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章民智格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投票推荐

    “大明开荒团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其实李易最佩服犹太人,造神就像玩似的。先送西方一个天主,江湖一统。再送中亚一个真主,一统江湖。看看东方人还闲着,居然又送东方一个思想。这可太牛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后世那个世界,人类的大脑,几乎都被犹太人控制了。

    李易有时候就胡乱猜测,是不是德国人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才开始屠杀这个种族?

    法律限制人的行为,宗教规范人的思想。

    人类是需要信仰的。你不让他信这个,他就信那个。真啥也不信了,就没有了心灵的约束力,那就麻烦了。后世中国曾出现过一个阶段,口号就是这世间没有神仙也没有救世主,开始砸烂一切牛鬼蛇神。结果就是道德沦丧,连搀扶一把老人,都成为三思而后行的事,几十年缓不过劲儿来。

    古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没人看见的地方你也别违章,有监控!把监控都拆了,肇事率肯定急剧攀升。

    李易一直琢磨安些监控,百姓是需要精神食粮的,长久是空白,说不定什么不好的东西就乘虚而入了,比如现在有些人供自己的牌位就是一个例子。

    后世清末出现过闯关东,这些百姓就出现了信仰混乱。最典型的就是五大仙家狐黄白柳灰的普及。也就是狐仙(狐狸)、 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 柳仙(蛇)、 灰仙(老鼠),将他们附会为胡三太爷、黄二大爷、白老太太等等,跳大神也成为普遍现象。直到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不影响乡下民间到处供奉着胡黄二仙一类。

    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神,没有什么平等、博爱一类有人性光辉的内涵,只有治病、求财这一类最简单的东西。而且是恐吓性推广:那就是你不信就祸害你家,让你家宅不安。

    进入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好的,远不如引进规范些的宗教好控制。

    李易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当然是希望推举个中国本土的大神出来,让百姓供着。

    可是中国本土最普及的神,就是灶王爷。老百姓对这个神殊无恭敬之意,没事还喜欢拿棍子敲打敲打。这个神可扶不上金銮殿。

    那么搞个龙出面,做个大神怎么样呢?

    皇帝不是自称自己真龙天子吗?既然皇上是龙的儿子,老百姓是皇上的子民,一论起来,当然就是龙的传人。这个龙也有群众基础。

    可是李易翻遍神话故事书,也找不到几个描写中国百姓对龙崇拜的。不是哪吒闹海抽龙筋,就是张羽煮海红烧龙的。哪怕民间百姓,也喜欢弄个屠龙英雄当当。这是怎么搞的?龙不是中国人图腾一般的生物吗?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不过李易仔细一想也就释然:这龙出身不好。不过就是蜥蜴和蛇的混合物,民间管这俩动物一个叫长虫,一个叫马蛇子,档次能高哪去。

    而且这俩动物都是冷血,有那么一点儿邪恶的意思。让咱朴素的人民群众,对它多么恭敬,还真费劲儿。不信你看看,不要说咱人了,就连花果山上一只猴子,也可以折腾得龙王欲仙欲死,最后还搞一条真龙,骑在人的屁股底下。恭敬龙貌似还不如恭敬猴呢。这个龙想上位也不行。

    至于玉皇大帝,那就更提不起来。这货在民间,几乎始终是个大反派。这道教老大,也不知道他怎么混的。居然混成了这个模样,连个正面形象都没捞着。

    至于说儒教,不过是一种文化,和宗教是有本质区别的。连他的老大孔子,也说“ 敬鬼神而远之。”什么意思?就是说咱不说鬼神有没有,咱保持距离。由此可见,儒教老大也是人,而且是个哲人,理智睿智。根本没想装神弄鬼。

    那么,也只有挖掘一下道教了。可是李易想了半天,越想越对道教恨铁不成钢。

    这戏法灵不灵,全靠布来蒙。你说你道教弄个核心思想是长生不老,看着挺高大上,可这不是坑爹嘛。见过谁长生了?随便一个人都知道你是扯淡。跟你修,修不出个结果。

    你看看人家佛教,人家就弄个生死轮回,这就比道教靠谱。轮回虽然咱们看不到,起码生死看得到。这就正确一半,比你道教一个成功例证拿不出来强得多。

    难怪后世道教越混越回陷,只在一些犄角旮旯藏身,而且香火也不旺了。道教如此萧条,就是因为不改变核心思想,根本就没法取信于民。

    那么,干脆把舶来品佛教捧上去咋样?

    这佛教虽然说是咱们挺不屑的阿三那边搞的,不过整体设计不错。

    可是有明一代,佛教可不如唐宋昌盛。原因就一个: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和尚出身。

    堡垒都是内部攻破的。

    这位和尚皇帝,深知寺庙底细。所以搞了个反戈一击,一辈子可没少杀和尚,毁寺庙。最高潮的时候,几次打算彻底清除这个教派。亏得许多人劝说,才让这皇帝最终息了这念头,佛教才得以继续流传。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这位朱太祖给和尚尼姑下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为尼姑女冠”,“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许为僧”。

    什么意思?就是女子不到四十岁,不能出家为尼。男子二十以下才能出家,过了二十就得还俗。为什么这么苛刻?就是朱太祖对妙龄女尼和壮年和尚,表示极度不信任。认为这些人根本守不住清规戒律。

    虽然后来要求宽泛了些,可是可以这样说,明朝和尚活得很累。

    中国的宗教,一直是世俗权力的附庸,没有西方宗教那样上位的机会。当权者让你兴你就兴,让你亡你就亡。

    任你把自己的神吹嘘得再厉害,不屈从世俗权力也不行。想想后世另一位太祖破四旧,干脆彻底灭佛几十年。真是诸神辟易,任凭你什么活了多少亿亿劫的佛主,也都溜一边挨批斗去了。想一想也挺可怜。

    佛教虽然起于印度,可是印度自己不待见这个教派,本国没几个信徒。所以佛教在印度混不下去,开始转战国外。

    别说,还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传到中国后,很快玩得风生水起。原因其实很简单,咱们中国人进行了改良。适合忽悠的,就留着。不适合的,就抛弃。最后弄了个中国版的佛教来。这和原版的早大相径庭,面目全非了。估计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也认不出来这是自己创造的了,这几乎就变成了本土化的东西。

    李易也在显通寺几年,说起来,显通寺待他不薄。可是不耽误他对佛教的芥蒂。

    李易的第一个芥蒂是佛教的言行不一。

    佛教说的是众生平等,行的是等级森严。唯一好处是每个入门的都可以升级。

    按李易的理解:沙弥就是小学生级别;沙门就是中学生级别;和尚就是大学生级别;罗汉是学士;菩萨是硕士;佛是博士。佛祖当然是博士后了。

    而且你有实力,随时还可以越级升级。比如实力比较强,坏事做多了,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可就有了捷径。所以佛教等级制度,赢得了很多人喜欢。但是李易不喜欢。

    李易对佛教的第二个芥蒂是贪财。

    寺庙为了敛财,评价一个人功果高低,不是按善心善行,而是按捐款多少。这可太可怕了。李易对上海的显通寺分院,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许巧立名目,主动敛财。

    现在他琢磨,能不能进行更细致的规范后,把佛教引入北方呢?

    比如,五十岁以内,不允许出家,但是可以学习佛法。必须过了这个年龄,才可以正式成为和尚。这样就避免了许多尴尬事。

    太监割了烦恼根,还要和其他宫女挨挨擦擦,弄个假凤虚凰的对食呢。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和尚,就能靠念经成为大德高僧,没了性欲?

    记得后世网上就有人提出对和尚进行考试,比如色即是空这一条,不让他们答经文,而是弄个裸体美女出现在他们面前,凡是有反应的,一律开除。李易估计这样考剩不下几个。因为性倒错和有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嘛。

    不过比较来比较去,李易还是决定,给显通寺那帮和尚一个机会。

    显通寺那帮大和尚,下大力气投资到他身上,图谋的事情李易很清楚。就是这传教权。

    李易很佩服这帮老和尚。想当年,他自己就对未来一片懵懂,那帮和尚好像已经笃定他会大权在握,掌控江山。不过好像这些和尚也知道他不好控制,才用了种种怀柔手段,送钱送人,弄得李易欠了老大人情,没法还清。现在把这北方对他们开放,总算是可以偿还人情债了。

    不过李易还是决定,要给和尚一个年龄限制。50岁好像过于苛刻,那就45岁好了。没到年龄的,只能做见习和尚,住在寺外,有了大错误,立刻赶回家。避免遗羞佛门。至于尼姑,暂时还是敬谢不敏吧。

    路边的那个老人,永远不知道他的简单几句话,让李易浮想联翩,最终确定把佛教引入北方。

    李易对于宗教真的很谨慎。

    现在整个欧洲,都在为谁的主更正统而打仗,这仗还要持续30年。十字军东征的血腥200年就不说了,仅仅欧洲这30年战争,死去的人口,就比任何天灾大得多。

    佛教以和为贵,导人向善的宗旨还是不错的。起码在历史上,没有酿出什么大乱。也没有争夺世俗权力。自己再严加规范,估计也就差强人意了。

    马上东林领袖高攀龙也要来了。让北方形成儒家思想为核心,佛教教化为辅助的格局,在李易的心中搫画已定。

    不过即使是儒教,李易也决定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起码“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为子纲,父令子亡子不能不亡”那一套三纲的东西,就应该去掉。虽然这些东西对自己当皇帝有用,可是自己并不想当什么劳什子皇帝,那还搞那一套干什么。

    高攀龙是聪明人。在岳麓书院几天长谈,已经领悟了他的思想。决定传播删节版的儒教了。这就叫与时俱进。

    那无名老人一些话,让李易确定了开启民智的格局,那就是一报两教三院。

    一报,当然是报纸放在首位。这是宣传喉舌。不和谐的声音可以有,一定要起恰到好处的烘托出正能量的作用。不然就坚决取缔,毫不手软。

    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人,看不到光明,总是满眼黑暗。那就让他们沉浸在黑暗里吧。不要蹦出来感染别人。

    倡导科学,倡导文艺,主张正义,紧跟形势。这才是媒体该做的事。

    两教当然是儒教和佛教。

    三院是科学院、工学院、黄浦军校。这是人才的摇篮。不仅有上海南京的本校区,分校还要发展到各省。

    计议已定,李易只觉得心下一敞,顿感天高地阔。

本文网址:http://www.bdhwx.com/9/9467/4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bdhwx.com/9/9467/4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