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仁义之邦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孔闻謤担任的礼部行人司主事,相当于民政部副部长,实权极大。
孔闻诗的中书舍人职级不高,不过是升官最快的秘书帮,未来也不可限量。
这两个位置不是刚中进士的人该得的,估计是家族使了力。
李易一拊掌道:“孔闻謤不错,朝鲜礼部尚书就是他吧。”
孔胤植一愣:李易怎么会知道孔闻謤不错?奇怪,好生奇怪。
进士及第对于某个人是辉煌,不过大明进士多了,李易这种大人物怎么会记得一个进士?便是一个状元,如果没什么拿得出的业绩,怕也入不了李易法眼。
不过自己正犹豫用哪一个,李易一拍板,自己正好省心了。于是孔胤植道:“那我就派人让孔闻謤立刻辞官,随孔凡一起去长春省历练。”
李易问道:“孔闻謤正官场得意,愿意辞官?”
孔胤植正色道:“他首先是孔家子弟,其次才是大明官员。家族有召,当然要以家族为重。”
封建社会家族利益高过个人利益,也高过国家利益。
孔闻謤这个官怕也是家族帮助运作的,不然一个进士,哪那么容易得授这样重要职务?再说一个礼部行人司主事,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哪有做朝鲜一国礼部尚书来得爽利。
孔闻謤这个人选倒是合李易的心意。别去朝鲜一个没气节的,没的丢了孔夫子的脸,也枉了自己一番苦心。
再说大明礼部行人司主事去你朝鲜任礼部尚书,也算给你朝鲜面子了。而且孔闻謤这个任职经历真适合做礼部尚书。看来世事如此凑巧,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吏部尚书孔胤植推荐孔闻诗,李易也同意了。
其实李易对于孔家的人能不能把朝鲜来个中兴没兴趣。他只想改变朝鲜彪悍的民风,所以孔胤植的推荐无可无不可。吏部虽然掌管官员任命,论职权范围,还真远不如礼部重要,礼部那可是国本,比如你吏部筛选人才,不过是来自科举及第的人。可科举是人家礼部把持着,严格说礼部把持着国家走向,那才是六部第一。
孔胤植明白了李易让孔家子弟进入长春省任职的良苦用心,马上赶回孔府推敲人选。
孔家读书人多不假,不过真说个个适合做官那就夸张了。
更何况朝鲜那是一国,需要的官员何其多,孔家能够把持吏部尚书,在重要位置安排上自己人就不错了。
李易要求的是移风易俗,那从底层的教谕起,教育部门主官必须把握住。对于教书育人,孔家家传悠久,这样的人才俯拾皆是。
最终孔府选出了七十二名做官人选,暗合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说法。又选了三百名任教人选,虽然不能达到三千的吉利数,也算颇有规模。并且呈报给李易时候言明:要陆续抽调大批孔门弟子前往朝鲜。
一下子拿出三百多个人才,还是让李易刮目相看。
这不比当年孔凡招募人去上海。孔凡当时招募的是工作人员为主,所以读书识字就可以。这一次是官员为主,那质量就不是一个层级的。这一次哪怕最低级的教谕,也是县教育局局长,没有普通教书先生。
尤其是这七十二人中,大明各层官员居然占了三层。虽然没有几个主官,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也很了不起了。
孔家底蕴还真不是一般世家可比,难怪孔家被称作第一世家。
看来孔家是要全身心投入朝鲜这个国家了,正在集中人才办大事。不过能主动放弃大明官职也不容易。不过仔细一琢磨,孔家有这样机会实属难得,还真需要把握住。
李易大笔一挥,人选都通过了。然后把名单交给孔凡:安排哪个人做什么官就由孔凡和孔胤植决定吧。不过是几个月挂职锻炼,几个月后这些人都要入朝为官,长春省也会重新遴选各级官员,所以李易还真不在意孔凡怎么安排职务。
孔胤植随着孔凡去了,他的欢喜难以言表。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就是求个闻达于诸侯,最终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家从没忘记先祖的理想,只是儒家大兴,虽然打着孔孟之道的幌子,其实和孔家家学貌合神离。
孔家被儒家制约,完全没了施展家学的机会,只能跟在儒学后面拣点儿残羹冷炙。
现在李易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没人比孔胤植更知道这个机会的可贵。
孔家没能力自己搞出一个国家。哪个国家能俯首帖耳听从孔家摆布?君权至上的社会肯定没有!
可是如今有了。朝鲜在生死存亡的威胁面前,不得不对开荒团俯首帖耳。而孔家是开荒团在朝鲜的代言人,起码表面是这样,朝鲜敢不任凭摆布?
李易并没有禁止朝鲜养兵,是朝鲜自己主动放弃了军队。无他,既然军队不能带给他们安全,养兵除了耗费钱粮还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了军权的朝鲜国君,那就是拔掉牙的老虎。礼部和吏部再被孔家把持,孔家想不有大收获就不行。
孔胤植摩拳擦掌:孔家在朝鲜不是要实现弟子三千,而是三万,三十万,三百万!先祖仲尼可以含笑九泉了,一个理想国就要出现了!
李易把孔家和朝鲜丢在脑后:他才不在乎孔家把朝鲜这块试验田搞成爷爷样奶奶样呢。就孔夫子那套理论,估计真可能把朝鲜搞成仁义之邦,或许不再穷兵黩武真能让国家富裕起来。不过那又怎样呢?
这个时代西方列强们磨刀霍霍,满世界出击,最喜欢只会讲大道理仁义之邦。
开荒团起步有些晚,只是虽然晚,总算没错过这场重新瓜分世界的饕餮盛宴。所以开荒团也不例外,也喜欢这样打嘴炮的仁义之邦。
以后朝鲜就成仁义之邦好了,把咱们繁文缛节送过去让他们学习,把咱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输入过去让他们研究,把咱们书法绘画也搞过去,青少年大把的时间必须用在这些东西上面,数理化什么的就算了。
孔闻謤担任的礼部行人司主事,相当于民政部副部长,实权极大。
孔闻诗的中书舍人职级不高,不过是升官最快的秘书帮,未来也不可限量。
这两个位置不是刚中进士的人该得的,估计是家族使了力。
李易一拊掌道:“孔闻謤不错,朝鲜礼部尚书就是他吧。”
孔胤植一愣:李易怎么会知道孔闻謤不错?奇怪,好生奇怪。
进士及第对于某个人是辉煌,不过大明进士多了,李易这种大人物怎么会记得一个进士?便是一个状元,如果没什么拿得出的业绩,怕也入不了李易法眼。
不过自己正犹豫用哪一个,李易一拍板,自己正好省心了。于是孔胤植道:“那我就派人让孔闻謤立刻辞官,随孔凡一起去长春省历练。”
李易问道:“孔闻謤正官场得意,愿意辞官?”
孔胤植正色道:“他首先是孔家子弟,其次才是大明官员。家族有召,当然要以家族为重。”
封建社会家族利益高过个人利益,也高过国家利益。
孔闻謤这个官怕也是家族帮助运作的,不然一个进士,哪那么容易得授这样重要职务?再说一个礼部行人司主事,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哪有做朝鲜一国礼部尚书来得爽利。
孔闻謤这个人选倒是合李易的心意。别去朝鲜一个没气节的,没的丢了孔夫子的脸,也枉了自己一番苦心。
再说大明礼部行人司主事去你朝鲜任礼部尚书,也算给你朝鲜面子了。而且孔闻謤这个任职经历真适合做礼部尚书。看来世事如此凑巧,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吏部尚书孔胤植推荐孔闻诗,李易也同意了。
其实李易对于孔家的人能不能把朝鲜来个中兴没兴趣。他只想改变朝鲜彪悍的民风,所以孔胤植的推荐无可无不可。吏部虽然掌管官员任命,论职权范围,还真远不如礼部重要,礼部那可是国本,比如你吏部筛选人才,不过是来自科举及第的人。可科举是人家礼部把持着,严格说礼部把持着国家走向,那才是六部第一。
孔胤植明白了李易让孔家子弟进入长春省任职的良苦用心,马上赶回孔府推敲人选。
孔家读书人多不假,不过真说个个适合做官那就夸张了。
更何况朝鲜那是一国,需要的官员何其多,孔家能够把持吏部尚书,在重要位置安排上自己人就不错了。
李易要求的是移风易俗,那从底层的教谕起,教育部门主官必须把握住。对于教书育人,孔家家传悠久,这样的人才俯拾皆是。
最终孔府选出了七十二名做官人选,暗合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的说法。又选了三百名任教人选,虽然不能达到三千的吉利数,也算颇有规模。并且呈报给李易时候言明:要陆续抽调大批孔门弟子前往朝鲜。
一下子拿出三百多个人才,还是让李易刮目相看。
这不比当年孔凡招募人去上海。孔凡当时招募的是工作人员为主,所以读书识字就可以。这一次是官员为主,那质量就不是一个层级的。这一次哪怕最低级的教谕,也是县教育局局长,没有普通教书先生。
尤其是这七十二人中,大明各层官员居然占了三层。虽然没有几个主官,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也很了不起了。
孔家底蕴还真不是一般世家可比,难怪孔家被称作第一世家。
看来孔家是要全身心投入朝鲜这个国家了,正在集中人才办大事。不过能主动放弃大明官职也不容易。不过仔细一琢磨,孔家有这样机会实属难得,还真需要把握住。
李易大笔一挥,人选都通过了。然后把名单交给孔凡:安排哪个人做什么官就由孔凡和孔胤植决定吧。不过是几个月挂职锻炼,几个月后这些人都要入朝为官,长春省也会重新遴选各级官员,所以李易还真不在意孔凡怎么安排职务。
孔胤植随着孔凡去了,他的欢喜难以言表。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就是求个闻达于诸侯,最终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家从没忘记先祖的理想,只是儒家大兴,虽然打着孔孟之道的幌子,其实和孔家家学貌合神离。
孔家被儒家制约,完全没了施展家学的机会,只能跟在儒学后面拣点儿残羹冷炙。
现在李易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没人比孔胤植更知道这个机会的可贵。
孔家没能力自己搞出一个国家。哪个国家能俯首帖耳听从孔家摆布?君权至上的社会肯定没有!
可是如今有了。朝鲜在生死存亡的威胁面前,不得不对开荒团俯首帖耳。而孔家是开荒团在朝鲜的代言人,起码表面是这样,朝鲜敢不任凭摆布?
李易并没有禁止朝鲜养兵,是朝鲜自己主动放弃了军队。无他,既然军队不能带给他们安全,养兵除了耗费钱粮还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了军权的朝鲜国君,那就是拔掉牙的老虎。礼部和吏部再被孔家把持,孔家想不有大收获就不行。
孔胤植摩拳擦掌:孔家在朝鲜不是要实现弟子三千,而是三万,三十万,三百万!先祖仲尼可以含笑九泉了,一个理想国就要出现了!
李易把孔家和朝鲜丢在脑后:他才不在乎孔家把朝鲜这块试验田搞成爷爷样奶奶样呢。就孔夫子那套理论,估计真可能把朝鲜搞成仁义之邦,或许不再穷兵黩武真能让国家富裕起来。不过那又怎样呢?
这个时代西方列强们磨刀霍霍,满世界出击,最喜欢只会讲大道理仁义之邦。
开荒团起步有些晚,只是虽然晚,总算没错过这场重新瓜分世界的饕餮盛宴。所以开荒团也不例外,也喜欢这样打嘴炮的仁义之邦。
以后朝鲜就成仁义之邦好了,把咱们繁文缛节送过去让他们学习,把咱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输入过去让他们研究,把咱们书法绘画也搞过去,青少年大把的时间必须用在这些东西上面,数理化什么的就算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9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9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