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朝堂奇策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二月初八,任月一夜没睡,生怕李易睡过头。刚交四更,便喊起李易,沐浴更衣,不许吃早饭,不许喝水。因为上朝时候不许请假上厕所,所以当个高官也不容易。

    李易按约定来到薛府,跟了薛通,上朝去了。

    后世李易几次来过故宫,不是他喜欢,而是陪朋友。

    李易其实不喜欢故宫那腐朽的味道,还好这个时代宫殿还新鲜些。

    跟着薛通到了午门外,便不能再跟了,因为午门城楼上的鼓“咚咚”敲响,需要站排了。

    这个站排可不是按大小个儿,而是按官职,李易自觉的溜到最后面了。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了,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上再次整队。旁边有负责纠察的御史,监督百官言行,不许咳嗽、吐痰,甚至步履不稳重,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终于队伍出发了,进了太和殿。

    天刚透出淡青色,尚未大亮,殿内烛光摇曳,李易也不敢东张西望,只别人怎么做,自己跟随就是了。

    李易唯一满意的,就是叩拜皇帝不是传说中的三跪九叩,而是一跪三叩。

    李易靠着门站着,离前边太远,也听不清前面说些什么,也不敢随意去看,终于听到前面喊:“李易上前觐见!”

    李易出班快步上前,停步在台阶前。

    这些礼部昨天已经给他培训几遍,自不会错。

    就听万历道:“李易,你几岁了?”

    李易道:“草民十六岁。”

    万历笑道:“如此少年,就能成为棋圣和武林第一,果然是天纵英才。”

    万历帝看李易正是翩翩佳公子,顿生好感,继续道:“李易,听说你手下有许多武林高手?”

    李易道:“几年前,草民因为身体孱弱,进入显通寺武院习武,武院是以武功高低排序,我习武刻苦,后来成为大师兄。当时有200个师弟,在我后来回家的时候,就追随我做了家丁。”

    万历道:“这身体孱弱,也能强壮起来?你出身显通寺,该是养生大家,说说看。”

    群臣一听,这扯远了啊,不过都知道李易是武林高手,这些人几乎都是垂垂老矣,也想知道养生之道,虽然金銮殿对话跑题,也都竖起耳朵。

    李易道:“据我九十多的一个老师说,一日三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每日行走6000步,少近女色,很快便会精神健旺,延年益寿。切记远离丹丸即可。”李易这就纯粹瞎掰,九十多的老师哪有?也许佛灯算,但是他也不知道具体年龄。李易只把后世养生基本法门说了出来,不过他不知道,他这一番话,万历本该三年后就死的,硬是延寿十年,这番话对于又懒又好色的万历正是对症下药,所谓的及时雨。

    万历连连点头,才道:“后来怎么建立起的开荒团呢?”

    李易真真假假,侃侃而谈:“后来我栽种出高产的土豆,就想看看杀胡口外合不合种。我发现口外百姓,被异族欺侮,朝不保夕,就兴起扶助海外百姓之念,于是就组织民众,成立了开荒团。并筑一城,命名青山鹰城,保护口外百姓。”

    万历道:“那你又怎么想起去辽东的呢?”

    李易道:“草民虽然年纪小,也想着怎样替万岁分忧。想来想去,国家当前只有两样危机。”

    万历道:“哦?你觉得是哪两样?”

    李易道:“我大明在万岁的英明领导下,百姓安居乐业,结果人口增长了。这是第一个危机。”

    李易此言一出,朝臣们立刻嘁嘁喳喳起来,那是对李易前半句溜须拍马的不屑,对后半句的反对,当然也有人有所领悟。

    不过万历兴趣很大,这些年第一次有人不指责他毛病,而是说他英明领导引发的危机,这可比说他失德什么的好听多了。

    万历道:“你细说说。”

    李易道:“现在各地遭灾,饿殍当道,真正的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人口增多。”

    李易此言一出,才真正引起骚动。

    要知道当时人们总结出许多原因,比如天灾,苛政,土地兼并。。。。。。但是每人都身在局中,怎么会注意到人口的急速增长?这个时代又没有大规模人口普查。李易这一说法,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李易道:“我这几年看过南方北方过百家庭的家谱,发现人口比七代以前至少增长一倍以上,有的两三倍以上。现在大明人口,应该达到1亿5千万人以上,或者到了两亿,比太祖时代多了两倍。土地没有增长,人口增长太多。今天的许多人吃不上饭,其实就是人口的危机。至于天灾、苛政、吏治。。。。。。古往今来,哪朝都会有一定问题。”

    在场的都是人尖子,许多人一琢磨,真的有道理。

    户部尚书李汝华道:“李易你既然提出这一说法,想必也有一定的想法了?”

    皇帝问话时候,大臣随便插言,这样情况只有宋朝和明朝才多。尤其是这万历年间,这些大臣真没太把皇帝当盘菜。

    李易道:“土地产出有限,草民也想栽种出比土豆更高产的作物,结果都不乐观。那么,解决困境的办法就是一个——移民。”

    “移民?”一下太和殿热闹起来,乱哄哄像菜市场。

    万历帝估计也是觉得这帮臣子太不把他放眼里,脸色也阴郁下来。

    兵部崔景荣道:“现在大明四周皆敌,北有蒙元、后金,南有交趾、缅甸,东有倭寇、西夷,都对我大明虎视眈眈,又往哪里移民?”

    万历也关切问道:“是啊,李易,你且说说。”

    李易道:“无论蒙元、交趾、缅甸、西夷,窥视的无过是我大明财富。独建虏立国,志不在小,窥视的是我大明江山。这便是我大明第二个最大危机。”

    万历恨恨道:“老奴公然称皇,攻我城池,杀我边民,却是最大一害!”

    李易道:“草民想为陛下分忧,移民辽东,蚕食老奴,一举为陛下消除两害!”

    礼部左侍郎高仁道:“两国之间,妄动刀兵,开荒团是不是有些不顾后果?”

    李易道:“我开荒团是大明子民,只知有大明,不知有后金,辽东只有建州卫而已!”

    万历气愤的拍着扶手,“高侍郎,谁同意的努尔哈赤那老贼立国?难道是你们礼部同意的?”

    高仁“噗通”跪倒,痛悔不已。心中暗道完了,这一句错话,礼部尚书的位置估计是没自己的份了,万岁这一关过不去了。

    方从哲缓颊道:“高侍郎也是关心国事,无心之失,还请万岁不要动怒。”

    万历“哼”了一声。

    方从哲扶起了高仁。

    万历对李易这少年越发重视起来,道:“依你看现在怎么做?”

    李易哪有那么多自己见解。不过还好,后世对于明朝灭亡总结最多,因为恰恰是整个世界再由封建社会向更高级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候,中国走了下坡路,居然退回到了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衰落,罪魁祸首正是这满清。

    李易道:“万岁,我们正可一举解决最大的两个危机。大规模移民辽东。辽东沃野千里,土地肥沃,正可养民。”

    方从哲道:“万一建奴来掳掠移民呢?”

    李易道:“正怕他不来!”

    殿内人都恍然大悟,这开荒团刚刚敲诈勒索了建虏一笔巨款,可不是怕他不来。建虏怎么敢来?那不又给了开荒团再去打劫的借口。

    一时间许多人会心的微笑,暗道绝对的武力还是最重要。

    万历也心情愉快起来,问道:“李易,为什么不让开荒团攻破赫图阿拉呢?”

    李易道:“草民以为,当前我大明最大危机,还是几百万的灾民。万一出了乱子,黎民涂炭,一切都晚了。”

    后世的维稳,什么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其实历朝历代都是一样的。李易这一句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

    李易继续道:“万一我们攻破赫图阿拉城,那么建虏拼死反击,辽东处处烽火,我们移民大计就要流产。因小失大,就不可取了。建虏可缓图之,先做好移民,让国内安稳才最重要。”

    万历连连点头,道:“有理有理!”

    户部尚书李汝华道:“移民无论人力、物力、财力,靡费巨大,岂是一蹴而就之事?如何解燃眉之急?”

    李易道:“我已准备了移民辽东的方略,不须国家出一文钱,便可促成此事。”

    李汝华急道:“愿闻其详。”

    李易道:“我已选出了适合辽东的粮种和土豆种子,移民必然获利。这个利润有多大呢?辽东土地特别适合种植土豆和玉米。我测算了一下:土豆可以确保每亩3000斤产量,玉米可以确保每亩500斤产量。假设每人分20亩地,种玉米就有10000斤收成。”

    礼部代理尚书何宗彦道:“你能种出土豆这样高产作物,我们相信你的测算。那么移民的费用怎么出来呢?”

    李易道:“辽东优质土地几千万亩,这些地是肥地,不比我们国内耕种了几千年的瘦地。每亩即使只有200斤米的利润,也就是一两银子,那每年也有千万两银子的利润。”

    万历继续问道:“那么我们怎么来收这笔钱呢?”

    万历可是财迷,现在每年都为几十万两矿税银子和百姓折腾。一听会有大笔银子,立刻精神起来,群臣也都竖起耳朵。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