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章 逆向移民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努尔哈赤扪心自问,觉得让自己族人善待敌人恐怕够呛,因为他们没有善待其他种族的历史。哪怕是自己的盟友,自己哪天不在处心积虑的算计要把他们吞下?这些盟友下场好的成为了自己部下,凄惨点儿的成为了刀下亡魂。别人信任不信任自己不说,起码自己肯定不信任自己。
可是李易就不同了。
这些年哪怕不是大明百姓,后归顺的安南和漠南,这些百姓也都在李易治下过上了好日子。
黄台吉就是看到了不投降死路一条,也看到了投降反倒能过上好日子这一点,才力劝自己投降。
如果没有这一好处,自己脑袋被门挤了,也不会想着要投降。自己那些桀骜的部下也会宁死不屈,不会不反对他的提议。
这样一想,居然后金从上至下,都对李易这个敌人充满了信任,相信这个人会给他们带来好日子。
这些部下相信过自己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吗?自己能带给他们的好处也就是抢劫吧?
努尔哈赤不由得一阵悲哀。
对于他来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部下居然信任敌人超过了信任自己。更悲哀的是,居然是自己也信任这个敌人。这就是李易所说的,自己是破坏者,开荒团是建设者的区别吧?
努尔哈赤垂下头,脸带苦色。今天他才有了明悟,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也是,一个迷信自己手中刀能解决一切的人,能是什么好人?
不对,自己为什么要做好人?是不是自己年纪大了,容易受蛊惑?
女真人是猎人出身,见过哪个猛兽是慈眉善目不杀生的?
就是李易也不是什么善类吧?
这,这,这有些乱,我得重头想一想。
努尔哈赤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脑筋有些转不过弯来。
坐在一边的毛文龙也有了感触。
他一辈子行伍,打仗内行,建设外行。
但是这两年闲下来,虽然只是担了个省长的虚名,可也有不尽的好处。
李易这个人不吝啬,工资没少他一分。
一个省长每月百两银子的工资,第一次让毛文龙体会到做大款的滋味。加之又没人限制他自由,他周游辽东和漠南,吃香的喝辣的住好的,真让他体会到神仙日子。
不过他也不敢离开北方,谁知道李易什么时候会给他实缺?
毛文龙不傻: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已经实际落入开荒团囊中,只是暂时民团占据那块地盘,归周云泉那个江湖客管理。
周云泉也就懂烧香拜把子,懂什么管理?早晚还不是要任命新省长?
所以毛文龙就有了考察研究的心思,要为以后治政打下基础。他考察辽东的各个县市,走进农户家里,感受治政的方法。别说,这二年真让他收获颇多,感觉亏得李易给了他学习时间,让自己了解到什么是民生,自己真有非吴下阿蒙的感觉了。
他也找机会进关内考察了河北山东,发现大明也在变,而且是天下大变。
大明原本是捉襟见肘,破破烂烂的格局。如今因为开荒团张开巨口,吸纳了海量的灾民,局面好多了。京津一带,已经看不到拖儿带女逃难的人群了。
这不是变化大的,真正变化大的在观念。
大明自建国以来,都歧视商业。沈万三被朱元璋收拾掉,就是一个明证。你首富又能怎样?我想收拾你,连个理由都不需要。最多胡乱安个名目,也就收拾了。商人就是这么个地位。
大明立国二百年,商人就是再有钱,也穿不得绫罗,坐不得豪车。哪个官员看中你的财产了,很可能连命都搭上。
所以商人家庭第一要务是供养子弟读书,拼死命也要改换门楣。
实在不行,就想办法买地做地主。
可是地主是那么好当的?买卖土地都是受官府控制的,你有两个臭钱就想变身份,哪那么容易?不扒你几层皮都对不起你。
毛文龙发现现在不一样了。
由于农村大量穷人逃荒,过去农民要哀求地主给几亩地种。现在反过来了,地多人少,地主得低声下气招工种地了。
更由于地主间恶性竞争,农民身价倍增,地主们发现种地原来有三倍利润,现在一倍利润都保证不了。这样下去,早晚会亏本。
与此同时,经商利润大增。
上海如同巨鲸吸水一般,吸纳着东南西北各方物产。只要你把本地特产弄到上海,总能卖个满意价钱。
反过来把上海奇奇怪怪的东西运回本地,也获利不菲。
人心思变,许多聪明的地主开始卖地了。
很快,接盘的地主发现种地的人少,都拍大。腿后悔。只好挥泪斩仓,继续贱卖。
很快,河南河北山东几省,原来高不可攀的地价崩盘了,一。夜间几千年来最值钱的土地,变成了烫手的山药。
这种情况不仅惊动了地方政府,也惊动了大明朝堂。大明以农立国,农业不稳,这税收从哪里来?这可是动摇国本的事。
就在大明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救命的总算来了。
大明原七品芝麻官,现在开荒团二品大员徐光启,代表大明农学院,给万历帝上书,希望大明能允许农学院买地,进行农业研究。
这里不会有什么阴谋吧?开荒团什么时候做过赔本买卖?是不是土地里有看不透的价值?
大明君臣研究了多日,也看不出种地还能有什么希望。现在第一个问题就是缺农民,怎么解决?
万历帝这个时候才发觉那些自己最头疼的难民,居然还是有价值的。现在农民走了,居然带动土地不值钱了。
大明终于出台了政策,只要徐光启的农学院缴纳每亩30斤粮食做地租,就可以在大明任意地方合法置地。
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地无论种不种收不收,地租必须照常交。
农民种田每亩产200斤粮,至少上交120斤。但是大头进了地主账户,国家能收上去30斤杂粮就不错了。更何况有许多土地都隐瞒起来,根本收不上来一斤粮呢。
每亩能收30斤地租,大明君臣觉得彻底黑了徐光启一把。这可是实打实亩亩都交的,一亩地也不能瞒报的。大明正可以借此机会厘清土地数量,税收肯定有增无减。
这看似过分的要求徐光启竟然答应了。
于是徐光启的农学院开始委托李胜勇的保安公司出面买地。
农学院都是科研人员,真不适合谈生意。李胜勇的保安公司现在什么生意都接,包括买卖土地。
农学院最开始打算购买几万亩土地,做良种试验田。
这个报告交上去以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崔芸。
崔芸皱着眉头思索良久,就喊来任月,两人嘁嘁喳喳半天,找来徐光启,开始询问种地的产出。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徐光启眉飞色舞,把这几年良种的培育,初级肥料的研究成果,种地工具的改良成果,一一展示出来。信誓旦旦告诉两个人,一亩地产粮五百斤没问题。
这话如果被李易听到,会觉得没意思。后世玉米一亩地一千五百斤都不算什么,水稻两千斤亩产普普通通。
可是这个时代大明平均亩产二百多斤,徐光启这是翻倍了,真的震惊了任月和崔芸。
这妥妥的是接近二十倍毛利啊,抢劫也没有种地来钱快。
两人立刻飞书李易,请求李家进入大明购地,稳定大明物价,帮大明君臣渡过难关。
李易一见这信就笑了。
开荒团北方土地不少,但是气候恶劣,一年一熟。比不得大明土地一年两熟。崔芸两人不知道是没听徐光启说一年两熟的事还是故意隐瞒了这件事,和自己打马虎眼。
总之大明的土地肯定价值远高于北方的土地。
这两个没过门的李家媳妇,现在就开始为李家做打算了。
其实李易不太在乎这些土地。在他心目中,北美的土地才是最好的农业地块。可是大明土地荒芜,会引发连锁反应,也真不好。
既然两人有心给李家赚点儿私房钱,那就去赚吧。女人总是见钱眼开,尤其是喜欢买家当,后世某宝女用户不是占了绝大多数?满足女人购买欲是男人应该做的事,反正这也是稳定的有赚没赔的生意。
见李易痛快的批了一个“准”字,任月就高兴了。
李家最终由李胜勇出面,任月出钱,成立了一个农产品公司,挂在农学院名下。农学院购地也由农产品公司代理。
现在大明地价已经由原来十两二十两一亩,跌破了一两银子一亩,就算是一两银子一亩,自己手头有辽东钢铁公司盈利的二百七十万两银子进账,也能购买二百多万亩地了。
崔芸又再次和徐光启核对了一下,确认一亩地一年盈利确实能达到二两银子以上,崔芸就问道:“就一个劳动力紧缺,就能造成地价滑落成这个样子?”
徐光启摇头道:“仅仅缺劳动力,不会造成这样大的落差。是大明几千万人口被开荒团移民了,这些人里面有许多地成了无主的地,被官府抛卖,造成地价快速下落。更加之雇工价格上涨,种地真无利可图了。咱们产量高一倍才能勉强维持不亏。只是咱们正好需要试验种子化肥农具什么的,我才想购买土地。不然种地还真没什么意思。”
任月笑了。
陈曦的太平洋钢铁公司怎么发的家?还不是李胜信给弄来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他们北方有办法咱就没办法了?
努尔哈赤扪心自问,觉得让自己族人善待敌人恐怕够呛,因为他们没有善待其他种族的历史。哪怕是自己的盟友,自己哪天不在处心积虑的算计要把他们吞下?这些盟友下场好的成为了自己部下,凄惨点儿的成为了刀下亡魂。别人信任不信任自己不说,起码自己肯定不信任自己。
可是李易就不同了。
这些年哪怕不是大明百姓,后归顺的安南和漠南,这些百姓也都在李易治下过上了好日子。
黄台吉就是看到了不投降死路一条,也看到了投降反倒能过上好日子这一点,才力劝自己投降。
如果没有这一好处,自己脑袋被门挤了,也不会想着要投降。自己那些桀骜的部下也会宁死不屈,不会不反对他的提议。
这样一想,居然后金从上至下,都对李易这个敌人充满了信任,相信这个人会给他们带来好日子。
这些部下相信过自己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吗?自己能带给他们的好处也就是抢劫吧?
努尔哈赤不由得一阵悲哀。
对于他来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部下居然信任敌人超过了信任自己。更悲哀的是,居然是自己也信任这个敌人。这就是李易所说的,自己是破坏者,开荒团是建设者的区别吧?
努尔哈赤垂下头,脸带苦色。今天他才有了明悟,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也是,一个迷信自己手中刀能解决一切的人,能是什么好人?
不对,自己为什么要做好人?是不是自己年纪大了,容易受蛊惑?
女真人是猎人出身,见过哪个猛兽是慈眉善目不杀生的?
就是李易也不是什么善类吧?
这,这,这有些乱,我得重头想一想。
努尔哈赤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脑筋有些转不过弯来。
坐在一边的毛文龙也有了感触。
他一辈子行伍,打仗内行,建设外行。
但是这两年闲下来,虽然只是担了个省长的虚名,可也有不尽的好处。
李易这个人不吝啬,工资没少他一分。
一个省长每月百两银子的工资,第一次让毛文龙体会到做大款的滋味。加之又没人限制他自由,他周游辽东和漠南,吃香的喝辣的住好的,真让他体会到神仙日子。
不过他也不敢离开北方,谁知道李易什么时候会给他实缺?
毛文龙不傻: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已经实际落入开荒团囊中,只是暂时民团占据那块地盘,归周云泉那个江湖客管理。
周云泉也就懂烧香拜把子,懂什么管理?早晚还不是要任命新省长?
所以毛文龙就有了考察研究的心思,要为以后治政打下基础。他考察辽东的各个县市,走进农户家里,感受治政的方法。别说,这二年真让他收获颇多,感觉亏得李易给了他学习时间,让自己了解到什么是民生,自己真有非吴下阿蒙的感觉了。
他也找机会进关内考察了河北山东,发现大明也在变,而且是天下大变。
大明原本是捉襟见肘,破破烂烂的格局。如今因为开荒团张开巨口,吸纳了海量的灾民,局面好多了。京津一带,已经看不到拖儿带女逃难的人群了。
这不是变化大的,真正变化大的在观念。
大明自建国以来,都歧视商业。沈万三被朱元璋收拾掉,就是一个明证。你首富又能怎样?我想收拾你,连个理由都不需要。最多胡乱安个名目,也就收拾了。商人就是这么个地位。
大明立国二百年,商人就是再有钱,也穿不得绫罗,坐不得豪车。哪个官员看中你的财产了,很可能连命都搭上。
所以商人家庭第一要务是供养子弟读书,拼死命也要改换门楣。
实在不行,就想办法买地做地主。
可是地主是那么好当的?买卖土地都是受官府控制的,你有两个臭钱就想变身份,哪那么容易?不扒你几层皮都对不起你。
毛文龙发现现在不一样了。
由于农村大量穷人逃荒,过去农民要哀求地主给几亩地种。现在反过来了,地多人少,地主得低声下气招工种地了。
更由于地主间恶性竞争,农民身价倍增,地主们发现种地原来有三倍利润,现在一倍利润都保证不了。这样下去,早晚会亏本。
与此同时,经商利润大增。
上海如同巨鲸吸水一般,吸纳着东南西北各方物产。只要你把本地特产弄到上海,总能卖个满意价钱。
反过来把上海奇奇怪怪的东西运回本地,也获利不菲。
人心思变,许多聪明的地主开始卖地了。
很快,接盘的地主发现种地的人少,都拍大。腿后悔。只好挥泪斩仓,继续贱卖。
很快,河南河北山东几省,原来高不可攀的地价崩盘了,一。夜间几千年来最值钱的土地,变成了烫手的山药。
这种情况不仅惊动了地方政府,也惊动了大明朝堂。大明以农立国,农业不稳,这税收从哪里来?这可是动摇国本的事。
就在大明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救命的总算来了。
大明原七品芝麻官,现在开荒团二品大员徐光启,代表大明农学院,给万历帝上书,希望大明能允许农学院买地,进行农业研究。
这里不会有什么阴谋吧?开荒团什么时候做过赔本买卖?是不是土地里有看不透的价值?
大明君臣研究了多日,也看不出种地还能有什么希望。现在第一个问题就是缺农民,怎么解决?
万历帝这个时候才发觉那些自己最头疼的难民,居然还是有价值的。现在农民走了,居然带动土地不值钱了。
大明终于出台了政策,只要徐光启的农学院缴纳每亩30斤粮食做地租,就可以在大明任意地方合法置地。
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地无论种不种收不收,地租必须照常交。
农民种田每亩产200斤粮,至少上交120斤。但是大头进了地主账户,国家能收上去30斤杂粮就不错了。更何况有许多土地都隐瞒起来,根本收不上来一斤粮呢。
每亩能收30斤地租,大明君臣觉得彻底黑了徐光启一把。这可是实打实亩亩都交的,一亩地也不能瞒报的。大明正可以借此机会厘清土地数量,税收肯定有增无减。
这看似过分的要求徐光启竟然答应了。
于是徐光启的农学院开始委托李胜勇的保安公司出面买地。
农学院都是科研人员,真不适合谈生意。李胜勇的保安公司现在什么生意都接,包括买卖土地。
农学院最开始打算购买几万亩土地,做良种试验田。
这个报告交上去以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崔芸。
崔芸皱着眉头思索良久,就喊来任月,两人嘁嘁喳喳半天,找来徐光启,开始询问种地的产出。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徐光启眉飞色舞,把这几年良种的培育,初级肥料的研究成果,种地工具的改良成果,一一展示出来。信誓旦旦告诉两个人,一亩地产粮五百斤没问题。
这话如果被李易听到,会觉得没意思。后世玉米一亩地一千五百斤都不算什么,水稻两千斤亩产普普通通。
可是这个时代大明平均亩产二百多斤,徐光启这是翻倍了,真的震惊了任月和崔芸。
这妥妥的是接近二十倍毛利啊,抢劫也没有种地来钱快。
两人立刻飞书李易,请求李家进入大明购地,稳定大明物价,帮大明君臣渡过难关。
李易一见这信就笑了。
开荒团北方土地不少,但是气候恶劣,一年一熟。比不得大明土地一年两熟。崔芸两人不知道是没听徐光启说一年两熟的事还是故意隐瞒了这件事,和自己打马虎眼。
总之大明的土地肯定价值远高于北方的土地。
这两个没过门的李家媳妇,现在就开始为李家做打算了。
其实李易不太在乎这些土地。在他心目中,北美的土地才是最好的农业地块。可是大明土地荒芜,会引发连锁反应,也真不好。
既然两人有心给李家赚点儿私房钱,那就去赚吧。女人总是见钱眼开,尤其是喜欢买家当,后世某宝女用户不是占了绝大多数?满足女人购买欲是男人应该做的事,反正这也是稳定的有赚没赔的生意。
见李易痛快的批了一个“准”字,任月就高兴了。
李家最终由李胜勇出面,任月出钱,成立了一个农产品公司,挂在农学院名下。农学院购地也由农产品公司代理。
现在大明地价已经由原来十两二十两一亩,跌破了一两银子一亩,就算是一两银子一亩,自己手头有辽东钢铁公司盈利的二百七十万两银子进账,也能购买二百多万亩地了。
崔芸又再次和徐光启核对了一下,确认一亩地一年盈利确实能达到二两银子以上,崔芸就问道:“就一个劳动力紧缺,就能造成地价滑落成这个样子?”
徐光启摇头道:“仅仅缺劳动力,不会造成这样大的落差。是大明几千万人口被开荒团移民了,这些人里面有许多地成了无主的地,被官府抛卖,造成地价快速下落。更加之雇工价格上涨,种地真无利可图了。咱们产量高一倍才能勉强维持不亏。只是咱们正好需要试验种子化肥农具什么的,我才想购买土地。不然种地还真没什么意思。”
任月笑了。
陈曦的太平洋钢铁公司怎么发的家?还不是李胜信给弄来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他们北方有办法咱就没办法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7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74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