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迁都
魏黄初六年春三月。
随着深入江南四方袭扰汉军腹地的曹彰所部数千精骑被全歼以后,原本已然平定的中原州郡再度起义频繁而起,规模较之先前更为宏大,彻底了陷入了战火纷飞当中。
而席卷青徐二州的陆逊也果断的调整战术,对内开始经营二州郡县,对外则派遣将领协助起义军抗衡魏军。
这更是助涨了起义军的气焰。
令原本只是癖藓之疾的中原叛乱变得尤为强盛、复杂。
随着中原各州郡间的局势越发难以掌控,自然首当其冲的影响到淮南会战。
不仅如此。
当东线传回大捷后,汉军其余两线也展开了迅猛的进攻。
荆北的新野、宛城前线,原本由于司马懿亲自坐镇宛城总督战事,纵然邓艾用兵灵活多变,但在他经营得铁桶一般的防线下,令己方防御仿佛无懈可击!
邓艾连连捕捉数次战机,纵兵意欲夺宛城,打开北上许都、洛阳的交通,但却都无一例外铩羽而归。
数次攻势被化解,两军只得各自紧守营盘展开对峙,局势就此僵持了下来。
西线。
自诸葛亮从汉中举三万蜀中主力经褒斜道出斜谷径直沿武功水东进,径取长安以西的鹛县、美阳等地,并屯兵于地势雄阔的渭河平原上。
丞相诸葛亮遣三万人屯于五丈原安营,结八阵图与魏征西大都督曹真对峙。
曹真虽数次引军来功,但在对战中,汉军凭借着元戎连弩、陌刀军等新兴装备却屡屡大占上风,野战频繁压制敌军。
曹真深感无以野战击溃汉军,只得还营固守,陷入了拉锯战。
而在五丈原立足以后,丞相诸葛亮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并与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其军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逐渐在关中平原掌握了立锥之地。
另一面,诸葛亮也分遣魏延率陇右之士渡过泾水,攻略并州诸郡。
又命驻军临泾的吴懿率部沿泾水沿岸佯攻北原,从关中已北威胁长安的安危,以分散魏军注意。
……
时至今日。
随着东线频频传来捷报,诸葛亮不愧是顶级的战略家,他立即展开激烈进攻令曹真感到西线无与伦比的压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派遣部众东进援助。
而由于中原局势大变,起义军四起的局面,邓艾更是大胆派遣庞德,马岱率精骑寇略许都、洛阳间的交通要道。
随着汉军骑士的袭扰,魏国此刻却是无能为力。
机动骑士几乎都已经尽数调集前线,三千精锐幽燕骑士也折损殆尽,现在的庞德所部精骑却出人预料般的纵横驰骋中原,仿若无人之境。
而曹彰战死的消息也顿时犹如导火索般起了连锁反应,令东、中两线的局势都不堪重负了。
经过群臣间的商讨、真执,最终在刘晔的建议下,天子曹叡万般无奈忍痛的下诏宣布,将即日起举行迁都,以邺城为都。
这一诏令刚下达,中原诸州一片哗然。
迁都邺城。
这说明了什么?
预示着魏国持久经营的中原腹地将出现了破绽。
迁都邺城等于收缩防线,日后将有河北为基。
等于将原本是以中原为根基的换成了河北之地,而中原却成为了前哨所在。
自古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类的说法来将占据中原的王朝追溯为正统。
如今魏国迁都意欲着什么?
他们魏军无法抵御汉军的攻势而迁都河北诸州,最终只得闭守一方,偏安一隅。
反观汉军却可以趁势平定中原来宣示己方正统,若真的平定了中原诸州,在法理上也将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纲领也将更具有说服力。
……
做出了迁都的决议,天子曹叡神情悲戚的驾车至洛阳南郊陵邑。
他跪于其父与祖父诸墓碑前,泪如雨下,无比自责的道:“父亲,祖父,孩儿有愧于你们的嘱托,未能护佑好我大魏江山。”
“现更是让蜀军贼子染指了中原腹地,迫使我不得不以迁都至邺城,以继续与敌军所抗衡。”
“孩儿愧对于你们呀!”
一时间,曹叡于陵前大哭许久。
将近半月。
魏国迁都已经基本完成,随后天子曹叡下诏命东线曹休、中线司马懿陆续放弃淮南、宛城等战略要地,率部且战且退。
由于中原已经形成乱局,在坚守前线已是无任何异议。
随着魏国迁都,战场局势再度瞬息万变。
进取淮南诸地后,关平顿时分遣石苞、州泰为将各领一军两线入徐,协助陆逊逐步攻略青州黄河已北的平原郡等腹地。
又任命黄权坐镇寿春,以主持战后的治理恢复事宜。
随后,关平调集五万大军直直进军中原腹地,凭借强大的威慑力以及号召力,沿途陆续收复各部起义军,大军一路增长至十余万众。
攻许都,取洛阳。
随着魏国的迁都,收缩兵力至黄河沿岸一线,短短一个月内,曾经雄踞于魏军中枢、核心地区的二城宣告陷落。
夏四月。
中原诸州郡宣告平定,久违的再度插上了“汉”字大旗。
这一刻,汉军上下再度凝聚了治下军民之心,以及中原士民。
因为,他们已经相信了大汉的确即将中兴。
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汉军顺江直下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吴地,实现了江南统一,北伐战局持续数月时间不到,便连破魏军。
令魏国上下不得不于慌乱间迁都北向,以黄河天险为界,进行固守。
一切局势皆已反转,天下大势已向蜀汉靠拢。
蜀汉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性政权,而是能够继光武以后再度中兴汉室的强盛王朝。
……
平定中原,汉大将军关平经过与麾下诸幕僚一番商议后决议,暂时进行裁军。
由于之前各地起义军接连而起,导致己方军力大幅度增长,战力已然是极度下降,这对于一向崇尚“精兵为王”的关平来说,并不算好消息。
另一方面,由于魏军迁都乃是准备充分,黄河沿岸的各处渡口此刻都集结了重兵防御,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又兼中原新附,当务之急应该是立即着手整顿稳定中原之地的治理和发展。
所以,裁军势在必行!
让原本起义的民众重新归于田间方才是正途。
正巧由于关平曾在许都以南的比水一线大肆打击过地方豪强的势力,故此当听闻魏国无力守备中原时,部分豪强畏惧之下也纷纷举家跟随曹魏迁徙河北。
正好又多了许多的无主之地,关平自然不会浪费资源,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收拢佃户、流民,编户其民,分赐田地。
短短时间之内,中原因战乱后有些骚乱、残破的景象便在汉军各级官吏有条不紊的治理下恢复着创伤。
中原之民又重新开始归于和平平静的生活间。
……
裁军以后。
汉大将军关平亲自修书一封于成都呈禀天子刘禅,请命扩充设立中原军团,以精骑五千为辅,步军四万为主,合计荆襄、扬州之师共计十余万众。
以这十余万众精锐积极操练,整军备战,待中原稳定后,便北进一举灭掉曹魏,实现一统。
又请命建立了青州海军三万余众,大肆打造战船,以陆逊为督。
随着深入江南四方袭扰汉军腹地的曹彰所部数千精骑被全歼以后,原本已然平定的中原州郡再度起义频繁而起,规模较之先前更为宏大,彻底了陷入了战火纷飞当中。
而席卷青徐二州的陆逊也果断的调整战术,对内开始经营二州郡县,对外则派遣将领协助起义军抗衡魏军。
这更是助涨了起义军的气焰。
令原本只是癖藓之疾的中原叛乱变得尤为强盛、复杂。
随着中原各州郡间的局势越发难以掌控,自然首当其冲的影响到淮南会战。
不仅如此。
当东线传回大捷后,汉军其余两线也展开了迅猛的进攻。
荆北的新野、宛城前线,原本由于司马懿亲自坐镇宛城总督战事,纵然邓艾用兵灵活多变,但在他经营得铁桶一般的防线下,令己方防御仿佛无懈可击!
邓艾连连捕捉数次战机,纵兵意欲夺宛城,打开北上许都、洛阳的交通,但却都无一例外铩羽而归。
数次攻势被化解,两军只得各自紧守营盘展开对峙,局势就此僵持了下来。
西线。
自诸葛亮从汉中举三万蜀中主力经褒斜道出斜谷径直沿武功水东进,径取长安以西的鹛县、美阳等地,并屯兵于地势雄阔的渭河平原上。
丞相诸葛亮遣三万人屯于五丈原安营,结八阵图与魏征西大都督曹真对峙。
曹真虽数次引军来功,但在对战中,汉军凭借着元戎连弩、陌刀军等新兴装备却屡屡大占上风,野战频繁压制敌军。
曹真深感无以野战击溃汉军,只得还营固守,陷入了拉锯战。
而在五丈原立足以后,丞相诸葛亮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并与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其军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逐渐在关中平原掌握了立锥之地。
另一面,诸葛亮也分遣魏延率陇右之士渡过泾水,攻略并州诸郡。
又命驻军临泾的吴懿率部沿泾水沿岸佯攻北原,从关中已北威胁长安的安危,以分散魏军注意。
……
时至今日。
随着东线频频传来捷报,诸葛亮不愧是顶级的战略家,他立即展开激烈进攻令曹真感到西线无与伦比的压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派遣部众东进援助。
而由于中原局势大变,起义军四起的局面,邓艾更是大胆派遣庞德,马岱率精骑寇略许都、洛阳间的交通要道。
随着汉军骑士的袭扰,魏国此刻却是无能为力。
机动骑士几乎都已经尽数调集前线,三千精锐幽燕骑士也折损殆尽,现在的庞德所部精骑却出人预料般的纵横驰骋中原,仿若无人之境。
而曹彰战死的消息也顿时犹如导火索般起了连锁反应,令东、中两线的局势都不堪重负了。
经过群臣间的商讨、真执,最终在刘晔的建议下,天子曹叡万般无奈忍痛的下诏宣布,将即日起举行迁都,以邺城为都。
这一诏令刚下达,中原诸州一片哗然。
迁都邺城。
这说明了什么?
预示着魏国持久经营的中原腹地将出现了破绽。
迁都邺城等于收缩防线,日后将有河北为基。
等于将原本是以中原为根基的换成了河北之地,而中原却成为了前哨所在。
自古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类的说法来将占据中原的王朝追溯为正统。
如今魏国迁都意欲着什么?
他们魏军无法抵御汉军的攻势而迁都河北诸州,最终只得闭守一方,偏安一隅。
反观汉军却可以趁势平定中原来宣示己方正统,若真的平定了中原诸州,在法理上也将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纲领也将更具有说服力。
……
做出了迁都的决议,天子曹叡神情悲戚的驾车至洛阳南郊陵邑。
他跪于其父与祖父诸墓碑前,泪如雨下,无比自责的道:“父亲,祖父,孩儿有愧于你们的嘱托,未能护佑好我大魏江山。”
“现更是让蜀军贼子染指了中原腹地,迫使我不得不以迁都至邺城,以继续与敌军所抗衡。”
“孩儿愧对于你们呀!”
一时间,曹叡于陵前大哭许久。
将近半月。
魏国迁都已经基本完成,随后天子曹叡下诏命东线曹休、中线司马懿陆续放弃淮南、宛城等战略要地,率部且战且退。
由于中原已经形成乱局,在坚守前线已是无任何异议。
随着魏国迁都,战场局势再度瞬息万变。
进取淮南诸地后,关平顿时分遣石苞、州泰为将各领一军两线入徐,协助陆逊逐步攻略青州黄河已北的平原郡等腹地。
又任命黄权坐镇寿春,以主持战后的治理恢复事宜。
随后,关平调集五万大军直直进军中原腹地,凭借强大的威慑力以及号召力,沿途陆续收复各部起义军,大军一路增长至十余万众。
攻许都,取洛阳。
随着魏国的迁都,收缩兵力至黄河沿岸一线,短短一个月内,曾经雄踞于魏军中枢、核心地区的二城宣告陷落。
夏四月。
中原诸州郡宣告平定,久违的再度插上了“汉”字大旗。
这一刻,汉军上下再度凝聚了治下军民之心,以及中原士民。
因为,他们已经相信了大汉的确即将中兴。
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汉军顺江直下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吴地,实现了江南统一,北伐战局持续数月时间不到,便连破魏军。
令魏国上下不得不于慌乱间迁都北向,以黄河天险为界,进行固守。
一切局势皆已反转,天下大势已向蜀汉靠拢。
蜀汉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性政权,而是能够继光武以后再度中兴汉室的强盛王朝。
……
平定中原,汉大将军关平经过与麾下诸幕僚一番商议后决议,暂时进行裁军。
由于之前各地起义军接连而起,导致己方军力大幅度增长,战力已然是极度下降,这对于一向崇尚“精兵为王”的关平来说,并不算好消息。
另一方面,由于魏军迁都乃是准备充分,黄河沿岸的各处渡口此刻都集结了重兵防御,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又兼中原新附,当务之急应该是立即着手整顿稳定中原之地的治理和发展。
所以,裁军势在必行!
让原本起义的民众重新归于田间方才是正途。
正巧由于关平曾在许都以南的比水一线大肆打击过地方豪强的势力,故此当听闻魏国无力守备中原时,部分豪强畏惧之下也纷纷举家跟随曹魏迁徙河北。
正好又多了许多的无主之地,关平自然不会浪费资源,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收拢佃户、流民,编户其民,分赐田地。
短短时间之内,中原因战乱后有些骚乱、残破的景象便在汉军各级官吏有条不紊的治理下恢复着创伤。
中原之民又重新开始归于和平平静的生活间。
……
裁军以后。
汉大将军关平亲自修书一封于成都呈禀天子刘禅,请命扩充设立中原军团,以精骑五千为辅,步军四万为主,合计荆襄、扬州之师共计十余万众。
以这十余万众精锐积极操练,整军备战,待中原稳定后,便北进一举灭掉曹魏,实现一统。
又请命建立了青州海军三万余众,大肆打造战船,以陆逊为督。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537/4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537/48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