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节 走人前的谈判
旅明正文卷第479节走人前的谈判好好的一场战略研讨会,最终又被某人给跑题成了军火展销会。
这依旧是穿越众的拖延战术。
二八式是不会出现在明军手中的,哪怕皇帝愿意当冤大头掏银子,最终也会因为火帽缺货而作罢。
何况皇帝也不见得掏这么多银子出来——按照曹总兵算得这笔帐,想要组建哪怕只有500人的精锐火枪营,除了买枪买子弹外,还要对士兵进行大量的射击训练,这可是海量的银子。
更可怕的是,以上这些只是准备工作。真到了战场上,那士兵打起枪来肯定是弹如雨下,曹总兵这次就差点破产。
能满足皇帝利益,却又不至于对穿越众产生威胁,这个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燧发枪。
现在是17世纪三十年代,欧陆列强位于三十年战争中段。这一时间段,欧洲的武器革新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火绳枪已经被陆续淘汰,前膛转轮式燧发枪正在成为战场上的主流。
其实在二十年前,后世人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由法国人马汉最终完善改进的终极版撞击式燧发枪,就已经问世了。
然而由于法王亨利四世被刺杀,结果导致了撞击式燧发枪被顽固派抵制——这是很正常的,任何一种新品问世,都会导致保守派反对,燧发枪如此,后膛枪同样如此。
然后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撞击式燧发枪才大批装备部队。历史上在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殖民黄金时代,殖民者用来统治全球的,统统是这款神枪的子孙后代。
在这种局面下,穿越众就可以放心地给二级部队装备燧发枪了。反正欧洲已经有了原型枪,技术保密也不存在了。
这里的二级部队,不光包括崇祯,还包括正在组建的殖民拓荒团。另外,一些安插在敌后的带路党也需要这种枪......譬如二五仔李际春。
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已经很明确了:先糊弄皇帝,糊弄不过去了,再把燧发枪卖给皇帝。
而崇祯在看到了另外一个貌似更为优秀的解决方案后,之前热烈的心思也就淡了下来。是啊,如果能自产这种火铳,或者退一步自购,再组建嫡系军队的话,无论如何也比低三下四求着军阀去卖命来得稳当?
想通这一点后,崇祯也就不再执着于调曹总兵去辽东驻守了。
接下来的茶话会进入了另一个议题:军费。
说到这里,曹总兵当着皇帝的面就开始管两位阁老要银子报销军费,多少?三十万两。
这个数字把皇帝和周延儒都给听傻了。
然后首辅大人坚决地表示了不相信,又一次质疑了曹总兵在狮子大张口。曹总兵则是叫苦连天,不但当场算账,还把当初熊文灿给他凑得二十万两军费的公文掏了出来。
这一下倒引起皇帝的兴趣了:福建是个穷鬼省份,从来都吃不饱,哪来的二十万两银子?
这一下曹总兵终于逮到机会了,于是他狠狠在皇帝面前吹了一波老熊——老熊在曹总兵出征前,牵挂皇上心急如焚,搜刮完福建全省府库不说,还拉下脸刮地三尺,约谈/勒索/乐捐了商户和缙绅。最后发现银子还是不够,老熊只能忍辱负重,将巡抚衙门临街的房舍都打通出租给了商户,这才凑够了二十万两银子给曹总兵。
听完曹总兵饱含感情的故事后,年轻的皇帝顿时被感动了,眼眶居然略略有点发红:“好,好,熊文灿是好样的,刮地三尺,朕不怪他!”
到这个时候,皇帝终于在脑中建立起了一个基础概念:想要拿鞑子人头当球踢,之前的路子是不行的,要花钱,猛花钱,花大钱,靠叫花子打不赢战争。
曹总兵故事讲得好,可惜有人还是不买账。周延儒虽说只有45岁,但是能当上首辅的肯定都是老狐狸,怎么能被鸡汤段子所影响?
不但如此,周首辅还找到了曹总兵话里的破绽——既然那二十万两是福建巡抚衙门出的,那之后就由户部和熊文灿去打饥荒。至于你曹大人,内阁之后会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大概,可能报销十万两给你。
好吧,关于这个问题,曹总兵只能认栽。朝廷精穷这谁都知道,他一开始就没指望能从户部敲出银子来,说这个话题主要是为了给皇上吹一波老熊。
军费的事扯完后,到了最后一个重要议题:皇帝和两位辅臣开始讨论曹总兵的正式安排。当然,作为大功臣,曹总兵也得到了旁听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不去辽东的话,其实曹总兵职务是很好安排的。
无论是在现有的漳潮副总兵基础上升一格,还是去广东福建担任副总兵总兵,皇帝表示,都可以考虑,不能亏待功臣。
这时候就轮到温体仁出面了。因为曹总兵在这种事上不可能表态,他现在只能谦虚地表示俺老曹都听皇上的。
温体仁的方案很简单:就在曹副总兵现有官阶上升一级就可以了。理由也很充分:眼下广东和福建的总兵官都没有出缺,如果非要升曹总兵去闽粤的话,又会牵扯到一系列人事调动,很麻烦。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点小小变化:明代是没有漳潮总兵的,只有副总兵,要等到清朝才会有总兵出现。
看到温体仁侃侃而谈,摆事实讲道理,崇祯心下暗自点头。温演员的大局观令皇上很满意......不愧是孤臣,连送他进内阁的曹总兵都能忽悠。
对于皇帝来说,闽粤两省的总兵官,至少眼下是不能交给曹海盗的——尽管皇帝嘴上说位子随便选,但那毕竟是统管一省兵马的实权总司令,就这么封给曹海盗,皇帝心里肯定是要犯嘀咕的。
历史上崇祯封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那都要到大明风雨飘摇的1640年了。而眼下崇祯由于大捷的缘故,心气正高,还打算当中兴之主呢,自然不会放任军阀做大。哪怕曹总兵有再大的功劳,该暗中压制的,还是要压制。
所以温体仁提出来的这个方案是最适合皇帝心意的:漳潮副总兵升格为总兵,看似升了一级,其实没啥卵用。曹总兵依旧是之前那些兵马和地盘,依旧无权指挥闽粤两地官兵。
然而穿越众也是这么想的。
大明眼下是有海无防,官兵颓废,只能勉强在沿海地区打酱油。曹总兵在这个比较独特的,两头都沾的漳潮总兵的位置上,就等于将闽粤沿海实际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崇祯所担心的那些,穿越众是不在乎的。反正眼下也不能造反,换到一省总兵位子上反而束手束脚。
当首辅次辅都对这个方案点头后,皇帝也就顺水推舟,当场擢升曹川为漳潮总兵官。然后曹总兵领旨谢恩,然后大家都笑眯眯得一脸祝福表情,看不出谁在心里默念着傻逼二字。
册封完后,大概是觉得良心有点痛,于是皇帝又要求曹忠臣抓紧把这次战役的有功人员名单报上来“从优叙用”。
关于有功人员,曹总兵这里还真没什么可报的。接下来几年,穿越众在北方会走低调发展路线,所以也没打算保举出一个闪闪亮的代理人,竖在那里被关宁军和东林党当靶子打。
像温体仁和二五仔李际春,曹总兵现在已经装作和这二位不认识了。原因就是怕他走了之后,这两人被打上曹氏一党的标签。
不过,虽说没有保举名单,但是曹总兵要求还是要提的。好不容易挣了点功劳,肯定要从皇帝这里换点什么才好。
于是曹总兵提出了以下两个要求。
第一:开分基地。
按照曹总兵的说法,这次他率兵勤王,之所以一开始窝在天津不动,补给没跟上是一方面,另外则因为大批南方兵都病倒了。
南人来到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饮食不习惯,住宿条件差等原因,导致他堂堂总兵一度成了光杆司令。
所以曹总兵今天借这个机会向皇帝申请,希望能在山东和天津两地,分别划块地方供他修建一处军港。这样一来,他平时就可以在当地囤积物资,等下次勤王的时候,士兵到站后就能很快休整完毕投入战斗。
曹总兵这个要求合情合理,皇帝肯定是要答应的——皇太极这次满载而归,用脚后跟想也知道后金强盗肯定还要找机会入关。到那个时候,曹总兵肯定还要派上用场的。
崇祯对这个要求当即点头应许。
到这个时候,穿越众支持温体仁入阁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不需要老温搞风搞雨,恰恰就在于这些不起眼,但是对于穿越众很关键的政事上。
譬如,在之后的公文往来上,老温就可以貌似随意地指定山东某处穿越众看好的地盘,用来修建军港。而这种琐碎事情,皇帝是不管的。
第一个要求得到满足后,曹总兵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倒是稍稍有些怪异:澳门。
是的,按照曹总兵所言:盘踞在澳门的弗朗机人,不但在印度洋和他抢夺军火贸易,而且在多处海贸路线上和他作对。
曹总兵现在正式向皇帝建议:由他私人掏腰包出兵马,不花朝廷一分钱,将厦门收复回来。
曹总兵还承诺:事成后,他会将厦门交还给朝廷,由朝廷派出正规文官去管理。
尽管这个话题很尴尬,但是在场另外几个人都明白,真要这样的话,曹总兵这算是开疆拓土了。
这依旧是穿越众的拖延战术。
二八式是不会出现在明军手中的,哪怕皇帝愿意当冤大头掏银子,最终也会因为火帽缺货而作罢。
何况皇帝也不见得掏这么多银子出来——按照曹总兵算得这笔帐,想要组建哪怕只有500人的精锐火枪营,除了买枪买子弹外,还要对士兵进行大量的射击训练,这可是海量的银子。
更可怕的是,以上这些只是准备工作。真到了战场上,那士兵打起枪来肯定是弹如雨下,曹总兵这次就差点破产。
能满足皇帝利益,却又不至于对穿越众产生威胁,这个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燧发枪。
现在是17世纪三十年代,欧陆列强位于三十年战争中段。这一时间段,欧洲的武器革新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火绳枪已经被陆续淘汰,前膛转轮式燧发枪正在成为战场上的主流。
其实在二十年前,后世人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由法国人马汉最终完善改进的终极版撞击式燧发枪,就已经问世了。
然而由于法王亨利四世被刺杀,结果导致了撞击式燧发枪被顽固派抵制——这是很正常的,任何一种新品问世,都会导致保守派反对,燧发枪如此,后膛枪同样如此。
然后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撞击式燧发枪才大批装备部队。历史上在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殖民黄金时代,殖民者用来统治全球的,统统是这款神枪的子孙后代。
在这种局面下,穿越众就可以放心地给二级部队装备燧发枪了。反正欧洲已经有了原型枪,技术保密也不存在了。
这里的二级部队,不光包括崇祯,还包括正在组建的殖民拓荒团。另外,一些安插在敌后的带路党也需要这种枪......譬如二五仔李际春。
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已经很明确了:先糊弄皇帝,糊弄不过去了,再把燧发枪卖给皇帝。
而崇祯在看到了另外一个貌似更为优秀的解决方案后,之前热烈的心思也就淡了下来。是啊,如果能自产这种火铳,或者退一步自购,再组建嫡系军队的话,无论如何也比低三下四求着军阀去卖命来得稳当?
想通这一点后,崇祯也就不再执着于调曹总兵去辽东驻守了。
接下来的茶话会进入了另一个议题:军费。
说到这里,曹总兵当着皇帝的面就开始管两位阁老要银子报销军费,多少?三十万两。
这个数字把皇帝和周延儒都给听傻了。
然后首辅大人坚决地表示了不相信,又一次质疑了曹总兵在狮子大张口。曹总兵则是叫苦连天,不但当场算账,还把当初熊文灿给他凑得二十万两军费的公文掏了出来。
这一下倒引起皇帝的兴趣了:福建是个穷鬼省份,从来都吃不饱,哪来的二十万两银子?
这一下曹总兵终于逮到机会了,于是他狠狠在皇帝面前吹了一波老熊——老熊在曹总兵出征前,牵挂皇上心急如焚,搜刮完福建全省府库不说,还拉下脸刮地三尺,约谈/勒索/乐捐了商户和缙绅。最后发现银子还是不够,老熊只能忍辱负重,将巡抚衙门临街的房舍都打通出租给了商户,这才凑够了二十万两银子给曹总兵。
听完曹总兵饱含感情的故事后,年轻的皇帝顿时被感动了,眼眶居然略略有点发红:“好,好,熊文灿是好样的,刮地三尺,朕不怪他!”
到这个时候,皇帝终于在脑中建立起了一个基础概念:想要拿鞑子人头当球踢,之前的路子是不行的,要花钱,猛花钱,花大钱,靠叫花子打不赢战争。
曹总兵故事讲得好,可惜有人还是不买账。周延儒虽说只有45岁,但是能当上首辅的肯定都是老狐狸,怎么能被鸡汤段子所影响?
不但如此,周首辅还找到了曹总兵话里的破绽——既然那二十万两是福建巡抚衙门出的,那之后就由户部和熊文灿去打饥荒。至于你曹大人,内阁之后会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大概,可能报销十万两给你。
好吧,关于这个问题,曹总兵只能认栽。朝廷精穷这谁都知道,他一开始就没指望能从户部敲出银子来,说这个话题主要是为了给皇上吹一波老熊。
军费的事扯完后,到了最后一个重要议题:皇帝和两位辅臣开始讨论曹总兵的正式安排。当然,作为大功臣,曹总兵也得到了旁听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不去辽东的话,其实曹总兵职务是很好安排的。
无论是在现有的漳潮副总兵基础上升一格,还是去广东福建担任副总兵总兵,皇帝表示,都可以考虑,不能亏待功臣。
这时候就轮到温体仁出面了。因为曹总兵在这种事上不可能表态,他现在只能谦虚地表示俺老曹都听皇上的。
温体仁的方案很简单:就在曹副总兵现有官阶上升一级就可以了。理由也很充分:眼下广东和福建的总兵官都没有出缺,如果非要升曹总兵去闽粤的话,又会牵扯到一系列人事调动,很麻烦。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点小小变化:明代是没有漳潮总兵的,只有副总兵,要等到清朝才会有总兵出现。
看到温体仁侃侃而谈,摆事实讲道理,崇祯心下暗自点头。温演员的大局观令皇上很满意......不愧是孤臣,连送他进内阁的曹总兵都能忽悠。
对于皇帝来说,闽粤两省的总兵官,至少眼下是不能交给曹海盗的——尽管皇帝嘴上说位子随便选,但那毕竟是统管一省兵马的实权总司令,就这么封给曹海盗,皇帝心里肯定是要犯嘀咕的。
历史上崇祯封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那都要到大明风雨飘摇的1640年了。而眼下崇祯由于大捷的缘故,心气正高,还打算当中兴之主呢,自然不会放任军阀做大。哪怕曹总兵有再大的功劳,该暗中压制的,还是要压制。
所以温体仁提出来的这个方案是最适合皇帝心意的:漳潮副总兵升格为总兵,看似升了一级,其实没啥卵用。曹总兵依旧是之前那些兵马和地盘,依旧无权指挥闽粤两地官兵。
然而穿越众也是这么想的。
大明眼下是有海无防,官兵颓废,只能勉强在沿海地区打酱油。曹总兵在这个比较独特的,两头都沾的漳潮总兵的位置上,就等于将闽粤沿海实际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崇祯所担心的那些,穿越众是不在乎的。反正眼下也不能造反,换到一省总兵位子上反而束手束脚。
当首辅次辅都对这个方案点头后,皇帝也就顺水推舟,当场擢升曹川为漳潮总兵官。然后曹总兵领旨谢恩,然后大家都笑眯眯得一脸祝福表情,看不出谁在心里默念着傻逼二字。
册封完后,大概是觉得良心有点痛,于是皇帝又要求曹忠臣抓紧把这次战役的有功人员名单报上来“从优叙用”。
关于有功人员,曹总兵这里还真没什么可报的。接下来几年,穿越众在北方会走低调发展路线,所以也没打算保举出一个闪闪亮的代理人,竖在那里被关宁军和东林党当靶子打。
像温体仁和二五仔李际春,曹总兵现在已经装作和这二位不认识了。原因就是怕他走了之后,这两人被打上曹氏一党的标签。
不过,虽说没有保举名单,但是曹总兵要求还是要提的。好不容易挣了点功劳,肯定要从皇帝这里换点什么才好。
于是曹总兵提出了以下两个要求。
第一:开分基地。
按照曹总兵的说法,这次他率兵勤王,之所以一开始窝在天津不动,补给没跟上是一方面,另外则因为大批南方兵都病倒了。
南人来到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饮食不习惯,住宿条件差等原因,导致他堂堂总兵一度成了光杆司令。
所以曹总兵今天借这个机会向皇帝申请,希望能在山东和天津两地,分别划块地方供他修建一处军港。这样一来,他平时就可以在当地囤积物资,等下次勤王的时候,士兵到站后就能很快休整完毕投入战斗。
曹总兵这个要求合情合理,皇帝肯定是要答应的——皇太极这次满载而归,用脚后跟想也知道后金强盗肯定还要找机会入关。到那个时候,曹总兵肯定还要派上用场的。
崇祯对这个要求当即点头应许。
到这个时候,穿越众支持温体仁入阁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不需要老温搞风搞雨,恰恰就在于这些不起眼,但是对于穿越众很关键的政事上。
譬如,在之后的公文往来上,老温就可以貌似随意地指定山东某处穿越众看好的地盘,用来修建军港。而这种琐碎事情,皇帝是不管的。
第一个要求得到满足后,曹总兵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倒是稍稍有些怪异:澳门。
是的,按照曹总兵所言:盘踞在澳门的弗朗机人,不但在印度洋和他抢夺军火贸易,而且在多处海贸路线上和他作对。
曹总兵现在正式向皇帝建议:由他私人掏腰包出兵马,不花朝廷一分钱,将厦门收复回来。
曹总兵还承诺:事成后,他会将厦门交还给朝廷,由朝廷派出正规文官去管理。
尽管这个话题很尴尬,但是在场另外几个人都明白,真要这样的话,曹总兵这算是开疆拓土了。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632/4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632/4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