冻。江水在这里被一个小岛逼得转了个弯,江面逼仄,发出隆隆的声响,蒸腾出漫天的水汽,犹如开锅一般。
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丝闪烁,远近白茫茫一片,有如被尘世遗忘的仙境,李胜云就沉浸在这仙境中。
江中小岛叫雾凇岛。李胜云当然不知道,后世这里会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雾凇不是雪,也不是冰,而是树枝上挂的霜。一株株柳树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真的是十分壮观。
“李师长,李师长——”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
李胜云回头看去,一个红袄的俏丽女子正走出小院,冲他招手。
李胜云大步走回,边走边道:“红姐,野猪收拾完了?”
那女子道:“都说了几遍了,叫我杜姐或者美美,总没记性。”
李胜云笑嘻嘻道:“我几次见你都穿红衣,叫红姐多贴切。”
这红衣女子正是民军九师师长杜美美。
如果说这次千万移民的幕后功臣,李胜云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报纸上连篇累牍介绍了移民中许多英雄人物,独独没有介绍李胜云。但是这陆路移民,最先提出这个主意的就是李胜云。
李易当年很喜欢这个有些文静的小师弟。文静这种气质,在他的二百好勇斗狠的师弟中太少见了,李胜文虽然“文”,但是很“阴”。李胜智也“文”,却偏“滑”。至于李胜信,文是文了,底子里满满的“狠”。
只有李胜云,练武之余喜读书,喜静。李易本想把李胜云带在身边,让他从政。第一次进辽东,也正带的是他。可惜李胜云满心想做疆场儒将,李易觉得朽木不可雕,也只好把他丢给李胜信。
二月初李胜义征北,李胜云就建议留守辽东的李胜信,允许他兵出开原,也开始伐北。
这个时代,北方各民族杂居,错综复杂,李胜信也弄不清辽东的北方是什么形势,他那貌似无所不知的大师兄也语焉不详。三师兄李胜义二十万大军北伐,李胜云只两万偏师,让李胜信有些犹疑不决。
但李胜云认为三师兄北伐伐的是兵,目的是消灭北方有生力量。他们的北伐伐的是地,要扩展辽东地盘。再说,这一路北伐没有北蒙那样的强敌,两万偏师足矣。
再说,实在打不过还可以跑回来嘛,反正辽东是大本营,走出去也不远。
李胜信犹豫再三。这是因为整编部队的时候,李胜义、李胜智优先挑选了强壮彪悍的士兵,留给他的谈不到老弱病残,老弱病残都被强制退役了。可是也绝谈不到精兵二字。尤其是队伍中老兵基数比第一军和第二军少得多,李胜智一句“老六,你在家慢慢练兵”就让李胜信无语了。带这样的没经过训练的新兵北伐,行吗?
李胜云信心满满,提出北方也是乌合之众,可以边打边练的方案。最重要的是兵贵神速,赶早不赶晚。
李胜信有些疑惑:北方这些异族在那几百上千年了,有什么早晚的?还什么兵贵神速。。。咱们都大师兄带出来的,我咋没听大师兄说过:敌人有多少,武器装备怎样,甚至具体在哪,是不是准备跟自己作战都不知道,这样的时候需要兵贵神速的?都是狐狸,跟我说什么聊斋啊?这不明摆着要和三师兄他们抢功,避免他们专美于前吗?
可是这想法我喜欢,李胜智你抢了我北伐的权利我就不北伐了?现在我自己做主,你们不带我玩,我自己一样能玩的很开心!
李胜信同意了李胜云的方案,李胜云就带着五千骑兵,一万五步兵的队伍出发了。
这么多步兵倒不是李胜信吝啬,不给配马。问题是不要说能骑马作战的,就是会骑马的基本都被那两个军划拉走了,这些兵根本在马上都坐不稳,也只能步行。
从开原向北不远就是昌图。
昌图在宋朝时候非常有名,原因就是金兀术俘虏了宋朝宋徽宗父子,就囚禁在昌图。还特意给这两个皇帝弄了一口干井住着,起个名目叫坐井观天。
两个皇帝不是孤单单来的,还带了许多大臣和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什么的。大臣去干活,美女们也没浪费,都从事接客工作,待的都是金国兵将。
说起来好笑,宋朝理学达到巅峰,天天宣传忠孝节烈,结果大臣们都投降了,没见几个忠的。皇帝媳妇陪金人睡觉,也没见几个烈的,敢情这些东西都是说给老百姓的故事。
明朝开国初,昌图也一度被大明拿下过,可惜后来力有未逮,归了海西女真兀良哈部。
这个部落后来发现自己这个地方很好,西面离蒙古草原很远,东面朝鲜也够不着,南面大明和后金狗扯羊皮纠缠不清,根本就无力理他们,所以干脆忙里偷闲立国了,国号科尔沁。地点就是后世通辽到昌图一带。
什么叫地广人稀,李胜云这回可算见识到了。他的部队行军四天,几乎都是一马平川的荒地。李胜云下马抠了一把泥土,是一捏几乎出油的黑土地!这可是种庄稼的好地,不是草原那样的沙地,这得能养活多少人口?一百万?二百万?都撂荒了,真是可惜。
走了几天,好不容易找到了作战目标,一座周长六里的小城。
斥候汇报的时候让李胜云精神一震:这下总算有仗打了。
李胜云率领三千骑兵,人如猛虎马似蛟龙,征尘滚滚,先行包围了这个小城,总不能放跑了敌人,野外作战。
可是到了城下,李胜云就有些郁闷:这里不是说好的传承千年的大辽国韩州府吗?后来金国还掳了“徽钦二帝”,在这里坐井观天呢,怎么就这么大点儿个破地方?山西随便一个县城,县城就不说了,好像随便一个堡寨也比这地方威武雄壮啊,宋朝皇帝真是窝囊啊。
不过一想:游牧民族根本不是筑城而守的民族,他也就释然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敌人,准备作战吧!
当晚大军围城,城上静悄悄的偃旗息鼓。
李胜云暗笑跟我玩空城计是不?明天早晨老子就轰你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今天不急,先让你们睡最后一晚安稳觉。
当夜无话,第二天早晨,李胜云饭后观察了一下,已经能看见城上影影绰绰,藏头露尾的敌人。
李胜云指挥炮兵架起野战炮,开始校准试射的时候,城门忽的打开了,黑压压冲出了一彪人马。李胜云一惊:看来游牧民族很凶悍啊!居然要出城野战!来吧来吧,谁怕谁啊。火枪队准备!迫击炮准备!
哦,不用准备了,李胜云哭笑不得。出城的队列倒是很整齐,可是都没有兵器,更没有马匹,而且双手举过头顶,这特么是投降来了!不会在城上先表个态吗?再说昨天你们干什么了?还害我晚上开了个作战会议,早晨搞了个战前讲话,这多尴尬啊。怎么也得等我们炮火轰过一轮再投降,这样咱们都体面不是?
可是你是体面了威风了,人家是要拿命来挺过一轮,当然不会给李胜云机会。
李胜云看着自称是守将的战战兢兢的老头,就不由得好笑。腿脚都不利索的能是守将?不过看看穿得破破烂烂的五百战兵,他也就懒得甄别哪个是真正的守将了。
进了城,要了四至地图,看了这个城控制的范围,李胜云不由得瞠目结舌。方圆数百里啊,居然这么一个小城控制方圆数百里!
自己行军几天,就占领了这么大的地盘?这有些太夸张了吧?
李胜云不知道,昌图后世地处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是赫赫有名的农业大县,当然也是穷县。农业县能富裕哪去?
这个时代不一样,这是民以食为天的时代,能产粮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几百万亩可耕地,能养活多少人口?中原百姓怎么这样傻?这样好地方都浪费了!这让李胜云痛心疾首。
其实,李胜云想过头了。
中原人口几千年来,一直不多,土地自给自足没问题。用不着出关到苦寒的北方。
明朝人口急剧增多,是百姓出关的起因,还有一个因素是百姓掌握了盘火炕的技术。
火炕看着简单,实际正是百姓在冰天雪地中活下去的最大发明。后世北方的暖气也好地热也好,不过是火炕的变型。
没有这些看似简单,实际需要千年孕育的重大发明,北方也只会是挣扎求存的游牧民族天下。
李胜云觉得没打上仗觉得郁闷,小城里的500守兵更郁闷。
他们是饱受欺凌的一伙人。原来受大明边兵欺侮,后来大明弱了,他们刚喘口气,高丽部就疯狗一般咬了上来。这几年建州女真强大了,连着和乌拉部高丽部打了几仗,把大家都打服了。
现在女真又被驱逐了,这个什么开荒团又来了,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一般。
尤其这个举着大旗的开荒团,他们以为真是开荒的呢。这周围荒地多得是,你就开去呗,怎么围城一晚上,到了早晨要架炮攻城了呢?
让咱们投降你们就不会说一声,难道都是哑巴?反应慢一点今天命就没了,生活真不易啊。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6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61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